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2-25 20:3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3页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速度、时间和路程》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的教学内容。教材首先总结整数乘法的一般方法,接着研究“积的变化规律”,梳理了基于乘法运算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材充分体现了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此内容之前,学生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具备了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能力,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初步感知了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知道速度的表示方法,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2.经历“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说明模型——再用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以及孩子们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速度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启发引导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比分析
教学媒体资源:课件 视频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我们日常出行交通工具是什么?
【设计意图】走进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生交谈 过去人们出行方式是什么。
2.创设情境,淘气和笑笑谁走的快
笑笑:我从家走到慧泽小学只用了6分钟。
淘气:我从家走到慧泽小学只用了8分钟。
【设计意图】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的,教学中把抽象的“速度” 概念与学生熟悉的“比快慢”生活经验紧密连接。通过情境创设,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无法判断谁走得快、谁走得慢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学生思路就会朝向“速度”方向靠近,这个时候比快慢经验与“速度”的含义自然对接,进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在基础知识教学中落实推理素养的培育。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路程出示淘气和笑笑家与学校的示意图,引出时间、路程的概念。
2.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
3.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4.初步感知速度
(1)探究比较方法
笑笑:360÷6=60(千米)
淘气:560÷8=70(千米)
60米<70米
答:笑笑走的比淘气较快。
(2)借助线段图,理解速度的含义
【设计意图】借助线段图引出时间、路程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情境,依托几何直观,在头脑中建立平均1分钟走的路程在图中如何表示的表象,明确表示出速度就是一份量是多少,形成速度的直观表象,帮助学生建立“速度”模型。
5.对比分析认识速度单位,深入理解速度。
80年代自行车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1)王叔叔骑自行车,2小时骑了16千米,王叔叔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
(2)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神七”飞船在太空中5秒飞行了约40千米,它的速度是( )。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
板书:16÷2=8(千米 )
40÷5=8(千米 )
师:王叔叔太厉害了,骑车的速度竟然和飞船在太空飞行的速度一样,都是8千米。
(3)学生产生质疑,独立思考,再交流想法。感知速度
8千米/时,8千米/秒这个复合单位。
(4)介绍速度单位,速度单位的含义,读法以及写法。
6.总结速度的含义
(1)笑笑每分钟走 60米。 写作:60米/分
(2)淘气每分钟走70米。 写作:70米/米
(3)“神七”飞船在太空中每秒飞行 8 千米。写作:8千米/秒
(4)王叔叔骑自行车每小时行驶 8千米。 写作:8千米/时
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速度?那什么叫速度?
小结: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设计意图】速度单位和速度的意义紧密相连,复合单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需要结合具体情境来理解。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对比辨析中体会速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这里产生强烈需要区分这两个8千米的需要,建立复合单位的意识,有效突破难点。并随机呈现速度单位及其读写法,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三、借助情境,构建模型
1.建立“路程÷时间=速度”的模型
2.建立“速度x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的模型。
课件出示:90年代汽车开始成为新的交通工具。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李东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
师: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
4.汽车的行驶速度大约是60千米/时,根据已知条件,自主编写一个求时间的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汇报交流,总结出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富有启发性的现实情境,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在题组中类比、抽象出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模型。其中,基本关系模型的建构,是引导学生在给出的题组中通过类比发现模型,另外两个关系模型,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由学生自主创编、推理,这样学生在不同的题组中构建、推理出另外两种关系模型,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既建构了数量关系模型,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学生的抽象思维、推理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四、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出示高德地图,渗透函数思想。
从延安到西安开车路程307公里,想要更快的到达西安,你选择坐动车还是火车?为什么?
【设计意图】深化对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结合生活经验,推理路程不变的情况下,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渗透函数思想。
五、总结归纳,提升认知
观看“中国速度”,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了解中国交通工具速度的变化,感受到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立德树人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六、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一、(基础)
1.声音每秒传播340米,传播1700米要用多长时间 已知什么 求什么
2.袋鼠每分钟可跳跃1080米,它的速度可以记作:( )
3.羚羊奔跑360千米,需要4小时,它的速度( ),5小时可以奔跑( )千米;奔跑了270千米,需要( )小时。
二、(拓展)
一列火车,提速前平均每小时行驶76千米,从秦皇岛到邯郸用了10小时,提速后从秦皇岛到邯郸用了8小时,提速后的速度是多少?
三、(实践-任选一个)
1.我是调查员-调查生活或自然界中自己感兴趣的速度,并整理记录。
2.我是播音员--a.了解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并录制音频,分享给其他同学。b.了解交通安全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录制音频,分享给小伙伴。
3.我是小画家--a.画出速度、路程、时间与单价、数量、总价以及份数、每份数、总数之间的联系。b.绘制思维导图整理相关联的知识点。
4.我是摄影师--拍摄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小动物或自然现象等,并标注出它的速度。
板书设计
速度 时间 路程
16÷2=8(千米/时)
40÷5=8(千米/秒)
一个物体每小时、每分钟、每秒行驶的路程,就叫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速度x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