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历代主要变法和改革的历程、内容及作用,分析变法和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并理解变法和改革的曲折与艰辛。
战国北魏北宋明朝清末民国商鞅变法庆历新政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民国改革毛泽东时代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全面探索新时期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富国强兵
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赵国赵武灵王改革
韩国申不害改革
齐国邹忌变革
燕国燕昭王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背景 经济:铁犁牛耕,生产力进步(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发展; 政治:各诸侯国为适应兼并战争需要,纷纷变法。 思、文: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①民族交融-----内迁的游牧民族建立政权 ②前秦短暂统一,北魏439年重新统一北方 ③冯太后、孝文帝力主改革 ①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农民起义、游牧民族袭扰。 ②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的经验教训 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主要内容 经济——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 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 前期——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 后期——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 富国:青苗法 、均输法、市易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 强兵:精简军队(“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等 育才:改革科举制度,批评恩荫制度,改革学校制度 政治: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
经济:改革税制。(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兴修水利,清丈土地。
军事:加强北边防务,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往来
(经济上)均田制
a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b目的:保证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
c内容:政府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 役和兵役
d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e作用: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抑制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
局限性: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不可能抑制土地兼并。
(政治上)三长制
内容:设邻长、里长、党长三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五家为一邻,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
影响:
a 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
b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也利于推行均田制
从改革内容看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民族融合趋势的推动;
③改革从实际出发,内容全面,措施得当,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
④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的改革决心;
后期: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孝文帝亲政后)
孝文帝迁都的目的有哪些?
①打击鲜卑保守势力,进一步推进改革;
②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性质 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 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 封建阶级的改革运动 地主阶级进行的一场改良自救运动
意义 地位: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 最为彻底 ①打击了贵族特权,推动军事发展 ②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的发展 ③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 “商鞅虽死,秦法未亡”的根本原因是顺应历史潮流 巩固北魏统治,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北方各族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 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变法措施后被废止。 失败的原因: ①用人不当,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②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发抵制(阻力大)。 ③变法力度过大,涉及面广,措施欠妥,推行操之过急。 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统治危机暂时缓解。
后改革措施除一条鞭法外,几乎全部废止。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救亡图存
1912年以后
鸦片
战争
林、魏
新思潮
第二次
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甲午中
日战争
戊戌变法
八国联
军侵华
清末新政
1840年
民国时期的改革
19c60s~19c90s
1898.6~1898.9
1901
1912年
改革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民国时期
时间 1898年 1901至1912年 1912至1949年
背景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梁等维新派,大力宣传维新思想,力求变法图存。 统治危机严重,革命浪潮兴起。 中华民国建立后
内容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律例;奖励农工商业发展;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等 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教育:改革教育(1905年废科举)、派遣留学生 军事:编练新军 商业: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 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
影响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但触犯守旧势力利益,遭到反对后失败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刺激了革命爆发。 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
认识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三、现代中国的改革历程
——民族复兴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1949——1956)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1956——1976)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78年至今)
阶段 内容 具体史实 重要意义
过渡时期1949—1956年 土地改革 “耕者有其田”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民主改革 《五四宪法》三大民主制度 经济改革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一化三改(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曲折探索 成就巨大 ①1956年《论十大关系》,表明中共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期就注意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1956年中共八大,标志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 (2)曲折: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1958大跃进、人民公社)1961年提出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经济恢复发展 为现代化建设建立了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骨干力量、积累了重要经验。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以来)
内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具体史实: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点转移和改革开放决策;
2012年: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2017年: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
成就:
①农村改革成就: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②对外开放成就: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就: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的原则:扩大企业自主权、政企分开。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后城市改革深化的表现:1992年后按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企改革。
④全面深化改革: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
意义:
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②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认识: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哪几次调整、调整的内容,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措施 调整内容 是否适应生产力
土地改革 (1950—1952年) 变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 是
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3—1956年) 变农民土地私有制为土地公有制 是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83年) 公有化的程度提高、规模扩大 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至今) 改变生产经营方式和产品分配方式 (不改变土地公有制) 是
一、规律总结:改革的一般背景。
1、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而进行改革。
4、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实现富国强兵。
5、少数民族加速本民族封建化的改革
二、规律总结: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
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3、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进行。
4、改革与反改革之间的力量对比,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5、改革措施是否符合当时实际,是否全面彻底和行之有效。
三:归纳中国古代重要变法与改革的相似之处
一般发生社会重大变革(转型)时期或者王朝统治面临危机时期;
改革的目的主要是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改革都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或最高统治者直接主持改革;
改革过程充满艰辛、曲折,遭到守旧势力的反对甚至反扑;
改革内容都比较全面;
前期效果都比较明显,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统治,推动了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