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守株待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尝试翻译古文,熟读翻译。
2.合作讨论。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理解“耕者”被笑的原因,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重难点
1.合作讨论,翻译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理解“耕者”被笑的原因,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1.读讲相结合
2.合作讨论
四、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五、教学准备:查阅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读第一课时讲解的生字,读原文三遍,并背诵原文。
(二)翻译课文,知晓大意
1.借助注释,翻译课文
同桌合作,翻译课文。翻译好后一个人读原文,另一个人解释句子意思,说故事。
2.学生展示。说的不好的地方老师提示。
(1)借助“走”的演变过程了解它的意思在古代是跑。
(2)注意“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的翻译和朗读。
(3)通过老师引导理解“冀”和“守”的意思。
3.分析结构
起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经过: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结果: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朗读翻译
(1)教师读原文,学生读翻译。
(2)教师读翻译,学生读原文。
(3)小组互读:第1-2组读原文,第3-4组读翻译
(4)全班齐读翻译,再读课文。
(5)同桌合作:一个读原文,一个翻译,复述故事。
5.复述原文
请学生起来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2-3个同学)。
(三)领悟道理
1.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最后这个“笑”字吸引了我们,这里的笑,是怎样的笑?(嘲笑。嘲讽的那种,讽刺。)
2.文中的耕者不仅被当时的宋国人笑,更被全天下人笑到了如今。到底在笑耕者什么呢?我们来聚焦文中的这句话——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笑耕者什么呢?接下来听清任务,请同桌合作,说说自己不一样的想。(生讨论、回答)
①本来可以靠着自己的辛勤劳作来获得丰衣足食的生活。他放下了农具,他放弃了辛勤劳作,去期待什么?(期待兔子再次撞到木桩,期待天上掉馅饼。)
像这样不劳动就希望得到收获,我们可以说他——生:不劳而获。(板书:不劳而获)
②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这样的事我们就称为小概率事件。你看他成天不干活,守着树桩,等着小概率事件,偶然的事件发生,你觉得他抱有什么样的心理?侥幸心理。(板书:侥幸心理)
③如果你是农夫,看到“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你会想什么?(生来回答)
3.道理小结:孩子们,原来宋国人乃至现在的天下人,都在笑这位耕者存有——侥幸心理,沉溺盲目幻想,想着不劳而获,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
(四)劝他人,诫己身
1.典型事例,劝一劝
邻居王阿姨自从买了一次彩票中了五千元后,不再上班,天天待在家里买彩票,就盼着中大奖……
2.那么吸取他的教训,你觉得我们该怎么面对生活?(我觉得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勤奋努力。只有肯付出才能有收获,不要总想着不劳而获,要勤奋。)
(五)总结
孩子们,就是这样!如果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当今耕者,你不妨用《守株待兔》的故事说给他听,也劝劝他——面对生活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不要沉溺盲目幻想,不要想着不劳而获,而要学着踏实、勤劳、努力。
如果今后某一天发现我们自己也成了耕者,要赶紧告诉自己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沉溺盲目幻想,想着不劳而获,面对生活要踏实、勤劳、努力。
(六)作业设计
1.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2.读“阅读链接”《南辕北辙》,思考故事中的人错在哪里?
3.完成同步练习的相应练习题
七、板书
5.守株待兔
守 侥幸心理
笑 冀 盲目幻想
释 不劳而获
邢贞苗
2023年3月1日
5.《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守株待兔》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装在树桩上死掉了,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当然农夫没有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农夫也被宋国人嘲笑。也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不应该抱着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这一节课我的重难点是翻译课文以及领悟道理。起初我设想这节课有三个环节:翻译课文-领悟道理-生活例子。但是这三个环节,我只完成了前面两个部分,而这两个部分完成时间也相对紧张。根据这两个环节我有以下反思:
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老师讲得太多,学生说的少,应该让学生自己领悟,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效果。同时,《守株待兔》是要求背诵的,但是课堂上读的太少不能兼顾到每一位同学,应该在课堂上多读,最好是能在课堂上达到完成背诵的目标。重点的字词没有让学生重点记忆,应该让学生重点圈画,引起重视。
每一节课有不足之处,也有优点。这一节课的目标完成,学生也能够做到课前预习,在课堂上与老师配合较好,能够在启发之后进行自我思考,领悟课文内容。同时课堂上也能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邢贞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