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 梅岭三章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 梅岭三章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5 21:37:2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4张PPT)
第2课 梅岭三章
陈毅
还记得英雄之城——南昌吗?那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还记得井冈山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还记得那些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吗?献身革命,只为了我们如今岁月静好的生活。陈毅将军也许一生都无法忘记梅岭那次的九死一生,用笔记录下了当时的心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梅岭三章》,感受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吧!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意象,掌握诗歌的用典手法
2.评价诗人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者和领导者之一。1972年于北京逝世。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基础夯实——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同志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他在敌人重兵围攻下率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岭山脉的两座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才离开那里。这三首诗就写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fēng 烟( ) zhū 君( ) 取义成 rén( )
阎罗( ) 旌旗( ) 捷报( ) 血雨腥风( )
yán
jīng
jié


xīng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泉台:
(2)旧部:
(3)旌旗:
(4)阎罗:
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
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5)捷报:
(6)旋围解:
(7)血雨腥风:
(8)取义成仁: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这里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士的血腥镇压。
不久围困接触。
胜利的消息。
这里指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整体阅读
1.朗读课文。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梅岭三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陈毅
整体阅读
2.阅读小序。小序在这首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
这首“绝命诗”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整体阅读
3.概括这三首诗的内容。
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
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
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
重点研讨
1.“断头今日意如何”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本章首句以问句开头,有总领全章的作用。
“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强调“断头”,写出了诗人处境的险恶,表现出诗人大义凛然的气概。
重点研讨
2. 第一章三、四两句用了“阎罗”“泉台”等意象,起了怎样的作用?
“创业艰难百战多”追忆自己的战斗生涯,内含着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垮敌人的憾恨。所以诗人说即使自己牺牲了,到了阴间,也要招集旧部下的英魂,和阎罗战斗到底。
“泉台”、“阎罗”虽是民间神话传说中阴间的事物,却把作者要革命到底的思想形象化了,表现出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重点研讨
3.“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写出诗人即使死后仍然关心革命,要看到同志们怎样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遭到失败的。表现出诗人视死如归,为革命英勇殉难的精神。
运用了用典的手法,引用了春秋吴将伍子胥“头悬国门”的典故,意为死不瞑目,忠诚可鉴。
重点研讨
4.第三章前两句中“投身”“应有涯”有什么含义?
“投身”表现出诗人全部身心都献给了革命。
“应有涯”表明诗人坚信反动派的血腥统治会有尽头,表现出为推翻反动统治而坚持斗争的精神。
5.“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取义成仁”表现出诗人在险恶的处境下决心为真理为革命而英勇牺牲。
重点研讨
“人间遍种自由花”,诗人预言革命理想终将实现,表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
6.赏析语句。
重点研讨
(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分析“招”和“斩”的表达效果)
“招”字旗帜鲜明,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
用“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写出了广大士兵与作者一样,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必胜信念。
重点研讨
(2)捷报飞来当纸钱。(句中的“飞”能否换成“飘”或“传”?为什么?)
不能。
“飞”字显得轻快,欢欣,联翩而至,富于生命力和感彩。
用“飘”,太缓慢,令人不耐烦;用“传”,无形象感。这一句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表达作者乐观的革命主义情怀,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7.分小组讨论一下本文的写作特点。
重点研讨
第一章首句“断头今日意如何”是一个设问句,是说“我”今日面临死亡的威胁,想些什么呢?余下的诗句均由此句生发,奠定了全章的感情基调。极言当时斗争环境极为恶劣,死亡近在眼前,但诗人竟能以高度的革命理智向自己提出问题,清醒的思想、坚毅的斗争、冷静的神态,集中地展现了出来。这正是一个革命者视死如归、英勇不屈的光辉形象的写照。第一章的后三句是对首句的回答。
(1)设问开篇,总领全章。
重点研讨
诗中提到的泉台、阎罗、烧纸钱等,本都是封建迷信中的传说和行为。而诗人将阎罗和阴间地府比作祸国殃民的蒋介石和蒋介石反动政府统治下的人间地狱,用纸钱来代替革命军队的胜利捷报,赋予它一种全新的含义。陈毅借用伍子胥“头悬国门”的典故,不仅表现了他不亲眼目睹国民党反动派的彻底灭亡死不瞑目的精神,更表现了他坚信革命必胜,希望在胜利之日能够亲眼看到捷报,分享胜利喜悦的心愿。
(2)引经据典,意义深远。
课堂小结
第一章:回首征程→至死不渝的坚贞气节
      
     
梅岭三章
第二章:勉励战友→英勇献身、激励诸君
第三章:展望未来→必胜信念、人生理想
视死如归乐观坚定
当堂检测
1.“此去泉台招旧部”中的“去”字写出了什么?
一个“去”字写出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面对死亡,诗人不是恐惧和绝望,而是万丈豪情的澎湃和激荡。表现作者对革命事业至死不渝的坚贞气节,其精神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当堂检测
2.“后死诸君多努力”中的“多”字表达了什么?
“多”表达了对同志,对战友的无限期望。表现了诗人期盼胜利消息的强烈感情。
拓展延伸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写作背景】1917年,年仅19岁的周恩来东渡日本时撰写了《大江歌》。1919年9月,周恩来为了投身到祖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去,毅然放弃在日本学习的机会,决定回国。周恩来日本回国前夕,他的同学好友张鸿浩等人为他饯行,请书赠留念。周恩来挥毫书赠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