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鲁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期末复习基础题含答案
鲁教版(五四学制)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滴加少量液体 B. 取用液体药品
C. 闻气体气味 D. 稀释浓硫酸
2、下列现象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 解释
A 路过梨花园,闻到梨花香 分子在不停运动
B 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氢氧根离子
D 温度计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 温度升高汞原子体积变大
A.A B.B C.C D.D
3、下列溶液显碱性的是( )
A.酸雨 B.食醋 C.NaOH溶液 D.盐酸
4、氢硫酸是H2S气体的水溶液,常温下久置于空气中会产生淡黄色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2=2H2O+2S↓,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硫的溶解度很小
B.由于有沉淀生成,所以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C.该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
D.氢硫酸久置于空气中pH会增大
5、“XX洁厕精”产品特性或使用注意事项如下:①轻松去除锈迹 ②勿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③不适用于大理石地面,其中与洁厕精含有盐酸有关的是( )
A. 只有③ B. 只有①② C. 只有②③ D. ①②③
6、下列有关溶液酸碱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pH=7的溶液呈中性
B.pH>7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D.酸溶液的pH越小酸性越强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B. 加热含石蕊的碳酸溶液,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C. 氨气分子运动到滴有无色酚酞的蒸馏水中,溶液变成红色
D. 铁锈加入稀盐酸中溶液变成黄色
8、下列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
A.熟石灰 B.硫酸 C.烧碱 D.食盐
9、不同的物质溶于水后会形成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下列溶液显酸性的是( )
A.食醋 B.氨水 C.NaCl溶液 D.溶液
10、下表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类型
A组 煅烧石灰石 CaCO3 =CaO+CO2 分解反应
B组 火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硫 2NaOH + SO2 =Na2SO3 + H2O 复分解反应
C组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 CuOCu + CO2 置换反应
D组 木炭的不充分燃烧 2C + O22CO 化合反应
A.A B.B C.C D.D
11、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
A. 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B. NaCl溶液(NaOH):加入过量的H2SO4溶液
C. CaCO3(CaCl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1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
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
13、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食品上常用小苏打作发酵粉
B. 工业上常用稀盐酸作除锈剂
C. 医疗上常用BaSO4做“钡餐”
D. 防腐上用甲醛溶液保存海鲜产品
14、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固体氢氧化钠可用作干燥剂,是利用了它的哪种性质( )
A.白色固体 B.吸水性
C.腐蚀性 D.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15、有甲、乙、丙三种溶液,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乙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丙中无现象,这三种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是 (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甲、丙、乙 D.丙、甲、乙
16、下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代表原子间的结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示有4种分子 B.图示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图示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D.图示产物为混合物
二、填空题。
17、硫酸、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浓硫酸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因为浓硫酸有________性。
(2)写出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与铁粉反应:________ ;
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________ ;
③与氯化钡溶液反应:________ ;
上述反应中,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________(填编号);
(3)盐酸的下列用途中,不能用硫酸代替盐酸的是________(填编号)。
①金属表面除锈 ②制造药物氯化锌 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
18、回答以下问题:
(1)中和酸性土壤用______。
(2)“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______。
(3)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______。
19、右边是雪碧汽水标签中的部分内容。
(1)小虎同学取适量雪碧汽水于试管中,稍稍加热后产生大量气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将雪碧汽水充分煮沸后滴人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是:
。
20、下面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质的pH
请你参照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橘子汁呈_____性(填“酸”、“碱”或“中”);
(2)向肥皂水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则变_____色;
(3)胃酸过多的人适宜喝的食物是_____。
21、走进“化学村”,“化学村”的布局如图:
(1)认识“居民”:
①10户“居民”中,俗称“苏打”的是________(写化学式),往其水溶液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的现象为________ 。
②“居民”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③盐酸有5户相邻的“居民”:Fe2O3、CO、Na2CO3、NaOH、CaCO3 , 不能与它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
(2)认识“村中的路”,只有相邻且能相互反应的“居民”间才是通路,请你在图中找出一条从“CO2家”到达任意出入口的路,用序号表示出来:________。
22、调味剂的主要作用是补充、增强或增加食品的味道。食醋是一种能增强食品酸味的调味剂,主要成分为醋酸(CH3COOH),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食醋能作酸味的调味剂,是因为醋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CH3COO-和_____(填离子符号)。
(2)食醋的酸味能促进人胃酸的分泌,胃酸的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
(3)食醋能软化鱼骨和鸡蛋壳,原因是醋酸能与_____(填化学式)反应。
(4)生活中常用酒来制取食醋,原理是酒中的酒精CH3CH2OH在酶的作用下与空气中O2反应得到醋酸和水,请你尝试写出该反应的现象_____。
(5)用铁锅炒菜时,放一点食醋能补铁的原因是_____。
三、实验题。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制作美丽的“喷泉”。
【实验1】如图1所示,将胶头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入装满二氧化碳的烧瓶中轻轻摇动烧瓶,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被倒吸入烧瓶中,形成美丽的“喷泉”。
(1)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被倒吸入烧瓶中的原因是CO2减少,造成__ __。
【实验2】将针筒内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同时注入装满二氧化碳的烧瓶中,振荡。测得两烧瓶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2所示。
(2)3 s内,烧瓶中的压强变大的原因是__ __,振荡,烧瓶中的压强迅速降低,振荡能加快CO2分别与水、氢氧化钠溶液起作用的原因是__ __。
(3)烧瓶1中的压强,在a点和b点时相同的原因是__ _,如果将“实验1”中两处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__ __(填“能”或“不能”)形成美丽的“喷泉”。
(4)对比图2中的两条曲线,证明了“实验1”中CO2减少的原因是:
__ 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3】如图3所示,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某液体,塞紧试管塞,打开止水夹,右边试管中的红色溶液从导管口喷出,形成红色“喷泉”。
(5)写出能完成该实验的一组药品:__ __。
(6)该实验能形成“喷泉”的原因是__ __。
24、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甲实验过程中,插入一支温度计来测量溶液的温度时,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你认为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两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看到有气泡出现,最终废液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指示剂、水和________。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兰认为:只有碳酸钠(提示:碳酸钠水溶液PH>7);小亮认为:只有氢氧化钠.你认为还可能是________ 。
实验设计:小斌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兰、小亮和你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斌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①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________的猜想正确。
②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________的猜想正确。
③________ 你的猜想正确。
(4)在甲实验中,如果消耗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20.0g时,此时溶液的颜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试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示: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为1g/ml)
四、计算题。
25、为测定某敞口放置的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硫酸溶液49.0g置于锥形瓶中,然后滴入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pH计测定并记录反应过程中混合溶液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回答:
(1)m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
(2)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2023—2024学年鲁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期末复习基础题含答案
鲁教版(五四学制)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滴加少量液体 B. 取用液体药品
C. 闻气体气味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C
2、下列现象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 解释
A 路过梨花园,闻到梨花香 分子在不停运动
B 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氢氧根离子
D 温度计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 温度升高汞原子体积变大
A.A B.B C.C D.D
【答案】D
3、下列溶液显碱性的是( )
A.酸雨 B.食醋 C.NaOH溶液 D.盐酸
【答案】C
4、氢硫酸是H2S气体的水溶液,常温下久置于空气中会产生淡黄色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2=2H2O+2S↓,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硫的溶解度很小
B.由于有沉淀生成,所以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C.该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
D.氢硫酸久置于空气中pH会增大
【答案】B
5、“XX洁厕精”产品特性或使用注意事项如下:①轻松去除锈迹 ②勿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③不适用于大理石地面,其中与洁厕精含有盐酸有关的是( )
A. 只有③ B. 只有①② C. 只有②③ D. ①②③
【答案】D
6、下列有关溶液酸碱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pH=7的溶液呈中性
B.pH>7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D.酸溶液的pH越小酸性越强
【答案】C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B. 加热含石蕊的碳酸溶液,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C. 氨气分子运动到滴有无色酚酞的蒸馏水中,溶液变成红色
D. 铁锈加入稀盐酸中溶液变成黄色
【答案】B
8、下列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
A.熟石灰 B.硫酸 C.烧碱 D.食盐
【答案】A
9、不同的物质溶于水后会形成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下列溶液显酸性的是( )
A.食醋 B.氨水 C.NaCl溶液 D.溶液
【答案】A
10、下表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类型
A组 煅烧石灰石 CaCO3 =CaO+CO2 分解反应
B组 火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硫 2NaOH + SO2 =Na2SO3 + H2O 复分解反应
C组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 CuOCu + CO2 置换反应
D组 木炭的不充分燃烧 2C + O22CO 化合反应
A.A B.B C.C D.D
【答案】D
11、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
A. 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B. NaCl溶液(NaOH):加入过量的H2SO4溶液
C. CaCO3(CaCl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答案】B
1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
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
【答案】D
13、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食品上常用小苏打作发酵粉
B. 工业上常用稀盐酸作除锈剂
C. 医疗上常用BaSO4做“钡餐”
D. 防腐上用甲醛溶液保存海鲜产品
【答案】D
14、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固体氢氧化钠可用作干燥剂,是利用了它的哪种性质( )
A.白色固体 B.吸水性
C.腐蚀性 D.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答案】B
15、有甲、乙、丙三种溶液,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乙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丙中无现象,这三种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是 (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甲、丙、乙 D.丙、甲、乙
【答案】B
16、下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代表原子间的结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示有4种分子 B.图示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图示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D.图示产物为混合物
【答案】C
二、填空题。
17、硫酸、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浓硫酸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因为浓硫酸有________性。
(2)写出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与铁粉反应:________ ;
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________ ;
③与氯化钡溶液反应:________ ;
上述反应中,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________(填编号);
(3)盐酸的下列用途中,不能用硫酸代替盐酸的是________(填编号)。
①金属表面除锈 ②制造药物氯化锌 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
【答案】(1)吸水性
(2)Fe+H2SO4=FeSO4+H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H2SO4+BaCl2=BaSO4↓+2HCl ;①②
(3)②③
18、回答以下问题:
(1)中和酸性土壤用______。
(2)“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______。
(3)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______。
【答案】熟石灰 纯碱(碳酸钠) 浓盐酸
19、右边是雪碧汽水标签中的部分内容。
(1)小虎同学取适量雪碧汽水于试管中,稍稍加热后产生大量气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将雪碧汽水充分煮沸后滴人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是:
。
【答案】(1)H2CO3 = CO2↑ + H2O (2)H2CO3
20、下面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质的pH
请你参照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橘子汁呈_____性(填“酸”、“碱”或“中”);
(2)向肥皂水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则变_____色;
(3)胃酸过多的人适宜喝的食物是_____。
【答案】酸 蓝 玉米粥
21、走进“化学村”,“化学村”的布局如图:
(1)认识“居民”:
①10户“居民”中,俗称“苏打”的是________(写化学式),往其水溶液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的现象为________ 。
②“居民”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③盐酸有5户相邻的“居民”:Fe2O3、CO、Na2CO3、NaOH、CaCO3 , 不能与它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
(2)认识“村中的路”,只有相邻且能相互反应的“居民”间才是通路,请你在图中找出一条从“CO2家”到达任意出入口的路,用序号表示出来:________。
【答案】(1)Na2CO3 ;溶液变为蓝色 ;3CO+Fe2O32Fe+3CO2 ;CO
(2)1—2—6—8
22、调味剂的主要作用是补充、增强或增加食品的味道。食醋是一种能增强食品酸味的调味剂,主要成分为醋酸(CH3COOH),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食醋能作酸味的调味剂,是因为醋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CH3COO-和_____(填离子符号)。
(2)食醋的酸味能促进人胃酸的分泌,胃酸的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
(3)食醋能软化鱼骨和鸡蛋壳,原因是醋酸能与_____(填化学式)反应。
(4)生活中常用酒来制取食醋,原理是酒中的酒精CH3CH2OH在酶的作用下与空气中O2反应得到醋酸和水,请你尝试写出该反应的现象_____。
(5)用铁锅炒菜时,放一点食醋能补铁的原因是_____。
【答案】(1) H+ HCl CaCO3 (2)铁锅与食醋反应产生Fe2+
三、实验题。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制作美丽的“喷泉”。
【实验1】如图1所示,将胶头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入装满二氧化碳的烧瓶中轻轻摇动烧瓶,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被倒吸入烧瓶中,形成美丽的“喷泉”。
(1)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被倒吸入烧瓶中的原因是CO2减少,造成__ __。
【实验2】将针筒内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同时注入装满二氧化碳的烧瓶中,振荡。测得两烧瓶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2所示。
(2)3 s内,烧瓶中的压强变大的原因是__ __,振荡,烧瓶中的压强迅速降低,振荡能加快CO2分别与水、氢氧化钠溶液起作用的原因是__ __。
(3)烧瓶1中的压强,在a点和b点时相同的原因是__ _,如果将“实验1”中两处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__ __(填“能”或“不能”)形成美丽的“喷泉”。
(4)对比图2中的两条曲线,证明了“实验1”中CO2减少的原因是:
__ 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3】如图3所示,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某液体,塞紧试管塞,打开止水夹,右边试管中的红色溶液从导管口喷出,形成红色“喷泉”。
(5)写出能完成该实验的一组药品:__ __。
(6)该实验能形成“喷泉”的原因是__ __。
【答案】(1)瓶内压强减小
(2)加入液体,气体被挤压(体积变小)
增大了CO2与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接触面积
(3)1体积的水溶解1体积的CO2_ 不能
(4)CO2+2NaOH===Na2CO3+H2O
(5)锌和稀盐酸(或石灰石和稀盐酸或H2O2溶液和MnO2,合理即可)
(6)生成气体,使试管中的压强变大
24、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甲实验过程中,插入一支温度计来测量溶液的温度时,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你认为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两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看到有气泡出现,最终废液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指示剂、水和________。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兰认为:只有碳酸钠(提示:碳酸钠水溶液PH>7);小亮认为:只有氢氧化钠.你认为还可能是________ 。
实验设计:小斌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兰、小亮和你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斌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①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________的猜想正确。
②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________的猜想正确。
③________ 你的猜想正确。
(4)在甲实验中,如果消耗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20.0g时,此时溶液的颜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试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示: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为1g/ml)
【答案】(1)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NaOH+HCl=NaCl+H2O
(2)瘪气球胀大;2NaOH+CO2=Na2CO3+H2O
(3)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小亮;小兰
(4)解: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NaOH+ HCl=NaCl+H2O
40 36.5
x×10g 7.3%×20g
40:36.5═(x×10g):(7.3%×20g)
x=16%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
四、计算题。
25、为测定某敞口放置的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硫酸溶液49.0g置于锥形瓶中,然后滴入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pH计测定并记录反应过程中混合溶液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回答:
(1)m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
(2)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及详解】 (1)NaOH、Na2SO4
(2)设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
答: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