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
11
综合性学习自清、自查复习
第一步:综合性学习考查范围自清
考查范围
1.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态度。
2.能否在活动中主动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3.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4.能否根据已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5.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6.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考查题型
1.语言的综合运用。
2.图文转换。
3.热点问题的理解与感悟。
4.筛选、整合重要信息。
5.活动的设计与说明。
解题方法
1.关注社会热点,丰富材料信息。
2.审清题目,明确题意,知晓答题要求。
3.研读所给材料,探究其中隐含的信息。
4.根据考题要求,恰当地用语言表达。
第二步:综合性学习考题自清
1.2023年12月甘肃、青海部分地区发生了6.2级的地震,某校七年级(2)班要在2024年的元月份举行捐款赈灾主题班会,为明确主题烘托气氛,请你在黑板上写上字数相同的两句话。
【答案】情系地震灾区,奉献一片爱心。
【解析】本题既有情景表达,也有口语交际,均属语言运用的范畴,表述时均应遵循简明连贯得体等原则。做第(1)小题要扣住氛围,体现“赈灾”和“爱心”两个主题词。
2.同心路社区编辑《北京老胡同的故事》,需要召开在北京老胡同土生土长的60岁以上居民的座谈会,下面这则通知有三处不正确的地方,请指出。
通知
我社区正在编辑《北京老胡同的故事》,为了丰富书籍内容,展现老胡同的特点,现诚邀请大家在10月25日参加座谈会,请大家相互转告。
同心路街道办事处
2023年10月18日
【答案】对象不明确 具体时间不明确 具体地点不明确
【解析】考查应用文写作。通知的基本格式:(1)标题:第一行居中写明“通知”或“关于xx的通知”。(2)称呼:换行顶格写被通知方的名称,后加冒号。(3)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通知内容,如会议通知要包括会议内容、时间、地点、出席对象和有关准备事项等。(4)署名:正文下一行的右下方是发出通知的单位或组织。(5)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这则通知的问题主要在内容上:通知的对象不明;时间不具体;参加座谈会的地点不清楚。
3.小东的爷爷过六十岁生日,家人聚餐,为老人祝寿。
(1)下列对联适合小东送给爷爷是( )
A.耳顺年体健身康 花甲岁神清气朗 B.花甲岁神清气朗 耳顺年体健身康
C.庆古稀福如东海 贺生辰寿比南山 D.贺生辰寿比南山 庆古稀福如东海
(2)酒后,小明的叔叔想要驾车回家。假如你是小明,你会对叔叔说:
。(注意说话时的称呼、语气等,不超过25字)
【答案】(1)B (2)示例一:叔叔,酒驾是违法的,就不要开车了。示例二:叔叔,酒后开车很危险。我给您叫个代驾,好吗?
【解析】(1)“耳顺”“花甲”指60岁;“古稀”指70岁;对联特点:仄起平收。 (2)本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能力。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小辉劝说叔叔;其次针对情况,酒后,小明的叔叔想要驾车回家。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
4. 6月5日光明中学校团委组织“翰墨飘香”书法大赛,团支书张华负责通知参赛选手当日下午三点到美术室参赛。根据通知的写作要求,请你代她将下面的通知补写完整。
通知
:
今天下午学校举行“翰墨飘香”书法大赛,请参赛选手 。
光明中学校团委
6月5日
【答案】参赛选手:或同学们: 下午三点到美术室参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通知格式的掌握。首先,明确通知的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其次,根据题干中已给出的信息,摘取通知需要的关键词:时间、地点、事件、还要注意是以“光明中学校团委”的身份发出通知。本题中,第二行顶格写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正文的主要事件有任务内容、人物,需要填充的是比赛的时间和地点。
5.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温暖需要传递。用拥抱传递温暖,能让人冰释前嫌;用微笑传递温暖,能让人如沐春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用文字传递温暖, 能让人回味无穷。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仿句,要求有四,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四是写作手法或修辞方法相同。要先分析例句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主题要围绕“温暖需要传递”,形式上按示例的结构形式“用……传递温暖,能让人……”仿写即可。
6.学校创建文明校园,需要人人参与,从我做起。请参照划线句,在横线上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校园里,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上下楼梯时的靠右行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在阅览室取书时的轻拿轻放;校园外,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公交站台上的有序上下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在公共场所中的轻言细语……
【答案】示例:表现在接受同学帮助时的真诚道谢; 表现在参观博物馆时的静音观赏。
【解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仔细阅读题干可知,前一个空需要写在学校的文明行为,后一个空写在校园外的文明行为。
7.仿照例句,再续写两个句子。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________,________;冬天的雪,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清凉而舒爽 把丰收的喜悦传递四方 纯洁而晶莹 为大地裹上洁白的冬装
【解析】根据两个例句可知,字数一样,结构相同,都是“……而……,……”,第一个省略号要写两个形容词,修饰前面的主语,第二个省略号要写介词短语加动词加名词为中心语的偏正短语,对前面的主语做进一步阐述。而且例句的字数是相同的,我们写出来的句子也要相同。如:秋天的风,清凉而干爽,给大地披上金色的绒装。冬天的雪,慈祥而温厚,给万物带去多情的呵护。
8.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张老师,真抱歉,路上堵车了,让您恭候了这么久!
B.谢谢您对令尊的牵挂,我回家一定转告您对他的问候。
C.感谢惠顾我们书店,请留下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D.如果你们有学习需求,我们做老师的一定不吝赐教。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表达的辨析能力。“表达得体”,是指根据不同的语境、对象、场合,选择恰当的词语,依其谦敬、语体、感彩等,恰当地表情达意。语言得体,一般涉及“谦敬功能词”,“谦称、敬称”,“有谦敬色彩的固定词语”、“语体色彩”等,以及避免歧义等。A项,“恭候”一词是是敬辞,表示恭敬地等候。一般用于自己对他人说的话。 这里用来形容老师“等候”学生,不得体。B项,“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称呼自己的父亲一般用谦称,即“家君”“家父”。D项,“不吝赐教”的意思是“是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是敬称,这里老师应该用谦辞比较合理,所以此项也不得体。只有C项中的敬辞“惠顾”用得符合语境,得体,所以正确。
9.周末,王涛和几个同学相约骑自行车去郊外踏青。但不幸的是,回家途中刘明在西山路段意外跌倒,右腿不能动弹且有少量流血。王涛向120 急救中心拨打电话求助,然后电话告知刘明的父亲,王涛应该怎么说?
(1)对120 急救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刘明的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120吗?在西山路段有人跌倒,右腿不能动弹且有少量流血,请求支援。
(2)叔叔,您好,我是刘明的同学王涛,刘明意外跌倒,右腿不能动弹且有少量流血,并已经打120急救中心。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给120急救中心的电话:说清事发地点和伤情。给刘明父亲的电话,告知自己的身份、刘明的伤情及已联系120的情况。
10.请观察下图一,简要概括你得出的结论。
【答案】示例一:从小学到高中,课堂上主动提问的人数比例越来越小。示例二:从小学到高中,课堂上主动提问的人数比例呈下降趋势。
【解析】考查的是图标材料题中的条形图表格题。其方法为:①抓标题。标题是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应了图表的主题。②看分类。配合表格首行、首列及图例,读懂图表信息。③比数据。对数据进行横向及纵向比较,得出结论。④得结论。联系生活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简单推论。从 X 轴、Y 轴的信息可以得知从小学到高中主动提问的人数呈现下降趋势。
11.同学们梳理初中语文课本,绘制出下面的统计图,请给统计图拟写标题。(20字以内)
【答案】古诗文在初中各年级语文课本中占比统计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理解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作答时,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即“给统计图拟写标题”;其次应该明确拟题的要求,表达明确,言简义丰;再次要注意图表中的数字标记,七、八年级都在50%以上,九年级接近50%,还要注意汉字表述,如“古诗文(占比)”理解为“古诗文在语文课本中所占比例”,“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可理解为“初中各年级”,综上所述,紧扣“古诗文”“各年级语文课本”“占比统计图”这几个答案要点,可拟题为“古诗文在初中各年级语文课本中占比统计图”。
12.下面是某校学生在网上收集的近二十年来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及所占GDP比重的统计图,请你据此写出两条结论。
结论一:
结论二:
【答案】(1)近二十年来,国家已加强对环境治理的关注,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保持上升的总趋势;
(2)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所占GDP比重除2010年左右波动较大,其他时间基本平稳。
【解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图文转换的能力。仔细观察图表,用文字把图表呈现的内容简要地概括出来。
(2)题目要求写出两条结论,那就针对这张表所反映的两个方面“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和“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所占GDP比重”来分析。
13.课代表写了下面对联准备贴在实验室门口,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世间万千变化,细心观察,科学分析,乃得真相
下联:生活诸多说题,多方探究,理性解释,__________。
A. 还原本色 B. 解答疑惑 C. 终于清楚 D. 才知本源
【答案】 D
【解析】对联要讲究对仗工整,分析“乃得真相”的结构,“乃”是副词,修饰动宾短语“得真相”,据此分析几个选项。A.还原本色 ,动词加名词构成的动宾短语,和上联不能对应;B.解答疑惑,动词加名词构成的动宾短语,和上联不能对应;C.终于清楚,副词加形容词构成的偏正短语,和上联不能对应;D.才知本源,“才”是副词,修饰动宾短语“知本源”,和上联能对应。
【答案】①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相得益彰。②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解析】本题为探究题。所谓探究题,简单地说就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材料一”强调“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材料二”谈的是“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两个观点整合在一起即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相得益彰和可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14.在社区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的材料,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材料二: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15.南宋的《三字经》取材广泛,涵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内容,是中国的传统儿童启蒙教材,在古代经典中属于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在此基础上,著名作家、诗人高占祥倾注大量心血,创作了既生动活泼又合辙押韵的《新三字经》。该书具有当代的思想气息和气魄,值得广大青少年好好阅读和思考,目前
该书销量已达 30 多万册。
最近,作曲家蓝天将其谱曲,由纯净明亮的童声来演唱。五月底,这部童声演唱版的《古经新唱——<新三字经>》在上海发行。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
(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精神 意气平 文章老 到处 深时 学问
【答案】 (1)高占祥作词、蓝天谱曲的童声演唱版《古经新唱——<新三字经>》五月底将在上海发行。
(2)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根据“著名作家、诗人高占祥倾注大量心血,创作了既生动活泼又合辙押韵的《新三字经》”“作曲家蓝天将其谱曲,由纯净明亮的童声来演唱”可知这则材料陈述的主体是:高占祥作词、蓝天谱曲的童声演唱版《古经新唱——<新三字经>》。根据“五月底,这部童声演唱版的《古经新唱——<新三字经>》在上海发行”可知事件是:五月底将在上海发行。综合表述即可。
(2)本题考查拟写对联。根据相对应词语的词性相同,可以将这六个词语分成三组。“精神”对“学问”,“意气平”对“文章老”,“到处”对“深时”。“学问”可用精深来形容,学问精深了,心胸自然开阔,就不会意气用事,所以其中一联应为“学问深时意气平”,另一联自然应为“精神到处文章老”,意为人的精神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写的文章自然就很老练。上联的尾字一般应为仄声,所以上联应为“精神到处文章老”,下联应为“学问深时意气平”。
16.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材料一:全校师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阅读情况 师生整体阅读率 图书、报刊等传统方式阅读率 网络手机等数字化方式阅读率
2011年 41.5% 50.1% 24.6%
2022年 57.3% 52.2% 32.8%
2023年 67.6% 54.9% 44.7%
材料二:用网络手机阅读,可以让人们拥有更广阔的阅读天地,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也方便人们更高效地利用零碎的时间,随时随地阅读。此外,还节省了印刷、物流仓储和批发零售等环节,降低了出版发行、营销的成本。
【答案】示例:近年来,全校师生整体阅读率逐年增长,数字化方式阅读率的增长幅度远高于传统方式阅读率的增长幅度;网络手机阅读拥有信息量大、时间利用率高、降低阅读成本等优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和归纳信息的能力。细读材料一可知,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近三年来,整体阅读率,传统方式阅读率和数字化方式阅读率逐年上升。细读材料二可知,网络阅读相对于传统阅读有着巨大的优势,网络阅读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更高效地利用零碎的时间,降低了成本。综合表达即可。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盛唐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山水诗清新闲雅,空灵淡泊。孟浩然的《春晓》借雨后的落花抒写淡淡的怜惜,王维的《竹里馆》借竹林的幽静表现内心的澄明。边塞诗雄浑开阔,悲壮高亢。高适的《别董大》写挚友离别,洋溢着前程万里的信心;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塞外奇观,表现雪中送客的不舍和为国戍边的豪情。山水诗派的牧歌情调与边塞诗派的英雄气魄,构成了盛唐诗坛的别样风貌。
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8个字。
【答案】山水诗派和边塞诗派构成了盛唐诗坛的别样风貌。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语段内容的能力。概括语段内容,可以抓住总领句、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等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提取要点进行整合。这段话中,“盛唐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是总领句,引出下文。下面先具体介绍山水诗和边塞诗,然后用“山水诗派的牧歌情调与边塞诗派的英雄气魄,构成了盛唐诗坛的别样风貌”总结。抓住这三点进行整合概括即可。
18.读书,是精神的享受;读书,可以吸收无尽的营养。读书,能激起你心中的波浪;
读书,能使你狭窄的心灵逐渐变得宽广。你一定喜欢读书。
①谈谈你在“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所担负的任务及完成情况。
②请为你所在的班级设计一份开展“读书报告会”的活动方案。
【答案】①担负的任务:搜集“名人读书名言”,编辑《名人读书名言》,办“名人读书经验”墙报,讲“名人读书故事”,策划或主持读书报告会,报道同学们课外阅读情况等。(除上述6项外,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完成情况:写出完成的数量或结果即可。)
②方案的基本内容应包括:活动目的、活动准备、举行报告会、活动总结。各项内容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能否准确地理解活动的内容和主题,并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一般来讲,这类题目没有一个非常标准的答案,回答这类题目的前提,最好是亲自参加过或组织过这类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并在活动中积极做过一些具体的工作。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这种学习的体验,也可以通过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准确地回答问题。
19.班级正在展“勇于担当,兼济天下”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观点论述】活动中,同学们观看了央视播放的纪录片《天国工匠)第八集“大任担当”。本集介绍了三位大国工匠:焊接火箭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风林、拼接兵马俑的文物修复师马字、手工打造飞机弧线的高级钣金工王伟。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担起了国之重任,
但也都为此在时间、精力等方面做出了牺牲。观影结束后,“如何看待责任担当”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请围绕话题,发表议论,写观点、理由及结论。(80字以内)。
【答案】担当需要能力,需要技术,更需要奉献精神。作为炎黄子孙,都应该勇于担当,忠诚奉献,做一个有担当的人,为民谋福,为国出利。
【解析】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观点态度。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围绕“如何看待责任担当”这一话题摆明自己的看法并阐述理由即可。
20.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继8月14日至24日“圆梦中国人”百姓宣讲活动全国巡回宣讲团宣讲结束之后,连日来,江西、福建、云南、贵州、海南、湖北、河北等省分别结合当地情况,举办数场宣讲活动,并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图文直播等形式吸引网友关注。
宣讲活动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 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通过在全国城乡广泛开展百姓宣讲活动,以真人、真事和真实情感,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自觉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的追梦圆梦的故事,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砥砺奋进,圖梦中华,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圆梦中国人”百姓宣讲在各地广泛开展 理由:因为它抓住新闻的主要对象、地点、结果,精练地概括了主要事件。
【解析】本题考查对新闻标题的拟写。新闻标题的要求:1. 题文一致;2.一语破的;3.简洁明快;4.生动活泼。要概括出新闻的主要内容,一定要找出文段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还要把发生的事情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概括方法是:时间+人物(事物)+地点+事件。根据要求,标题可拟写为:“圆梦中国人”百姓宣讲在各地广泛开展。
第三步:课内综合性学习考题自清
21.考一考:与交友有关的成语。(根据意思写成语)
示例:结交很投缘的朋友。(义结金兰)
①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故:老朋友。( )
②关系亲密,没有隔阂。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间:缝隙。( )
③交情很深,如同兄弟一样。手足:比喻兄弟。( )
④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
⑤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
⑥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
⑦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 )
一见如故
亲密无间
情同手足
形影不离
管鲍之交
高山流水
破琴绝弦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白居易)
22.考一考:与交友有关的诗文。
23.考一考交友的称谓。(根据提示填空)
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之交,
割脖子的交情—— 之交,
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 之交,
没有抵触、感情融洽的交情——____之交,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之交
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之交
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 之交
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 之交
贤者之间平淡如水、不尚虚华的交情
—— 之交,
只见过一面的交情—— 之交。
刎颈
金兰
莫逆
患难
忘年
贫贱
道义
君子
一面
竹马
春
1、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3、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5、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6、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8、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9、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0、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24.考一考描写 的诗歌
夏
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2、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4、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
5、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6、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观刈麦》)
25.考一考描写 的诗歌
秋
1、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3、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4、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6、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7、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8、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26.考一考描写 的诗歌
冬
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同上)
3、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同上)
4、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同上)
5、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6、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7、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27.考一考描写 的诗歌
知识梳理要仔细,不放过一个易错点,
查漏补缺,勤学勤思是关键。
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期末冲刺,勇往直前,挑战自我,创造佳绩!
期末复习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