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5 22:0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宜兴中学、泰兴中学、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秋学期联合质量检测
地理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30题,60分。)
2023年11月24日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获悉,墨子巡天望远镜新发现的两颗近地小行星——2023 WX1和2023 WB2,近日得到国际小行星中心确认,这是墨子巡天望远镜发现的首批近地小行星。图1为太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图1
1.2023 WX1和2023 WB2位于图中那两颗行星轨道之间( )
A.G和F B.F和E C.E和D D.D和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图示最高级别天体系统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
B.图1中存在生命的天体是G
C.图1中包含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天体
D.属于巨行星的是EF
太阳对地球产生巨大的影响,人类也不断地探索着太阳。图2是太阳大气层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2023年4月21日~24日地球地磁活动水平(Kp指数)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5小题。
图2 图3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太阳能间接为我们提供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
②大气运动、水循环、生命活动、地壳运动也离不开太阳能
③太阳辐射直接为我们提供了清洁的光、热资源
④太阳辐射是产生美丽极光的主要原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图2中甲乙丙代表的大气层及其对应的太阳活动分别是( )
A.甲层是光球层,Q代表耀斑 B.乙层是色球层,N代表耀斑
C.乙层是色球层,M代表黑子 D.丙层是日冕层,P代表日珥
5.此次特大地磁暴发生时( )
①泰兴可以看到极光现象 ②全球洪涝灾害更加频繁
③小王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 ④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出现后,地球大气的含氧量发生明显变化。图4为地质时期地球大气层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图4
6.研究地球演化史的主要依据是( )
A.土壤和植被 B.岩石和地貌 C.地层和化石 D.地貌和土壤
7.白垩纪前期,地球大气含氧量增加,原因最可能是( )
A.藻类生物繁盛 B.被子植物繁盛 C.裸子植物繁盛 D.蕨类植物繁盛
8.下列事件形成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三叶虫出现 ②恐龙灭绝 ③大气中开始出现氧气 ④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A.③①④②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中国地震台网和我市地震台网监测,北京时间2023年8月23日18时19分,在大连市普兰店区(北纬39.42度,东经122.20度)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图5示意地球的圈层结构,据此完成9-11小题。
图5
9.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Ⅰ圈层 B.Ⅱ圈层 C.Ⅲ圈层 D.Ⅳ圈层
10.岩石圈是指( )
①包含地壳及上地幔 ②位于软流层以上 ③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④包括水圈的全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人类利用地震波揭示地球内部结构时,发现( )
A.P波通过莫霍面时速度降低 B.软流层处地震波速度无变化
C.S波在古登堡界面处消失 D.外核处S波速度加快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展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图6为大气垂直分层图,完成12-13题。
图6
12.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升空过程中( )
A.依次经过臭氧层、平流层和对流层
B.经过C层时,大气对流运动显著
C.经过A层时,有若干电离层
D.太阳辐射越来越强
13.关于B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是因为臭氧吸收紫外线
B.有被誉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臭氧层
C.有云、雨、雾等复杂的天气现象
D.适合高空飞行
国家气象中心预报,受强冷空气影响,2023年12月10日至11日,华北黄淮将出现今冬首场大范围降雪。图7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
图7
14.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降雪天气发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增强 ④减弱 B.①增强 ③增强
C.②增强 ③增强 D.①减弱 ④增强
16.农民为了有效的防止冻害,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覆盖地膜,提高地温 B.建塑料大棚,加强保温效果
C.点草烟熏,增强大气逆辐射 D.架设黑色尼龙网,增强吸热
图8是2023年12月7日某时刻我国南方部分区域气压分布图(百帕)。读图,完成17-19题。
图8
17.图示时刻,昆明地区的风为(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8.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低压指向高压
B.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C.高空中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D.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19.仅考虑气压分布状况,与广州相比,上海( )
A.风力更大 B.风力更小 C.风力相当 D.无法比较
“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使潜艇犹如从“从山顶跳下悬崖”一样,引发潜艇的破损并导致沉没。图9为“8月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面20-22题。
图9
20.图中三条曲线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密度
B.①—海水盐度、②—海水温度、③—海水密度
C.①—海水温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盐度
D.①—海水密度、②—海水温度、③—海水盐度
21.下列关于造成“掉深”现象的海水性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 B.水下滑坡引起海啸
C.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 D.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小
图10示意2023年12月拍摄于湖南省长沙市某道路的景观照片,路边的树为数年前同时种植,但树种不同。拍摄当日,紧靠机动车道的树木仅存枯枝败叶,毫无生机,道路外侧的树木枝繁叶茂。据此完成22-23题。
图10
22.当地自然植被主要为(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常绿针叶林
23.图示枯枝败叶树木的特征是( )
A.多革质叶片 B.有宽阔的叶片 C.群落结构复杂 D.具有茎花现象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图11中的甲、乙分别示意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和喀斯特地貌构成。完成24-25题。
图11
24.图甲中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
25.乙图喀斯特地貌中地貌名称和成因,正确的是( )
A.a为石林,流水堆积作用
B.c为溶洞,流水侵蚀作用
C.d为地下暗河,流水堆积作用
D.e为石钟乳、f为石笋,流水侵蚀作用
河流会对其流经的河谷不断侵蚀和堆积,使河谷形态发生变化。图12示意河流不同时期地貌。完成26-27题。
图12
26.图甲和图乙所示河流地貌名称及形成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A.甲--曲流 以下蚀为主 B.甲--曲流 以侧蚀为主
C.乙--“V”形谷 以侧蚀为主 D.乙--“U”形谷 以下蚀为主
27.①-②处地形剖面图(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正确的是( )
A. B.
C. D.
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有养分,能生长植物。图13为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28-30题。
图13
28.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的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9.南方地区红壤比东北地区黑土有有机质层薄,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 )
A.风化较弱,有机质来源少 B.水分较多,淋溶作用较强
C.植被稀疏,枯枝落叶较少 D.气温较高,微生物活动弱
30.关于土壤形成与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A.陡峭的山坡土层较为深厚 B.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C.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植物生长 D.湿热地区水热充足土壤更肥沃
二、非选择题(共3题,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新疆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
材料二 图14为新疆及周边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
图14 图15
(1)湖陆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补绘夜晚湖陆间的热力环流图(图15),并用实线画出高空等压面的弯曲状况,用虚线画出近地面等温面的弯曲状况。并比较此时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压由高到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温由高到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城市会产生热岛效应,若在湖边大规模修建城市,会使湖风____________,陆风______________(增强/减弱)。(2分)
(3)近年来吐鲁番农户采用压砂的形式种植西瓜,在耕作土壤上部铺设砂石,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该农业生产方式对土壤水分产生的影响(3分)
(4)简述我国新疆地区太阳辐射强的原因,并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在吐鲁番盆地种植出的西瓜甜度较高的原因。(4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2023年7月29日起,受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与副热带高压、台风“卡努”、地形综合作用等影响,中国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出现灾害性特大暴雨天气。2023年7月30日,永定河上游的北京市斋堂水库提前进行了预泄,7月31日洪峰形成后,北京市第一次动用了1998年建成的滞洪水库蓄洪,最大限度发挥水库的蓄洪调峰作用。河道向下游控泄流量700m3/s,最大限度地减轻对下游地区的影响。图16为水循环示意图。
图16
(1)写出数字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3分)
(2)“梅花”台风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循环,台风属于该类水循环中的_____________环节(填写图1中的数字代号)。(2分)
(3)城市中植被减少,地面硬化,主要会使水循环的_________________(环节)减少,_____________(环节)增加,加剧城市内涝。北京市采取的一系列蓄洪措施主要影响水循环的_________________环节,水库的修建可以调节水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时间/空间)分布不均。(3分)
(4)写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至少3点)(3分)
33.某高中计划2023年暑假去焦作市修武县的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研学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建立于2002年,位于太行山南麓,河南省焦作市北部,面积约556平方千米,是一处以裂谷构造、水动力作用和地质地貌景观为主的综合型地质公园。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植被类型多样,具有垂直分布特点,景区内部分布着不同类型的土壤。
材料二:下为“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规划的考察方案表”。
时间 待定
地点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的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
任务 ①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任务 观察、识别、描述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 任务 观察、识别、描述植被及其主要特点 任务 观察、识别、描述土壤及其主要特点
图片 …… 图片 …… 图片 ……
描述 地貌形态:…… 描述 类型:…… 描述 ②
物质组成(岩石):…… 特点:…… 土壤质地:……
色彩:…… 其他:…… 土壤剖面构造: ……
成土因素 生物、③、地貌等
(1)阅读表格,概括研学游野外考察活动的主要任务①__________________。(1分)
(2)从太行山山麓到山顶,看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 )(1分)
A.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草原
B.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草原
C.草原 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D.草原 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3)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地貌景观图片,下列选项中的地貌名称正确的是( )。(1分)
A.甲 溶蚀洼地 B.乙 冲积扇
C.丙 海蚀拱桥 D.丁 丹霞地貌
甲 乙 丙 丁
(4)结合所给材料,将②③代表的内容填入下列横线上,完成表格信息。
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丁地貌景观主要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貌的迎风坡坡度____________________,背风坡坡度__________________。(3分)
(6)说出乙地貌主要发育的位置,并简述其地貌的形成过程。(3分)
(7)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很多,如资料准备、装备准备、观察点和观察路线的选择。请列举2个你认为需要准备的装备,并说明它在野外实习中作用或者可能给你带来的帮助。(2分)
宜兴中学、泰兴中学、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秋学期联合
质量检测地理学科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30题,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A B D C C C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C C D D A D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C B C B B C C B B
二、非选择题(共3题,40分。)
31.(15分)
(1)湖陆热力差异
甲丙丁乙
丙甲丁乙(每空1分,共6分)
(2)增强 减弱(2分)
(3)蒸发减弱,下渗增强,土壤水分增加(3分)
(4)太阳辐射强的原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晴天多,日照时间长(2分)
西瓜甜度高的原因: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2分)
32.(12分)
(1)①水汽输送 ⑤地表径流 ⑥植物蒸腾(3分)
(2)海陆间水循环 ①(2分)
(3)下渗 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 时间(4分)
(4)①使地表不同区域的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水体更新。不同水体循环更新周期不同。
②使各圈层之间不断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对地表温度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③改变一些地区的生态和生活环境。
④进行势能和动能的转换,产生了流水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改造着地表形态。
(任答3点,得3分)
33.(13分)
(1)观察、识别、描述地貌、植被、土壤及主要特点(1分)
(2)A(1分)
(3)C(1分)
(4)土壤颜色 气候/成土母质(2分)
(5)风力堆积 缓 陡(3分)
(6)河流入海口(1分) 地势低平,流速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2分)
(7)准备相机,可拍摄地貌、植被景观照片;准备笔记本,可记录信息;
准备GPS,可定位;准备罗盘仪,可识别方向;准备雨伞、雨衣,防雨天被淋湿;
准备防晒霜,防晒伤(任答两点得两分,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