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
学习目标:
1.掌握抓住事物的各自特征逐一说明的写法。
2.能准确运用语言概括出课文所介绍的几种古建筑的功用和制式上的特点。
3.能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和重点词语,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一、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郭黛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古建筑专家。“雷锋塔”改建总设计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兼任中国建筑史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师从中国建筑史学大师梁思成先生。
二、整体感知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划横线字注音, 根据拼音写汉字。
脍炙人口( ) 夯土台( ) 蓟县( ) 榭 ( )
茶楼酒sì( ) yí( )和园 小qì( ) zhuó( )足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宅第:
标榜:
酒肆:
脍炙人口:
3.这篇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我国的古代建筑?请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这几种建筑的特点。
示例:厅:典雅端庄。
三、探究赏析
1.作者是如何抓住每种建筑的特征加以说明的?
为了更好的说明事物,本文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出三例简要分析。
语言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之一,你觉得本文的语言有哪些地方非常准确简练?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方法链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往往体现在一些副词、连词、形容词、数量词以及限制性短语等词和短语上。说明文语言强调准确、明白、简洁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事物之间的联系。
参考答案:
1、 Kuài zhì h hāng jì xiè 肆 颐 憩 濯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宅第:住宅(较大的)。
标榜:用好听的言辞加以宣扬,多用作贬义。
酒肆:酒店。
脍炙人口: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3.
厅典雅端庄,堂严整瑰丽,楼体型不一,阁造型各异, 亭形式多样,榭傍水而立,
轩轻盈疏朗。
三、探究赏析
1、
①抓住事物各自的特征逐一说明。
课文介绍的七种建筑,有些是彼此相近的,例如厅与堂,楼与阁,作者抓住它们各自的特征加以说明,而且将形式相近的建筑在篇章上也放在相近的位置加以介绍。如:
厅
外形:体量往往是最大的,门窗等装修也是最考究的;造型典雅端庄,前后多置花木、叠石
功用:会客、宴请宾客、观赏花木
堂
外形:多为与居住建筑群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装修瑰丽。
功用:长者居住的地方,家庭重要庆典的场所
②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课文介绍的每一种建筑,先说功用上的特点,再说建筑上的特征。因为功用决定建筑形式。由于抓住二者的内在联系来说明各种建筑的特征,因此不仅使人知其然,而且让人知其所以然。如:
先说明厅是“用来会客、宴请宾客、观赏花木”的,这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厅的体量最大,门窗等装修最考究,造型典雅端庄,前后多置花木、叠石了。先说明堂“是长者居住的地方,也常作为举行家庭重要庆典的场所”,也就容易明白为什么堂珠体型严整瑰丽,室内有分隔空间的陈设了。
2、
在介绍“轩”时与“亭”进行了比较:在轩中往往陈设简单家具,这是与亭不同的地方。它的风格自由并举例说明。并且补充说明作为天花板装修名称的轩,不致于混淆“轩”两种概念。
介绍“亭”时,文章着重从用途和体型方面介绍。“亭”的用途分为两种:一是“供游人在内停留小憩的得景建筑”还有一用途是“供游人自外观赏的点景建筑”。“亭”又是整个园林景点之一,是其点缀之景。
文中先引用古人的解释,说明了“榭”的含义,说明重点抓住“榭”的突出特点:建在水边。说明了它在制式上的特点
3、副词运用得当而有分寸。如:“厅的体量往往是最大的。门、窗等装修也是最考究的。”句中“往往”说明是时常存在,经常发生,增强了肯定效果,又留有余地。两个“最”是表明在整个建筑群中相对比较而言。
动词运用得当。如“宴请宾客”“观赏花木”“ 选句中画线的动词运用均与其宾语搭配得当,不但写出了动作的行为,更准确写出了其内涵的神韵。
描写性词语的运用,生动形象,体现了不同建筑的不同特点。如“典雅端庄”“体型严整”“整修瑰丽”。
《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
教学要求:
学习抓住事物各自的特征逐一说明的方法 2、 学习从事物内在联系上去说明事物的特征教学重点: 1、 抓住事物特征去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文字得到具体的建筑印象
如何抓住事物特征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园林、宫殿等建筑群体体现了东方文化的魅力,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古代的几种建筑。
阅读“厅”的文字
思考:“厅”的性质、功用、体量、装修、造型、前后布置各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教师归纳、板书:
性质:具有小型公共建筑的性质。
功用:会客、宴请宾客、观赏花木。
体量:在建筑群体中,体量往往最大的。
装修:最考究的。
造型:典雅端庄。
前后布置:前后多置花木、叠石。
特色厅:“四面厅”、“鸳鸯厅”、“花篮厅”
说明“厅”的特征时,作者用词的准确:“较大的室内空间”、在所有建筑物这一大范围内,说明了其空间的特点。
“厅的体量往往是最大的”在建筑群体中这一范围内,比较而言,用“往往”最大说明了厅的体量特点。“前后多置花木”用“多”而非“都”,避免了将一般的特征绝对化。(此类文字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说明其准确性)
文章说明的内在联系
在说明“厅”时,作者并不只是从表面上说明其特征,而是注意其内在联系。“厅”的性质是公共建筑,功用是会客,宴请宾客,正是由于这个大兵因就要求它的体量是最大的,装修也是最考究的。说明了它们之间的一种因果关系。
阅读“堂”的文字
先从功用上说明了“堂”这种建筑,它是“长者居住的地方,也常作为举行家庭重要庆典的场所。”、“在离宫型园林中,供居住用的那一部分建筑也往往称为堂”然后从位置“堂多位于居住建筑群的中轴线上”
体型:严整
整修:瑰丽
屋顶:两坡悬山,硬山屋顶、歇山顶
室内分隔空间的陈设:隔扇、屏门、落地罩、博古架、太师壁。
在说明“厅”的造型时,作者是用“典雅端庄”而在这里说明“堂”的体型时,是“严整”、“整修”、“瑰丽”用词十分准确,说明了各自的特点。
阅读“楼”的有关文字
文章先引用古句,类似于下定义的方法,说明了“楼”的特点:“重屋曰楼”重檐之屋。
然后说明“楼”的用途
作为商业建筑的茶楼酒肆
作为卧室、书房、观赏风景之用
再介绍非重屋的楼,作者先通过举例子引出非重屋楼,由“望楼”“望火楼”“敌楼”“城楼”引出。它们不是重屋,那么是什么特点呢?文章说明的是非重屋楼下半部的构筑:有的以木架,有的是夯土台或城墙。
最后介绍楼的体型特点:有简有繁。
并举例说明:简:钟楼、鼓楼、城楼
繁:黄鹤楼、飞云楼、玄神楼
作业
第二课时
“阁”的介绍说明
问:在介绍“阁”时,文章介绍了几种阁?是从哪个角度来说明的?
文章从用途这一角度介绍了三种不同用途的阁,它们是收藏贵重文献的建筑,观赏风景用的建筑,供奉高大佛像的多层建筑。在介绍作为收藏贵重文献用的阁时,先通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出“藏经阁”、“天禄阁”、“石渠阁”、“内廷四阁”、“文渊阁”等,使人对阁的收藏作用有一了解。然后介绍说明这种阁的体型特点,举出很具代表性的“内廷四阁”作为典型“作成长方形平面,两坡硬山顶,二层楼,阁的正面满开门窗,其余三面实墙”第二种“阁”只是说明了它的作用特点“用作观赏风景”没有介绍它的体型特点。说明作为供奉高大佛像多层建筑的阁时,同样先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阁”:“观音阁”、“真武阁”、“大乘阁”、“佛香阁”。然后,说明其体型特点:“它们的平面有长方形,凸字形、八角形、立面造型挺拔庄重。”
在介绍三种不同用途的阁时,文章都注意抓住每种阁的各自特征进行说明,如说明作为收藏贵重文献的阁与供奉佛像的阁时,说明它们的体型都体现了各自的特征与“四阁”相比,除了长方形一点相同这外,其余区别很大,二者的说明抓住了各自特征。
板书:
用途 体型
收藏贵重文献 “长方形……三面实墙”
阁 观赏风景
供奉佛像 “长方形、凸字形、八角形”
“挺拔庄重”
“亭”的介绍说明
1、 介绍“亭”时,文章着重从用途和体型方面介绍。“亭”的用途分为两种:一是“供游人在内停留小憩的得景建筑”还有一用途是“供游人自外观赏的点景建筑”。“亭”又是整个园林景点之一,是其点缀之景。
在说明它的体型时,着重说明它们平面的各种形式:有三角、四面、六面、八边,扇面、圆形、梅花等不同形式。从用途的说明到体型的说明,是从内在的联系上说明其特征。正是因为亭是点景之物,因此,它就必须根据周围具体环境来设计它的形状,而且对亭的用途也说明得较全面,从“在内”、“自外”、“得景”、“点景”方面概括得很周全。
板书:
用途 体型
在内 得景 平面形式:三角、四面、六面、八边、扇面
自外 点景 圆形、梅花
“榭”的说明
文中先引用古人的解释,说明了“榭”的含义,说明重点抓住“榭”的突出特点:建在水边。说明了它在制式上的特点。
体型:多是长方形或近于方形的单层建筑
结构:轻巧,歇山屋顶
支撑柱、坐凳栏杆
“轩”的介绍
在介绍“轩”时与“亭”进行了比较:在轩中往往陈设简单家具,这是与亭不同的地方。它的风格自由并举例说明。
并且补充说明作为天花板装修名称的轩,不致于混淆“轩”两种概念。
在最后一段中,附带说明有人“把名称搞混”、“随意题名”两种情况,提醒人们不要被名实不符的情况搞混了各种建筑物的确切含义。
《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
一、基础知识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幢(dòng) 秉(bǐng)礼堂 酒肆(sì) B.夯(hāng)土台 脍(huì)炙人口 蓟(jì)县
C. 小憩(qì) 瑰(guì)丽 藉(jí)景而成 D.濯(zhuó)缨 写秋轩(xuān) 耆(qí)硕馆
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轻盈疏朗 瑰丽 B.鹤径轩 考究 C.听橹楼 明瑟楼 D.慎德堂 芙蓉榭 3.解释下面的词语。 (1)宅第:
标榜:
酒肆:
憩:
脍炙人口:
进深:
判断下列各段文字所用的说明方法。
(1)堂常常是对居住建筑群中正房的称呼。( )
(2)这个亭名据说寓意是“一亭宜作两家春”。( )
(3)轩是古典园林中观赏性的小建筑,也是起点景作用的,但在轩中往往陈放简单家具,供人们饮茶、下棋、鉴赏书画使用,这是和亭不同的地方。轩可以露在水边,也可以隐于半山,建筑布局较为自由,风格也多轻盈疏朗。( )( )
(4)也有些建筑则由于文人士大夫随意题名,把厅、堂类型的建筑称为轩、馆,如苏州留园的“五峰仙馆”“林泉耆硕馆”,怡园的“藕香榭”,网师园的“小山从桂轩”等,实际上都属厅一类的建筑。( )二、课文理解 1.查阅工具书,说说下列加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1)我国古代宅第和园林建筑,……具有比较固定的制式。 制式:
(2)厅的造型典雅端庄,前后多置花木、叠石,使人们在里面就能够欣赏园林景色。 造型:
(3)楼的体型繁简不一,人们常见的钟楼、鼓楼、城楼是较简单的形式,历史上曾出现过体型非常复杂的楼,如宋画中的黄鹤楼。 体型:
(4)匠师们依据它们所处的不同自然环境,常把它们的平面设计成三角、四面、六边、八边、扇面、圆形、梅花形等不同的形式,供人们欣赏。 形式: 2.仔细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厅 A.功用特征:
B.制式特征:
堂 A.功用特征:
B.制式特征:
楼
A.功用特征:
B.制式特征:
A.功用特征: B.制式特征:
阁 (一) A.功用特征:
B.制式特征:
A.功用特征: B.制式特征: (三) A.功用特征:
B.制式特征: 亭 A.功用特征: B.制式特征: 榭 A.功用特征: B.制式特征: 轩 (一) A.功用特征: B.制式特征:
(二) A.功用特征:
B.制式特征:
3.填空。 (1)厅、堂、楼、阁、亭、榭、轩等古代建筑的制式有些彼此相近,如厅与( )、楼与( )、亭与( ),要说清楚确实不易。作者抓住各种建筑( )上的特征加以说明,给人以清晰而具体的印象。 (2)作者在说明每种建筑时,抓住( )取决于( )这种内在联系,先说( )上的特征,再说(制式)上的特征。 (3)课文将( )相近的建筑安排在相邻的位置,有利于读者从( )中把握它们各自的特征。三、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课文,按要求完成各题。 ①“重屋曰楼”,这是古人常说的一句话。②从古代建筑实例来看,这“重”字不限于两重,二层以上的就可称之为“楼”。③楼有很广泛的用途,在宋画《清明上河图》中绘有作为商业建筑的茶楼酒肆;在明、清的住宅和园林中有作为卧室、书房和观赏风景的楼,如“见山楼”“明瑟楼”“听橹楼”等等。④古代建筑中还有许多不同于前者的楼,如汉画像石所刻的大住宅旁的“望楼”,北宋在汴梁城中所建监视火警用的“望火楼”,古代城防工程中的敌楼、城楼,许多古城中的钟楼、鼓楼。⑤它们虽然很高,但多数不是“重屋”,下半部有的以木构架支撑,有的是夯土台或城墙。⑥楼的体型繁简不一,人们常见的钟楼、鼓楼、城楼是较简单的形式,历史上曾出现过体型非常复杂的楼,如宋画中的黄鹤楼。⑦类似这样的建筑今天已不多见,仅山西省还幸存有明、清所建的万泉飞云楼和介休玄神楼,是极宝贵的遗构。
1.本段共有七句话,请用“\”划出层次,并概括层意。
划出层次: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④句说“古代建筑中还有许多不同于前者的楼”,这句话中的“前者”指哪类楼?“不同于前者的楼”又指哪类楼?
“见山楼”“听橹楼”“望火楼”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4.这段文字说明楼的特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四、延伸训练 (一)阅读《狮子林》,完成练习。 ①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②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③元代流传至今的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巅,时而落谷底,仰观满目叠嶂,俯视四面坡差,或平缓,或险隘,给游人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古人这样描写游假山的感受:“对面石势阴,回头路忽通。如穿九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变幻开地脉,神妙夺天工。”“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就是狮子林的真实写照。 ④据史载,康熙皇帝南巡时,曾赐额“狮林寺”。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匾额。乾隆还下令在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内仿建了两座狮子林。可见当年帝王对狮子林情有独钟。 ⑤苏州园林甲江南,狮子假山甲园林。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前来寻踪、探幽、觅“真趣”,解开当年和尚造假山迷宫之谜。
概括第①段的大意。
这篇短文重点介绍了狮子林的什么景观?作为古典园林,作者为什么不着重介绍亭、台、楼、阁等人文景观?
第③段文字引用了古诗,具有什么作用?
第④段文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从内容看,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学习本文的结构与写法,以“我校的几座主要建筑”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说明文。(略)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D 2、B 3、宅第:住宅(较大的)。 标榜:用好听的言辞加以宣扬,多用作贬义。酒肆:酒店。 憩:休息。 脍炙人口: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进深:房屋纵向的深度。
4、下定义; 引用; 下定义 作比较; 举例子 二、课文理解 1. 制式:合乎某种规格的样式。 造型:创造出来的物体的形象。 体型:这里指建筑物体的形状。 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 2. 厅 A.功用特征:会客、宴请宾客、观赏花木等。 B.制式特征:体量最大,装修最考究,造型典雅端庄。 堂 A.功用特征:长者居住的地方,也常作为举行家庭重要庆典的场所;在离宫型园林中,供居住用的那一部分建筑也称为堂;一些文人、士大夫喜欢把自己宅第的正房称为堂。 B.制式特征:多位于建筑群的中轴线上,体型完整,整修瑰丽。 楼 (一) A.功用特征:有作商用的茶楼酒肆;在明清的住宅和园林中有作为卧室、书房和观赏风景的楼。 B.制式特征:重屋。体型繁简不一。 (二) A.功用特征:有监视火警用的“望火楼”,古代城防工程中有敌楼、城楼,许多古城中有钟楼、鼓楼。 B.制式特征:它们虽然很高,但多数不是“重屋”,下半部有的以木构架支撑,有的是夯土台或城墙。体型较简单。 阁 (一) A.功用特征:往往用于收藏文献。 B.制式特征:长方形平面,两坡硬山顶,二层楼,阁的正面满开门窗。其余三面都是实 墙。 (二) A.功用特征:在园林中用做观赏风景。 B.制式特征: (三) A.功用特征:在一些宗教建筑群中,用做供奉高大的佛像。 B.制式特征:平面有长方形、凸字形、八角形,立面造型挺拔庄重。 亭 A.功用特征:供游人停留小憩的得景建筑,又是供游人自外观赏的点景建筑。 B.制式特征:体型十分考究.总是力求完善,其平面设计呈多种形式。 榭 A.功用特征:园林的得景建筑。 B.制式特征:建在水边。多是长方形或近于方形的单层建筑。结构轻巧,立面开敞。临水的—面多不设门窗,而置带弓形靠背的坐凳栏杆,供人凭栏而坐。 轩 (一) A.功用特征:园林中观赏性的点景建筑。其中往往陈放简单家具,供人们饮茶、下棋、鉴赏书画使用。 B.制式特征:可以露出水边,也可以隐于半山,建筑布局较为自由,风格多轻盈疏朗。 (二) A.功用特征:轩还是江南民间厅、堂建筑中的天花板装修的名称。 B.制式特征:这是一种弧面向上凸起的天花板,表面显露出一条条假椽,可以在两排纵列的柱子间形成一个单元。 3.(1)堂 阁 轩 功用
(2)制式 功用 功用 制式
(3) 制式 比较
三、
1、划出层次:① ② \ ③ ④ ⑤ \ ⑥ ⑦
第一层:对“楼”这种建筑作诠释。
第二层:说明楼的功用。
第三层:说明楼的体型繁简不一。
2、“前者”指商业建筑的茶楼酒肆和作为卧室、书房和观赏风景的楼。“不同于前者的楼”指“望楼”“望火楼”“敌楼”“城楼”“钟楼”“鼓楼”等。
3、见山楼:面山而建,可以观赏山景。听橹楼:临水而建,可以静听流水、摇橹之声。望火楼:监视城中火警。 4、作诠释、举例子、作比较。四、
1、介绍狮子林的建园历史、名称由来。
2、狮子林假山。作为古典园林,虽也有亭、台、楼、阁等人文景观,但对于狮子林来说,并不是标志性的建筑,而能体现该园特色的是假山,所以对于亭、台、楼、阁不重点介绍。
3、使读者对狮子林假山有更形象的了解,也使狮子林更增一份人文的、历史的内涵。
4、不能。通过“当年帝王对狮子林情有独钟”来表现狮子林的知名度,以吸引游人的青睐。
5介绍景点,吸引旅游者。
(二)(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