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期末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期末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25 20:2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期末练习含答案
鲁教版第5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一、选择题。(16题)
1、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当您走进化学实验室时,会发现有些药品装在棕色瓶中这是因为这些药品见光,在紫外线作用下容易分解,您预测硝酸银见光分解不可能得到的产物是(  )
A.N2 B.NO C.NO2 D.NH3
2、谚语“雷雨发庄稼”,是指雷雨天气,空气中两种主要气体经过复杂化学变化,最后生成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硝酸盐,其第一步反应可用如下模型表示。“ ”、“ ”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C.生成物的化学式是 NO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 1:1
3、中国北斗已经开始为全球提供导航服务。发射北斗卫星的运载火箭在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X=3N2+4H2O+2CO2,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N2O4 B.NO C.N2O3 D.N2O5
4、Cux(OH)y(CO3)z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受热时其化学反应表达式为:Cux(OH)y(CO3)z→CuO+CO2+H2O(x、y、z为正整数)。在下图热分解装置中加入22.2gCux(OH)y(CO3)z,完全反应后测得装置A增重1.8g,装置B增重4.4g(加热前、后均通一段时间N2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量足,实验操作正确: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x=y+2z B.x:z=2:3
C.生成的CuO质量为l6g D.如果没有C装置,y:z的比值偏小
5、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区分硬水和软水
B.探究CO2与水反应
C.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D.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6、将一定量的木炭和过量的氧气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充分反应。如图能够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物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7、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生成了3种物质
B.反应涉及的物质中,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
C.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4:3
D.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8、煤气中加入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乙硫醇(用X表示)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则X是(  )
A.C4H12S2 B.C2H6S C.C2H6O2 D.C2H6
9、将一定量的CaCO3和Cu粉置于一敞口容器中,加热煅烧,使其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容器内固体质量未变,则容器中Cu和CaCO3的质量比是(  )
A.44:25 B.20:4 C.11 :4 D.16 :25
10、纸火锅的材料是普通的纸张,使用时没有被点燃的原因是( )
A.纸火锅的纸不是可燃物
B.纸火锅里的汤使纸与空气隔绝
C.纸火锅被加热时使纸的着火点升高了
D.纸火锅里的汤汽化吸热,使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11、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在于反应前后( )
A.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B.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C.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D.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1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和“ ”分别表示不同的元素的原子),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物中有单质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该反应可能是一氧化碳的燃烧
13、一种作为绿色能源的物质M,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该化合物是( )
A.由二氧化碳和水组成 B.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C.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D.化学式为:
14、有化学反应 3A+B+2C=D,将 A、B、C 各15g 混合均匀后加热,生成了30gD。向残留物中加入10g A 后,反应又继续开始,待反应再次停止后反应物中只剩余 C。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时 B 剩余了9g
B.第一次反应停止时 C 剩余了6g
C.反应中 A 和 C 的质量比为 5:3
D.第二次反应后 C 剩余了5g
15、向沸水中加入一块白磷,白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
A.没有点燃 B.未与氧气接触
C.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D.水的温度太低
16、碳可以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2H2SO4(浓)CO2↑+2X↑+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SO2 B.SO3 C.O2 D.H2S
二、填空题。
17、青蒿素是一种抗疟疾药,若14.1g青蒿素完全燃烧生成33.0gCO2和9.9gH2O,则青蒿素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青蒿素中所含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
18、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氨气,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进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将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分别表示氮气、氢气、氨气,观察下图,写出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 (将下面五张图按反应过程顺序用序号排列)
19、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 (填字母),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
(3)若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填字母)。
(4)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 。
(5)加热15.8g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以得到____氧气?
20、“倡导低碳生活”是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主题内容。“低碳”,意即较少或更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因此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下列物质中:①煤; ②石油; ③天然气; ④氢气等,其中属于最清洁燃料的是_____(填序号)。
(2)硅(Si)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中不可缺少的材料。硅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化学反应为:SiO2+2C Si+2x↑.由此推断x的化学式为_____。
(3)同学们野外春游用捡来的枯树枝来做饭,要使树枝燃烧还需要的条件是:_____ 。
(4)含硫煤或石油制品燃烧排放的SO2和氮氧化物会引起“酸雨”现象。若汽油中某分子X(相对分子质量为112)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氢的质量分数约为14.3%,则分子X中碳原子与氢原子数之比为_____。
21、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CH3OH),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填“分子”或“原子”);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中,其分子的个数比为 ;丙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计算类综合题。
22、为了测定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溶质成分,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过程中A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与A烧杯中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
(3)第一次加入碳酸钠溶液后溶质的成分为__________。
(4)请根据题意将图像绘制完成_______。
(5)向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23.2g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6)配制实验所需的碳酸钠溶液,需要水和42.4%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四、实验题。
23、佛堂镇中八年级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三套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1)图2和图3装置比图1更加环保,因为两装置都能防止产生的___ (填化学式)进入空气:
(2)在以上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实验中均用到的科学方法是___ ;
(3)图3装置中的___ 处(用“a、b、c”表示)的现象,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
五、计算题。
24、工厂烟气脱硫工艺,不仅能消除二氧化硫,还能将其转化为硫酸钙(CaSO4)
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O2+2SO22CaSO4+2CO2,现用1.25 t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求:
(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2)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
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期末练习含答案
鲁教版第5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一、选择题。(16题)
1、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当您走进化学实验室时,会发现有些药品装在棕色瓶中这是因为这些药品见光,在紫外线作用下容易分解,您预测硝酸银见光分解不可能得到的产物是(  )
A.N2 B.NO C.NO2 D.NH3
【答案】D
2、谚语“雷雨发庄稼”,是指雷雨天气,空气中两种主要气体经过复杂化学变化,最后生成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硝酸盐,其第一步反应可用如下模型表示。“ ”、“ ”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C.生成物的化学式是 NO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 1:1
【答案】B
3、中国北斗已经开始为全球提供导航服务。发射北斗卫星的运载火箭在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X=3N2+4H2O+2CO2,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N2O4 B.NO C.N2O3 D.N2O5
【答案】 A
4、Cux(OH)y(CO3)z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受热时其化学反应表达式为:Cux(OH)y(CO3)z→CuO+CO2+H2O(x、y、z为正整数)。在下图热分解装置中加入22.2gCux(OH)y(CO3)z,完全反应后测得装置A增重1.8g,装置B增重4.4g(加热前、后均通一段时间N2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量足,实验操作正确: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x=y+2z B.x:z=2:3
C.生成的CuO质量为l6g D.如果没有C装置,y:z的比值偏小
【答案】B
5、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区分硬水和软水
B.探究CO2与水反应
C.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D.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答案】C
6、将一定量的木炭和过量的氧气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充分反应。如图能够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物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答案】B
7、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生成了3种物质
B.反应涉及的物质中,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
C.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4:3
D.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答案】B
8、煤气中加入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乙硫醇(用X表示)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则X是(  )
A.C4H12S2 B.C2H6S C.C2H6O2 D.C2H6
【答案】 B
9、将一定量的CaCO3和Cu粉置于一敞口容器中,加热煅烧,使其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容器内固体质量未变,则容器中Cu和CaCO3的质量比是(  )
A.44:25 B.20:4 C.11 :4 D.16 :25
【答案】A
10、纸火锅的材料是普通的纸张,使用时没有被点燃的原因是( )
A.纸火锅的纸不是可燃物
B.纸火锅里的汤使纸与空气隔绝
C.纸火锅被加热时使纸的着火点升高了
D.纸火锅里的汤汽化吸热,使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答案】D
11、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在于反应前后( )
A.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B.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C.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D.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答案】C
1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和“ ”分别表示不同的元素的原子),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物中有单质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该反应可能是一氧化碳的燃烧
【答案】B
13、一种作为绿色能源的物质M,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该化合物是( )
A.由二氧化碳和水组成 B.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C.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D.化学式为:
【答案】 D
14、有化学反应 3A+B+2C=D,将 A、B、C 各15g 混合均匀后加热,生成了30gD。向残留物中加入10g A 后,反应又继续开始,待反应再次停止后反应物中只剩余 C。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时 B 剩余了9g
B.第一次反应停止时 C 剩余了6g
C.反应中 A 和 C 的质量比为 5:3
D.第二次反应后 C 剩余了5g
【答案】D
15、向沸水中加入一块白磷,白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
A.没有点燃 B.未与氧气接触
C.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D.水的温度太低
【答案】B
16、碳可以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2H2SO4(浓)CO2↑+2X↑+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SO2 B.SO3 C.O2 D.H2S
【答案】A
二、填空题。
17、青蒿素是一种抗疟疾药,若14.1g青蒿素完全燃烧生成33.0gCO2和9.9gH2O,则青蒿素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青蒿素中所含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
【答案】28.8g 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5∶22∶5
18、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氨气,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进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将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分别表示氮气、氢气、氨气,观察下图,写出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 (将下面五张图按反应过程顺序用序号排列)
【答案】N2+3H22NH3; EDABC
19、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 (填字母),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
(3)若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填字母)。
(4)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 。
(5)加热15.8g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以得到____氧气?
【答案】(1)试管 集气瓶 B (2)
(3)AC或AD (4)氧气不易溶于水 (5)1.6g
20、“倡导低碳生活”是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主题内容。“低碳”,意即较少或更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因此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下列物质中:①煤; ②石油; ③天然气; ④氢气等,其中属于最清洁燃料的是_____(填序号)。
(2)硅(Si)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中不可缺少的材料。硅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化学反应为:SiO2+2C Si+2x↑.由此推断x的化学式为_____。
(3)同学们野外春游用捡来的枯树枝来做饭,要使树枝燃烧还需要的条件是:_____ 。
(4)含硫煤或石油制品燃烧排放的SO2和氮氧化物会引起“酸雨”现象。若汽油中某分子X(相对分子质量为112)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氢的质量分数约为14.3%,则分子X中碳原子与氢原子数之比为_____。
【答案】④ CO 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1:2
21、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CH3OH),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填“分子”或“原子”);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中,其分子的个数比为 ;丙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分子;3:1(或1:3);1:4:1;
(2)CO2+3H2CH3OH+H2O。
三、计算类综合题。
22、为了测定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溶质成分,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过程中A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与A烧杯中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
(3)第一次加入碳酸钠溶液后溶质的成分为__________。
(4)请根据题意将图像绘制完成_______。
(5)向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23.2g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6)配制实验所需的碳酸钠溶液,需要水和42.4%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答案】(1)
(2)分析实验信息可知100g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100g-191.2g=8.8g,设100g碳酸钠溶液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
(3)HCl、CaCl2、NaCl
(4)如图所示:
(5)分析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CaCl2=2NaCl+CaCO3↓可得如下关系,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z=46.8g,
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5.4%
(6)l∶l
四、实验题。
23、佛堂镇中八年级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三套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1)图2和图3装置比图1更加环保,因为两装置都能防止产生的___ (填化学式)进入空气:
(2)在以上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实验中均用到的科学方法是___ ;
(3)图3装置中的___ 处(用“a、b、c”表示)的现象,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
【答案】P2O5 控制变量法 c
五、计算题。
24、工厂烟气脱硫工艺,不仅能消除二氧化硫,还能将其转化为硫酸钙(CaSO4)
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O2+2SO22CaSO4+2CO2,现用1.25 t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求:
(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2)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
【答案】(1)1 t (2)0.64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