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换角度,柳暗花明晴朗天(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换角度,柳暗花明晴朗天(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6 00:2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换角度,柳暗花明晴朗天
1.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要求作文。
掉落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救援.……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我总是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几米
对于这段文字,你有怎样的理解?请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除诗歌外不限,不得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金字塔,很多人惊叹其雄伟,换个角度看却是坟墓;知足常乐,很多人奉为人生格言,换个角度看却是自我满足,不思进取;塞翁失马,很多人当成遭受损失,换个角度看却是一件好事。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的“第三只眼”,可解读为“不以寻常的眼光,换个角度,以更客观、全面、透彻的眼光看问题”。打开“第三只眼”, 可以看到我们曾经看不到的角落,可以发现生活中别样的风景,可以触摸到心灵深处的颤动,可以让你进一步认清人、事、物和自然……
请以“第三只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限文体(除诗歌外)。③文体特征要鲜明。④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兰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人们听说有位大师几十年练就一身移山大法。一天,有人找到这位大师,求他当面表演一下。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说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微微一笑说:“事实上,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移山大法,唯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是:山不过,我就过去。”
确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或者挫折,这些或许会让我们不知所措。然而,我们在头撞南墙的时候,不妨变换思维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你会从另一面找到成功的方法。请你以“换个角度看困境”为话题,根据自身的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例文:
换角度,柳暗花明晴朗天
身处深井一低头却能发现灿烂星光,当我们面对困难无从下手时,就好像笼罩阴云迷雾一样,使我们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一般,也许换个角度思维,便会是个不寻常的天!
世界因千差万别而美好。一个小孩把父亲拉到一旁,让父亲看他切苹果,父亲一瞧,便看出他切错了,正常应顺着苹果切,他却拦腰横切。可孩子把苹果送到他面前,“看五角星!”从大人的角度看只是切错了苹果,从孩子的角度看,却看到了不寻常的切开的苹果。所以说,打破常规做事,却总是能收到奇妙的效果,生活也因千差万别而多彩。
一箭双雕收到神奇效果。战国时韩国遭到魏国的围困而求救于齐国。正常人想韩国距齐较远,援兵到时,早已城破。而孙膑却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率兵大攻距齐更近的魏国,魏军急忙撤回,韩国之围便解,人困马乏的魏军又遭齐军痛击。事实证明,角度转换看问题,不仅救援的效果达到,还收获了一箭双雕的利益。
快乐地面对仕途的不顺。快乐,可以改变自己,也可以改变生活。唐初的滕王李元婴爱好诗酒,不问政事,颇受太宗爱护。但李治掌朝时对这位皇叔颇为反感,将其贬走,谁知到任后李元婴修建滕王阁,天天饮酒作诗;无丝毫被贬后的懊悔。李治大怒,又将其贬得更加偏远,但李元婴依旧自得其乐,李治也无可奈何,只得作罢。由此看来,从自身角度找到了生活的快乐,仕途上的不顺又何必在意呢?
世界没有攻不破的防线。二战时,法军曾耗费巨资修筑了号称固若金汤的马其顿防线,欲与德军死磕。谁知德军却绕路到法军的后方,从那个角度看,马其顿防线显得弱不禁风,三天便被攻破。德军换了个角度,马其顿防线便从固若金汤变成了一击即碎的废物。所以说,换个角度看问题,世界上从没有攻不破的防线,号称世界上最强大、最利害的防线是信念。
困惑原来如此简单易解。发明大王爱迪生曾让助手测量一个梨形容器的容积。谁知他的助手又拿直尺,又用公式,折腾地满头大汗依然没有算出。这时,爱迪生走过来,将容器注满水,又将水倒在量筒里,问题迎刃而解。由此说来,对待一切困难麻烦的问题,不要被其吓到,常常转换角度看问题,困惑有时是如此简单易解。
拐角便是柳暗花明之路。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如此,看到复杂的题后便开始昏天黑地地运算,算到最后把自己都算糊涂了,更不用说得到答案了。看到解析后往往直跺脚,“这么简单,我当初怎么没想到!”是啊,我当初怎么没有想到?是因为我们不愿意转换思维角度,常常钻牛角尖,而陷入僵局。可见,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便会发现一些难题,原来如此简单易解。
朋友,当你身处阴霾之中时,请不要畏惧;当你被困境包围时,请你不要害怕。要知道: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许是晴朗的天空,或许是出路,或许是契机。让我们吟唱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吧!共同迎接那缕明媚晴天的到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这是一则有哲理的话,考生需理解材料的意思,然后围绕材料发散引申,找到最佳的立意方向。
【审题】本次作文提供的材料是几米的一段话。“掉落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救援……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我总是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考生要抓住“深井”和“星光”两词,思考它们的寓意:深井,失败之境,逆境之中,绝望之时,彷徨之际:“星光”,希望之光,期盼之光,信念之光,生命之光。深井,本是黑暗的,令人忧虑的,甚至是恐怖的,而只要有“星光”,黑暗之中就有了光亮,微弱而使人遐想,给人慰藉给人鼓励。你的生活经历中有“深井”么?当然有,一定会有,学业上的失败,人际关系上的孤立,家庭的变故,一段生活的不顺,都会让你如坠“深井”,你是低首扑俯,还是仰面井口的“星光”呢?你是怎么发现“星光”的呢?是偶然的一瞥,还是主动地仰望寻找光亮接受指引接受鼓励?这句话是说一个人发现真正价值的时候可能是无路可走之时;即使是身处困境,也会有意想不到的美丽;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却往往在绝望以后,才能突然发现自己渴望已久的幸福原来就在身边;真正的美丽来自于内心,人往往被许多渴望填塞了心灵,直到“绝望”时才能静下心来享受大美之情。人生不会风平浪静,生活不会一帆风顺。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出现困境,这时候,你应该学会低下头看一看。当事业陷入低潮时,没有了指点江山的豪迈,没有了一个百应的威风。何必无措 低下头,你可以看见亲情的温暖。当这份温暖支持你走出困境时,低下头,你又将会看见自己收获了乐观的性格和坚韧的品质。谁能说,这不是一份美丽 当学业出现困难时,何必惊慌 低下头,你看见师长的耐心指导、友人的殷切鼓励。当学业进步时,你又将收获一份努力后丰收的喜悦。又有谁能说,这不是一份美丽 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立意作文。考生可以自己所知道的励志故事为素材,写“星光”引导了一批又一批失败者成为成功者,弱者奋斗成强者,或以自己的亲历为内容,叙事抒情,“感谢那片星光”,让自己懂得了很多。
参考立意:
困境也有美丽;真正的美丽来自内心;在人生的路上,在困境面前,换个角度,用新的视线捕捉,一份美丽的惊喜将会照亮你的心,照亮你前进的路。
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换角度,柳暗花明晴朗天”。然后开篇由材料引题。正文围绕“世界因千差万别而美好”“一箭双雕收到神奇效果”“快乐地面对仕途的不顺”“世界没有攻不破的防线”“困惑原来如此简单易解”“拐角便是柳暗花明之路”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证。结尾收束全篇,呼应开头。
素材:
1.稚嫩的蚕蛹幻想着成熟的翩翩舞姿,熟知一层层的剥茧的剧痛与内心的煎熬才是蜕变的最美见证,宛如我们的实习,是一段成长的故事,一首磨炼的乐曲,一段永恒的记忆。
2. 人生不会风平浪静,生活中不会一帆风顺,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出现困境。有的人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他们失败了;而有的人在困境中奋力前进,毫不畏惧,他们成功了,因为他们发现了隐藏于困境中的温暖的美丽。
3. 当我们处于困境中的时候,不妨细心留意,也许你就会发现,原来困境中还有这么多温暖的美丽。
4. 当学习出现困境时,何必惊慌?低下头,你看见老师的耐心教导,朋友的殷切鼓励。当学习进步时,你又将收获一份努力后丰收的喜悦。又有谁能说,这不是一份美丽?
5. 有这样的一个人,他一夜之间从富豪变成了一个穷人,他心灰意冷,觉得自己一无所有,更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但是后来,他又重拾旧业,白手起家,闯荡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有很多人不解明明心灰意冷,怎么还有勇气?是什么支撑它走下去?答案是亲情的温暖。在他回到家以后,他看见了自己的妻儿和一桌热腾腾的饭菜,他猛地想起他会有家,还有家人,而他苦苦支撑的不仅仅是事业,更是这个家,从那以后,家人便成为了他的动力,最终,他成功了,他发现了困境中的美丽,那美丽便是亲情。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2.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呈现关于“换个角度”看问题的相关事例,从金字塔这一文化遗迹,到知足常乐这一生命态度,到塞翁失马这一人生处境,都表明“换个角度”来看待问题,会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作文要求表达对材料的体验和感悟,写作时应当扣住“换个角度”来展开,可以思考:
一、没换角度之前是怎样的,这个时候处于怎样的心态。换了角度之后是怎样的?主观上的想法、态度、心情的转变。
二、如何引发的“换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被困难禁锢住时,我们都会手足无措,这个时候怎样的契机让我们放弃苦苦思索,换了个角度解决问题。
三、可以从哪些方面可以换个角度:情感方面,父母长辈,每日的唠叨,换个角度看,看到了“爱”;成长方面,每一次的失败和挫折,换个角度看,是一次次的收获;每一次的进步和荣誉,换个角度看,也是警示;自然方面,生活中常见的景色,换个角度看会有不一样的风景;哲思方面,换一个角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换个角度看到的是:乐极生悲、苦尽甘来、否极泰来、祸福相依……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换个角度看待问题是一种智慧。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换一个角度能帮助我们全面认识事物,全方位地去观察,才有可能观其全貌,认识本质;二、换一个角度能帮助我们锻炼思维,在对不一样的视角的追寻过程中,人的思维逐渐走向理性、丰富;三、换一个角度能帮助我们看见别样的风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换个角度,同一个地方能看不同的风景。
立意:
1.换个角度是一种哲学,是一种睿智的处世之道。
2.换个角度,让生命更精彩!
3.换一种欣赏的角度,发现生活别样之美。
3.例文:
换个角度,风轻云淡
面对悬崖,谁不惊悚 面对淤泥,谁不厌恶 面对冬天,谁不打颤
苍鹰住在悬崖上,那是它历练的场所;荷花出于淤泥中,那是它生长的沃土;梅花开在冬天里,那是它芬芳的时刻。
换个角度,因为有了悬崖,苍鹰飞得更高,因为有了淤泥,莲花变得更艳,因为有了冬天,梅花开得更香。
无论是悬崖,淤泥,还是冬天,没有一个人惹人喜爱的,换个角度看待悬崖、淤泥、冬天,你会发觉风轻云淡。
对待万物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看待,对待人类自己,更应该如此。
孔子就是个非常善于换个角度对待自我的人。孔子认为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但是,经过蒲地遭人围攻,被迫签订盟约,答应蒲人不去卫都。蒲人将孔子放出东门,孔子接着前往卫都。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子:“盟誓难道可以背弃吗 ”孔子说:“这是要挟订立的盟誓,神是不会理睬的。”换个角度看问题,做自己要做的事,不受外物拘泥!
李伟10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12岁学习游泳;14岁获得全国游泳亚军,15岁获得全国冠军,却因皮肤病告别了游泳,16岁学习打字,19岁自学钢琴。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下写下:相信自己。刘伟总是陷入困境中,又不断地换个角度突围,他成功了!
可是很多人,国家未必能做到这些,相反,不仅做不到,反而受限制。
想当年,二战中法国的马其诺防线被称为“固若金汤”的钢铁防线,这样一个庞大、先进而又史无前例的防御工事居然不废一枪一炮被德军轻易攻破。德军机械化部队突袭比利时,翻越阿登山区,浸入法国,直接插到马其诺防线的背后,同时兵临巴黎城下进而让法国投降。全世界都震惊了,上次大战的大赢家,今次不堪一击。法国人一味地认为一战中吃了没有防线的亏,没想到二战中又吃了有防线的亏。可见,在战争中,不应该固守成规,应该学会变通,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换个角度,竖放梯子能砸伤人的梯子,横放就杜绝了砸伤人的可能。换个角度,悬崖下面是飞起的雄鹰;换个角度,淤泥上面是盛开的荷花;换个角度,冬日里是馥香的腊梅。
换个角度,风轻云淡!
【详解】本次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加话题的话题作文。考生应该分析话题的内涵,再分析材料与话题之间的关系,找到最佳的立意点。
审题要点:
以“第三只眼”为话题,提供给我们一个话题,要求我们紧扣该话题,并抓住关键词“不以寻常的眼光”、“换个角度”、“更客观、全面、透彻的眼光看问题”,展开想象,去体会感受,明确之后,再进行立意作文即可。
审题过程:
首先分析材料。材料中对“第三只眼”进行解读,并分析打开“第三只眼”的作用。抓住关键词“换个角度",学生可以从哲理上论述“凡事为何要换个角度、为何应当换个角度”, 也可以讲述换个角度带来的具体变化,或是阐明换个角度对人生有何意义和启示。在内容上,考生谈自己的生活体验,文章则易鲜活动人:若从阅读积累展开,文章则易以分量和力度取胜;倘若能兼顾二者,文章自然情理兼备,更具质感。对于阅读量大、思辨能力强、懂得观察生活的考生来说,本题的发挥空间很大。值得注意的是,” 角度”是指人们观察分析事物的立足点和视角,不能跟“方法”画等号。换个角度才能为我们带来更宏阔的视域、更客观的评价更完整的答案、更宽广的胸怀...当然,也能让人更加成熟、睿智,这就是换个角度即“第三只眼”的意义。
写好本次作文,考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认真审题。这是完美下笔的前提,选择文体、牢记优秀范文格式,在格式中放入你要表达的内容。
其次,要遣词造句。用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词、短语及句式来写作,有逻辑、有层次地完成文章,注意段与段间的发展与连贯,凤头豹尾。
最后,要加工润色。注意句型的变化,长短结合,避免用词单一,多用修辞,恰当使用连词,让句子连贯通顺,卷面保持整洁美观。
参考立意:
1、一般的立意有:
①角度;
②换个角度看问题;
③换个角度看人生;
④换一种角度;
⑤不同的角度……
2、有新意深意的立意有:
①角度决定视野;
②变换角度看人生;
③换个角度会更美;
④横看成岭侧成峰……
行文结构:
这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首先。作者灵活运用排比句开篇,运用比喻论证引出主题“换个角度,风轻云淡”;然后运用举例论证(孔子、李伟) 与正反对比论证来得出“学会变通,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的结论。最后引申主题“换个角度,风轻云淡”。
素材:
1. 《庄子》中有这么一-则寓言故事:木匠带着自己的徒弟去齐国,途中看到一株高可参天、壮美无比的栎树围观者无数。 徒弟赞叹不已,而木匠却无意欣赏。问其缘由,木匠说这大树木质疏松,做棺材会腐烂做器具则不耐用 ,做会被虫蛀,实在无用。 这株树能活这么久 ,或许正是因为它无用吧。
2. 中国有一位著名的国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有一次,某人慕名要了一幅他亲手所绘的牡丹,回去以后,高兴地挂在客厅里。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为这朵牡丹没有画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角,岂不是“富贵不全”吗?此人一看也大为吃惊,认为牡丹缺了一边总是不妥,拿回去准备请俞仲林重画一幅。俞仲林听了他的理由,灵机一动,告诉买主,既然牡丹代表富贵,那么缺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吗?那人听了他的解释,觉得有理,高高兴兴地捧着画回去了。同一幅画,因为心态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所以,凡事都应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往好处想,不要看什么都不顺眼,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这样就会少些烦恼、苦痛、牢骚,多些欢乐、平安。。
3. 《诗经小雅》云:“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本是政治概念,指贵族阶层,而在(论语》中,孔子把它演绎为道德概念,指德行高尚的人一一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 ,颠市必于是。 二君子词体现着 “忧道不优贫”的价值信仰和博爱自强的人格追求,影响着后世许许多多的国人。
4. 人与人之间爱欲的本质是什么 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古希腊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讲述了“球形人”的神话故事人本是双面四手四脚的球形人, 后被宙斯劈成两半 ,成了现在的样子。而正因我们怀着爱欲追求别人,与之共存共生,才使我们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曾经的完整。因此,爱欲是追求原初的完满。哲学家苏格拉底则说,爱欲使人们相互吸引,若是生息繁衍,就有了无穷匮也的子子孙孙:若是在灵魂上相互启迪,就有了智慧与真理的代代流传。所以,爱欲是追求永生。
5. 白居易写《长恨歌》的初衷是批判唐明皇重色轻国,但写着写着角度变,唐明皇不过是个失去了爱人的可怜丈夫,是位身披皇帝外衣的悲惨老人,这独特的立意令人赞叹,也让人们关注到了李杨的爱情悲剧本身。同样,对于项羽这位悲情英雄,不同的人也做出了不同的注解。当杜牧提出“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时,王安石却发出了“肯与君王卷土来”的疑问。拥有多样的视角,评价人物时才不会人云亦云。如此,我们便不再是鲁迅笔下可悲的群众而是拥有独立思考和自由的国民。
【点睛】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 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在高考题型中话题作文出现的概率最高,一般考生多以写议论文为主。
4.
例文: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如大山一样,搬都搬不动,更何况放弃这些难事,去做另一些易事,一样都做不好。
有许多事物你想改变它,可就是改变不了,成败与否,得失与否都要靠自己去发取,尺寸不是决定成败、得失的关键。在追求物质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十有八九是不顺的,一定会遇到风浪,一定会遇到瓶颈,也一定有“头破血流”的时候。
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业学校求学期间,由于有一次看到枪毙中国人的电影,这使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突然一个想法油然而生。他毅然放弃了喜爱的医学事业而改去文学事业,用笔头做武器去唤醒麻木群众。鲁迅弃医从文,道路坎坷,他没有放弃,你看他在动荡不堪、枪林弹雨的社会中,从文者随时随地都有人头落地的危险,但他没有丝毫犹豫,还是一个劲地钻在文学领域内;白求恩一个跨国医生,在战争中受伤无数的士兵,他也会想办法救好。人是主人,办法院客人,主人应来请客人,不 是客人来请主人。
黄舟可是一个被医学专家诊断患有先天性进行性营养不良的男孩。医生说他只能活到十八岁。可他没有抱怨,没有气馁,而是每天都对明天充满希望。他面对死亡没有丝毫退缩。他说:“在有生之年,能跟爸爸一起走遍大江南北去感谢帮助过他的好心人。”黄舟可的生命终结了,但他面对死亡的那种精神会激励着我们,正如古训中说过:“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艰苦的环境能磨练人世间意志,催人奋进。
其实有些事物改变不了,由不得我们。如果我们想去改变无法改变的事物,为何不主动迎接困难?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如你想象形字,面对一次次的困难,我们是否想过要如何去应对?困难是在所难免的,人在困难面前就只有用“不知道怎办”几字?那就是你有丝毫的懒惰、懈怠,没有真正去领悟困难为何能阻挡你前进的脚步。只有勇敢面对困难才能进步。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详解】试题分析: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或者挫折,让我们不知所措。我们在头撞南墙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看看,也许你会从另一面看到成功或教训。我们不能决定风的方向,但我们能改变帆的方向;我们不能选择命运的长度,却可以增加命运的宽度。写“事情的难易与方法的变通”这个话题时,应当注意,事情的“难”与“易”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相对于做事的方法而言的。方向对、方法巧妙,则事情容易;反之,则事情难。因此,关注的重心应当是“方法的变通”,不要只是抓住事情本身的难易展开。可以小到学习、生活,大到社会、国家,从正反多个角度立意,如:方法对,事情易;方法错,事情难;做事应当灵活;切不可墨守成规;应尊重规律。不一而足。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话题作文写作注意事项。一要全面,审清命题的所有信息要素。新话题作文文题的表述一般由导语、材料和要求三部分构成。对这三部分用语要全面关注。尤其是“要求”用语,其内容往往涉及角度、拟题、文体、字数、提示、警示等,大都是刚性要求,不可逾越,如2009年高考天津卷“要求”后的1至3点和第5点,而第4点则是一个善意的提示:“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材料表述有时会表明题型如“以‘我说90后’为话题”,有时则比较模糊,需要借助有关信息参比才能半端出题型,如辽宁卷材料表述的第一节“513网上论坛。主题:明星代言”,它意味着以“明星代言”为话题写文章。二要深入,审清话题概念的内涵、外延甚至一些隐含信息。还以“我说90后”为例,其中“90后”应指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而不能理解为时间、时代、社会等。“我”意味着文章应以第一人称表述,是写个人的认识,但不是写自己,并且第一人称还可以用“我们”来表述。“说”导向的文体应该是议论文,是要求作者发表对“90后”群体的感受、看法和评价。三要分析,审清材料的内容、含意以及不同的角度。如辽宁卷“明星代言”,应围绕“明星代言”现象衍生出“小主题”或要点,如诚信、责任、道德与利益、法制等。抓住这些要点便于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逐层论述。而天津卷“我说90后”材料中“嘉许”、“担忧”、“诠释”三个关键词则是三个并列的角度,最好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叙事或评说,不要将几个纠合在一起,以至缠绕不清。四要推求,审出话题背后的“命题意图”,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写作策略和方案。高考其实是一种社会行为,既要教育考生,又要引导舆论,自然应有积极的命意。话题或文题只是一个“窗口”,它要引导考生张望社会、世界和人生。因此我们应以正确的思维方式联系社会热点,推求命题意图。比如“我说90后”这个话题,是要让考生了解、认识自己所处的这个群体,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意识到自己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以便更好地健康成长。而“明星代言”这个话题,将材料和社会热点如三鹿奶粉事件联系起来则能推出其“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民生的热点问题,学会辩证思考和分析社会现象,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批判意识”的命题意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