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6 17:4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两个朋友
[法]莫泊桑
巴黎被普鲁士军队包围,古老的城市已经奄奄一息。鸟雀、老鼠全无了踪迹。
一天早上,肚内空空的钟表修理师莫利梭先生在大街上闲逛,遇到了针线杂货店老板索瓦日先生。他们因为钓鱼而相熟。
战前,每逢周日,两人时常肩并肩坐着,手握钓竿,双脚悬在水面上,消磨上半天的功夫,天高气爽时,余晖洒落大地,落日将天空浸染得一片血红,水中荡漾着绯霞美景,染红了河身,地平线上仿佛烈火一团在燃烧,两个朋友的脸儿也红得像火一样,那些在寒风里微动的黄叶似乎镀了金,此时此刻,索瓦日会笑着说:“多好的景致!”莫利梭的回答是:“比林荫大道的景致更美。”
他们进了一家酒馆。出来的时候,都很有了醉意。天气是暖的,和风拂面,吹得两人脸直发痒。
那位被暖气陶醉了的索瓦日先生停住脚步:“到哪去?”
“哪儿?”
“钓鱼啊!”
“可到什么地方去钓鱼呢?”
“老地方,那个沙洲。我们法国兵的前哨设在哥隆白村附近。我认识杜木兰团长,有他帮忙过去还不是小菜一碟。”
莫利梭高兴得直哆嗦:“好。算我一个。”于是他们分了手,各自回家取他们的渔具。
一小时以后,他们到了那位团长办公的别墅里。随后,他们带着一张通行证穿过了前哨,穿过了那个荒芜了的哥隆白村,就到了塞纳河的小葡萄园的边上。
对面的阿让德衣镇一片死寂,宛如坟墓。麦芽山和沙诺山的高峰俯临四周的一切。索瓦日指着那些山顶低声慢气地说:“普鲁士人就在那上面!”
他们弯着腰,张着眼睛,倒着耳朵,在地上爬着走,利用一些矮树掩护自己,然后举足狂奔来到河岸,隐身在干枯的芦苇丛中。四下里毫无响动,他们放下心来,动手钓鱼。
在他们对面是荒凉的马郎德洲,从前在洲上开饭馆的那所小房子现在关闭了,仿佛已多年无人问津。
索瓦日钓到第一条鲈鱼,随后他们时不时地举起钓竿。他们郑重地把这些鱼放在一个浸在水里的网袋里。一阵甜美的快乐透过他们的心,世上人每逢找到了一件久已被人剥夺的嗜好,这种快乐就抓住了他们。
晴朗的日光,在他们的背上洒下了它的暖气。他们不去思虑什么了,不知道世上其他的事了,他们只知道钓鱼。
瓦雷良山的炮声突然响起来了。
索瓦日耸着双肩说:“他们这会儿又动手了。”
莫利梭正闷闷地盯着他钓丝上的浮子不住地往下沉,忽然这个性子温和的人发起火来,愤愤地说:“像这样自相残杀,真是太蠢了。”
索瓦日回答道:“真是禽兽不如。”
接着他们开始讨论起来,讨论战争的大问题。炮火摧毁了好些法国房子,捣毁了好些生活,压碎了好些生命,结束了许多梦想、快乐、幸福。
然而,他们都张皇地吃了一惊,明显地觉得他们后面有人走动。转过眼来一望,四个黑洞洞的枪口正瞄着他们的脸。
他们被绑好,抬走,扔进一只小船里,最后渡到了对面的那个沙洲上。
在那所他们以为已无人理睬的房子后面,站着二十来个士兵。
一个小兵在军官的脚跟前,放下了那只由他小心翼翼地带回来的满是鲜鱼的网袋。那个普鲁士军官微笑着:“喂,先生们,我想你们两个是被派来侦查的奸细。你们以钓鱼为掩护,不过真倒霉,你们落入了我的手中,等待你们的将是被枪毙的命运。不过你们既然从前哨走得出来,自然知道回去的口令,我们做个交易吧,一个口令,两条性命。”
两个朋友靠在一起,呆立着,面无人色,四只手神经质地颤抖着,他们一言不发。
那军官接着说:“谁也不会知道这件事,你们可以平安地走回去。倘若你们不答应,那就非死不可,并且是立刻就死。你们,选择吧。”
他们仍然一动不动,依然一言不发。
瓦雷良山的炮声一直轰鸣不止。
两个钓鱼的人依然站着没有说话。那个普鲁士军官发了命令。随后来了12个兵士,站在相距二十来步远的地方。
军官接着说:“给你们一分钟时间考虑,就一分钟。”
随后,他突然站起来,伸出胳膊挽着莫利梭,把他引到了远一点的地方,压低嗓门说:“快点,那个口令呢?你那个伙伴什么也不会知道的,我可以装作不忍心的样子。”
莫利梭一个字也没回答。
那普鲁士人随后又引开了索瓦日,并且对他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索瓦日也没有说话。
两个朋友再次肩并肩紧靠在了一起,依然没有开口。
军官发了命令,兵士们举枪瞄准。
这时候,莫利梭的眼光偶然落在那只盛满了鲈鱼的网袋上面,那东西依然放在野草里,离他不过几步。
一道日光使得那一堆还能够跳动的鱼闪出反光。于是一阵悲伤教他心酸了,尽管极力镇定自己,眼眶里却已满是眼泪。
他结结巴巴地说:“永别了,索瓦日先生。”
索瓦日回答道:“永别了,莫利梭先生。”
他们互相握过了手,不可抑制地浑身发抖了。
军官喊道:“放!”
十二支枪合为一声响了。
他们的尸体被绑上石头,扔进了河里。河水飞溅,翻腾,荡开的涟漪向两岸扩去,接着,复归平静。一缕鲜红的血丝从水底升起。
瓦雷良山的炮声一直轰鸣着。
那位神色始终泰然的军官忽然望见了野草里那只盛满了鲈鱼的网袋,他笑了,喊道:“威廉,来!趁这些鱼还活着,赶快给我炸一炸,味道一定很鲜。”
(节选自《莫泊桑短篇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莫利梭听说可以去老地方钓鱼时既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可以解决饥饿问题,害怕的是前往的地方是封锁区,十分危险。
B.“炮火摧毁了好些法国房子,捣毁了好些生活,压碎了好些生命,结束了许多梦想、快乐、幸福”,作者借两人对战争的讨论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与态度。
C.“河水飞溅,翻腾,荡开的涟漪向两岸扩去,接着,复归平静。”两条生命转眼之间的消失,令人深感生命在战争面前多么微不足道,以此揭露战争的残酷。
D.这篇小说通过写两个法国平民相约钓鱼、一同钓鱼、钓鱼被杀的故事,揭露了普法战争给法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伤害。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并不着力战争场面的描写,只有三次“瓦雷良山的炮声”算是对战争的正面描写,以莫利梭和索瓦日的视角,借助听觉,来烘托出战争的紧张气氛。
B.“晴朗的日光,在他们的背上洒下了它的暖气。”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两人钓鱼时的愉快心情,以及放松了警惕,为下文被发现做铺垫。
C.小说精心设计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心理,譬如两次写到普鲁士军官的“笑”,都集中展现了军官的冷酷无情。
D.“两个朋友再次肩并肩紧靠在了一起,依然没有开口。”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两人并肩面对死亡、不离不弃的情谊。
3、小说第三段写了战前秋日垂钓一事,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4、以小见大是文学作品中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通过“小事件””“小人物”“小事物”等来反映大主题。请结合本文具体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北斗”覆盖琼宇,“天问”寻访火星,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悠远的古老传说塑形于“当代神话”,令科幻和现实更紧密地交织于中国人的日常。
科幻作品发展至今,“强设定”和“高概念”已然不再新鲜,与视觉冲击力强劲的特效相比,科幻电影中的“科幻精神”与“人文内核”中那些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人性叩问、社会思辨、生活点滴,才更为引人共鸣、震撼心灵。想象未来的边界,正是为了看清当下,令观众从一部科幻作品中,得以看见未来、看见众生、看见自己。唯有生根于现实,寻找到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科幻之路,才是中国科幻文化和相关文学、电影等作品创作在新阶段的必由之路。
对科幻电影而言,技术铸其形,思想赋其魂,用中国人的东方智慧,讲述中国人自己的生命故事,以人类共有的情感连接全世界的命运共同体,绝非“技术层面”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从世界文明的疆域中寻找到属于我们自身文化在新时代关于“未来”的定义和定位。这一切绝不仅仅是科幻文化或相关产业的一时之功能够抵达,而需要更为漫长的时光与积淀,更多经济建设者、文化建设者与多方面行业人才共同凝心聚力。在文化教育层面,一批文化研究学者和身兼创作者与研究者的青年作家们,正积极滋养着科幻文化与大众趣味的沃土;与科幻相关的文化学科与研究单位相继开设,并持续发展、培育人才、增强影响。文化争鸣与产业发展交相辉映,才能更好地令科幻文化与产业蒸蒸日上。
展望前景,从“一纸文件”到“一种常态”,从一部作品的“精彩”到一个时代“经典”,中国科幻的新征程,绝非是某个阶段的暂时性突破或模式化重复,而是需要多维且全面的结构性发展。人类的想象从未停止,有关梦想的故事讲述无尽,而科幻的事业终将薪火相传。
(摘编自覃皓琚《中国科幻:古老传说成就当代神话》,《光明日报》2020年10月28日)
材料二:
现人类世的科幻文学又可以称为近人类世科幻,指发生在与人类世开端不远的现在和近未来的科幻故事,这类故事更多的是反映现实人类遇到的或即将遇到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从科幻理论研究来说,现人类世的科幻文学或者可以说是科幻现实主义的一种,代表的是科幻现实主义中有关人与自然话题的科幻。
陈楸帆曾在2012年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时说过:“科幻在当下,是最大的现实主义。科幻用开放性的现实主义,为想象力提供了一个窗口,去书写主流文学中没有书写的现实。”正如他所言,中国的现人类世科幻文学写作也是基于与现实的关系。他在《荒潮》中描写了一个全球化产业链下回收电子垃圾的小镇“硅屿”。异化的垃圾人与享受着全球化“高尚生活”的新富阶层共同生活在“硅屿”,他们之间的差异因为价值的剥夺与被剥夺、对他者的歧视与他者的反抗,在因垃圾病毒的侵袭产生的变异垃圾人影响下,被无穷地放大且变得不可调和。而这种对当代中国社会民生问题极度关切的科幻现实主义小说中,作者用他陌生化的笔触将当代中国人面临的困境一一映射在虚构的近未来世界中,让我们既疏离又亲近。
同样,灰狐的《固体海洋》作为现人类世毒物题材科幻文学作品,则立足于被塑料垃圾污染的海洋背景。作者对海洋塑料垃圾的想象似乎来自大洋上四处漂浮的塑料垃圾岛,他以变异的融塑细菌赋予了塑料岛生命,塑料细菌通过海洋传播,使人类婴儿变异、动物罹患癌症甚至与塑料垃圾融为一体,而这又好似日本水俣病的重演。就像人类世所观照的环境人文学理论所言,环境和人文不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这就意味着对海洋的污染终会反噬人类己身,只有正视这种破坏和污染,努力去保护海洋,才是保护人类自身。
同样立足于人类世环境人文学理论的还有与地球环境破坏相关的科幻。阿缺在《深处》中利用科幻手法将地球描绘成人类的母亲,而人类不听从地球母亲的劝告反而杀害地球母亲的行为最终使人类在宇宙中四处流浪。此外,还有与气候危机相关的科幻,如吴显奎的《勇士号冲向台风》,主人公试图用核弹去阻止台风且最终似乎成功了,但现实却完全不可能。正如哲学家戴尔·杰米森(DaleJamieson)的判断,人类世显示了“人类改变地球生态系统的强大力量,同时显示了人类极度的无能,因为很多改变及其后果并非人类所愿,通过个人或小集体也无法得到弥补”。
中国科幻文学发展似乎缺少历史传承和延续,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核心科幻发展不过40年。人类世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也与中国科幻成熟发展的时间相近,它们之间既相互观照又相互影响。中国科幻立足于人类世视野去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科幻小说的表现手法和文学水准,也有利于中国科幻文学性的提升;立足人类世文学批评去观照中国科幻,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终将为地球的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改变,而中国科幻作家也将积极回应这种改变,并用自己的创作去印证中国在世界的发展与变化,让中国科幻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成长并行腾飞!
(摘编自付昌义、张洁《人类世视野下的中国科幻文学》,《科普创作》2020年02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北斗”卫星的成功发射,“天问”踏上探索火星的路程,这些以古老传说来命名的“当代神话”都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科幻和现实更加融合的明证。
B.新阶段中国科幻作品创作的必由之路就是要让观众能从作品中看见未来、众生和自己,从而想象未来的边界,立足现实,进而寻找中国本土特色的科幻之路。
C.陈楸帆的颁奖词指出,当下的科幻是最大的最具开放性的现实主义,它能让科幻作家从与主流文学作家不同的创作角度,发挥想象力,书写另一种现实。
D.材料二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我国核心科幻发展的时间也就是40年,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的话,我国科幻文学发展是缺少历史传承和延续的。
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拍摄一部引人共鸣、震撼心灵的科幻电影,虽然离不开特效带给人的强劲的视觉冲击力,但更要在影片中能叩问人性、引人思辨、贴近日常生活。
B.《荒潮》作者成功地将当代中国人面临的、由全球化产业链下电子垃圾回收引发的系列问题,置于近未来世界中展现出来,让读者产生陌生和亲近共存的感觉。
C.《固体海洋》中,灰狐将视角定位于被塑料垃圾污染的海洋,通过写塑料细菌给人类带来的反噬,呼吁人们只要正视这种污染的现实,就能保护人类。
D.我国科幻小说表现手法和文学水准的丰富需要立足于人类世视野去创作,而从人类世视角切入的中国科幻文学的文学批评更让人了解中国的巨大作用。
7、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现人类世的中国科幻电影”下一个简要定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卯。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末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良久,召唐让曰 让:责备
B.当是之时,赵几霸 霸:称霸
C.文吏以法绳之 绳:捆绑
D.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 坐:获罪,犯罪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冯唐以孝著 ②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B.①乃复问唐曰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①委任而责成功 ②举类迩而见义远
D.①陛下虽得廉颇、李牧 ②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B.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C.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D.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唐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是难得的令人折服的杰出之士。
B.此文一笔两涉,冯唐之所以能显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遇到了“从善如流”的汉文帝。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再现了敢于直谏的良臣和勇于纳谏的贤君形象。
C.冯唐虽然杰出,但仕途却大起大落,坎坷不平,最后连一个官职都保不住。对此,唐代王勃也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叹。
D.这段文字体现了司马迁一贯的风格:全文朴实的叙写,蕴含着强烈的爱憎之情;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显示着强烈的文学性。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2)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4、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泰伯》中认为,因为“_________”,所以君子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即“_________”。
(2)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陈涉起义队伍数量少、不堪一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从后唐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事例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教训,二者所寓道理相同。
(4)以典故来抒怀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譬如《锦瑟》中借庄生的典故来抒写一种迷离惝恍的情绪的诗句是“_________”;又如《书愤》中诗人借檀道济建功遭嫉抒发自我期许落空的诗句是“_________ ”。
五、材料作文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六、基础知识
17、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慰籍(jiè) 檄(xí)文 胡诌(zhōu) 佣(yōng)金 呱(gū)呱坠地
B.救济(jì) 淤塞(sāi) 铁砧(zhēn) 桀(jié)骜 侦查敌情
C.作(zuō)坊 内疚(jiù) 淬(cuì)炼 麻痹(pì) 无稽(jī)之谈
D.炮(páo)制 痛悼(dào) 脱坯(pī) 罹(1í)难 卓(zhuó)有成效
18、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中国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
②改善空气质量,要走出“头痛医头”的怪圈,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奖惩力度,合理利用科学手段,才能矫枉过正,切实改善。
③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
④上海各大医疗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改善医疗服务的做法方兴未艾,多家医院携手共建“云医院”,开启中国首个“皮肤线上诊疗”平台,致力于实现“服务到家”。
⑤英国作家狄更斯在作坊当过童工,在事务所当过学徒,学过速记,当过陪审员,担任过记者,到1836年成为名满天下的作家。综其一生,简直无所不为。
⑥由于母亲是轻音合唱团成员,她从小耳濡目染,五岁就开始接受专业的歌唱训练,并经常欣赏歌舞剧,七岁就对歌剧情有独钟。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1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是何等 、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
②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 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
③我们要从国内外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 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 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A.浮浅 贯穿 臆造 已经 B.肤浅 贯穿 臆造 一经
C.肤浅 贯串 创造 一经 D.浮浅 贯串 创造 已经
20、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害怕
②复众人之所过 复:回复
③秦人开关延敌 延:迎击
④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根本
⑤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伐:夸耀
⑥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考察
⑦文胜质则史 史:华美,文采
⑧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诋毁
⑨天下归仁焉 归:归顺
⑩子卿壹听陵言 壹:一定
自分己死久矣 分:断定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虑:考虑
A.①③④⑤⑧⑨⑩ B.②④⑥⑨⑩
C.③④⑤⑥⑧⑩ D.②④⑦⑧⑩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欲因此时降武
C.见犯乃死,重负国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D.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22、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见犯乃死,重负国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为天下笑者,何也?
B.此三者,吾遗恨也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D.何以汝为见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子卿尚复谁为乎
2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通过这次会议,大家认识到,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B.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C.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D.如果大自然不赋予人类以怜悯心来支持他的理性,那么,人类尽管有种种美德,也终归会成为怪物。
24、光明中学高二学生开展了一场以“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为辩题的辩论赛。以下选项中均属于正方的策略的是( )
①论证不能温饱就难以生存。
②论证从生存到温饱存在过渡地带。
③对方举例时,指出例子中的人物并未讲道德,或者指出其已处于温饱状态。
④对道德行为的界定尽量宽泛。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2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为《礼记》的简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与《诗经》《尚书》《易经》《春秋》合称“五经”,均为儒家典籍。
B.老子、庄子的思想常有独到之处。比如老子看到“有”依赖于“无”起作用,庄子看到“无用”与“有用”之间的转化,都体现出朴素的辩证哲学思想。
C.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短是消息的基本特征,行文简洁明了是消息写作的风格。消息写作中允许有较多直接的议论。
D.《老人与海》的作者是美国的小说家海明威,他的早期作品《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既高兴又害怕”错,文章里说的是“高兴得直哆嗦”,这里的“哆嗦”不是害怕,而是兴奋激动的样子。“高兴的是可以解决饥饿问题”表述也不全面。文本中提到“钓鱼”是他们的兴趣爱好。故选A。
2、答案:C
解析:C.“都集中展现了军官的冷酷无情”错,第一处“微笑”是为抓到了“奸细”而得意的笑。故选C。
3、答案:①交代人物关系,丰富人物形象。交代了两个主人公兴趣爱好相同,因而成为朋友。借助钓鱼之事刻画了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热切向往的一面。②推动情节的发展,让故事合情合理。钓鱼时两人痴迷,才有了后来两人冒险钓鱼的情节。③对比鲜明,反映主旨:战前的美好惬意与战后的死亡命运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战争对人民的伤害,表达对战争的痛恨。
解析:“战前,每逢周日,两人时常肩并肩坐着,手握钓竿,双脚悬在水面上,消磨上半天的功夫”,这句话交代了两人因为都喜欢钓鱼而成为了朋友,“肩并肩坐着”写出他们关系的亲密;“双脚悬在水面上”“消磨”写出那时候他们的悠闲自在;“此时此刻,索瓦日会笑着说:‘多好的景致!’莫利梭的回答是:‘比林荫大道的景致更美。’”,他们能够感知到景色的美好,写出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消磨上半天的功夫”写出他们对钓鱼一事十分痴迷,这为后文两人冒险钓鱼埋下了伏笔,因此这段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使后面的情节合情合理;战前这段描写很美好,两个好朋友相约钓鱼,“天高气爽时,余晖洒落大地,落日将天空浸染得一片血红,水中荡漾着绯霞美景,染红了河身,地平线上仿佛烈火一团在燃烧”“那些在寒风里微动的黄叶似乎镀了金”,他们甚至觉得此刻的美景“比林荫大道的景致更美”;而后文这两个朋友却被残酷的杀死。战前的美好惬意与战后的死亡命运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战争对人民的伤害,表达对战争的痛恨。
4、答案:①以小事件见大。小说挑选了“钓鱼”这件小事,通过曾经自由随意而今却需要冒着生命危险才能干成的日常小事,揭示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②以小人物见大。小说主人公选取的是两个法国平民。他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情感真挚。面对威逼利诱,也不背弃朋友,即使死亡令之颤抖,也不出卖祖国。在两个小人物身上我们既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在恐怖中看到了人性的美好。③以小事物见大。譬如通过枪决前莫利梭看到网袋中跳动的鱼,表现了对生命的深深眷恋,从而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解析:抓住“小事件”“小人物”“小事物”“大主题”来分析。“小事件”——钓鱼。战前两人钓鱼十分自由惬意,“战前,每逢周日,两人时常肩并肩坐着,手握钓竿,双脚悬在水面上,消磨上半天的功夫”;还能够欣赏美景,“天高气爽时,余晖洒落大地,落日将天空浸染得一片血红,水中荡漾着绯霞美景,染红了河身,地平线上仿佛烈火一团在燃烧”。战争开始后钓鱼却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他们弯着腰,张着眼睛,倒着耳朵,在地上爬着走,利用一些矮树掩护自己,然后举足狂奔来到河岸,隐身在干枯的芦苇丛中”。这样的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却反映了战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从而揭示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小人物”——钟表修理师莫利梭和针线杂货店老板索瓦日,他们是两个法国平民。他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战前他们经常相约钓鱼,欣赏周围的美景,“此时此刻,索瓦日会笑着说:‘多好的景致!’莫利梭的回答是:‘比林荫大道的景致更美。’”;他们人性美好,感情真挚,被抓住后,军官企图从他们嘴里套出口令,“你们既然从前哨走得出来,自然知道回去的口令,我们做个交易吧,一个口令,两条性命”,并分别瓦解他们,“他突然站起来,伸出胳膊挽着莫利梭,把他引到了远一点的地方,压低嗓门说:‘快点,那个口令呢?你那个伙伴什么也不会知道的,我可以装作不忍心的样子。’莫利梭一个字也没回答。那普鲁士人随后又引开了索瓦日,并且对他提出了同样的问题。索瓦日也没有说话”,面对威逼利诱,也不背弃朋友,即使死亡令之颤抖,也不出卖祖国。在两个小人物身上我们既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在恐怖中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小事物”——网袋中跳动的鱼。“这时候,莫利梭的眼光偶然落在那只盛满了鲈鱼的网袋上面,那东西依然放在野草里,离他不过几步。一道日光使得那一堆还能够跳动的鱼闪出反光。于是一阵悲伤教他心酸了,尽管极力镇定自己,眼眶里却已满是眼泪”,通过枪决前莫利梭看到网袋中跳动的鱼,表现了对生命的深深眷恋,从而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5、答案:A
解析:B.“想象未来的边界,立足现实”表述不正确,曲解文意。从材料一第二段“想象未来的边界,正是为了看清当下,令观众从一部科幻作品中,得以看见未来、看见众生、看见自己。唯有生根于现实,寻找到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科幻之路,才是中国科幻文化和相关文学、电影等作品创作在新阶段的必由之路”看,应是“立足现实,想象未来的边界,进而……”即“立足现实”是前提,而不是说“想象未来的边界”是前提;并且“要让观众能从作品中看见未来、众生和自己”为“想象未来边界”的目的,而非“新阶段中国科幻作品创作的必由之路”。C.“当下的科幻是最大的最具开放性的现实主义”说法错误,无中生有。文中只提到了陈楸帆认为“陈楸帆曾在2012年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时说过:‘科幻在当下,是最大的现实主义。科幻用开放性的现实主义,为想象力提供了一个窗口’”当下的科幻是最大的现实主义,但并没有认为是“最具开放性”的。D.“是缺少历史传承和延续的”表述有误,这是肯定判断,而原文“似乎缺少历史传承和延续”,是一种推测,属于不完全肯定的判断。故选A。
6、答案:C
解析:C.“只要……就……”表述不正确。原文是“只有……才是保护人类自身”,选项逻辑错误。故选C。
7、答案:现人类世的中国科幻电影是指借助技术打造其外在形式,而用中国人的东方智慧讲述中国人自己的生命故事,反映现实中的中国人民遇到的或即将遇到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从而以人类共有的情感连接全世界命运共同体的电影。
解析:本题为下定义,下定义时首先要根据“现人类世的中国科幻电影”的种属概念确定句子的主干是“现人类世的中国科幻电影是……的电影”,然后再从材料中找出相关的特征,作为定语成分糅和于句子主干中。材料一第三段中有对中国科幻电影的要求,“对科幻电影而言,技术铸其形,思想赋其魂,用中国人的东方智慧,讲述中国人自己的生命故事,以人类共有的情感连接全世界的命运共同体”;材料二第一段中有对现人类世的科幻文学的解释,“指发生在与人类世开端不远的……有关人与自然话题的科幻”。把这二者结合起来,适当调整语序,即为要定义的概念的特征。
8、答案:C
解析:C.“绳”,准绳,引申为制裁。句意:文吏就用法律来制裁他。故选C。
9、答案:D
解析:A.①介词,凭借。句意:冯唐凭借孝心出名。②介词,把。句意: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B.①连词,于是。于是才再问冯唐说。句意:②副词,才、再。句意: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再进去。C.①连词,表递进,并且,而且。句意:君主一切委托他,并且要求他成功。②连词,表转折,但、但是。句意:文章中列举的虽是眼前事物,但是表达的意义很深远。D.都是连词,即使、纵然。句意:①陛下纵然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②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故选D。
10、答案:B
解析:句意:现在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的郡守,他军市的租税全用来犒飨士卒,更拿出私有的钱财,每几天就杀一次牛,以飨宾客军吏及舍人,所以匈奴躲得远远的,不敢接近云中郡的关塞。“云中守”是官名,指云中郡的郡守,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A。“士卒”指士兵,,作“飨”的宾语;且“出私养钱”的主语是魏尚,不是“卒”,所以“卒”后断开,排除D。“飨”作“宾客军吏舍人”的谓语,应放后一句,据此排除C。故选B。
11、答案:D
解析:D.“细节描写”错,这篇传文主要采用的是对话描写,因而“许多细节描写”这一说法不准确。故选D。
12、答案:(1)①您为何当众羞辱我呢?难道没有僻静的地方(不能私下告诉我)吗?(2)那些士卒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由田野间出来从军,(他们)哪里了解军中规章条令呢?
解析:(1)“奈何”,为什么;“众”,当众;“独”,难道;“间”,私下。(2)“家人子”,平民百姓的子弟;“田中”,田野间;“安”,哪里;“尺籍五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
13、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此处“飞纵横”指的是诗人下笔纵横如飞,并不指烛光。
14、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这两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
15、答案:(1)任重而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
(2)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庄生晓梦迷蝴蝶;塞上长城空自许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弘”“弊”“豫”。
16、答案:
执着在左,放下在右
古希腊哲学柏拉图曾言:“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诚哉斯言,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那人生紧要处的一次次不同的选择,是执着还是放下,将会把我们带往不同的地方。
执着与放下,本是我们面对事物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就如史铁生所说:既得有所“放下”,又得有所“执着”。陷入极端的偏执一方,要么目标可望而不可即,撞得头破血流才撒手;要么一念放下,遁入佛系大门,万般自在。人生之路,执着在左,放下在右,才得圆满。
执着于行走的努力,放下占有的欲望,自可姹紫嫣红开遍。
蒋勋曾言:“物质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没有与之抗衡的力量。”当下社会物欲横流,人们受消费主义的裹挟,欲壑难填,但是仍有人慨然前行,抬头看到了天上那轮皎洁的明月。敦煌女儿樊锦诗行走于漫漫黄沙路,执着于敦煌文物保护工作,不汲汲于名利。“穿裙子的士大夫”叶嘉莹历经家破人亡,却得唐宋薪传,续易安灯火,不戚戚于俭朴。是这些人,执着于热爱的事业,不求名,不逐利,让文化的灯火万里通明。
执着于生命意义的找寻,放下生命的痛楚,自可扶摇直上九万里。
周国平曾言:“人生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寻找人生意义这个过程是有意义的”。史铁生20岁双腿瘫痪,他的世界由五彩斑斓变得暗淡无光。地坛成了他的慰藉。他执着于探寻生命的意义,最终参悟到,死是一件无需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他放下生命的疮疤,以笔开道,劈出了一条康庄大道。苏子被贬黄州,“望美人兮天一方”,面对被大浪淘洗的历史人物与荡然无存的丰功伟绩,他破译了水与月中蕴含的哲理,消解了“拣尽寒枝不肯栖”的惊惶。放下生命中的痛楚,执着于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地坛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史铁生,黄州成就了旷古绝今的苏东坡。
个人有执着与放下,国家也需要执着于该坚守的,放下该舍弃的。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执着于为百姓谋福利,放下对冗杂形式的苛刻要求,才有百姓的安乐;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执着于开拓创新,放下固步自封的傲慢,国家才能吐故纳新,构建欣欣向荣的活力中国;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执着于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实现天下大同,放下一家一国的私利,“兼爱”的理想才能跨越千年在当代回响。
罗曼·罗兰曾言:“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我认为,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坚持了该坚持的,放下了该放弃的。执着在左,放下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定能将漫漫旅途点缀得花香弥漫,馥郁芬芳。
解析:
1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慰籍”的“籍”应为“藉”;“佣金”的“佣”应读为yòng 。B.“淤塞”的“ 塞”应读为sè;“侦查敌情”的“查”应为“察”。C.“麻痹”的“痹”应读为“bì”。故选D。
1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①“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多用于贬义,这里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应该用褒义的词语,与句子意思不符。②“矫枉过正”,为了把弯曲的东西扭直,超过了正常限度,结果反而又弯向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或偏差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反而又陷入另外一种错误或偏差之中。一般含有贬义,这里指“改善空气质量”,与句子意思不符。③“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做法。与“重新设计”的语境相符合,使用正确。④“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这里指“借助互联网技术改善医疗服务的做法”正兴起、发展,使用正确。⑤“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句中指做了好多事,而不是做了好多坏事。使用错误。⑥“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一般指受到好的影响。这里指受到母亲影响对歌剧情有独钟,符合语境,使用正确。①②⑤使用错误,③④⑥使用正确。故选B。
19、答案: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浮浅:浮在表面,不切实际。常用于人的态度、作风等,重点指人态度浮躁、思想浅薄、缺乏修养。肤浅:指局限于表面的、浅薄的。语境指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局限于表面,应选“肤浅”。贯穿:指通达,贯通。贯串: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语境指经济关系从头到尾都存在,起到贯通的作用。应选“贯穿”。臆造:凭主观意想编造。创造:首先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物)。语境与“固有”的相对,说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与之相对,应该选“臆造”。一经:用在动词或表示条件的词组前面,表示只要经过某种行为或某个步骤,就可以产生相应的结果,后面常有“就”、“便”等相呼应。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语境强调只要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就会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应选“一经”。故选B。
20、答案: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①“害:害怕”错误。害:嫉妒。句意: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②“复:回复”错误。复:补救。句意: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③正确。句意: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击敌人。④正确。句意:推究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⑤正确。句意: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⑥正确。句意:还是认真考察他成功失败的原因。⑦“史:华美,文采”错误。 史:虚浮。句意: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⑧正确。句意: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⑨“归:归顺”错误。归:称赞。句意: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⑩正确。句意: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 正确。句意: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 正确。句意:为什么不考虑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③④⑤⑥⑧⑩ 解释正确。故选C。
2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A.于:在/表被动。句意: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B.因:介词,通过/因:介词,趁。句意:你通过我而降生,我与你是兄弟。/想要趁这个时候让苏武投降。C.乃:均为副词,才。句意: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让他放牧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来。D.以:介词,因为/以:连词,表目的,来。句意: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都作了皇帝的侍从官。/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了人来抵押。故选C。
2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被动句,标志词是“见”。句意:受到了冒犯和侮辱才死去的话,那就更是对不起国家。被动句,标志词是“于”。句意:所以在内被郑袖迷惑,在外被张仪欺骗。被动句,标志词是“为”。句意: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B.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判断句,“秦,虎狼之国”,语意判断。句意:秦国是像虎和狼一样凶猛的国家,是不可信任的。C.状语后置句,介词“于”为标志,正常语序为“谪戍之众,非于九国之师抗也”。句意: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不能跟九国部队抗衡。被动句,标志词是“于”。句意:聪明勇敢的人常被溺爱的人或事困扰。状语后置句,介词“于”为标志,正常语序为“而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设诡辩”。句意:(张仪让靳尚)在楚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编造谎言。D.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何”“汝”分别作“以”“见”的宾语,正常语序是“以何见汝为”。句意:我为什么要见你呢。宾语前置句,“自为”“自佐”中宾语“自”分别作“为”和“佐”的宾语,正常语序是“莫不欲求忠以为自,举贤以佐自”。句意:(国君)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谁”作“为”的宾语,正常语序是“子卿尚复为谁乎”。句意: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故选C。
2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语序不当,改为“是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有效方法”。B.主客颠倒。改为“青年人对焦裕禄这个名字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C.“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不合逻辑,否定失当。改为“但谁又能认为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故选D。
2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分析辩论观点的能力。①这是正方的策略,人不能“存在”,自然不能谈道德。②这是反方的策略,这意味着在这个过渡地带也可以谈道德。③这属于正方的策略,因为反方举出不温饱却谈道德的例子即可驳倒正方;而正方的化解方式或者指出这些例子中的人物已经温饱,或者指出他们未谈道德。④这属于反方的策略,如上所言,正方要把反方认为道德的界定为非道德的;反方则要把正方认为非道德的界定为道德的,从而使道德的范围超出温饱的范围。均属于正方的策略的是①③。故选A。
2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消息写作中允许有较多直接的议论”表述有误,应是“少发或不发直接的议论”,以保证报道的客观性。故选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