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武传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21 08:0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苏武传》
民歌 《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
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教学目标
1、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
2、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剖析传主的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魅力。
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
4、对传主的功过得失和价值意义进行讨论、评价。
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记叙苏武奉命出使匈奴的故事,他被匈奴羁留,但坚贞不屈,历尽千辛万苦,经十九年之久,终得归汉。课文篇幅较长,按其内容可分为六个部分。
给文章的情节发展添加小标题,理清文章脉络。要求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 。 第一部分:从课文开头“武字子卿”到“非汉所望也”。叙述苏武的出身与奉命出使匈奴。
(补充注释)
①[伐胡]讨伐匈奴。胡,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通称,秦汉时多指匈奴。
②[郭吉]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统兵征匈奴,派郭吉劝喻单于归顺。单于大怒,扣留了郭古。
③[路充国]元封四年(前107),匈奴派使者至汉,因病亡故。汉派路充国送丧到匈奴,单于以勾使者被汉杀死,扣留了路充国。 1.出使匈奴,单于受礼。第二部分:从“方欲发使送武等”到“而收系张胜”。叙说苏武及其属下被扣留在匈奴的直接原因和苏武临变时的表现。
[补充注释]
①[方欲发使]正想派遣使者。方,副词,正在。
②[幸蒙其赏赐]希望受到汉朝的赏赐。其,指汉朝
③[负国]对不起国家。
④[壮其节]认为他的气节很勇壮。壮,用作意动, “以……为壮”。2.缑王谋反,祸及汉使。
3. 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第三部分:从“武益愈”到“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卫律对苏武威迫利诱,但苏武不为所动,断然拒绝,苏武并痛骂卫律。
(补充注释)
①[降武]使苏武投降。降,使动用法, “使……投降”
②[剑斩]以剑斩杀。剑,名词作状语。
③[畔主背亲]背叛国君和亲人。畔,通“叛
④[平心持正]居心平允,主持公正。4.卫律劝降,威武不屈。四第部分:从“律知武终不可胁”到“武复穷厄”。记述苏武被匈奴幽禁、流放到北海牧羊所受的折磨和艰苦的生活经历。匈奴以不给饮食的办法来折磨苏武,逼其投降。苏武刻苦自持,“杖节牧羊” 。
(补充注释)
①[愈益]更加。同义副词连用。
②[绝不饮食]绝,跟外界隔绝;饮食,使动用法,指供应饮食。
③[穹庐]圆形的帐幕。5. 6.饮雪吞毡,此志不渝。第五部分:从“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到“旦夕临数月”。匈奴企图利用李陵与苏武的私谊来劝降,李陵以汉朝薄待苏武家室来动摇苏武意志。但苏武舍身为国,李陵的企图遭到失败。
(补充注释]
①[初]当初,表示追叙。
②[侍中]官名。在汉初是列侯至郎的加官,可出入宫禁,侍从皇帝。
③[触柱折辕]车子擅在柱子上。
④[尚复谁为乎]还为谁呢?尚复,副词同义连用。谁,疑问代词作“为”的前置宾语。7.李陵劝降,忠贞如一。
8.武帝驾崩,恸哭数月。第六部分:从“昭帝即位数年”到“须发尽白”。意思是:匈奴与汉和亲,汉朝寻访苏武归汉。临行前李陵置酒送别。苏武终于回到汉朝。
(补充注释)
①[请其守者与俱]请求看守他的人一起去(见汉朝使者)。
②[竹帛]这里指史籍。因古代的书是写在竹片或丝绢上的。
③[驽怯]谦词,驽指才能低下;怯指懦弱胆怯。9. 汉匈和亲,请还苏武。
10 . 历尽艰难,发白归汉。分析传主的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魅力
小标题概括文章情节,因此我们从小标题中就能概括出苏武的性格特征:
忠君爱国、
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
坚韧不拔 《苏武传》
第二课时 分析人物
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参考: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分角色朗读,务必读出每个人物各自特有的语气。
  卫律和李陵的劝降有何不同,结果如何?这些语言都表现了人物怎样的个性 ?
(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 )卫律:
先是“威逼” ,企图“杀鸡儆猴 ”;接着他又用死亡来威胁苏武投降;再就”利诱“,想用荣华富贵来打动苏武的心。
苏武毫无畏惧,不但不吃这一套,还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通敌叛国的可耻行径。卫律恼羞成怒,悻悻离去。
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李陵:
  企图以情动人,用肺腑之言打动苏武。先是说汉武帝年高而昏庸,苏武的兄弟为国尽忠却枉死,苏武自己也已是妻离子散;而后他又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刚刚投降时的心情和调整过程。李陵企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肺腑之言打动苏武。
  苏武始终忠贞如一,不为所动。
  李陵见状,惭愧不已,更加自责于自己的背叛祖国的行为,痛哭而去。
李陵——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   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  小结: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1)张胜:
苏武:
(2)卫律:
苏武:
(3)李陵:
苏武: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详略得当的情节、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次要人物的对比映衬。 评价传主的功过和价值。
围绕几个问题对传主的功过和价值进行讨论
(一)问题一:
什么是真正的值得提倡的忠诚?晏子认为真正的忠诚是忠诚于国家、人民,而非忠诚于君主。换句话说,就是要忠诚于明君(因为明君善治国),而非昏君。而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从君主,为君主作无谓的牺牲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愚忠”,那么你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 (二)问题二:
前段时间,教育部对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其中备受争议的是如下一段文字:“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是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不宜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提法……对于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虽然也肯定他们在反对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当中的作用与地位,但并不称之为民族英雄。”按照教学大纲的说法,苏武也就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课后作业:
《假如我是苏武》
假如你正在面对苏武所面对的局面,作为汉使出使匈奴,匈奴有骄横的单于,你的一个糊涂的部下参与了匈奴亲王的谋反,身为汉使的你会怎么做?你要怎样处理这种复杂的外交局面?运用你的智慧,结合你平时知道的历史和外交知识,看你能否做一个比苏武更加出色的使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