湖南省宁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宁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5 14:0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宁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1为某地(108°E,37°N)附近等高线地形图。某校学生暑期对该地区进行野外考察活动。据此完成1~2题。
图1
1.图中有一陡崖,其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35m B.149m C.198m D.250m
2.野外考察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农民正引水灌溉小麦 B.乙处日影最短出现在12:50前
C.丁处海拔高于丙处,更早看到日出 D.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黎明村位于云南省丽江西部,村子坐落于三座丹霞山峰之下,冬至前后早晨,从街道能看到太阳出没于山峰之间,故黎明村有“一天三日出”的说法。下图2为黎明村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
图2
3.关于黎明村观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最早出现于第一、二座山峰之间
B.街道位于山峰的西南一侧
C.地势越高,越有利于观赏“一天三日出”
D.夏至日前后观测到“一天三日出”的时间要早
4.黎明村丹霞山峰的形成过程是( )
A.岩浆喷发——地壳抬升——风力剥蚀
B.岩浆喷发——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C.流水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D.岩浆喷发——流水侵蚀——地壳抬升
冷涡是较深厚的冷性低压系统,是从对流层中高层延伸到低层的涡旋。影响我国东北地区的冷涡,多形成于贝加尔湖一带,经蒙古、中国东北、堪察加半岛东移出海。东北冷涡垂直厚度大,可高达300百帕高空,受其影响,大气处于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状态。东北冷涡在春夏季活动频繁,是造成东北地区降水的原因之一。降水多出现在冷涡中心和移动方向的前部。有时会在偏北风的助推下,从东北、内蒙古等地区一路南下,与长江流域的低层暖湿气流汇合。受冷涡影响,天空也会出现高颜值的“冷涡蓝”。下图3为春季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高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据此完成5~7题。
图3
5.东北冷涡本质上是( )
A.近地面气旋,顺时针旋转 B.高空气旋,逆时针旋转
C.近地面反气旋,逆时针旋转 D.高空反气旋,顺时针旋转
6.此时,丙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7.受此次冷涡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东北地区降水增多
B.低温影响小麦、大豆、玉米等及时播种,因而造成东北秋粮减产
C.图中乙地有可能出现“冷涡蓝”
D.长江流域汛期提前
为研究坡向与植被、土壤之间的关系,2014年科研人员在我国某地堆筑一个高3.5m、单面底长20m的均质八棱台,下左图4为该台地2020年不同坡向的未扰动坡面不同深度平均含水量分布情况,下右图5为30cm深度土壤温度(图中数值为月均值和年均值)状况,据此完成8~10题。
图4 图5
8.推测该地可能位于( )
A.海南岛 B.三江平原 C.青藏高原 D.太湖平原
9.研究发现各坡面之间土壤养分差异并不明显,可能是因为( )
A.研究样本面积小 B.夏季降水丰富,养分淋失明显
C.养分积累时间过短 D.高温多雨,微生物分解快
10.研究发现东坡植被生长优于西坡,据此可推测( )
A.东坡植被耐旱 B.东坡气温较高 C.西坡土壤过湿 D.西坡土层浅薄
林火是森林群落演替的重要驱动力,大兴安岭重火后第二年,人工种植兴安落叶松,也影响着群落物种演替。下图6为大兴安岭火后不同年限各物种数及变化趋势线(后部分数据为模型推测),据此完成11~13题。
图6
11.关于该地区植物物种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灾发生后几年内,物种数量较灾前减少
B.随着火后年限的增加,生态系统趋于不稳定
C.总物种数变化趋势主要受草本影响
D.火灾前当地优势物种为草本类
12.草本类物种数随灾后年限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分 B.光照 C.热量 D.土壤
13.据研究,火烧后3年,兴安杜鹃成为当地优势种群,这说明兴安杜鹃( )
A.是该地区稳定的优势种群 B.属于乔木类物种
C.根系深,对冻土层适应性强 D.耐干旱、喜阳
龙巴萨巴湖位于喜马拉雅山北侧,湖面海拔5499米,是受冰川作用形成的冰川终碛湖(冰碛物为冰川携带的松散堆积物),冰川前端伸入湖内且裂隙发育。近几十年来,因气温变化,龙巴萨巴湖出现了冰退湖进现象。由于冰川作用区环境的改变,冰川灾害事件增多,其中冰碛湖溃决洪水灾害尤为突出。下图示意1977年—2009年龙巴萨巴湖湖岸线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4~16题。
图7
14.从湖岸线的位置看,冰川的消退方向为( )
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
15.龙巴萨巴湖自形成后始终只有一个固定出水口,位于图中(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6.夏季龙巴萨巴湖容易溃决,是因为( )
①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汇入湖泊水量多
②冰川前端夏季断裂最多,掉入湖中导致湖泊水位上升
③夏季冻土融化量大,湖周沉积物最紧实
④夏季风强,湖泊大气降水补给最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表明,赤道东印度洋和孟加拉湾之间存在温盐交换和水体交换。下图8表示孟加拉湾西南部10°N某断面位置及该断面上层(0~300m)各月份的海水体积输运(正值代表向北)。据此回答:(10分)
图8
(1)分析图中孟加拉湾10°N断面海水体积输运季节变化的特点。(6分)
(2)比较图中断面附近冬夏季的盐度高低,并说明理由。(4分)
18.(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岛位于新西兰南部,西海岸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纵贯南岛,夏季气温在20℃~30℃,冬季气温在零下至10℃之间。南岛山地顶部多积雪、冰川,现代冰川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米尔福德桑德国家公园是新西兰最大的国家公园,峡湾国家公园是其一部分,园内多峡湾,海岸呈锯齿形,海岸线曲折,公园内某些地区,大雷雨会随时降临。南岛东南部的扣扣奇海滩有600万年以上的摩拉基大圆石,由围绕着核心物质(如贝壳、珊瑚碎片等)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直径两米左右的圆石要覆盖10到50米厚的海泥才能提供充分的矿物质。某些圆石长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会开裂并逐渐形成龟甲状花纹,下图示意南岛地理位置及摩拉基大圆石景观。
图9
(1)分析新西兰峡湾国家公园的某些地区随时降临大雷雨的主要原因。(4分)
(2)说明圆石龟甲状花纹的形成原因。(4分)
(3)简述米尔福德桑德国家公园内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
19.(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楚雄州位于云南省的中部地区,近年来该市气候发生了变化,其中各季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的趋势,降水的强度与天数也发生了变化。该市的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材料二:图10为楚雄市近50年气温和降水的月均分布图,表1为楚雄市近50年的降水日数变化表(备注:日降雨量在二十五至五十毫米之间是大雨,日降雨量在五十至一百毫米之间是暴雨)。
图10
日数 年代 年平均降水日数(天) ≥25.0(mm)日数 ≥50.0(mm)日数
1961-1970 157 7.2 1.5
1971-1980 155 7.7 1.2
1981-1990 118 7.8 1.4
1991-2000 117 8.7 1.4
2001-2009 104 8.2 1.9
平均 130 8.1 1.5
(1)分析楚雄市最高月均温出现在6月份的原因。(4分)
(2)根据表1,指出近50年来该市年降水日数的变化特点。(4分)
(3)分析该市气候变化对水循环哪些环节产生了影响?(6分)
20.(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属于构造型沉降湖泊,它不仅通过湘、资、沅、澧四水承纳流域来水来沙,同时还通过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分泄长江水沙,后经湖泊调蓄,过城陵矶将水沙注入长江,形成复杂的江湖水沙交换格局。2003年三峡蓄水对洞庭湖水沙交换产生巨大影响。
材料二:(图11)近60年洞庭湖泥沙出入量变化对比表(单位为104t)。
图11 近60年洞庭湖泥沙出入量变化对比
材料三:2023年9月11日,湖南省水利厅印发通知,规划洞庭湖区域(2023~2027年)开采河砂9.3323亿吨。
(1)根据材料,描述1956——1968年洞庭湖出入湖泥沙的特点。(6分)
(2)分析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洞庭湖出沙量的影响。(4分)
(3)结合材料,预测洞庭湖未来演变趋势并说明理由。(4分)
宁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1—16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C B C D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D D A A
解析:
1.C 陡崖底部取值为1200~1250之间,顶部为1400~1450之间,故陡崖高差为150~250之间,选项C符合。
2.B 依据地理坐标推断该地为黄土高原,种植冬小麦,此时麦收已完成,A错。日影最短为正午,当地正午时间为北京时间12点48分,B对。丁地处山峰西侧,日出时间较晚,C错,当地没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D错。
3.A 一、二峰之间为第一次看到太阳,二、三峰之间鞍部为第二次看到太阳,A正确,冬季日出东南方向,街道位于山峰的西北侧,B错,地势高,太阳视运动不能北山峰遮挡,不会看到太阳出没于山峰之间,C错,夏季太阳高度大,相同方位太阳接近上中天,不能看到该景观,D错。
4.C 丹霞地貌是红色砂岩被流水侵蚀出露地表,砂岩属于沉积岩,C正确。
5.B 材料中“冷涡是较深厚的冷性低压系统,是从对流层中高层延伸到低层的涡旋。”,得知东北冷涡是高空气旋。因在北半球,所以是逆时针,选B。
6.C 据所学可知,等压面在不同海拔的分布的等高线与这高度范围内某一平面的等压线分布相近。故可将图中的等高线近似看为等压线,丙地在北半球,且在高空,东南部为低气压中心,因此风向为东北风(与等压线平行),选C。
7.D 材料中“降水多出现在冷涡中心和移动方向的前部”,甲位于冷涡的前部,因此多降水。A说法正确。春季东北正值小麦、大豆、玉米的播种,低温会影响产量,B说法正确。乙地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为强劲,云层已被强风吹散,形成天高云淡、蓝天再现的“冷涡蓝”,C说法正确。材料中“冷空气有时会在偏北风的助推下,从东北、内蒙古等地区一路南下,与长江流域的低层暖湿气流汇合。”冷暖空气相遇容易形成降水,根据雨带推移规律,暖湿气流到达长江流域已为夏季,即梅雨。因此,长江流域应该是夏季多雨。选D。
8.C 依据图中地温和土壤年均含水量推测该地属于干冷环境,青藏高原符合条件,C正确。
9.C 不同坡面水热条件的差异会导致植被状况的差异和土壤发育程度的差异,材料中各坡面之间水热存在差异,但土壤养分差异小,是因为八棱台建于2014年,土壤发育时间短,水热条件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时间有限。C正确。
10.B 图5中东西坡土壤温度相差不大,但东坡植被生长优于西坡,说明东坡气温较高,植被生长条件较好。
11.C 灾前物种数量与100年后物种数量相当。火灾后乔灌木被毁,地表光照增强,草本类获得生存空间,草本类物种丰富使总物种数量较灾前多,A错,随着年限的增加,生态系统得以缓慢修复,优势物种获得竞争空间,系统趋于稳定。B错,总物种的变化趋势和草本类相似,说明主要受草本类影响,C对,火灾前大兴安岭优势物种为乔木。
12.B 据图可知,草本类物种随着年限增加逐渐减少,原因是火灾清除了乔灌层,使草本类植物生长获得了光照,随着年限的增长,乔灌层逐渐恢复,草本类植物光照条件逐渐变差,所以物种数量下降。
13.D 火灾后地表裸露,蒸发量增大,土壤较以前干燥,缺少高大乔木的遮挡,光照足,在此环境下的兴安杜鹃获得竞争优势,说明具有耐干旱和喜阳的特征。
14.D 龙巴萨巴湖冰退湖进,由湖岸线变化可知,冰川向东南方向消退,湖泊向东南方扩展。故答案D正确。
15.A 根据图示龙巴萨巴湖的面积越来越大,湖岸线向东、向东南方向扩大,可以看出湖区的地势是从东、东南方向向西逐渐降低,所以甲处是固定出水口,A正确。
16.A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汇入湖泊水量多,①正确;冰川前端夏季断裂最多,掉入湖中导致湖泊水位上升,②正确;夏季冻土融化量大,湖周沉积物最疏松。③错误。湖泊夏季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④错误。
二、非选择题:17—20题,共52分。
17题(10分)
(1)①夏季,西南季风推动孟加拉湾西侧洋流自南向北,受其影响向北海水体积输运量大(2分)。②冬季,孟加拉湾盛行东北季风,推动洋流自北向南流,带动海水向南输运(2分)。③该海区夏季风势力强于冬季风,海水体积输运以向北为主。(2分)
(2)夏季盐度高于冬季(2分),受印度洋季风环流影响,夏季孟加拉湾海水来自阿拉伯海,阿拉伯海海域降水少,入海径流少,盐度高(2分)。(孟加拉湾北部径流汇入大,盐度小。冬季断面附近受来自孟加拉湾北部的洋流影响,盐度低(2分)。)
18题(14分)
(1)南岛四面环海,来自海洋的湿润水汽丰富(2分)。南阿尔卑斯山脉纵贯南岛西海岸,对气流抬升明显,故气流上升运动强烈形成大雷雨。(2分)
(2)圆石长期暴露于水面之上易热胀冷缩或脱水收缩,导致圆石表面产生裂隙(2分)。这些裂隙又逐渐被其他物质填充,后填充的物质与圆石原有的结构、质地和颜色不同,从而使圆石出现龟甲状花纹。(2分)
(3)当地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大山地(2分)。山地降水丰富,冰川发育期间,冰川刨蚀形成冰川谷(2分)。随气候变暖,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海水进入山谷,形成峡湾。(2分)
19题(14分)
(1)6月份太阳高度角较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2分)。降水较7月少,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2分)
(2)近50年来楚雄州年总降水日数呈减少的趋势(2分);大雨、暴雨的年总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2分)
(3)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大(2分);下渗减少(2分);降水日数减少,降水变率增大,地表径流不稳定加剧(2分)
20题(14分)
(1)出入湖泥沙量均大(2分);入湖泥沙量远大于出湖泥沙量(2分);入湖泥沙来源以长江输沙为主。(2分)
(2)三峡工程建成初期,由于库区拦截泥沙,长江向洞庭湖输沙量减少,导致洞庭湖出沙量减少(2分)。2010年后,三峡工程使长江下游淤积减少,侵蚀加剧,河床下切,洞庭湖水外泄加剧,湖区泥沙出沙量增加。(2分)
(3)预测一:洞庭湖面积会增大。理由:洞庭湖盆属于构造沉降地带,地壳在不断下沉(2分);三峡工程拦截泥沙和流域内植被恢复,泥沙积累量减少;湖区泥沙的开采量大。(2分)
预测二:湖泊走向消亡。相对于地质演变,人类工程影响时间较短(2分);未来洞庭湖区由于地势低洼,入湖泥沙量大于出湖量,湖泊逐渐缩小为河道的一部分。(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