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重点中学(弘文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PDF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新泰市重点中学(弘文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PDF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25 19:51:20

文档简介

新泰市弘文中学2022级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
化学答案
1.A 2.B 3.D 4.C 5.C 6.D 7.B 8.B 9.D 10.C
11.A 12.CD 13.D 14.BD 15.C
+ -
16. (1)a=7 时,HA 是强酸;a>7时,HA 是弱酸 (2)c(Na )=c(A )
+ - - + -4 -10
(3)c(Na )>c(A )>c(OH )>c(H ) (4)(10 -10 )
17. 0.3mol/(L min) 10.8 吸热 3mol 2mol
- -
18. 负 4OH -4e =2H2O+O2↑ 减小
电解
2NaCl+2H2O 2NaOH+H2↑+Cl2↑ 2:2:4:1 Fe-Cu-CuSO4 粗铜
3
CH3OH(l)+ O2(g)=CO2(g)+2H2O(l) ΔH=-725.76kJ/mol2
-13 -11
19.(1) 10 10 mol/L (2)B (3)< (4)=
k k
20.(1) -746.5kJ mol-1 2正 1逆
k k
2逆 1正
(2) N d 20 160 40 T1~T2区间,化学反应未达到平
衡,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CO 转化率增大。T4~T5区间,化学反应已达
到平衡,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 转化率
减小
弘文高二质检二化学答 案第 1页,共 1页
{#{QQABCYAAogigABAAABhCUQEqCAAQkBGACKoOwBAIoAABARFABAA=}#}新泰市弘文中学 2022 级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 2023.12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
码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
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C-12 N-14 O-16 Na-23
C1-35.5 Cu-64 Se-79 Ag-108 Pb-207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意。
1.2022 年 4 月以来,辽沈大地遭遇罕见的少雨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少麻烦,
5月 24 日至 25 日,利用一次东北冷涡天气过程,辽宁省气象局组织人员向天空
云层中撒入干冰,开展了大范围的人工增雨作业。干冰在云层中的变化过程中,
其焓变和熵变均正确的是
A.ΔH>0,ΔS>0 B.ΔH>0,ΔS<0
C.ΔH<0,ΔS>0 D.ΔH<0,ΔS<0
-8 -4
2.已知常温时 HClO 的 Ka=3.0×10 ,HF 的 Ka=3.5×10 。现将 pH 和体积都相同
的次氯酸和氢氟酸溶液分别加蒸馏水稀释,pH 随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Ⅰ为次氯酸稀释时 pH 变化曲线
弘文高二质检二 第1页,共10页
{#{QQABCYAAogigABAAABhCUQEqCAAQkBGACKoOwBAIoAABARFABAA=}#}
c(R - )
B.从 b点到 d点,溶液中 c(HR) c(OH- ) 保持不变(HR 代表 HClO 或 HF)
C.b 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 c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
D.取 a点的两种酸溶液,中和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 NaOH 溶液,消耗氢氟
酸的体积较小
4
3.常温下,一定浓度的某溶液,由水电离出的 c(OH )=1×10 mol/L,则该溶
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A.H2SO4 B.NaOH C.KHSO4 D.CH3COONa
4.可知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A(g)+2B(g) 3C(g)+D(s) ΔH<0,
图中曲线 b代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的进程。若使曲线 b变为曲线 a,可采取的措
施是
①增大 A的浓度;②缩小容器的容积;③增大 B的浓度;④升高温度;⑤加入合
适的催化剂
A.⑤ B.②④ C.②⑤ D.②③
5.图表示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对于该图的理解,你认为一定正确的是
A.曲线Ⅰ和曲线Ⅱ分别表示两个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B.曲线Ⅱ可表示反应 2CO2(g)=2CO(g)+O2(g)的能量变化
C.该反应的ΔH=E1-E 2
弘文高二质检二 第2页,共10页
{#{QQABCYAAogigABAAABhCUQEqCAAQkBGACKoOwBAIoAABARFABAA=}#}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6.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将NaClO4溶于
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
应为 3CO2 + 4Na 2Na2CO3 + 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ClO 4向负极移动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3CO + 4e =2CO2 2 3 + C
C.放电时,有机溶剂中Na+浓度逐渐增大
D.放电时,电子从钠极经导线向镍网移动,再从镍网经电解液向钠极移动
7. 25℃时,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pH=2的盐酸与 pH=12的Ba(OH)2 溶液混合后: pH=7
2- -
B.0.1mol/L 的 NaHS 溶液中: c(S )+c(OH )=c(H+)+c(H 2S)
C.100mL1.0mol/L 的Fe(NO3 )2 溶液和 100mL2.0mol/L 的 HNO3溶液混合后(忽
-
略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c NO3 =2.0mol/L
D.0.1mol/L 的 HCN 溶液和 0.1mol/L 的 NaCN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pH 7:
c Na + >c HCN >c CN - >c OH - >c H+
8.已知 298K 时,2SO2(g)+O2(g) 2SO3(g) △H=-197 kJ/mol,在相同温度和压
强下,向密闭容器通入 2 mol SO2和 1 mol O2达平衡时,放出热量 Q1;向另一相
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 1 mol SO2和 0.5 mol O2达平衡时,放出热量 Q2,则下
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Q2=Q1/2 B.2Q2<Q1<197 kJ C.Q2=Q1<197 kJ D.以上均不正确
9.T℃时,向容积为 2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A 气体和 4 molB 气体,发生
如下反应:A(g) 2B(g) 3C(g) D(g),反应进行到 10 s 末,达到平衡,测得A(g)
的体积分数为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弘文高二质检二 第3页,共10页
{#{QQABCYAAogigABAAABhCUQEqCAAQkBGACKoOwBAIoAABARFABAA=}#}
A.反应开始 10 s 内, v(B) 0.0333mol L 1 s 1
B.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 v正 (C) v (D)逆
C.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达到平衡状态后,向容器中充入无关气体E(g),正逆反应速率不变
10.下列事实对应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2 -
A.热的纯碱溶液清洗油污:CO +H O HCO 3 2 3 +OH
-
B.0.1mol/L 氨水的 pH 约为 11.1:NH3·H2O NH

4 +OH
+ 2+
C.用醋酸清洗热水壶中的碳酸钙水垢:2H +CaCO3=Ca +H2O+CO2↑
3+ +
D.明矾净水原理:Al +3H O 2 Al(OH)3(胶体)+3H
二、选择题:本题共 5小题,每小题 4分,共 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
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 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分,有选错的得 0分。
11.在 3个 2L 的密闭容器中,在相同的温度下、使用相同的催化剂分别进行反
应:N2(g)+3H2(g) 2NH3(g)。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
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有关数据如下∶
容器 甲 乙 丙
反应物的投入量 2molN2、3molH2 4molN2、6molH2 2molNH3
达到平衡的时间/min 5 8
-1
平衡时 N2的浓度/mol·L c1 1.5
NH3的体积分数 φ1 φ2
-1
混合气体的密度/g·L ρ1 ρ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c1<1.5
B.在该温度下甲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
C.2ρ1=ρ2
-1 -1
D.容器乙中反应从开始到达平衡的反应速率为 v(H2)=0.3mol·L ·min
弘文高二质检二 第4页,共10页
{#{QQABCYAAogigABAAABhCUQEqCAAQkBGACKoOwBAIoAABARFABAA=}#}
12.微生物脱盐池是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兴生物电化学系统,
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装置能实现从海水中得到淡水,同时去除有机物,而且还可提供电能
B.电极 b为正极

C.负极反应为CH3COO 7OH 8e 2CO2 5H2O
D.Y 为阴离子交换膜
-1
13.25℃时,调节初始浓度为 1.0 mol·L 的 Na2CrO4黄色溶液的酸性(忽略溶
+
液体积变化,Cr 2-2O 7 显橙色),测定平衡时溶液中 c(Cr
2-
2O 7 )和 c(H),获得
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性越强,c(Cr O 2-2 7 )越大
B.A点 CrO 2-4 的平衡转化率为 50%
+
C.随 c(H)增大,溶液由黄色逐渐变为橙色
+ -7 -1
D.平衡时,若溶液中 c(Cr O 2-)=c(CrO 2-2 7 4 ),则 c(H)>2.0×10 mol·L
2+
14.室温下,向Na2CO3和NaH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溶液中lgc(Ba )
c(HCO
与 lg 3
) -7 -11
c(CO2 ) 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H2CO3的 Ka1、Ka2分别为 4.4×10 、4.7×10 。3
弘文高二质检二 第5页,共10页
{#{QQABCYAAogigABAAABhCUQEqCAAQkBGACKoOwBAIoAABARFABAA=}#}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对应溶液的 pH 大于 b
+ + - -
B.a 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存在:c(Na )+c(H )=3c(HCO 3 )+c(Cl )+c(OH )
+ -9
C.b 点对应溶液的 c(H )为 4.7×10
c(CO2 )
D.a 点至 b点对应溶液中: 3c(HCO 3 ) c(OH
- ) 比值增大

15.一种光化学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 AgCl(s)+Cu (aq) Ag
2+ -
(s)+Cu (aq)+Cl (aq),下列关于该电池在工作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Cl 由负极区向正极区迁移
B.Ag 为负极,Pt 为正极

C.Cu 在 Pt 电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
- -
D.Ag 极的电极反应为 Ag-4e +Cl AgCl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三、本题共 5小题,共 60分。
弘文高二质检二 第6页,共10页
{#{QQABCYAAogigABAAABhCUQEqCAAQkBGACKoOwBAIoAABARFABAA=}#}
16.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一元酸,常温下,将它们分别和 NaOH 溶液等体积
混合,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混合后溶液的 pH 如表所示:
-1 -1
实验序号 所用酸 c(HA)/mol·L c(NaOH)/mol·L 混合后溶液的 pH
实验 1 甲 0.1000 0.1000 pH=a
实验 2 乙 0.1200 0.1000 pH=7
实验 3 丙 0.2000 0.1000 pH>7
实验 4 丁 0.1000 0.1000 pH=10
完成下列填空:
(1)从实验 1情况分析,如何判断 HA 是强酸还是弱酸 。
- +
(2)实验 2的混合溶液中 c(A )和 c(Na )的大小关系为 。
(3)从实验 3的结果分析,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分析实验 4数据,写出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结果(列式即可):
+ - -1
c(Na )-c(A )= mol·L 。
17.T℃时,有甲、乙两个密闭容器,甲容器的体积为 1L,乙容器的体积为 2L,
分别向甲、乙两容器中加入 6mol A 和 3mol B,发生反应如下:3A(g)+b B(g)
3C(g)+2D(g), 4min 后甲容器内的反应达到平衡,A的浓度为 2.4mol/L,
B 的浓度为 1.8mol/L;t min 后乙容器内的反应达到平衡,B的浓度为 0.8mol/L。
根据题给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 (B)= 。
(2)在温度 T℃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由下表数
据可知该反应为 (填“吸热”“放热”)反应。
化学平衡常数 K和温度 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3)T℃时,在另一个体积与乙相同的丙容器中,为了达到平衡时 B的浓度仍
弘文高二质检二 第7页,共10页
{#{QQABCYAAogigABAAABhCUQEqCAAQkBGACKoOwBAIoAABARFABAA=}#}
然为 0.8mol/L,起始时,向丙容器中加入 C、D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3mol、2mol,
则还需加入 A、B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 。
18.如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足量的 NaCl溶液、AgNO3
溶液、x 溶液,a、b、c、d电极均为石墨电极,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乙中
c电极质量增加,据此回答问题:
(1)电源的 M端为 极;(填名称)
(2)电极 d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乙池溶液 pH (填“增
大”、“减小”或“不变”)
(3)甲池中的总反应式为 ;
(4)当电路中有 0.04mol电子通过时,a、b、c、d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或固体的物
质的量之比是 ;
(5)若利用丙池实现铁上镀铜,则 e、f、x依次是 (填化学式);若
利用丙池实现电解精炼铜,则 f电极材料是 (填具体物质);
(6)实验测得,1g甲醇 CH3OH 液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
水时释放出 22.68kJ的热量,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9.已知 t℃时, 0.01 mol/L NaOH 溶液的 pH= 11,0.1 mol/L 的 HA 溶液中
+ - 9
c(H )/c(OH )=10 请回答下列问题:
2 -2
(1)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 Kw= mol ·L ,0.1mol/L 的 HA 溶液中水电离出
-
的 c(OH )= 。
(2)在室温下,蒸馏水稀释 0.01 mol/L HA 溶液时,下列呈减小趋势的是_______。
-
A.水的电离程度 B.c(HA)/c(A )
+ - -
C.溶液中 c(H )和 c(OH )的乘积 D.溶液中 c(OH )的值
(3)室温下,取 pH=2 的盐酸和 HA 溶液各 100 mL,向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 Zn 粒,
弘文高二质检二 第8页,共10页
{#{QQABCYAAogigABAAABhCUQEqCAAQkBGACKoOwBAIoAABARFABAA=}#}
反应过程中两溶液的 pH 变化如图所示:
设盐酸中加入 Zn 的质量为 m1,HA 溶液中加入 Zn 的质量为 m2,则 m1 m2(填
“>”“<”或“=”)。
(4)室温下,取 0.01 mol/L 的盐酸和 HA 溶液各 100 mL,分别滴加 0.01 mol/LNaOH
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所需 NaOH 溶液的体积前者 后者(填“>”“<”或
“=”)。
20.汽车尾气中含有 CO、NO 等有毒气体,对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有毒
气体相互反应转化为无毒气体。
(1)已知:
① N2(g)+O2(g)=2NO(g) ΔH1=+180.5kJ mol
-1
v =k c(N ) c(O ) v =k c2(NO)
1正 1正 2 2 , 1逆 1逆
② 2CO(g)+O2 (g) 2CO2 (g) ΔH2 =-566kJ mol
-1 v =k c2(CO) c(O )
2正 2正 2 ,
v =k c2(CO )
2逆 2逆 2
则 2NO(g)+2CO(g) 2CO 2(g)+N 2(g) H= ,请写出用 k1 正、k1 逆、
k2 正、k2 逆表示该反应在一定温度下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 。
(2)某实验小组模拟汽车尾气 CO 与 NO 净化过程,将 CO 与 NO 混合气体充入密闭
容器中,发生反应: 2NO(g)+2CO(g) 2CO 2(g)+N 2(g) ,测得平衡时 NO、CO 的转
n CO
化率(α)与起始投料比 n NO 关系如图 1所示,v 正~c(CO)的关系如图 2所示。
弘文高二质检二 第9页,共10页
{#{QQABCYAAogigABAAABhCUQEqCAAQkBGACKoOwBAIoAABARFABAA=}#}
①图 1中 CO 的转化率曲线为 (填“M”或“N”),图 2中当 X点升高
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变成相应的点为 (填图 2中的
字母)。
n CO
②一定温度下,若起始投料比 =1n NO 、反应开始刚性容器总压为 80kPa,研究
表明: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v =1.0 10-3 p2(NO) p2(CO)(kPa4 h-1)正 ,当反应达到平
衡状态时测得该温度下 p(N2)=10kPa ,则 p(CO) = kPa,
v = ( kPa 4 h -1),该温度下 2CO2 (g)+N2 (g) 2NO(g)+2CO(g)正 的化学平
衡常数 Kp= kPa(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
量分数)。
③为研究温度对 CO 转化率的影响,将一定量的 CO 与 NO 置于密闭容器中,保持
相同的反应时间,CO 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图 3所示,在T1~T2及T4 ~T5两个温度区
间所示的 CO 转化率变化趋势不同,其原因是 。
弘文高二质检二 第10页,共10页
{#{QQABCYAAogigABAAABhCUQEqCAAQkBGACKoOwBAIoAABAR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