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一中高一12月份月考试题
地理
使用时间:2023.12.23
一、单选题(本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目前我国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桂林山水”、“珠穆朗玛峰”、“三峡中的巫峡”、“黄河壶口瀑布”等一些风景荣幸地印在人民币的背面,称为“国家名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图中雄伟壮丽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地壳抬升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堆积
2.丙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相对应的是( )
A.石灰岩、球状风化地貌、风力作用 B.花岗岩、流水堆积地貌、流水作用
C.大理岩、喀斯特地貌、风力作用 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
下列左图为我国某河谷地貌分布图,右图为左图沿着A-B线所作的河谷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题。
3.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该地区( )
A.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B.山高谷深,地形崎岖
C.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D.岩溶广布,峰林众多
4.图中砂质沉淀物可能出现在( )
A.河流左岸、A岸 B.河流凸岸、A岸
C.河流右岸、B岸 D.河流凸岸、B岸
某中学的小明同学将小米、绿豆、黄豆的混合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来模拟河流某地貌的形成过程(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实验模拟的地貌分布在河流( )
A.入海口地区 B.上游地区 C.出山口地区 D.下游地区
6.该实验最大的缺点是( )
A.没有模拟出地貌的形态和地势起伏特征
B.模拟颗粒沉积物分布规律与实际不符合
C.所选实验材料数量过少,导致结果不显著
D.没有反映出重力作用对颗粒物的分选
象鼻岩位于台湾地区新北市深澳渔港旁,是当地知名景观与打卡地标。2023年12月16日,象鼻岩的“象鼻”断裂并沉入大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与象鼻岩成因相同的景观是( )
A.风蚀蘑菇 B.海蚀柱 C.雅丹 D.海岸沙丘
8.“象鼻岩”坍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①流水侵蚀 ②风化作用 ③海浪侵蚀 ④海浪堆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鄱阳湖地区受季风影响,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槽江。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槽相间的地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a) (b)
9.鄱阳湖西侧湖畔沙山的沙源主要来自( )
A.西北地区沙漠 B.东南沿海海滩 C.枯水季节湖滩 D.周边地区农田
10.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风影沙丘是因为灌草丛阻挡风沙流而形成的沙丘,依据灌丛、沙丘位置以及指向标,可判断主导风向。如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灌丛形成的风影沙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2.为适应严酷的生态环境,荒漠灌草丛一般具有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叶片呈鳞片状或针状 ②茎叶覆盖白色茸毛
③长有肉质的茎或叶 ④具有发达的根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馒头山是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的石质山(下左图),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和山东省地质公园。下右图是某研学小组绘制的馒头山景观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绘制该馒头山景观素描图的观察点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该观察点位与馒头山顶的最大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80米 B.220米 C.270米 D.310米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5-16题。
材料一:箭袋树是生长在非洲的一种高大乔木,树干粗壮,叶片肥厚,叶片覆盖有厚厚的外皮,而且皮孔的数目很少,树干覆盖有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左图)。
材料二:长白山海拔1800-2000米之间生长着一种岳桦树,此树林木稀疏低矮,枝干呈匍匐状生长。(右图)
15.箭袋树树干上白色粉末的主要作用是( )
A.抵抗虫害 B.减少水分蒸发 C.减弱太阳辐射 D.保温防寒
16.岳桦树的生长形态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
A.纬度较高,光照弱 B.降水充沛,土层厚
C.坡度较陡,多滑坡 D.气候寒冷,多大风
我国的祁连山长有“阴阳脸”(如下图),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题目。
17.形成祁连山“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 )
A.“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B.“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
C.“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D.“阴脸”为阴坡,光照和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
18.导致祁连山“阴阳脸”现象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受该地震影响,青海民和县金田村发生了局地土壤液化现象,造成部分房屋被淤泥掩埋(右图)。土壤液化指的是在地震中由于地震波的振动,土壤中的孔隙水和土壤颗粒的摩擦力减小,土壤失去支撑力,导致土壤变成流体状的现象。土壤液化的发生与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有关,如土壤质地、含水量等因素,土壤含水量越高,孔隙度越大,液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地震发生时,最有可能发生液化的土壤是( )
A.砂土 B.壤土 C.黏土 D.粉土
20.地震引发土壤液化的区域最不可能的是( )
A.湖岸地区 B.冲积平原区 C.旧河道分布区 D.高海拔山区
某小型集水区(海拔介于3565~3716m)位于青海湖流域的北部。某科研小组通过样带调查发现,坡向和坡位对该集水区的土壤性质影响较大。下图示意该集水区及样带设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相对于甲样带,乙样带的土壤( )
A.厚度大,含水量高 B.厚度大、含水量低
C.厚度小、含水量高 D.厚度小、含水量低
22.导致甲、乙样带土壤腐殖质含量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
①生物量 ②土壤湿度 ③成土母质 ④地表径流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茶花(南方花卉品种)因花期较长深受人们喜爱,北方很多市民发现,从南方网购的茶花养殖一段时间后会长势不好,直至枯萎死亡。若及时将根部黏土更换成当地土壤,茶花会长势很好,后期管理得当,还会枝繁叶茂,年年开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北方市民购买茶花后需要更换根部黏土,是因为黏土( )
A.透水性较差 B.无机盐含量低 C.保水性能弱 D.有机质含量低
24.网购到北方的茶花后期管理中最需要改变的是( )
A.土壤疏松度 B.土壤湿度 C.土壤酸碱度 D.土壤肥力
土壤持水能力是陆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的重要指标,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如孔隙度、有机碳含量等,土壤孔隙中直径小于0.1mm的称为毛管孔。当土壤持水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研究者将我国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某样地(平均海拔3500m)主要覆被类型浅层土壤(0-20cm)作为研究对象,得到如下表格数据(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样地类型 孔隙度(%) 有机碳含量 最大持水量(g·kg﹣1)
非毛管孔 毛管孔
天然林地 32.8 49.3 甲 1464.66
沼泽化草甸 32.3 56.1 乙 2465.4
非沼泽化草甸 17.4 47.1 丙 613.52
25.根据材料分析,甲、乙、丙三者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丙>甲>乙 D.乙>甲>丙
26.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的前期土壤湿度和降水条件下,产生径流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
A.天然林地、沼泽化草甸、非沼泽化草甸 B.天然林地、非沼泽化草甸、沼泽化草甸
C.非沼泽化草甸、天然林地、沼泽化草甸 D.非沼泽化草甸、沼泽化草甸、天然林地
27.天然林地土壤非毛管孔孔隙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布地坡度大,砾石比重较大
B.土壤肥力较高,团粒结构良好
C.耕作活动频繁,土壤经常翻松
D.人类过度放牧,土地沙化严重
二、综合题
28.阅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六种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六种地貌景观图
(1)六种地貌景观图中,属于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分);属于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有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分)。
(2)长江流域地貌景观多样,甲处地貌为______________(填序号,1分),乙处地貌为_____________(填序号,1分),并简述甲地貌的形态特征(3分)。
(3)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到的图⑥地貌相关示意图,据此描述该地貌景观的沉积物从扇顶(一般为河流流出山口的位置)到扇缘(扇体的边界)的分布特点(4分)。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滦河入海口历史上曾多次改道入海。现河口以北昌黎黄金海岸是我国海岸沙丘分布最为集中和典型的区域,其海岸沙丘由多列沙丘组成,沙丘带宽1~3km,沿海岸线延伸约45km,被称为“大海与沙漠的吻痕”。研究表明沿岸沙丘的沙源主要为滦河入海泥沙,沙丘脊线高度季节变化明显,但年际变化不大。近年来,当地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发展“滑沙入海”(主要在夏秋季节)等旅游项目。下图为黄金海岸位置分布图(左图)及沙脊局部等高线示意图(右图)。
(1)结合沙脊局部等高线图,绘制图中A、B两点间沙脊的地形剖面图。(绘图要点:剖面曲线、坐标轴、方向等)。(3分)
(2)从分布、形态和物质组成等角度描述该地区沙脊地貌景观的特征。(6分)
(3)指出昌黎黄金海岸风沙活动频繁的季节并分析该地海岸沙丘的形成过程。(8分)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黑土地一般是指拥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壤,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宜农耕的土壤。我国东北平原黑土区是世界上三大黑土区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对黑土的大规模开垦及农业生产中频繁翻耕,东北平原黑土退化严重。近年来,东北地区农民在秋季玉米收获时,将秸秆粉碎并均匀覆盖在土壤表层,同时将秸秆高茬留在田地,减少对土壤的扰动,对土壤进行有效的修复和保护。下图为东北黑土、黑钙土分布图和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比重图。
(1)判读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土壤成分。(4分)
(2)分析东北平原黑土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6分)
(3)简述秸秆均匀覆盖、高茬留田对修复和保护黑土肥力的主要作用。(6分)
菏泽一中高一12月份月考试题
地理答案
1.C 2.D 3.B 4.B
【解析】3.由我国某河谷地貌分布图可知,该地等高线密集,地势落差大,山高谷深,地形崎岖,B正确;地表破碎,沟壑纵横指的是黄土高原,据图中信息无法判断该地区地表破碎,沟壑纵横,A错误;远看成山,近看成川指的是青藏高原,据图中信息也无法判断该地区远看成山,近看成川,C错误;岩溶广布,峰林众多指的是云贵高原,据图中信息也无法判断该地岩溶广布,峰林众多,D错误。故选B。
4.据河谷剖面图和所学知识可知,砂质沉积物为河流搬运、堆积形成。一般来说,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而图中A处于凸岸,B处于凹岸,所以图中砂质沉淀物可能出现在A岸,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C 6.B
【分析】6.该实验形成的堆积体的形状也像扇子,和冲积扇的形状很类似,故A不符合题意;实验中没有加水,所以没有体现流水作为搬运媒介,且黄豆颗粒大,应该先沉积,分布在堆积体最下方,而实验中分布在最上层,所以模拟沉积物分布规律与实际不符,故B正确;所选实验材料包括小米、绿豆和黄豆,可以显示出重力作用的分选,结果反映明显,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B 8.C 9.A 10.C
【分析】9.鄱阳湖地区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且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夏季的一段时间,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当高压脊位置在鄱阳湖北侧时,鄱阳湖地区也吹偏北风;图示地区处在河谷中,两岸高山阻挡,且河谷方向与冬季风方向一致,由于狭管效应,冬季风势力进一步加强,故该地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由以上可知,该地因北部大别山地形影响,该地以偏北风为主,且冬季风东北风风速较大。沙山沙岭地势高,不可能是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只能由风力堆积形成;在沙山上形成槽相间地形是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选C。
11.D 12.B
【解析】11.结合材料可知,风影沙丘应该位于植株的背风侧,结合图中方向可知,图中沙区位于植被的西南方,故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东北风。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
12.针状叶片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为了适应寒冷的环境,而沙漠地区的植物要适应干旱的环境,①错误;茎叶覆盖白色茸毛可以减少植物蒸腾而流失的水分,②正确;肉质的茎或叶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③正确;发达的根系,可以吸收大量的地下水分,④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13.C 14.D
【解析】13.图的景观为正前方远处是馒头山,近处平缓开阔,左右两侧各有一处小山丘,且左侧山丘较右侧高,故观察点应为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图的等高距为40米,丙高度介于60-100米之间,山顶的高度介于340-380米之间,故两者的高差介于240-320米之间,结合选项,即最大值为310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C 16.D
【分析】15.树干粗壮、叶片肥厚便于储水,“叶片覆盖有厚厚的外皮,而且皮孔的数目很少”便于减少蒸发,“树干覆盖有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有利于反射太阳辐射,表明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且太阳辐射强,应为炎热干燥的环境,C正确,BD错。寒冷的气候条件下蒸发较小,植被不会呈现如上的特征,A错。故选C。
17.D 18.C 19.A 20.D 21.D 22.A
【解析】21.分析材料可知,该集水区的土壤性质受坡向和坡位的影响较大。读图对比甲、乙样带坡位可知,该区域位于半干旱地区,乙地位于阳坡,甲地位于阴坡,光照较弱,蒸发弱,土壤水分多,植被较丰富,更有利于发育深厚土壤,土壤厚度比乙样带大。因此,相对于甲样带,乙样带的土壤厚度小、含水量低,D正确,ABC错误。
22.腐殖质含量多少与枯枝落叶归还量以及分解量有关。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半干旱地区,甲地位于阴坡,光照较弱,蒸发弱,土壤水分多,植被较丰富,因此生物量多于乙样带。因此,导致甲、乙样带土壤腐殖质含量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为①生物量、②土壤湿度,故①②正确;成土母质对于腐殖质的影响较小,气候较干旱,甲乙两地的地表径流较少,对腐殖质的影响相似,③④错误。故选A。
23.A 24.C
【解析】23.由材料信息可知,更换根部黏土后,茶花会长势很好,说明黏土透水性差,A正确;养殖的茶花所需养分主要来自人工施肥,根部黏土无机盐和有机质含量对是否能生长影响不大,BD错误;黏土保水性强,C错误。
24.黏土是一种酸性的土壤,说明茶花喜欢酸性环境,更换土壤后,酸碱性发生改变,后期要注意土壤的酸碱度,C正确,疏松度、湿度、肥力影响不大,ABD错误。故选C。
25.D 26.C 27.A
【解析】2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甲为天然林地有机碳含量,天然林地植被覆盖率较高,枯枝落叶量最大,但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强,有机碳含量较高;乙为沼泽化草甸有机碳含量,沼泽化草甸枯枝落叶量较大,土壤含水量较高,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机质分解较慢,有机碳含量最高;丙为非沼泽化草甸,有机质来源较少,分解较快,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最低,所以三者大小关系为乙>甲>丙,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26.根据材料信息“土壤持水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可知,径流是在土壤达到饱和含水量之后出现的,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沼泽化草甸最大持水量最大,天然林地的最大持水量次之,非沼泽化草甸的最大持水量最小,所以在相同的前期士壤湿度和降水条件下,产生径流的时间先后顺序是非沼泽化草甸、天然林地、沼泽化草甸,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27.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不适宜的,坡度较大的山地地区,砾石的比重较大,导致土壤孔隙中直径大于0.1mm的孔隙较多,非毛管孔孔隙度较高,A正确;土壤团粒结构良好,会导致土壤孔隙度降低,B错误;耕作活动频繁,会切断土壤孔隙,导致土壤孔隙度降低,C错误;天然林地不适宜放牧,D错误。所以选A。
28.(1)①②④ ③⑤⑥
(2)① ③ 特征:横剖面呈“V”形,两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水流湍急,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3)从冲积扇的扇顶至扇缘,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或沉积物颗粒变小或沉积物颗粒变细);沉积物厚度由厚变薄(或沉积物厚度变薄或沉积物厚度变小)。
29.(1)
剖面图:起伏趋势、极值。纵坐标:海拔高度数值,单位。横坐标:水平距离数值,单位。标注方向东、西。
(2)大体与海岸线平行,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坡较缓、西坡较陡,由沙粒组成。
(3)冬春季节。
形成过程:滦河携带泥沙在入海口附近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入海口附近及近岸的沙质堆积物在长期强劲的向岸风和海洋(潮汐、海流、波浪)共同作用下逐渐搬运沉积;在开阔沙质海滩上不断堆积形成海岸沙丘。
【点睛】地形剖面图绘制步骤:确定剖面线、确定比例尺、建坐标、描点、连线。第一步:结合剖面线经过区域的海拔数值范围和等高距确定纵坐标,并标注单位;用比例尺相关知识计算出A、B两点间水平距离,结合此水平距离确定横坐标,并标注单位,并在横坐标两侧标注水平基线延伸方向东、西(或:A、B)。第二步:把AB两点的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按海拔及水平距离转绘到坐标图中。第三步:用平滑的曲线把图中标注的各点顺次连接起来,注意两点间的升降趋势。
30.(1)矿物质;有机质;空气(水分);水分(空气)。
(2)夏季雨热同期,植被覆盖率高,枯枝落叶多,有机质来源丰富;纬度高,气温低,生物循环微弱(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地形平坦,山环水绕,有机质不易流失。
(3)减少雨水、风力对土壤的侵蚀,减轻土壤肥力的流失;截留雨水,减少蒸发,提高土壤水分含量;秸秆腐烂后增加土壤有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