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课件(共5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课件(共5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6 08:4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7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说明的事理,理清写作思路。
2.揣摩语言,体会科普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3.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是公认的美国科幻小说界的泰斗。曾获代表科幻世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代表作有《机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银河帝国》系列和《新疆域》等。
文体知识
事理说明文
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的说明文,叫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它的主要目的。
字词学习
遗骸( ) 褶皱( ) 劫难( )
追溯( ) 两栖( ) 鸟臀目( )
骨骼( ) 衍射( ) 潮汐( )
硅 ( ) 携带( ) 铱 ( ))
hái
zhě
jié


tún
ɡé
ɡuī
yǎn
xié


恐龙无处不在
速读,理解课文内容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速读,理解课文内容
整体阅读全文,《恐龙无处不有》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
说明对象:恐龙无处不有的事实。结论:“恐龙无处不有”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强有力的证据,说明地壳在进行着缓慢但不可抗拒的运动。
速读,理解课文内容
1.为什么说“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因为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在靠近南极的詹姆斯罗斯岛也发现了恐龙化石。
速读,理解课文内容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速读,理解课文内容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想一想:作者把这两句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开头突发议论,这两句议论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用“紧密相连”“影响”等词语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暗示了文章所要说明的中心内容。
速读,理解课文内容
“板块构造”理论的依据是什么?
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速读,理解课文内容
“板块构造”理论为地质界的哪些问题提供了答案?
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问题。
速读,理解课文内容
“泛大陆”是怎样形成的?
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板块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这就是“泛大陆”。
图示
速读,理解课文内容
精读,理清课文思路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精读,理解课文思路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不同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的。
第二部分(2~14):举例说明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证明大陆漂移假说,印证主旨。
第三部分(15):总结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假说提供新的证据,结束全文,突出了主旨。
精读,理解课文思路
初看标题,我们可能以为这篇短文要向人们描绘恐龙家族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况,但读了全文,我们才明白这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论文。阅读最后一段,这是结论段。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出这个结论的?请梳理作者的分析思路。
精读,理解课文思路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南极洲外发现恐龙化石
恐龙无处不在
恐龙不适应南极气候无法生存且自己无法度过大洋
大陆自己在漂移不是恐龙在迁移
补充非洲和南美洲能拼接的证据证明
发现问题
提出假说
证明假说
摆出现象
恐 龙
板块理论
生物学
地质学
紧密联系 相互影响
不同科学领域
精读,理解课文思路
找出答案
得出结论
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恐龙在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又分成四个部分——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发现问题
精读,理解课文思路
研读,掌握说明方法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研读,掌握说明方法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打比方,运用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又明白如话,例如:“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研读,掌握说明方法
举例子,在文章中,作者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例如,为了证明不仅南极大陆有恐龙化石这一说法,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的例子,说明“板块构造”理论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解开了许多地质之谜。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理。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研读,掌握说明方法
列数字,“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通过列数字,表明有科学依据,说服力强。“多次”“大约”等词表示估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通过列数字,突出南极的气候特点——寒冷、冰天雪地。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品读,探究语言艺术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品读,探究语言艺术
第6自然段中“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漂移”和“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
不能互换。因为“漂移”是指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虽然都有“移动”的意思,但是二者又有不同之处。“漂移”强调在水中移动,而“板块构造”理论中认为,大陆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物体一样随着板块运动而一起运动,如果换成“迁移”,就不太恰当了。
品读,探究语言艺术
第6节:“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中的“几乎” 如何体现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的?说说你的理解。
“几乎”有差不多、接近的意思,说明“板块构造”理论解决了地质学界的大部分问题,但仍然有些疑难问题无从解决,由此可以体会到说明文语言的严谨与准确。
品读,探究语言艺术
第9自然段最后一句“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中的“似乎”是如何体现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的?说说你的理解。
“似乎”有好像的意思,在这里表推测。因为这里所涉及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假想。如果没有“似乎”一词,就表示十分确定当时恐龙所生活的环境,与事实不相符合,违背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品读,探究语言艺术
第11节:“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有什么作用?
括号里的文字是举例子补充说明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和非洲海岸线惊人的互补性,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就在一起。当然,大陆漂移学说还有很多深层证据,但这里的补充说明使得文章更令人信服。从中也表现了作者善于观察发现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主旨概括
《恐龙无处不在》一文根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总起)
大陆漂移学说成立
(具体说明)
(总结)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恐龙无处不在
恐龙不会迁徙
大陆漂移
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
结构梳理
被压扁的沙子
速读,理解课文内容
----被/压/扁/的/沙/子/
速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被压扁的沙子”吗?
表面上
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
实际上
恐龙灭绝的原因
速读,理解课文内容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本文提到了哪两种对立的理论 ?
撞击说
火山说
撞击说
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毁灭性的撞击。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速读,理解课文内容
火山说
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速读,理解课文内容
速读,理解课文内容
作者在本文中的倾向是什么?
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速读,理解课文内容
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请你找出文章中的依据?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速读,理解课文内容
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压扁的沙子。
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
证据三:加上科学家又有新的发现:在岩层年龄为6500万年(恐龙灭绝的年代)的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中,检验到了斯石英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就这样,作者最后确认,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精读,理清课文思路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精读,理清课文思路
已知: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
求证:恐龙灭绝的原因应该是“撞击”。
证明:已知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
假设:恐龙灭绝的原因是“_______”或“_______”。
∵斯石英只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
∴有斯石英的地方发生过_____
∵斯石英遇__________________
又∵火山活动地区至今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有巨大撞击,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火山说”_______,_______可行。
又∵在恐龙灭绝的同龄岩层中确定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逻辑顺序(从原因到结果)
撞击说
火山说
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
撞击。
高温会变为普通沙子。
没有发现斯石英
不成立
“撞击说”
恐龙灭绝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得出结论)
精读,理清课文思路
第一部分(1-6):介绍有关恐龙灭绝原因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撞击说”和“火山说”,并指出科学家为验证这两种理论一直在寻找证据。
第二部分(7-17):通过“被压扁的沙子”,证明外恐龙灭绝“撞击说”的成立。
划分结构层次。
研读,掌握说明方法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研读,掌握说明方法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举例子,举例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6500万年前的生物“大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引出恐龙灭绝的又一个原因——“火山说”。
研读,掌握说明方法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作比较,突出了“被压扁的沙子”比“普通的沙子”重得多的特点。
研读,掌握说明方法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列数字,说明在一定条件下,斯石英可以变为普通沙子。
研读,掌握说明方法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作诠释,通俗易懂地解释了“斯石英”的概念。
品读,探究语言艺术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品读,探究语言艺术
本文的语言严密而准确,主要体现在关键词语的运用上,请分析下面的句子。
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可能”表推测,并不完全肯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品读,探究语言艺术
本文的语言严密而准确,主要体现在关键词语的运用上,请分析下面的句子。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在通常条件下”说明将特殊情况排除在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品读,探究语言艺术
本文的语言严密而准确,主要体现在关键词语的运用上,请分析下面的句子。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第1段中的“也许”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也许”表示推测,说明现在的结论只是大胆的推测,目前还没有十分确凿的证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品读,探究语言艺术
本文的语言严密而准确,主要体现在关键词语的运用上,请分析下面的句子。
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大致”能否去掉?为什么?
“大致”指大约但并非彻底同时,若删掉,句意就变成“许多火山同时喷发”,和实际不相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主旨概括
这篇事理说明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分布和特性等的介绍,证明了外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观点,表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被压扁的沙子
提出问题:恐龙灭绝的两种原因
分析问题
得出结论:撞击造成恐龙灭绝
撞击说
火山说
严谨求实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