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沪教版(五四学制)1.4《囚绿记》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下沪教版(五四学制)1.4《囚绿记》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20 18:5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囚 绿 记陆 蠡: 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抗日烈士。散文集有《海星》《竹刀》《囚绿记》等,翻译著作有俄国屠格涅夫的《罗亭》,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法国拉·封丹的《寓言诗》和法国拉马丁的《希腊神话》。 作者简介检查预习正音:
陆蠡
瞥见
移徙
猗郁
蕈菌lǐpiēxǐyīXùn jùn 重点字词
了截:明了简单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猗郁:充满生气的样子
急不暇择:因过于急切而来不及选择初读课文 1.作者叙述了一件怎样的事情?你能用一句话作简要概括吗? 作者叙述自己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 写作思路赏绿(1~7)囚绿(8~11)释绿(12~13)念绿(14)情感变化喜爱无比的喜悦 爱怜 尊敬 祝福 怀念 期盼 研读课文 1.从第13-14段的字里行间,你发现作者写作本文时处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日寇入侵,华北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常春藤”的特点蓬勃
向阳
固执找出文中写常春藤的句段,品味作者笔下绿的特点。
生命、希望追求光明 、自由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按:指汪伪政权)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 象征手法希望、生命自由、光明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象征蓬勃向阳固执 2. 作者给文中的“绿”赋予了怎样的时代意义。托物言志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按:指汪伪政权)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 探讨文章主旨 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有以下几种说法,通过对文章的解读,谈谈你的看法。
1.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着的爱国主义情怀。
2.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他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中,即是一种真爱、最爱。
3.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本文给了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绿”给你什么启示?蓬勃向上,充满生机永远向着阳光,永不屈服黑暗绿是生命,是希望,
是安慰,是快乐 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零!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共勉不应凋零的绿叶
——生命现代文学巨匠---老舍文革中不堪迫害纵身跳入冰冷的湖中……老舍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因丈夫遇难无限郁闷,用粉红色的丝袜缠到自己的脖子上……三毛 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1946年,因高血压、糖尿病、皮肤癌,精神抑郁症,海明威健康每况愈下。他开始变得异常烦躁,尝到了自我怜悯的痛苦。终于在1961年7月2日,用双筒猎枪伸进嘴里扳动了扳机…… 海明威 荷兰天才画家----印象派大师---文森特.凡高因爱情的挫折、生活的残酷用手枪对准自己的心脏…… 凡高 北京市人,“文化大革命”初期响应号召由北京赴陕西务农,因积劳致残下肢瘫痪,后返回北京,顽强生活,潜心文学创作,现为专业作家。作品主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等。史铁生 史铁生:写作就是为了不至于自杀。人之为人在于多一个毛病,除了活着还得知道究竟活的什么劲儿。种田做工吃饭乃是为活着提供物质保证,没有了就饿死冻死;写作便是要为活着找到可靠的理由,终于找不到就难免自杀或还不如自杀。 自杀者的共同特点:对自己对人类对这个世界感到绝望。 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 司马迁,受宫刑,却能忍受这世间最大的耻辱,因为他心中有未完成的《史记》。司马迁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张海迪 海伦·亚当斯·凯勒 (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借着她的导师安·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并且毕业于哈佛大学.海伦·凯勒 从小失去听力,曾是个全聋全哑的小女孩周婷婷是我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毕业生、中国的“海伦·凯勒”。周婷婷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在这所世界上一流的聋人大学攻读心理咨询专业硕士学位。 中国的“海伦·凯勒”周婷婷 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闪烁着的熊熊的火焰, 观者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心灵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 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通常认为《星月夜》表现了“永恒运动的超感觉”:在《星月夜》的右上角,是耀眼的弦月。这轮似太阳般耀眼的弦月,增加了夜空中的庄严与神秘气息。 画的中部,是流动的涡旋光。这样表现星空,除具有装饰感之外,席卷整个天空的涡旋光,也蕴含了画家与命运抗争的悲愤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