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3张PPT。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依据气候和地貌的差异:
我国的A、B、C三大自然区分别是?综合气候、地貌、人类生产和生活差异:我国又分为哪四大地理区域?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季风区南 方 地 区青 藏 地 区西干北半旱旱干区东部风季区三大自然区青 藏 地 区阿尔金山昆仑山祁连山400㎜等降水量线长城3000m等高线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秦岭—淮河一线5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秦岭——淮河一线
大致是1月0 ℃等温线
800mm等降水量线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界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湿润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农业水田与旱地的界线
作物熟制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的界线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北方地区53°N32°N103°E135°E一、位置与范围位置与范围地形河流
气候土壤植被1、经纬度位置青
藏
高
原内 蒙 古 高 原渤海黄 海大兴安岭秦 岭淮河40110°E120°E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2、范围3、政区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全部或部分、甘肃与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的北部(黑、吉、辽、京、津、冀、晋、鲁、豫、陇和宁的东南部、苏和皖的北部、内蒙古的东北部等)主要的地形单元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二、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 北方地区以平原和高原地形为主。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长白山地、大小兴安岭与太行山等。
1、地形特征二、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平原主要分布东部地区,地形开阔平坦,海拔较低。北部多沼泽,南部多低湿地和盐碱地。黄土高原沟谷纵横,水土流失严重。东北平原 (1)、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①山地:西、北、东三面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所环绕
②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组成)沃野千里(黑土)华北平原太行山 (2)、华北地区地形特征
①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范围:京、津、冀、鲁、豫、皖、苏 五省二市,自古有“中原”之称
形成:黄河、淮河、海河冲积而成,黄河是主力。
特点: A、完整,地势低平
B、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洼地黄土高原太行山②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范围:秦岭以北、长城以南、乌鞘山以东、太行山以西
成因—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沟壑地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黄土的特性:
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直立性强,质地疏松,很容易被流水冲走。思考:
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平价图中建筑的优点?①黄土具有直立性便于挖掘窑洞②具有冬暖夏凉,有利于居住北方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厚,单面开窗,比较封闭。(保暖)高原垂直气候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中温带暖温带中国温度带图寒温带2、气候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2、气候 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
年降水量400 ~800mm之间(长白山例外),
降水自东向西递减,降水集中在7~8月。 400mm800mm0℃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半干旱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洪涝。(2)东北气候及影响②干湿地区: 发展农业的最主要制约因素:热量不足;
不利条件: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西部受风沙威胁大。①温度带:中温带为主,一月均温-8℃以下,年降水量东南部山地800毫米以上,其余400-800毫米,山地属湿润区其余为半湿润区。北部东部-湿润、中部-半湿润、西部-半干旱发展农业的最主要制约因素:缺水-春旱
不利条件:春旱,夏涝,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暖温带为主,一月均温0至-8℃以下,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属半湿润区,山东半岛少量湿润区。 (3)华北气候气候:找出主要的河流黑 龙 江乌
苏
里
江 江
花
松辽
河黄
河海河淮河主要河流:
华北方地区主要河流有:黄河(支流渭河与汾河);海河及其扇形支流(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以及京杭大运河。
东北地区主要河流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分析水文特征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3.水文和植被东北林海雪原温带落叶阔叶林(1)、矿产资源丰富①石油:大庆、胜利、辽河、华北、中原
②煤:鹤岗、鸡西、双鸭山(黑龙江);阜新、抚顺(辽宁);开滦、峰峰(河北);兖州(山东);平顶山(河南);徐州(江苏);大同、平朔、阳泉、西山(山西);神府(陕西);
③铁:鞍山、本溪(辽宁);迁安(河北)
④海盐:天津长芦盐场4、自然资源:找出北方地区主要铁路线、主要矿产地、主要工业中心大庆 胜利 辽河 华北 中原 鹤岗 鸡西 阜新 开滦 平顶山 兖州 峰峰 大同 平朔 阳泉 神府 鞍山、本溪 迁安 长芦 (1)矿产资源丰富①石油:大庆、胜利、辽河、华北、中原、渤海湾
②煤:鹤岗、鸡西、双鸭山(黑龙江);阜新、抚顺(辽宁);开滦、峰峰(河北);兖州(山东);平顶山(河南);徐州(江苏);大同、平朔、阳泉、西山(山西);神俯(陕西);
③铁:鞍山、本溪(辽宁);迁安(河北)
④海盐:长津长芦盐场(2)森林:全国最大的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天然林区(3)东北三宝:人参、貂皮和鹿茸水电资源:三门峡、小浪底、白山、丰满水电站想一想:本区哪些资源分布比较短缺?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华北平原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小;②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冬春季降水少,夏秋降水多,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2)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水资源需求量大;②水污染、水浪费严重
为解决该问题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1)修建水库;(2)打机井,适量开采地下水;(3)跨区域调水;(4)提高水价,节约用水;(5)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旱作农业;
(6)依法治水,防止水污染
想一想:北方有哪些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气象灾害:冬季寒潮,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洪涝。
环境问题:东北湿地减少、森林资源破坏、华北土地盐碱化、黄土高原水土流水严重。 本区河流多水患的原因有哪些?
A、北方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B、北方河流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许多河流下游淤积严重,河水入海不畅,且形成地上河。
D、海河、淮河等河流支流多,入海河道不足。
E、黄河、海河流经黄土高原,多泥沙淤积,泄洪能力差。
5、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㈠、北方地区水旱灾害(1)气候原因:
①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河水暴涨,泛滥成灾;
②春季少雨,常有干旱。(2)土壤、植被原因:
①黄土土质疏松;
②植被破坏严重。请你思考如何治理呢?1、北方地区水旱灾害的成因北方地区水旱灾害的治理(1)黄河的治理: 上游修建水库(贮水、以防春旱,同时减少中下游的水量) 中游治理水土流失(植树造林等),改善生态环境 下游加固堤防,防止决堤成灾(2)海河、淮河的治理: 上游修建水库 中游洼地筑蓄洪工程(蓄水以防春旱,同时减少中下游
的流量) 下游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利用洪水排泄入海。 总之,春旱和夏涝为北方地区普遍性的灾害。要根治这些
一方面必须节约用水,减轻本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另一方
面要综合治理大江、大河(如“三北”防护林的建设等),充
发挥它们的水利作用。1、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人为原因:
①毁林开荒 ②过度樵采 ③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④开矿
2、后果:①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②河流含沙量加大,河湖淤积严重,旱涝灾害频繁㈡、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3、整治措施:
①退耕还林还草;
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③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④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北方地区三、人文区域特征 (1)人口:人口约占全国的40%(面积占20%)。平均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其中东北地区人口相对稀疏,华北地区人口最为密集。
(2)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满族、朝鲜族、回族等。1、北方地区的人口与民族: (3)习俗:
①主食:面食(黄土高原以小米为主食)
②房屋:土坏垒墙,室内有土炕(防寒、保温),黄土高原挖窑洞居住。
③交通运输:过去,马拉大车;现在,以铁路、公路为主。
④民间运动:溜冰。黄土地与黑土地2、农业 (1)北方地区的农业:
(1)农业发展条件 ①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开阔,黑土肥沃;夏季日照长,热量充足;纬度较高,冬季积雪厚,蒸发较弱,土壤水份条件较好;河流众多,水源充足;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不利条件:东北地区全年生长期短,总热量相对不足,农作物的熟制只能达到一年一熟;,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且开发过程中,容易破坏草原和沼泽,导致生态恶化。②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热量充足,光照条件较好;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旱涝、风沙、水资源短缺、土壤盐碱化严重-中低产田较多。
评价华北平原棉花生长自然条件:有利:
不利: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降水少,晴天多,对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有利;地形平坦;土壤土质疏松,适宜棉花根系生长;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地形:土壤:③黄土高原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黄土疏松;光热条件较好;开发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但水资源紧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2)主要农作物
①农作物及分布
东北地区——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亚麻
华北地区——冬小麦、棉花、花生、谷子(黄土高原)
②森林分布
A.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森林宝库。
B.东北林区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其中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白桦、紫椴等。
C.东北林区面积不断缩小,应合理采伐和保护森林。
D.东北林区的“三宝”:人参、貂皮、鹿茸。
E.华北森林面积很少,正建设“三北”防护林、平原绿化工程。
③温带果园——北方地区为我国温带水果的主要产区
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以苹果产量最大(4)三大地理单元农业比较地理背景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黄淮海
平原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1)干旱:春旱,4~6月,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
风天气,蒸发旺盛;夏季风、锋面雨带
未到,降水少。(2)洪涝:7~8月,降水集中,多暴雨 + 地势低平。气候: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
(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稳定)
地形:地势低平,洼地排水不畅盐碱的成因:自然:人为:①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使得土壤中的盐分向地表积聚),
②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倒灌,导致土地盐碱化
③不合理开垦,只用地,不养地,土壤肥力下降。华北平原中、低产田的分布问题和措施1、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①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 地势低平,洪涝严重,成土母质质地较
好,水资源丰富。
指导思想:因洼制宜。
治理模式与效果:鱼塘–台田模式——
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1、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②盐碱地的冶理与开发水盐运动:春秋返盐(积盐),夏淋盐,冬稳定。
冶理:关键是土体脱盐,治理方法是调控
水盐运动(引淡淋盐——灌溉,降低作物根区
土壤含盐量;井排井灌——抽取盐水,补充淡
水;农田覆盖——用地膜、作物秸杆覆盖,抑
制蒸发;农业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
与粮、棉间作,培肥,改良品种)。 沙尘来源:干旱内陆,施工工地。
动力:盛行风(西北季风)。
影响地区:下风向地区。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
②植被稀少;
③地表疏松。
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垦殖和放牧导致土地沙化,以及建筑工地的扬尘。(三)问题和措施2、风沙危害——沙尘天气问题和措施2、风沙危害——沙尘天气治理措施:①退耕还草、林;
②合理放牧;
③文明施工;
④植树种草。黑土肥力下降
沼泽地的开发长期不合理的垦殖开荒秸杆还田
退耕还湿地旱涝、风沙、盐碱、水资源短缺、中低产田比重大地势低平、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不合理灌溉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营造农田防护林,改善土壤水土流失长期的滥伐滥垦、开矿保持水土(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修建梯田)小结3、北方地区的工业(1)北方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 A、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B、陆上交通和海运发达。
C、工业基地较好,技术力量较强。
D、消费市场广阔,对外贸易便利。
E、水资源紧张。(2)经济特点
①本区依据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建立了全国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基地;
② 以农产品资源为基础发展了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
③ 交通运输业以铁路运输为主。(3)、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山西能源基地环渤海经济区(4)重要的工业基地与主要工业城市
Ⅰ、环渤海工业带:本区煤、石油、铁矿资源丰富,依据丰富的矿产资源,本区形成了全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和高新技术发源地——环渤海工业带。包括京津唐和辽中南两个工业基地和山东各工业城市。
主要工业中心:鞍山钢铁、沈阳机械、大连化工与船舶、北京首都钢铁和石化、天津制碱、燕山石化等工业基地和工业城市闻名全国。此外,唐山钢铁、太原钢铁、洛阳拖拉机、西安飞机与彩色显像管、长春汽车、哈尔滨电机也较著名。Ⅱ、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是环渤海工业带重要的重了业基地。有色金属和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发展重工业条件优越。
特点: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主要工业中心与部门:能源、治金、机械、石油、化工等。如鞍山一本溪的钢铁工业、沈阳的机械工业,大连的造船和石油加工工业、辽阳的化纤工业等一批工业企业,都是国家重工业的大型骨干企业。发展条件:
①区内丰富的资源与能源;
②便利的交通;
③工业基础雄厚,历史悠久;
④技术力量雄厚;
⑤农业发达等,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能源与水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
发挥重工业基地优势;更新设备和提高产品质量;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高科技工业;适当限制耗能大和本地缺乏原料资源的工业发展;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改善和优化环境。Ⅲ、京津唐综合性工业基地
京津唐是环渤海工业带的另一个重要工业基地。这里科技力量雄厚,交通通信发达,既有实力雄厚的重工业部门,又有发达的轻纺工业和新兴的高科技产业。
特点:京津唐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轻重工业都很发达。
主要工业中心与部门:区内约90%的工业集中在京津二市,以冶金(钢铁)、化工、机械、轻纺(纺织)、食品等工业为主。唐山地区的采煤、冶金、陶瓷等工业比发达。发展条件:①区内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有铁、石油、海盐资源,有统一的电网,紧靠山西能源基地,);②有便利的铁路、公路和近海运输,并有输油管道联结东北、华北的油田;③接近消费市场;④技术力量雄厚;⑤农业基础好。因此,工业发展条件好。
发展方向: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增加产品类型、加强技术改造;重点发展钢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高档轻纺和精细化工。
北方地区部分工业区或工业城市,由于工业历史悠久,工业产品单一,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科技含量不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地位逐渐下降。改造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是许多传统工业区、工业城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6.以铁路为主的交通运输(1)东北地区:以滨洲——滨绥线、哈大线构成铁路网的“丁”字型铁路网骨架,以京哈线同北京和全国其他铁路相连,是全国铁路最稠密的铁路网分布区。支线主要有京通线、长图线、沈丹线
(2)华北:铁路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主要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广线、京九线、京包线、陇海线。
(3)运煤专线:①西起山西大同,东到秦皇岛的大秦线,是将山西煤炭运往东南沿海的专线,被誉为“神州第一线”;②神黄线:神府——黄骅;③霍通:霍林河——通辽;焦石:④焦作——兖州——日照(石臼所)
7、北方主要城市
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长期是我国的行政中心所在地,其中,西安、北京、洛阳、开封等为著名的古都,名胜古迹众多。
(1)北京-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①地理位置: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西面有西山、北面有燕山山脉
②主要职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③历史悠久的古城:我们的远古祖先早在约70万年前就开始在这里生活。3 000年前的周武王时,这里已经形成聚落中心,称为蓟,是世界最早的城市之一。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公元10世纪,蓟城一直是我国北方重镇。以后,金、元、明、清各代先后在这里建都。以后金、元、明、清先后在这里建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宣布北京为我国的首都。
北京旧城格局(见下图)形成于元、明两代。城内建筑排列成棋盘状,皇宫居于城市的中心,通过中心有一条南北延伸并使城市左右对称的中轴线。这种“凸”字轴线形的城市格局,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
北京旧城
(2)陇海线上重要城市
① 西安
古都:西安是北方地区又一世界著名古都,古名长安,历史上先后有西周、秦等13个王朝在西安建都,其中汉、唐两代,更是西安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代的长安城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3朝古都历时1100余年,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美誉”。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1处,位于临潼区的秦兵马俑气势宏伟,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交通与文化:
西安又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西安还是秦地文化中心,有辉煌灿烂的汉唐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经济:
西安的经济以加工工业(飞机制造业、商业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和商贸旅游业为主导。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发展成为以科技、旅游、商贸为主导的外向型城市。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1092.87亿元。人口:2005年,西安市人口达807万。
②郑州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城市,近现代郑州崛起过程中,交通无疑发挥了举足轻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郑州铁路四通八达,京广、陇海两个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连霍高速和京珠高速也在这里形成十字交叉,加上新郑国际机场等,郑州的交通可谓是立体枢纽。轻纺工业
③徐州-煤炭工业、铁路枢纽;
④洛阳-机械工业、龙门石窟
⑤兰州-石油化工业、甘肃省会(3)京沪线上重要城市
①天津-综合性工业基地(海洋化工突出)、四大直市之一、
②徐州-煤炭工业、铁路枢纽;
③济南-山东省会、综合性工业、铁路枢纽
(4)京广线上重要城市:
①石家庄-河北省会、重工业城市
②邯郸-钢铁工业
③郑州-河南省会、立体枢纽、轻纺工业(5)京哈线上重要城市:
①天津-综合性工业基地(海洋化工突出)、四大直市之一、
②唐山-重工业城市、
③开滦-煤炭工业
④秦皇岛-煤港、开放港口城市
⑤锦州-交通枢纽、军事重镇
⑥沈阳-辽宁省会、机械工业、铁路枢纽
⑦长春-吉林省会、汽车工业
⑧哈尔滨-黑龙江省会、电机制造工业、铁路枢纽(6)哈大线上重要城市:
①鞍山-钢铁工业
②大连-化工与造船工业、开放港口城市
(7)胶济线上重要城市:
①济南-山东省会、综合性工业、铁路枢纽
②淄博-石油加工、纺织工业城市
③青岛-石油加工、纺织工业、机械工业、开放港口城市
8、北方地区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
(1)东北农区整治①条件:东北沃野下里,土地资源十富,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的1/5,按人口平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耕地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土壤主要是黑土、黑钙土,肥力较高。
②问题:在区域开发中,由于水土流失,造成土层变薄、肥力下降等问题。
③治理: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沼泽地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2)东北林区的整治:
①条件:东北地区广大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是全国最重要的天然林区,居全国三大林区之首。
②问题:长期以来,东北地区林木超采十分严重,采育失调,有些区域采取皆采的形式,加之森林火灾、虫灾,使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③治理: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已成为东北林区的首要任务。小结:北方地区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北方地属温带地区,为我国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区。同时北方地区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在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国著名的东北重工业基地和京津唐综合性工件基地。北方地区的总体情况总结为:
黄土地与黑土地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