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的这两句诗可以作为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生活巨变之后的李清照思想的概括。她的高贵生活连同笔下的绮罗香泽之语、“海棠”“藕花”春情,都成了不堪回首的过去。诸多变故中对她打击最大的是与恩爱无比丈夫的人鬼殊途,使其有“钟子期死,伯牙终生不复鼓琴”的心死之悲。她顽强生活下来的动机之一就是用诗文来撰写她的独特“回忆录”。
唐诗宋词元曲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盛行于宋代。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最初称为“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诗余”“长短句”等。一般分上下两阕。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李清照
李清照简介:
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了,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天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景物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先流泪。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大意
了解背景:
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词。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 、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风住尘香花已尽,
交待季节特征——
日晚倦梳头。
说明已是暮春时节。
暗指:
自己年老株黄,寓寄词人漂泊零落,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
此句是什么描写?
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
通过具体的外在行为展现人物的什么心理?表达什么情感?
心灰意懒
浓重的哀愁
由景到人
由此,这两句是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采用含蓄手法进行间接抒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其抒情方式是——直接抒情
这两句紧承上句叙述了什么内容?
叙述了哀伤的原因、程度。
“人非”具体指词人的什么遭遇?
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
因此,这两句是词人直抒胸臆,再次借助神态和外在行为表达出自己浓重的哀愁。
“闻说”、“也拟” “只恐”欲抑先扬,曲折尽情的表达作者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闻说”、“也拟”表达词人 一种什么心理?
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想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只恐”否定自己的计划。两句中词人运用什么修辞仍然表达自己内心不解的哀愁?
比喻
词人创意出奇,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说“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动态。这种写法是——
化虚为实
晚秋歌词 在这个陪着枫叶飘零的晚秋 才知道你不是我一生的所有 蓦然又回首 是牵强的笑容 那多少往事飘散在风中 怎么说相爱却注定要分手 怎么能让我相信那时一场梦 情缘去难留 我抬头望天空 想起你说爱我到永久 心中藏着多少爱和愁 想要再次握住你的手 温暖你走后冷冷的清秋 相逢也只是在梦中 看着你远走 让泪往心里流 为了你已付出我所有
拓展延伸
一、为武陵春拟一题目。
二、仿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为李清照写一段话。
千年感动中国人物之曹雪芹颁奖词
为了一个梦,他忍饥挨饿,孜孜不倦;
为了一个梦,他呕心沥血,笔耕不辍。
一部红楼,凝结了一个文人的辛酸血泪;
一部红楼,映现了一个时代的风雨沧桑。
“增删五次,披阅十载”的他,
创造了文学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
三千年感动中国人物之王昭君颁奖词
大漠的沙石曾聆听过她对国家不舍的琴音;
塞北的寒风曾见证过她对民族和谐的期盼。
她仅仅是一个女子,一个柔弱的女子,
却在国家危难之际甘愿牺牲自己。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女性最伟大的光芒。
这光芒让所有男儿汗颜,让堂堂东汉 愧色。
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菊花般孤高的傲世风骨,你柳絮般飘飞的沉思,你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都在这广漠中消隐。你的聪慧,痴迷着汉赋唐诗的韵律,怎能不如履薄冰?你的深刻,承受着岁月无痕的忧伤,怎能不形销骨立;你的清高,拒绝着蝇营狗苟的生活,怎能不心力交瘁?你默默地离去,为了那永世的安宁,你的名字载入史册,也记载下人们对你永恒的记忆。
千年感动中国人物之李清照颁奖词
她是婉约派的代表,却有着豪放派的扩大胸襟:“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她是一个女子,却有着男子一样的报国热情:“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面对丈夫的逝去,面对国家被蹂躏,
她和所有女子一样哀婉而悲痛。但不同的是她把个人的小悲痛融入到国家的大悲痛之中。
她因此也更加动人。
千年感动中国人物之李清照颁奖词
纵观古今,唯有你是真正氤氲在水墨之间的婉约女子,柔情似水,盈盈一掬。但是,你那看似浅浅的豪气也在柔弱中发酵壮大,令世人更增一份敬仰。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5、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6、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辛弃疾《摸鱼儿》
7、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 《丑奴儿》
你还能记起哪些表现“愁”的诗句呢?
知识拓展
《武陵春》小结: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知识拓展
你还知道李清照的其他名作吗?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少女时期
快乐生活
如梦令《武陵春》
教学目标:
1、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 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 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教学难点:
1、 鉴赏词作的意境。
2、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词的有关知识。(学生展示搜集资料教师归纳总结)
唐诗宋词元曲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体诗。盛行于宋代。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最初称为“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诗余”“长短句”等。一般分上下两阕。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二、 教学新课:
(一)整体感知,扫除障碍。
1.教师课件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掌握字音,感知全词的情感基调。
2.学生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教师归纳可见显示。
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3.指名学生复述词的大意。
4.教师展示大意
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了,只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天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景物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先流泪。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5.指名学生朗读,教师与其与学生听读,及时纠错。
(二)师生合作赏析
1.全词情感基调把握以及上、下阕写作手法的把握。
教师提问:①听读、自读后全词以什么情感为基调?
②上、下两阕个运用什么写作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③词人为何如此哀伤呢? ④⑤⑥
2、 学生展示,教师归纳了解李清照此词创作背景。
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寓居浙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金华时写了这首词。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 、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3、师生合作赏析词句:
(1)风住尘香花已尽,
交待季节特征——说明已是暮春时节。
暗指:自己年老珠黄,寓寄词人漂泊零落,
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
日晚倦梳头。
此句是什么描写? 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
通过具体的外在行为展现人物的什么心理?表达什么情感?
心灰意懒 浓重的哀愁
由此,这两句是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采用含蓄手法进行间接抒情。)
(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两句紧承上句叙述了什么内容?
叙述了哀伤的原因、程度。
“人非”具体指词人的什么遭遇?
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
因此,这两句是词人直抒胸臆,再次借助神态和外在行为表达出自己浓重的哀愁。
其抒情方式是——直接抒情
(3)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闻说”、“也拟”表达词人 一种什么心理?
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想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只恐”否定自己的计划。两句中词人运用什么修辞仍然表达自己内心不解的哀愁? 比喻
词人创意出奇,将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说“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动态。这种写法是—— 化虚为实
“闻说”、“也拟” “只恐”欲抑先扬,曲折尽情的表达作者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
(三)师生共同小结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三、知识拓展
你还能记起哪些表现“愁”的诗句呢?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 ( http: / / www.21cnjy.com )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5、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 http: / / www.21cnjy.com ),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6、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辛弃疾《摸鱼儿》
7、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 《丑奴儿》
四、布置作业
1、搜集李清照作品。
五、板书设计
上阕 实写
武陵春 哀愁
下阕 虚写
《武陵春》
一、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
二、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
三、
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
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
四、请谈谈你对《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的理解。
五、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六、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参考答案:
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物是人非
三、
1、倦梳头,泪先流
2、又多又重。
四、
人们总是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流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五、我同意这种看法。
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
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
六、C《武陵春》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并背诵这首词,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2、掌握赏读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学习重点:
欣赏古典诗词凝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与感悟能力
自主预习: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倦梳头( ) 舴艋舟( )( )
2、解释加粗的字
也拟泛轻舟
3、文学常识填空
《武陵春》作者是 朝 (姓名)号 。
课内探究: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闪烁着无数诗、词、曲的光辉,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宋词的优美意境,感受词人的离愁别绪、壮志难酬。
本节课学习《武陵春》
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绍兴五年(1135),作者寓居在浙江金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写下这首《武陵春》,当时李清照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感情。
老师范读,自由朗读,要求读出词作愁苦的情感
分组讨论研读本词
①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将两者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的心态。
②词中“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③请结合词句悉心揣摩作者怎样表达自已的愁绪的。
积“愁”的诗句
拓展检测:
一、理解填空
《武陵春》中被词论家赞为“创意出奇”的句子是: 。
二、语言品析
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1、 juàn zé měng
2、 打算
3、 宋 李清照 易安居士
课内探究:
6、①“梳洗罢”说明她相信爱人会回来,心怀希望,而李清照因为丈夫去世,已经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因此“倦梳头”表达内心的哀伤。
②“闻说”写她起出游之兴;“也拟”表现计划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游的喜悦心情,“只恐”又一转,满腹愁绪又一次弥漫心头。三组虚词,一波三折将细腻的心理活动惟妙惟肖地勾画出来。
③A“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四)“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拓展检测:
一、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二、(1) 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2)用比喻(设问、夸张)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