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3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是( )
A. 温度 B. 氧气浓度 C. pH D. 渗透压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中渗透压、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温度、pH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 下列关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者均参与组成神经系统
B. 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C. 神经元的数量大大超过神经胶质细胞的
D.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修复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细胞体内有细胞核,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较细的轴突和数条短而粗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若干根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一层包膜,构成一根神经。
【详解】A、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A正确;
BD、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BD正确;
C、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比神经元多,大约是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C错误。
故选C。
3. 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 )
A. 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
B. 细胞中 ATP 含量能维持相对稳定
C. 细胞外液的 pH 能维持相对稳定
D.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维持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等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AC、细胞外液渗透压,pH维持相对稳定都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AC正确;
B、细胞中 ATP 是在细胞内液,不属于细胞外液,B错误;
D、血浆中蛋白质属于内环境,D正确;故选B。
4. 某患者因病毒感染而患感冒,医生对其静脉注射了药物L,药物L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 )
A. 淋巴液 B. 组织液 C. 血浆 D. 细胞内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共同组成体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静脉注射时,针头进入静脉血管中,因此药物直接进入血浆中,C正确。
故选C。
5. 维持内环境稳态对于机体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普遍认为,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A. 分级调节
B. 反馈调节
C. 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详解】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 甲状腺激素(TH)可调节人体多种生命活动。双酚A(BP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可抑制TH合成关键酶的活性,使甲状腺分泌功能紊乱。如图是BPA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位点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①②③属于分级调节,过程①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 过程④⑤可维持TH的分泌量相对稳定
C. BPA引起甲状腺分泌紊乱,机体代谢会明显增强
D. 长期摄入BPA可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详解】A、 据图可知,在TH分泌的过程中,下丘脑通过垂体管理甲状腺分泌TH,为分级调节,即过程①②③属于分级调节,过程①是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正确;
B、当TH含量过多时,可通过④⑤过程分别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该过程为负反馈调节,可维持TH的分泌量相对稳定,B正确;
C、双酚A(BP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可抑制TH合成关键酶的活性,从而使TH合成减少,由于甲状腺激素(TH)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因此TH合成减少会导致机体代谢减弱,C错误;
D、长期摄入BPA可导致TH合成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下丘脑和垂体合成的激素增加,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会增多,D正确。
故选C。
7.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种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B. 两种神经调节同一器官时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C. 短跑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会使心跳加快
D. 安静看书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会抑制胃肠的蠕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的相反的。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A正确;
B、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作用相互拮抗,所以二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B正确;
C、兴奋状态下,人体内的交感神经占优势,呼吸、心率加快,胃肠蠕动减弱,C正确;
D、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抑制胃肠蠕动,副交感神活动占优势促进胃肠蠕动,D错误。
故选D。
8. 某位同学在路上听到身后有人叫他的名字,该同学听到后立刻回头,该过程的反射类型、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分别是( )
A. 条件反射、反射弧
B. 非条件反射、脊髓
C. 条件反射、大脑
D. 非条件反射、反射弧
【答案】A
【解析】
【分析】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详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简单的,不学就会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条件反射是出生后通过学习获得的,复杂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某同学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立刻站起来,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A符合题意。
故选A。
9. 突触结构及突触处兴奋传递的一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突触后膜是突触小体的膜
B. ①可以为神经递质的释放提供能量
C. 兴奋在图中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D. 兴奋在突触后膜处的信号变化是由化学信号变为电信号
【答案】A
【解析】
【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详解】A、图中的突触前膜是突触小体的膜,A错误;
B、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消耗能量,需要①线粒体提供能量,B正确;
C、神经递质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正确;
D、神经递质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在突触后膜处化学信号将转变为电信号,D正确。
故选A。
10. 人体内缩手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如图所示,图中字母表示反射弧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感受器是A,效应器是F
B. 图中反射弧包含3个神经元
C. 给E适宜的刺激,仍能发生反射活动
D. 刺激B,肌肉不会收缩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详解】A、由图可知,感受器是F,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A,A错误;
B、由图可知,该反射弧由三个神经元构成,B正确;
C、给E适宜的刺激,由于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完成反射活动,C错误;
D、刺激B点,肌肉会收缩,但不属于反射,D错误。
故选B。
11. 下列有关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种内分泌器官只能分泌一种激素
B. 激素可作为信息分子参与调节活动
C. 激素分子可以作为反应物直接参与代谢,并提供能量
D. 体内激素浓度的变化不会对机体的生理活动产生明显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1、动物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经体液传输而发挥调节作用。
2、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详解】A、一种内分泌器官能分泌一种、两种或多种激素,A错误;
B、动物激素本质是化学物质,可作为信息分子,参与调节活动,B正确;
C、激素分子是信息分子,起调节作用,不直接参与代谢,也不能提供能量,C错误;
D、因为激素分子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因此体内激素浓度的变化会对机体的生理活动产生明显影响,D错误。
故选B。
12.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于机体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调节的范围比较局限,但较准确
B. 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
C.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时间较长
D. 内分泌腺都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
【答案】D
【解析】
【分析】1、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
2、神经调节作用的特点是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反应较缓慢,作用时间比较长,但作用范围比较广泛。
【详解】A、神经调节作用的特点是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A正确;
B、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即通过反射弧发挥作用,B正确;
C、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速度一般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作用时间较长,C正确;
D、部分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并非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直接控制,D错误。
故选D。
13. 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寒冷环境中,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
B. 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
C. 寒冷环境中,正常人体产热速率往往大于散热速率
D. 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收缩以增加产热
【答案】C
【解析】
【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A、寒冷环境中既有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甲状腺激素参与的体液调节,故体温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A正确;
B、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进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B正确;
C、寒冷刺激下,正常人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即机体的体产热速率等于散热速率,C错误;
D、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自主地收缩可以增加产热,进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C。
14. 生长激素对软骨细胞生长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GH分泌后经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
B. 肝脏细胞与软骨细胞都有与GH结合的受体
C. IGF-1含量增多会促进垂体分泌的GH增多
D. GH与IGF-1能协同促进软骨细胞生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垂体分泌GH作用于软骨细胞和肝脏细胞,促进软骨细胞生长,促进肝脏细胞产生IGF-1,IGF-1促进软骨细胞生长同时负反馈调节垂体对GH的分泌过程。
【详解】A、GH是一种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作用于靶细胞,A正确;
B、IGF-1要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肝脏细胞与软骨细胞上有IGF-1受体,B正确;
C、IGF-1抑制垂体分泌GH,因此IGF-1含量增大,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C错误;
D、GH与IGF-1都可以促进软骨细胞生长,具有协同作用,D正确。
故选C。
15. 寒冷刺激传递至下丘脑后,相应自主神经系统分泌神经递质激活褐色脂肪细胞内的信号通路,诱导褐色脂肪分解,同时促进产热蛋白UCP-1合成。UCP-1活化后最终导致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地以热能的形式耗散,以抵抗寒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组成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属于传出神经
B. 调节体温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C. 神经递质可直接作用于UCP-1基因
D. UCP-1活化前后,线粒体中产生的ATP的量可能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外界的低温会使大脑皮层产生冷觉,同时相关神经将此信息传递给交感神经系统分泌神经递质,递质激活褐色脂肪细胞内的信号通路,诱导脂肪分解;同时促进线粒体内膜上的产热蛋白UCP-1的合成,UCP-1蛋白的增加导致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地以热能形式耗散,从而维持体温。
【详解】A、自主神经是指控制血管、腺体、内脏等的传出神经,A正确;
B、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正确;
C、神经递质不会直接作用于UCP-1基因,而是与相应的受体结合,C错误。
D、UCP-1的增加最终导致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地以热能的形式耗散,所以UCP-1活化前后线粒体中ATP的合成量可能减少,D正确。
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细胞,a、b、c分别表示甲、乙、丙生活的内环境,箭头表示内环境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表示的是血浆
B. b中的蛋白质含量比c中的高
C. b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 丙细胞和c的渗透压不相等
【答案】ACD
【解析】
【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详解】A、据图可知,b和c之间为双向箭头,a的箭头为单向指入和单向指出,因此a表示淋巴(液),则b表示血浆,c表示组织液,A错误;
B、b表示的是血浆,血浆中的蛋白质比c组织液中的多,B正确;
C、c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错误;
D、丙细胞和c的渗透压相等,否则细胞会失水或吸水,影响细胞的功能,D错误。
故选ACD
17. 对甲、乙两组生理状况相同的同部位离体神经元的处理如表所示,已知两组培养液的浓度均在实验范围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甲 乙
培养液中 Na 的浓度/(mEq·L ) 120 140
A.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培养液中Na 的浓度及细胞种类
B. 培养液的作用之一是可以维持实验期间细胞的生理活性
C. 给予相同强度的有效刺激,甲组细胞的动作电位峰值大于乙组细胞的
D. 兴奋不能在离体神经元的轴突上双向传导
【答案】ACD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
【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培养液中Na 的浓度,A错误;
B、培养液中含有细胞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故培养液的作用之一是可以维持实验期间细胞的生理活性,B正确;
C、动作电位峰值与细胞膜内外的Na 的浓度差有关,由表格可知,甲组培养液中 Na 的浓度比乙组的低,故给予相同强度的有效刺激,甲组细胞的动作电位峰值小于乙组细胞的,C错误;
D、兴奋能在离体神经元的轴突上双向传导,D错误。
故选ACD。
18. 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激素,瘦素作用于瘦素受体可抑制机体摄食、抑制脂肪合成,调节人和动物的摄食行为,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或推测错误的是( )
A. 瘦素作用于下丘脑,使下丘脑作出相应应答
B. 瘦素可能会加快糖类氧化分解,加快能量消耗
C. 交感神经通过神经递质直接催化细胞代谢反应
D. 瘦素分泌对摄食行为的调节中存在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动物摄食过多导致肥胖时,瘦素会刺激下丘脑的感受器,通过交感神经将超重信号传递到摄食中枢,使动物减少摄食;同时瘦素能促进脂肪分解,抑制脂肪酸合成酶的合成,增加机体能量消耗。
【详解】A、瘦素作用于下丘脑,下丘脑作出相应应答,使得摄食减少、交感神经兴奋,A正确;
B、瘦素能加快能量消耗,可能是加快糖类氧化分解,B正确;
C、酶能催化细胞的代谢反应,神经递质不是酶,只是在突触处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C错误;
D、瘦素分泌对摄食行为是通过瘦素(蛋白质类激素)影响下丘脑的活动,故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
故选C。
19. Kp是Kp神经元1与Kp神经元2产生的肽类激素,其能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的变化来调控生殖活动,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腺体A表示垂体,能特异性表达GnRH受体
B. 促性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卵巢
C. 雌激素较多时可通过途径①来降低其分泌量
D. Kp神经元2与Kp神经元1对雌激素的响应不同
【答案】ACD
【解析】
【分析】由题干Kp是神经细胞产生的肽类激素可知,其由核糖体合成,其靶器官由图可知应为GnRH神经细胞,即下丘脑细胞;由器官A产生促性腺激素可知A为垂体。
【详解】A、GnRH神经元通过A控制卵巢合成雌激素,该过程属于分级调节,腺体A能分泌促性腺激素,是垂体,GnRH可作用于腺体A,说明腺体A表面含有GnRH受体,故腺体A的细胞可特异性表达GnRH受体,A正确;
B、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但是不是定向运输,B错误;
C、雌激素较多可通过①过程抑制GnRH神经元的活动,使其释放Kp减少,通过调节GnRH神经细胞分泌GnRH减少,最终导致雌激素分泌减少,C正确;
D、雌激素促进Kp神经元2,抑制Kp神经元1,即Kp神经元2与Kp神经元1对雌激素的响应不同,D正确。
故选ACD。
20. 抗利尿激素(ADH)促进水分子重吸收的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ADH受体相关基因可在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中表达
B. H2O从A侧运输至B侧,B侧渗透压会升高
C. 食物过咸或饮水不足可引起垂体释放ADH
D. 图中ADH促进水分子重吸收的整个过程不消耗ATP
【答案】BD
【解析】
【分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激素会随体液运送至全身。水分子可以自由扩散也可以协助扩散进出细胞,图示为协助扩散。由图分析,ADH和受体结合为M蛋白提供的是信号分子cAMP,从而使M蛋白促进②过程,增加膜上水通道的数量。
【详解】A、ADH能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其受体相关基因可在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中表达,A正确;
B、H2O从A侧运输至B侧,B侧渗透压会降低,B错误;
C、食物过咸或饮水不足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引起垂体释放ADH,C正确;
D、ADH与ADH受体结合会使ATP分解为cAMP,进而促进M蛋白的合成,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所以ADH促进水分子重吸收的整个过程会消耗ATP,D错误。
故选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人体血液中的O2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结合血红蛋白[(Hb)O2]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CO2在血浆中以的方式运输,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红蛋白 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人体组织细胞产生CO2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 。
(2)红细胞中的H+与________________结合,引起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促进O2释放。O2也可以进入红细胞,O2进或出红细胞主要取决于 ________________。
(3)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大量进入组织液,短时间内组织液的渗透压将_____,这可能引起___________的分泌增加,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多,尿量减少。
【答案】(1) ①. 不属于 ②. 线粒体基质
(2) ①. 氧结合血红蛋白 ②. 红细胞膜两侧的O 浓度
(3) ①. 升高 ②. 抗利尿激素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人体血液中的O2与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CO2进入红细胞后与水结合进而形成H+和HCO3-,生成的H+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扩散到组织液中;此外,Cl-也可进入红细胞。
【小问1详解】
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属于细胞内的成分。人体组织细胞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O2,其的具体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小问2详解】
红细胞中的H+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促进O2释放。O2也可以进入红细胞,O2进或出红细胞主要取决于红细胞膜两侧的O 浓度,因为其方式为自由扩散。
【小问3详解】
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大量进入组织液,短时间内组织液的渗透压将升高,这可能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多,尿量减少。
22. 缩手反射是人体常见的反射,图甲为其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_(填序号),若刺激图甲中的③,机体的效应器随之产生了相应的反应,该过程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活动,理由是______。
(2)人的手不小心接触到尖锐的东西,人会迅速完成缩手反射,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填文字)。图中的③和⑤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的可能位点,若刺激患者手指,患者有感觉但不能完成缩手反射,则被阻断的位点可能是_____(填序号)。
(3)人体受到刺激时会产生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图乙中的b表示_______(填“静息”或“动作”)电位,该电位产生的机制是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②. 不属于 ③. ③是传入神经,刺激③引起效应器的反应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2) ①. 脊髓 ②. ⑤
(3) ①. 动作 ②. 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
【解析】
【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小问1详解】
图中③上有神经节表示传入神经,则⑤表示传出神经,效应器与传出神经相连,则图中②表示效应器。③是传入神经,刺激③引起效应器反应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若刺激图甲中的③,机体的效应器随之产生了相应的反应,该过程不属于反射活动。
小问2详解】
缩手反射是神经中枢在脊髓。若刺激病人手指,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移动,说明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是正常的,传出神经受到损伤,所以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⑤。
【小问3详解】
图乙中b电位外负内正,则表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由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形成的。
23. 当人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疾病等情况时,常会产生消极情绪。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抑郁。有假说认为抑郁症与脑中神经递质NE(去甲肾上腺素)、5-HT(5-羟色胺)等不足有关。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递质NE储存在____中,NE从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____,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从而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2)5-HT在发挥作用后,一般不会再持续发挥作用,其原因是____。
(3)为了研发抗抑郁药,科研人员研究了柴胡皂苷A对抑郁模型大鼠脑中NE、5-HT含量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A(正常大鼠)、B(抑郁模型大鼠)、C(抑郁模型大鼠+柴胡皂苷A)三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科研人员认为抑郁模型大鼠抑郁情况有所改善,根据结果分析,依据是____。
(4)抑郁症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除了神经生物学方面因素,还有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从后天环境因素的角度考虑,预防抑郁症,你的建议是____(答出1点)。
【答案】(1) ①. 突触小泡 ②. 受体
(2)5-HT在发挥作用后会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
(3)柴胡皂苷A可以提高大鼠脑组织中NE和5-HT的含量
(4)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调节压力等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小问1详解】
NE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NE作为一种信息分子,从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上,进而传递信息。
【小问2详解】
5-HT属于神经递质,在发挥作用后,神经递质一般会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故5-HT作用后一般不会再持续发挥作用。
【小问3详解】
从图中可以得知,抑郁模型大鼠(B组)的5-HT或 NE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大鼠(A 组)的,使用柴胡皂昔(C组)后,抑郁模型大鼠的5-HT或 NE含量接近正常大鼠(A组)的,说明柴胡皂昔 A可以提高大鼠脑组织中 NE和5-HT的含量,使抑郁模型大鼠抑郁情况有所改善。
【小问4详解】
从后天环境因素的角度考虑,可以建议人们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调节压力等,从而预防抑郁症。
24. 醛固酮分泌过多可引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PA患者血容量增大,出现高血压和低血钾的综合征,醛固酮分泌过多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诱因。下图是醛固酮分泌和血压调节的机制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______(填调节方式)的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______实现的。
(2)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______,同时促进K+的排出。
(3)PA患者的血浆渗透压会升高,水分重吸收量会______,血容量会增大,同时体内Na+含量较高,容易引发高血压。PA患者体内K+含量较低,这__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心肌细胞等正常兴奋。
(4)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催化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生成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可使血管紧张素Ⅰ水解生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相关腺体细胞合成和分泌醛固酮。结合上述信息,请用文字、箭头归纳血压升高的情况下,机体通过肾素来调节醛固酮分泌过程的示意图_____。
【答案】24. ①.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②. 尿的成分
25.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26. ①. 增多 ②. 会
27.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肾性高血压是在肾脏实质性病变后肾血流量下降,皮层近曲小管细胞分泌肌肽释放酶,同时在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下,最终使得外周血管收缩,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引发的疾病。
【小问1详解】
人体中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
【小问2详解】
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同时促进钾离子的排出。
【小问3详解】
PA患者体内醛固酮含量增多,血浆渗透压升高,水分重吸收量增多,血容量会增大。钾离子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等重要作用。
【小问4详解】
由题意分析可知,血压升高会抑制肾素的产生,最终使醛固酮的分泌减少,具体如图:
25. 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糖类、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图1是人体血糖平衡的主要调节过程示意图。胰岛素敏感性常作为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的一个指标,胰岛素敏感性越低,胰岛素抵抗指数越大,单位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越差。以健康成年人的胰岛素释放量和胰岛素敏感性作为相对值 1.0,研究人员检测了青少年、孕妇和肥胖者的相对胰岛素释放量和胰岛素敏感性,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细胞甲是_______,激素乙可表示胰岛分泌的________。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个区域兴奋并通过_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相关激素,从而使血糖得以补充。
(2)激素甲作用于靶细胞后,靶细胞的代谢变化可能有_______(答出1点)。
(3)由图2可知,孕妇胰岛素释放量最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相比于青少年,肥胖者患糖尿病的概率更________。
【答案】(1) ①. 胰岛B细胞 ②. 胰高血糖素 ③. 交感神经
(2)糖类氧化分解速率加快;合成糖原的速率加快;糖类转换为非糖物质的速率加快
(3) ①. 胰岛素敏感性最低,胰岛素作用效果差,导致血糖含量较高,机体通过反馈调节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②. 高
【解析】
【分析】1、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进入肝脏和肌肉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同时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变为葡萄糖。
2、升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降血糖的激素有胰岛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道内蛋白酶水解,从而导致其失活。
【小问1详解】
细胞甲分泌的激素可以降低血糖,故表示胰岛B细胞;人体血糖水平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并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
【小问2详解】
激素甲能够降低血糖浓度,是胰岛素,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胰岛素会使靶细胞的代谢发生相应变化。
【小问3详解】生物学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3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是( )
A. 温度 B. 氧气浓度 C. pH D. 渗透压
2. 下列关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者均参与组成神经系统
B. 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髓鞘
C. 神经元的数量大大超过神经胶质细胞的
D.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修复功能
3. 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 )
A. 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
B. 细胞中 ATP 含量能维持相对稳定
C. 细胞外液的 pH 能维持相对稳定
D.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维持相对稳定
4. 某患者因病毒感染而患感冒,医生对其静脉注射了药物L,药物L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 )
A. 淋巴液 B. 组织液 C. 血浆 D. 细胞内液
5. 维持内环境稳态对于机体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普遍认为,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A. 分级调节
B. 反馈调节
C. 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6. 甲状腺激素(TH)可调节人体多种生命活动。双酚A(BP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可抑制TH合成关键酶的活性,使甲状腺分泌功能紊乱。如图是BPA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位点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①②③属于分级调节,过程①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 过程④⑤可维持TH的分泌量相对稳定
C. BPA引起甲状腺分泌紊乱,机体代谢会明显增强
D. 长期摄入BPA可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
7.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种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B. 两种神经调节同一器官时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C. 短跑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会使心跳加快
D. 安静看书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会抑制胃肠的蠕动
8. 某位同学在路上听到身后有人叫他的名字,该同学听到后立刻回头,该过程的反射类型、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分别是( )
A. 条件反射、反射弧
B. 非条件反射、脊髓
C. 条件反射、大脑
D. 非条件反射、反射弧
9. 突触结构及突触处兴奋传递的一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突触后膜是突触小体的膜
B. ①可以为神经递质的释放提供能量
C. 兴奋在图中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D. 兴奋在突触后膜处的信号变化是由化学信号变为电信号
10. 人体内缩手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如图所示,图中字母表示反射弧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感受器是A,效应器是F
B. 图中反射弧包含3个神经元
C. 给E适宜的刺激,仍能发生反射活动
D. 刺激B,肌肉不会收缩
11. 下列有关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种内分泌器官只能分泌一种激素
B. 激素可作为信息分子参与调节活动
C. 激素分子可以作为反应物直接参与代谢,并提供能量
D. 体内激素浓度的变化不会对机体的生理活动产生明显影响
12.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于机体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调节的范围比较局限,但较准确
B. 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
C.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时间较长
D. 内分泌腺都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支配
13. 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寒冷环境中,体温受神经与体液共同调节
B. 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
C. 寒冷环境中,正常人体产热速率往往大于散热速率
D. 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收缩以增加产热
14. 生长激素对软骨细胞生长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GH分泌后经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
B. 肝脏细胞与软骨细胞都有与GH结合的受体
C. IGF-1含量增多会促进垂体分泌的GH增多
D. GH与IGF-1能协同促进软骨细胞生长
15. 寒冷刺激传递至下丘脑后,相应自主神经系统分泌神经递质激活褐色脂肪细胞内的信号通路,诱导褐色脂肪分解,同时促进产热蛋白UCP-1合成。UCP-1活化后最终导致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地以热能的形式耗散,以抵抗寒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组成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属于传出神经
B. 调节体温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C. 神经递质可直接作用于UCP-1基因
D. UCP-1活化前后,线粒体中产生的ATP的量可能不同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细胞,a、b、c分别表示甲、乙、丙生活的内环境,箭头表示内环境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表示的是血浆
B. b中的蛋白质含量比c中的高
C. b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 丙细胞和c的渗透压不相等
17. 对甲、乙两组生理状况相同的同部位离体神经元的处理如表所示,已知两组培养液的浓度均在实验范围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甲 乙
培养液中 Na 的浓度/(mEq·L ) 120 140
A.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培养液中Na 的浓度及细胞种类
B. 培养液的作用之一是可以维持实验期间细胞的生理活性
C. 给予相同强度的有效刺激,甲组细胞的动作电位峰值大于乙组细胞的
D. 兴奋不能在离体神经元的轴突上双向传导
18. 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激素,瘦素作用于瘦素受体可抑制机体摄食、抑制脂肪合成,调节人和动物的摄食行为,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或推测错误的是( )
A. 瘦素作用于下丘脑,使下丘脑作出相应应答
B. 瘦素可能会加快糖类氧化分解,加快能量消耗
C. 交感神经通过神经递质直接催化细胞的代谢反应
D. 瘦素分泌对摄食行为调节中存在神经—体液调节
19. Kp是Kp神经元1与Kp神经元2产生的肽类激素,其能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的变化来调控生殖活动,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腺体A表示垂体,能特异性表达GnRH受体
B. 促性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卵巢
C. 雌激素较多时可通过途径①来降低其分泌量
D. Kp神经元2与Kp神经元1对雌激素的响应不同
20. 抗利尿激素(ADH)促进水分子重吸收的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ADH受体相关基因可在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中表达
B. H2O从A侧运输至B侧,B侧渗透压会升高
C. 食物过咸或饮水不足可引起垂体释放ADH
D. 图中ADH促进水分子重吸收的整个过程不消耗ATP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人体血液中的O2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结合血红蛋白[(Hb)O2]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CO2在血浆中以的方式运输,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红蛋白 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人体组织细胞产生CO2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 。
(2)红细胞中的H+与________________结合,引起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促进O2释放。O2也可以进入红细胞,O2进或出红细胞主要取决于 ________________。
(3)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大量进入组织液,短时间内组织液的渗透压将_____,这可能引起___________的分泌增加,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多,尿量减少。
22. 缩手反射是人体常见的反射,图甲为其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_(填序号),若刺激图甲中的③,机体的效应器随之产生了相应的反应,该过程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活动,理由是______。
(2)人的手不小心接触到尖锐的东西,人会迅速完成缩手反射,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填文字)。图中的③和⑤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的可能位点,若刺激患者手指,患者有感觉但不能完成缩手反射,则被阻断的位点可能是_____(填序号)。
(3)人体受到刺激时会产生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图乙中的b表示_______(填“静息”或“动作”)电位,该电位产生的机制是________。
23. 当人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疾病等情况时,常会产生消极情绪。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抑郁。有假说认为抑郁症与脑中神经递质NE(去甲肾上腺素)、5-HT(5-羟色胺)等不足有关。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递质NE储存在____中,NE从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____,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从而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2)5-HT在发挥作用后,一般不会再持续发挥作用,其原因是____。
(3)为了研发抗抑郁药,科研人员研究了柴胡皂苷A对抑郁模型大鼠脑中NE、5-HT含量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A(正常大鼠)、B(抑郁模型大鼠)、C(抑郁模型大鼠+柴胡皂苷A)三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科研人员认为抑郁模型大鼠抑郁情况有所改善,根据结果分析,依据是____。
(4)抑郁症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除了神经生物学方面因素,还有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从后天环境因素的角度考虑,预防抑郁症,你的建议是____(答出1点)。
24. 醛固酮分泌过多可引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PA患者血容量增大,出现高血压和低血钾的综合征,醛固酮分泌过多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诱因。下图是醛固酮分泌和血压调节的机制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______(填调节方式)的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______实现的。
(2)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______,同时促进K+的排出。
(3)PA患者的血浆渗透压会升高,水分重吸收量会______,血容量会增大,同时体内Na+含量较高,容易引发高血压。PA患者体内K+含量较低,这__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心肌细胞等正常兴奋。
(4)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催化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生成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可使血管紧张素Ⅰ水解生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相关腺体细胞合成和分泌醛固酮。结合上述信息,请用文字、箭头归纳血压升高的情况下,机体通过肾素来调节醛固酮分泌过程的示意图_____。
25. 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糖类、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图1是人体血糖平衡的主要调节过程示意图。胰岛素敏感性常作为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的一个指标,胰岛素敏感性越低,胰岛素抵抗指数越大,单位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越差。以健康成年人的胰岛素释放量和胰岛素敏感性作为相对值 1.0,研究人员检测了青少年、孕妇和肥胖者的相对胰岛素释放量和胰岛素敏感性,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细胞甲是_______,激素乙可表示胰岛分泌的________。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个区域兴奋并通过_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相关激素,从而使血糖得以补充。
(2)激素甲作用于靶细胞后,靶细胞的代谢变化可能有_______(答出1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