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世界历史目录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六单元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世界
古代史
世界
近代史
世界
现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产生、发展并向全世界扩张的历史
资本主义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步入近代
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
富裕农民 市民阶层
经济基础
政治基础
思想基础
资本原始积累经济动力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过程
第五单元知识联系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
文艺复兴运动
探寻新航路
早期殖民掠夺
促
进
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萌芽
资产阶级产生
1.了解西欧农村出现的垦殖运动,理解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建立的过程及其特点;
2.知道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们对西欧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认识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
学习目标
政治
经济
文化
封君封臣制
庄园经济
中世纪
神权至上
最黑暗的时刻也是最接近光明的时刻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经济发展)
1.农业——租地农场
(1)背景(①垦殖运动②庄园的衰落和瓦解③土地集中) P60
(2)建立 ①②③P61
(3)特点:①②③
2.手工业——手工工场
(1)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农民) P61
(2)手工工场:分散 集中(商人:提供原料、工具)
工人:集中劳动
3.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影响
(3)特点: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社会结构)
1.农村——富裕农民(地位、影响)
富裕农民、骑士、乡绅
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城市——市民阶级(组成、影响)
手工业者、商人(市民阶级)
政治权利扩大;
强化王权政治力量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农业出现租地农场
2.手工业出现手工工场
壹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
【思考】11世纪以后,西欧的农村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材料一:据欧洲经济史学家统计,公元 7 世纪中叶欧洲人口为1800万,11 世纪为3850万,增长到2倍以上,其中不列颠列岛人口增长到4倍。在这段时期内,第一次出现2 万人以上的城市,其中巴黎、伦敦、科隆、布拉格等都超过了3 万人。
——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中世纪农业革命的标志是引入了重犁。以前,农耕一直沿用古罗马时代的小型轻犁,并不适用于北方的土壤。而11世纪以后,大型重犁出现,湿重的土壤得以充分犁耕。
——河源温等《图说中世纪生活史》
人口增长
对耕地需求增多
农业生产工具进步
开发荒芜土地,增加耕种面积
垦殖运动兴起
提高生产效率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进步!
1、农业——租地农场
(1)背景:
①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时间:
参与者:
结果:
11世纪
领主组织;农民自发开垦
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垦殖运动
生产力发展
农民土地增多
收入增加
比较自由
1、农业——租地农场
②庄园制度衰落和瓦解,自由劳动力增加
思考:农奴想要离开庄园成为自由农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
可能产生什么连锁反应?
影响:庄园人口锐减,劳动力短缺,逐渐衰落和瓦解。
农奴
自由农民
① 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
② 缴纳迁徙税
方式
◇中世纪晚期,农村人口
能怎样获得人身自由?
·加入垦殖大军,成为拥有土地的自由农民;
·去急需劳动力的新开发的城市;
·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缴纳迁徙税。
地租形式:
劳役地租→货币地租
思考:随着庄园劳动力减少,庄园制度逐渐衰落瓦解,领主又该如何应对呢?
1、农业——租地农场
③土地集中
领主
转让
联姻
继承
买卖
集中土地
14世纪中叶
出租自营地
富裕农民
租地农场
佃户
转租、购买其地产
建立
集中
土地
地租形式
劳役地租→货币地租
◇庄园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租地农场兴起,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生产力的发展
垦殖运动
土地集中
庄园衰落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自由劳动力增加
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租地农场
租地农场建立的背景
小结
1、农业——租地农场
(2)租地农场的建立
①时间:
14世纪中叶以后
富裕农民
②建立者:
③特点:
①领主或富裕农民把土地逐渐集中;
②雇佣农民耕种;
③农副产品推向市场。
1、农业——租地农场
(3)租地农场的性质:
土地所有者
(封建主)
租地农场主
雇工(无地少地农民)
雇佣关系
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富裕农民)
契约/货币关系
阅读P61相关史事,思考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出租自营地
交纳货币地租
雇佣,提供生产工具、工资
通过劳动换取工资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经营方式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庄园制度 租地农场
产生背景
流行时间
人员组成
生产目的
生产规模
生产经营方式
性质
中世纪前期的封君封臣制度
9世纪开始
领主、佃户(农民、农奴)
自给自足
分散
劳役地租为主的依附关系
(农民、农奴必须在领主自营地与佃户份地上耕种)
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中世纪后期的庄园制度衰落
14世纪中叶以后
租地农场主、雇佣工人
销往市场
集中
货币为主的雇佣关系
(租地农场主提供生产工具等,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
资本主义性质
探究1:庄园制度到租地农场的比较
农产品
富余
商品经济发展
城市需求
增加
更多的农产品
得以进入城市
随着剩余农产品的增多,手工业得到发展并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手工业——手工工场
手工工场发展的经历了几个阶段?
小型手工作坊
手工业者为市场而生产
分散的手工工场
农民(在家用自己的工具生产)
集中的手工工场
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生产工具;
工人出卖劳力,形成雇佣关系。
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集中的手工工场。
商人
雇主
雇佣关系
农民
(工人)
雇佣劳动力
思考:手工工场有何特点?
③生产方式:集中生产
分工协作
①经营方式方式:雇佣关系
②产品归向:面向市场
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概括农业和手工业新生产组织形式有何共同特点?
资本主义性质
③产品面向市场
(商品经济)
②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
(劳动力成为商品)
①资本家掌握生产资料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土地关系变化
手工业的发展
(庄园制度→租地农场)
(手工作坊→手工工场)
生产力进步
生产关系
社会的整体面貌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源
3.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影响
4.启示
社会结构的变化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贰
资产阶级开始兴起
农 村
城 市
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
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富裕农民等集中土地,采用新的经营形式,经济实力渐长。
影响
农村——富裕农民
与贵族联姻当官,政治权利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市民阶层(手工业者、商人)投资置产,采用新的经营形式,实力增强。
影响
城市——市民阶层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社会结构)
逐渐形成早期资产阶级,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课堂小结
第13课
经济发展
社会结构
农业:租地农场
手工业:手工工场
1.背景
2.建立
3.特点
4.性质
1.背景
2.过程
3.特点
4.性质
农村:富裕农民
城市:市民阶层
影响
资本主义萌芽
影响
早期资产阶级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社会结构)
思考: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材料一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引起了社会巨大变化,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逐渐瓦解……在精神文化方面,人们力争从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追求现实生活,尊崇理性与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扩大,极大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和活动范围。他们越海穿洋,走向欧洲以外更加广阔世界。
——《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
中世纪城市逐渐造就了一个中间阶级(市民阶级)。正是市民阶级的财富拥有、职业经历、受教育程度和其在城市中已有的政治管理经验和民主理念与实践,使他们成长为可以与贵族相匹敌的显要阶级,他们将这种进行民主政治的能力和意愿带入国会发挥作用,加快了近代国家民主政治的形成。
——庞兹《中世纪城市》
西欧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早期资产阶级
思想:
文艺复兴
经济:
新航路开辟
政治:
资本主义制度
真题演练
1.中世纪农奴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摆脱领主的人身束缚( )
① 武力反抗 ② 缴纳迁徙税 ③ 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
④ 逃往城市 ⑤ 参加垦殖运动 ⑥ 发动革命
A. ②③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④
2.16世纪前后,西欧普遍出现了雇佣工人手工劳动,工人之间实行分工合作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是( )
A.小作坊生产 B.手工工场生产
C.大工厂生产 D.个体户生产
B
B
真题演练
3.13、14世纪,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其中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的是( )
A. 资产阶级 B. 商人巨贾 C. 手工业者 D. 富裕农民
4.欧洲中世纪城市中,有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这个新社会集团是指( )
A. 封建贵族 B. 教会教皇
C. 市民阶层 D. 封建领主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