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地貌的观察 课时作业
基础训练
1.地貌类型多样,规模差别较大。观察地貌要采用科学合理的顺序,据此完成下列关于地貌观察要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观察地貌要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 B.一般要采用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顺序
C.每一项地貌特征都要实地观察 D.观察某一处地貌时,只能选择一个固定的观察地点
2.在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先后顺序是( )
①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 ②描述河岸、陡崖等地貌特征
③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
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提升训练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面3-4小题。
3.图中“M—N”一线( )
A.最低海拔可能为30米 B.乙处为鞍部 C.最大高差可能为195米 D.丙处为山脊
4.在甲、乙、丙、丁四处观察,正确的判断是( )
A.甲处不能看到丙处 B.甲处不能看到河流 C.丙处能看到丁处 D.乙处可能看到河流
5.读某岛屿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 )
A.①地地形类型为盆地
B.②地能看到南部海岸线
C.③处可能有河流发育
D.④处十分适宜修筑梯田
岱崮地貌是继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张家界地貌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岩石造型地貌。组成该地貌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该地貌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境内普遍分布。下图示意岱崮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6-7小题。
6.关于图中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 B.海拔高,顶部起伏大
C.底部呈放射状,地形平坦 D.风力侵蚀形成的
7.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岱崮地貌顶部应当( )
A.开垦耕地,种植作物 B.禁止开发,保持原状
C.植树种草,保护地表 D.修建亭榭,以供观赏
下图为某区域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8-9小题。
8.图示区域从宏观上观察到的地貌为( )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D.丘陵
9.观察图中的次一级地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山坡 B.②—山谷 C.③—山峰 D.④—山脊
《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骄笋,背石骨嶙峋,草木摇殿,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最能反映徐霞客游记所记载的地貌景观是( )
A. B. C. D.
11.游记中地貌景观特点的描述角度有( )
①地貌形态 ②植被状况 ③地貌颜色 ④地貌成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2.读“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米,图中甲地附近陡崖的崖面朝向为_____,该区域最大高差范围是 米。
(2)与丁地相比,描述丙地的坡度和坡向特点。
(3)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地貌观察顺序,写出图示范围内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宏观大地貌类型描述① 次一级地貌描述 ②
微观地貌特征描述③
参考答案
1.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观察地貌要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A正确;地貌观察应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B错误;对于每一项地貌特征,不可能都实地观察,对于不可实地观察的地貌,可以借助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辅助观察,C错误;观察某一处地貌时,根据需要可能选择多个地点进行观察,D错误。故选A。
【点睛】在观察地貌时,首先应注意观察的顺序:从宏观到微观,由面到点;其次要注意观察的内容:如高度、坡度、坡向以及形状、面积和空间分布状况等。
2.C
【详解】在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①③②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C 4.A
【解析】3.从图中可以看出,剖面线经过了20米等高线,A错误;乙处等高线表现为由高数值凸向低数值,故其应为山脊,B错误;由图中可以看出,沿着剖面线,最低值出现在丙处,范围是0-20米,最高值出现在乙处附近,范围是180-200米,故最大高差范围为160-200米,故C符合;丙处由两侧向中间高度下降,应该为谷地,D错误。故选C。
4.连接所涉及地点形成剖面线,观看连线中间有无障碍影响观察。甲丙之间存在山脊,不能通视,A正确;甲处为山谷,可能发育河流,因此无法确定甲处不能看到河流,B错误;丙处与丁处之间存在山脊,无法通视,C错误;乙处位于山脊,无法发育河流,D错误。故选A。
【点睛】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
5.C
【详解】①地位于岛屿主山脉的脊线上,该地地形类型应为山岭,A错误;②地与南边海岸线之间为凸坡,因此不能看到南边海岸线,B错误;③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谷地,有可能发育河流,C正确;④处等高线密集,为陡坡,不适宜修筑梯田,D错误。故选C。
6.A 7.C
【解析】6.由图可以看出该地貌的特点是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故A选项符合题意;无法根据图中景观判断其顶部的海拔高低,且由照片可知其顶部应较为平坦,故B选项错误;由照片可知岱崮的底部呈近似圆形,且坡度平缓,但并不平坦,故C选项错误;由题可知该地貌地处我国山东地区,属我国季风气候区,故其形成应与流水侵蚀有关,故D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A选项。
7.观察照片可发现岱崮地貌顶部的海拔较高,土层浅薄,极易受到外力的破坏,因而应当植树种草,保护地表,C符合题意。耕地开垦和工程建设均会对地表植被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故A、D项错误;而禁止开发保持原状,对原有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而言是正确的,但对于已经遭受破坏的地区而言,环境自然恢复的速度过于缓慢,且对于个别已经产生生态恶性循环的地区而言是不合理的,故B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是C选项。
【点睛】岱崮地貌是指以临沂市岱崮为代表的山峰顶部平展开阔如平原,峰巅周围峭壁如刀削,峭壁以下是逐渐平缓山坡的地貌景观,在地貌学上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形山,因而也被称为"方山地貌"。它们主要分布在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域。"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浸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动力作用,形成了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多呈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
8.B 9.B
【分析】8.宏观地貌是指规模较大的地貌,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图中群山连绵,高低起伏,所以从宏观上观察到的地貌为山地,不是平原、盆地,AC错误、B正确;丘陵地势起伏和缓,而图中地势起伏较大,D错误。故选B。
9.山地的次一级地貌有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①位于海拔较高处,呈线状延伸,是山脊,A错误;②位于海拔较低处,是山谷,B正确;③位于山脊到山谷之间,是山坡,C错误;④是山地海拔最高处,为山峰,D错误。故选B。
【点睛】通过等高线图,也可判断地貌。1.山顶:闭合曲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或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低;2.山脊:是山顶向外伸出的凸起部分,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中间高于两侧的部分;3.山谷(河谷):是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与山脊刚好相反,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4.鞍部:两组表示山峰的等高线之间的区域,呈马鞍形,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5.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处。
10.A 11.A
【分析】10.《徐霞客游记》记载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指的是孤峰或峰丛,属于喀斯特地貌,A正确,B为风蚀蘑菇,属于风蚀地貌,C为冲积扇,属于流水沉积地貌,D为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BCD错误;故选A。
11.游记中地貌景观特点的描述角度,从“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看有地貌形态,从“石骨嶙峋,草木摇殿”看有植被状况,①②符合;地貌颜色、地貌成因并没有在游记中体现,③④不符合;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广布的湿润地区。
12.(1) 6.4 西北 85.4-95.4
(2)坡度较小或坡度较缓,坡向为北坡(或阴坡、夏季风背风坡)。
(3) ①高原 ②东、西部各有一座山峰;中部有一条大致呈西北一东南向走向的山谷 ③山峰的坡度较小;山谷谷坡的坡度较大;有两条北向陡崖,分布在图示地区的西北部和东北部。
【分析】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载体,考查地形部位、坡度陡缓、地形特征的描述能力,考查图表的阅读与信息提取应用能力。
(1)
读图可知,甲地海拔高度是879.0米,乙地海拔高度是885.4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885.4-879.0=6.4米。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原则,甲地陡崖崖面朝向西北。
(2)
由所学知识可知,与丁地相比,丙地等高线稀疏,坡度小,位于山顶的北部,即山地的阴坡。
(3)
由所学知识可知,宏观大地貌特征描述是五种基本地形,该地位于黄土高原;次一级地貌特征描述,东、西部甲处和乙处各有一座山峰,中部有一条大致呈西北一东南向分布的山谷(谷底海拔在700-800米之间);微观地貌特征描述:山峰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山谷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由图可知,有两条崖面朝向偏北方向的陡崖,分布在图示地区的西北部(较短)和东北部(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