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课 《梅岭三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方法,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3.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理想和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
1.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方法,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2.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理想和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学习过程】
1.背景介绍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1935年春,他在敌人重兵围攻下,率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岭山脉的两座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1936年10月的一天,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岭遇险,转回梅山,正遇上敌人搜山,就隐蔽在山坳丛莽间一块极小的地方,险象环生。后来敌人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又日夜搜查,持续了“二十余日”。陈毅预料不能脱险,写下了《梅岭三章》以明志。
2.作者简介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的美誉。
诗作以《梅岭三章》《孟良崮战役》《青松》《红梅》等流传最广。
3.利用工具书,完成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旌旗( jīng ) 阎罗( yán ) 烽烟( fēng )
捷报( jié ) 丛莽( mǎng ) 血雨腥风( xīng )
(2)解释词语意思
丛莽:丛生的草木。
旌旗: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
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4.组诗
是指同一诗题、内容互相联系的若干首诗组成的作品。组诗中的每首诗相对完整和独立,但又有内在的联系(或是主题相同,或是内容相关,或是空间、时间上相近)。
第一课时
【活动一:听一听,用沉浸式体验初识诗之韵】
【活动二:说一说,用概括性语言简析诗之因】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1.你从哪里看出环境之险,结合关键词来分析。
(1)“围”的意思是包围,围困,我通过“围”这个字感受到梅山的四面都是敌军,要想脱困,困难重重。
(2)我通过“伤病伏丛莽间二十日”这句可以看出,作者陈毅不仅仅被重重包围,而且身负重伤,而且只能躲藏在丛莽间,缺医少药,二十日说明了长时间的疾病得不到治疗,这对陈毅而言,更是雪上加霜。身负重伤的陈毅,面对敌人二十日的围困,究竟“意”如何呢?
2.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呢?
(此问题,旨在把学生带入情境,深深处地思考,为陈毅之“义”张本)
【活动三:读一读,用启发式手段品味诗之意】
读出动词之劲
自由朗读并完成:
(1) 画出文中的动词。
明确:断、创、去、招、斩、悬、飞、投、取、成、种
(2) 分析这些动词富有表现力的地方。
明确:这三首七绝中,每一首都有动词。第一章开头第一个字就是动词,“断”意思是断头,也就是身首异处,将形势的险恶表露了出来。紧接着用“创”来写出革命事业的艰难。第三句的“去”写出了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的状态。和“招”一起展现了作者即使到阴间也要登高一招,成为“鬼雄”的气概。动词“斩”则是斩尽杀绝,要扫除一切反动力量。
第二章的“悬”照应第一章的“断”,只有断了才能够悬挂起来。这说明了作者不达目的,誓死不瞑目的意志。而动词“飞”写出了胜利消息数量之多和传播之快。
第三章的“投”意思是投入、投进去,投身即全部身心陷入给革命事业。而取义成仁中的“取”和“成”。是作者面对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进一步阐述。
二、读好修辞之妙。
(1)组内朗读,找出诗歌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明确:用典、借代、比喻。
(2)合作探究,依次品析该修辞方法的妙处。
用典:“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了典故。据《史记》记载:伍子胥遭谗言被夫差所杀,临死留下遗言“抉吾眼于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其言耿直激情悲愤溢于言表。陈毅活用这个典故,写出了“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的豪迈诗句。反其意而用之,翻出新意,弘扬了革命正气。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运用了典故。“取义成仁“”就是“舍生取义”和“杀身成仁”的缩语。出自《孟子·告子上》“生,我所欲也。义,亦无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和《论语·卫灵公》“仁人志士,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而成仁”。而这里的含义是全新的,经过提炼后的典故。更显出深沉而凝重的表现力。
借代:“旌旗十万斩阎罗”“旌旗”意思是旗帜,这里借指军队。这是一种以特征代替本体的方法。旌旗摇动,远远望去,有千军万马之动态,显示出正义的力量之大。
“南国烽烟正十年”之“烽烟”是古代边境敌人入侵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的烟火,后来泛指战火或战争。这种修辞手法使事物的特征和语言形象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比喻:“旌旗十万斩阎罗”“阎罗”本是民间传说中的阴间的神,这里比喻为蒋介石等一切反动势力,感彩明显有憎恶之情。
“血雨腥风应有涯”中的“血雨腥风”比喻为革命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作者的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人间遍种自由花”比喻解放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生动形象地写出无尽的生命力和活力。
三、读懂结构之美。
这几首诗歌之间的关系。
诗歌 情感
第一首 起于现在的时间,面对当时必死的险境,抒发死后还要继续战斗,至死不渝的强烈感情。
第二首 起于回首十年革命战争,再面对当时必死的险境,抒发死不瞑目,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战斗的强烈感情。
第三首 追溯参加革命即为推翻反动统治而战斗,再面对当时必死的险境,表达革命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和乐观革命精神。
【活动四:写一写,用拓展类句子深化诗之情】
1.当代脊梁,接续奋斗:抗疫英雄、消防英雄、国防官兵、科技工作者等等
以“最美逆行者——舍生取义”为例,说说当代中国之最美。(用“最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句式填空)
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第02课 《梅岭三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方法,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3.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理想和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
1.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方法,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2.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理想和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学习过程】
1.背景介绍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1935年春,他在敌人重兵围攻下,率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岭山脉的两座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1936年10月的一天,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岭遇险,转回梅山,正遇上敌人搜山,就隐蔽在山坳丛莽间一块极小的地方,险象环生。后来敌人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又日夜搜查,持续了“二十余日”。陈毅预料不能脱险,写下了《梅岭三章》以明志。
2.作者简介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的美誉。
诗作以《梅岭三章》《孟良崮战役》《青松》《红梅》等流传最广。
3.利用工具书,完成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旌旗( ) 阎罗( ) 烽烟( )
捷报( ) 丛莽( ) 血雨腥风( )
(2)解释词语意思
丛莽:
旌旗:
泉台:
烽烟:
4.组诗
是指同一诗题、内容互相联系的若干首诗组成的作品。组诗中的每首诗相对完整和独立,但又有内在的联系(或是主题相同,或是内容相关,或是空间、时间上相近)。
第一课时
【活动一:听一听,用沉浸式体验初识诗之韵】
【活动二:说一说,用概括性语言简析诗之因】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1.你从哪里看出环境之险,结合关键词来分析。
2.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呢?
【活动三:读一读,用启发式手段品味诗之意】
读出动词之劲
自由朗读并完成:
(1) 画出文中的动词。
分析这些动词富有表现力的地方。
二、读好修辞之妙。
(1)组内朗读,找出诗歌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2)合作探究,依次品析该修辞方法的妙处。
三、读懂结构之美。
这几首诗歌之间的关系。
诗歌 情感
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首
【活动四:写一写,用拓展类句子深化诗之情】
1.当代脊梁,接续奋斗:抗疫英雄、消防英雄、国防官兵、科技工作者等等
以“最美逆行者——舍生取义”为例,说说当代中国之最美。(用“最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句式填空)
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第02课 《梅岭三章》分层作业
基础巩固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丛莽(mǎng) 旌旗(jīng)
B.阎罗(yán) 国门悬(xuán)
C.有涯(yá) 当纸钱(dāng)
D.遍种(zhòng) 血雨腥风(xīng)
【答案】C
对下列诗句中的词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旌旗十万斩阎罗”中的“斩”字寓指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强烈抒发了作者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决心。
B.“此头须向国门悬”中的“须”是“必须”的意思,写出了作者的无奈、伤悲之情。
C.“捷报飞来当纸钱”中的“飞”字暗含轻快、欢欣、联翩而至之意,富有生命力和感彩,抒发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取义成仁今日事”中的“取义成仁”可理解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表现了作者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答案】B
【解析】
“此头须向国门悬”:我死后头颅要挂在城门上。陈毅活用悬昭东门这个典故,写出了“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的豪迈诗句。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诗前小序说明作者在身临险境时用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的遗言。
B.小序和三首诗是作者在“虑不得脱”的艰难环境中一气写成的。
C.三首诗可看成一个整体,又各自表达不同的意思。
D.作者虽处于危难之中,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很坚定。
【答案】B
【解析】三首诗是作者在“虑不得脱”的艰难环境中一气写成的。小序是之后写的。
故答案为B。
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4.“断头今日意如何”从全诗看起什么作用
【答案】起总领全篇的作用。
5.分析下面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答案】
“招”字旗帜鲜明,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斩”字表现出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写出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必胜信念。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梅岭三章(一)
陈毅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从《梅岭三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别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这两首诗均属绝命诗。(各填一句诗)
【答案】
“断头今日意如何”/“此去泉台招旧部”
“已知泉路近”
【解析】
本题考对诗歌的理解。第一首诗中的“断头今日意如何”的意思是:即将牺牲,我在想些什么呢?“此去泉台招旧部”的意思是:我这一去黄泉,定经召集旧部。第二首诗中的“已知泉路近”的意思是:已经知道了黄泉之路不远。这三句话点明了这两首诗歌都是绝命诗。
7.《梅岭三章》中,“百战多”写战斗之频繁,“旌旗十万”言牺牲之巨大,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那么,《别云间》一诗又是怎样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的?请结合首联分析。
【答案】
首联叙述了诗人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生活。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深含着诗人满腔心酸和深切感。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的意思是: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三年”写时间之长,“羁旅客”点明自己的身份,多年漂泊,为了反清四处奔走;“又“说明作者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捕了,“南冠”,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苦战被捕后的沉痛、愤懑之情。这两句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从中可见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亦可见其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8.两首诗,一首想象人去阴间,一首想象魂归人间。请结合“去”“来”的目的,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人去阴间,是为了为了“招旧部”“斩阎罗”,以此表达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或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魂归人间,是为了看战旗在空中飘扬,以此表达壮志未酬的悲愤(或“表达对山河故乡的无限留恋”,或“表达对胜利的渴盼”)。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第一首诗中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可知作者身去阴间也不会放弃斗争,而是会召集旧部,一起把阴间的统治者阎罗斩于马下。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战斗意志和誓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根据第二首诗中的“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可知作者毅魄归来,是为了在空中看一看灵旗。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既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也表达了作者对胜利的渴望。第02课 《梅岭三章》分层作业
基础巩固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丛莽(mǎng) 旌旗(jīng)
B.阎罗(yán) 国门悬(xuán)
C.有涯(yá) 当纸钱(dāng)
D.遍种(zhòng) 血雨腥风(xīng)
对下列诗句中的词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旌旗十万斩阎罗”中的“斩”字寓指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强烈抒发了作者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决心。
B.“此头须向国门悬”中的“须”是“必须”的意思,写出了作者的无奈、伤悲之情。
C.“捷报飞来当纸钱”中的“飞”字暗含轻快、欢欣、联翩而至之意,富有生命力和感彩,抒发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取义成仁今日事”中的“取义成仁”可理解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表现了作者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诗前小序说明作者在身临险境时用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的遗言。
B.小序和三首诗是作者在“虑不得脱”的艰难环境中一气写成的。
C.三首诗可看成一个整体,又各自表达不同的意思。
D.作者虽处于危难之中,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很坚定。
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4.“断头今日意如何”从全诗看起什么作用
5.分析下面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梅岭三章(一)
陈毅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从《梅岭三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别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这两首诗均属绝命诗。(各填一句诗)
7.《梅岭三章》中,“百战多”写战斗之频繁,“旌旗十万”言牺牲之巨大,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那么,《别云间》一诗又是怎样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的?请结合首联分析。
8.两首诗,一首想象人去阴间,一首想象魂归人间。请结合“去”“来”的目的,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第02课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方法,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3.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理想和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
1.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方法,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2.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理想和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屏显: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提出一个永恒的思考,就是如何面对生与死,这个问题困扰着芸芸众生。是啊,生与死的抉择,是每个人面对的最严峻的考验。然而,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贤孟子就给出了斩钉截铁的答案。)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革命先驱面临生死关头的内心世界,一起来学习陈毅元帅在生死关头的告白——《梅岭三章》)
二、检查预习
1.字音词义
(1)字音
旌旗( jīng ) 阎罗( yán ) 烽烟( fēng )
捷报( jié ) 丛莽( mǎng ) 血雨腥风( xīng )
词义
〔丛莽〕:丛生的草木。
〔旌旗〕: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
〔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多音字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听一听,用沉浸式体验初识诗之韵】
多媒体播放央视一套《经典咏流传第四季》之“郑棋元演绎陈毅元帅在生死关头写下的《梅岭三章》”视频片段。当激昂的音乐响起,字里行间蕴含的铿锵力量又一次迸发而出。在“3D沉浸式”的音乐体验下,初步感受着经典文本承载的爱国情、英雄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陈毅的“绝命诗”。
【活动二:说一说,用概括性语言简析诗之因】
(一)诗前小序,铺垫义
投影诗前小序: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出示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
1.你从哪里看出环境之险,结合关键词来分析。
(1)“围”的意思是包围,围困,我通过“围”这个字感受到梅山的四面都是敌军,要想脱困,困难重重。
(2)我通过“伤病伏丛莽间二十日”这句可以看出,作者陈毅不仅仅被重重包围,而且身负重伤,而且只能躲藏在丛莽间,缺医少药,二十日说明了长时间的疾病得不到治疗,这对陈毅而言,更是雪上加霜。身负重伤的陈毅,面对敌人二十日的围困,究竟“意”如何呢?
2.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呢?(此问题,旨在把学生带入情境,深深处地思考,为陈毅之“义”张本)
(二)作者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的美誉。
诗作以《梅岭三章》《孟良崮战役》《青松》《红梅》等流传最广。
(三)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1935年春,他在敌人重兵围攻下,率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岭山脉的两座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1936年10月的一天,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岭遇险,转回梅山,正遇上敌人搜山,就隐蔽在山坳丛莽间一块极小的地方,险象环生。后来敌人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又日夜搜查,持续了“二十余日”。陈毅预料不能脱险,写下了《梅岭三章》以明志。
【活动三:读一读,用启发式手段品味诗之意】
生字词突破
组诗
是指同一诗题、内容互相联系的若干首诗组成的作品。组诗中的每首诗相对完整和独立,但又有内在的联系(或是主题相同,或是内容相关,或是空间、时间上相近)。
译文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译文:今天要被砍头了心里想些什么呢?身经百战,创业艰难。这次到阴间去招集牺牲的同志,用十万大军杀死凶恶残暴的人。)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译文:南方已经打了十年仗,我死后头颅要挂在城门上。(我)死后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和安慰我。)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译文:参加革命后就以革命队伍为家,含有血腥味的风雨应当有停止的时候。今天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读出动词之劲
自由朗读并完成:
(1) 画出文中的动词。
明确:断、创、去、招、斩、悬、飞、投、取、成、种
(2) 分析这些动词富有表现力的地方。
明确:这三首七绝中,每一首都有动词。第一章开头第一个字就是动词,“断”意思是断头,也就是身首异处,将形势的险恶表露了出来。紧接着用“创”来写出革命事业的艰难。第三句的“去”写出了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的状态。和“招”一起展现了作者即使到阴间也要登高一招,成为“鬼雄”的气概。动词“斩”则是斩尽杀绝,要扫除一切反动力量。
第二章的“悬”照应第一章的“断”,只有断了才能够悬挂起来。这说明了作者不达目的,誓死不瞑目的意志。而动词“飞”写出了胜利消息数量之多和传播之快。
第三章的“投”意思是投入、投进去,投身即全部身心陷入给革命事业。而取义成仁中的“取”和“成”。是作者面对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进一步阐述。
五、读好修辞之妙。
(1)组内朗读,找出诗歌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明确:用典、借代、比喻。
(2)合作探究,依次品析该修辞方法的妙处。
用典:“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了典故。据《史记》记载:伍子胥遭谗言被夫差所杀,临死留下遗言“抉吾眼于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其言耿直激情悲愤溢于言表。陈毅活用这个典故,写出了“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的豪迈诗句。反其意而用之,翻出新意,弘扬了革命正气。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运用了典故。“取义成仁“”就是“舍生取义”和“杀身成仁”的缩语。出自《孟子·告子上》“生,我所欲也。义,亦无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和《论语·卫灵公》“仁人志士,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而成仁”。而这里的含义是全新的,经过提炼后的典故。更显出深沉而凝重的表现力。
借代:“旌旗十万斩阎罗”“旌旗”意思是旗帜,这里借指军队。这是一种以特征代替本体的方法。旌旗摇动,远远望去,有千军万马之动态,显示出正义的力量之大。
“南国烽烟正十年”之“烽烟”是古代边境敌人入侵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的烟火,后来泛指战火或战争。这种修辞手法使事物的特征和语言形象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比喻:“旌旗十万斩阎罗”“阎罗”本是民间传说中的阴间的神,这里比喻为蒋介石等一切反动势力,感彩明显有憎恶之情。
“血雨腥风应有涯”中的“血雨腥风”比喻为革命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作者的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人间遍种自由花”比喻解放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生动形象地写出无尽的生命力和活力。
六、读懂结构之美。
分组朗读,体会结构之美。
1-2组朗读第一章,3-4组朗读第二章,5-6组朗读第三章,各组同学讨论说说这几首诗歌之间的关系。
明确:本文分为三个独立的篇章,但三个篇章之间却相互勾连。以第一篇章“断头今日意如何”这一设问开启并使之贯穿始终。
诗歌 情感
第一首 起于现在的时间,面对当时必死的险境,抒发死后还要继续战斗,至死不渝的强烈感情。
第二首 起于回首十年革命战争,再面对当时必死的险境,抒发死不瞑目,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战斗的强烈感情。
第三首 追溯参加革命即为推翻反动统治而战斗,再面对当时必死的险境,表达革命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和乐观革命精神。
【活动四:写一写,用拓展类句子深化诗之情】
1.当代脊梁,接续奋斗:抗疫英雄、消防英雄、国防官兵、科技工作者等等
以“最美逆行者——舍生取义”为例,说说当代中国之最美。(用“最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句式填空)
2.素材积累
李大钊、陈延年英勇就义
四、课堂总结
【活动一:听一听,用沉浸式体验初识诗之韵】
【活动二:说一说,用概括性语言简析诗之因】
【活动三:读一读,用启发式手段品味诗之意】
【活动四:写一写,用拓展类句子深化诗之情】
五、布置作业
1.流畅背诵《梅岭三章》。
2.结合盛世中华的繁荣景象,选取合适的意象,以“致革命先烈”为题,写一首现代诗。
3.推荐阅读:周恩来的《大江歌罢掉头东》、鲁迅的《自嘲》《自题小像》。
【板书设计】
梅岭三章
陈毅
修辞:用典、借代、比喻
组诗:身陷绝境,死而后已/誓死卫国,激励战友/展望未来,革命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