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 课件2

文档属性

名称 蜀道难 课件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21 14:1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蜀道难李白  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称为“初唐四杰” 。
  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除此以外,盛唐还出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作,以及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作。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韩愈、白居易,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关于唐诗:李 白(701- 762),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
性格豪放,感情奔放,形成了他
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艺术风格。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 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
《唐摭言》第七卷中有如下记载:“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关于蜀道: 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 剑门关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 古栈道遗址 栈道为无路可通之处,人工凿壁插以木枋,上铺木板而成的古代悬空通道。远望仿佛悬空小阁,故称栈阁。充分反映了古蜀道之险绝艰难与古人坚韧顽强的毅力。 太白鸟道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古栈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古栈道2天梯石栈相钩连1.但见悲鸟号古木
2.雄飞雌从绕林间
3.使人听此凋朱颜
4.连峰去天不盈尺
5.枯松倒挂倚绝壁
6.飞湍瀑流争喧豗
7.砯崖转石万壑雷拟声词用如动词 只跟随使动用法,使……凋谢离满靠急流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所守或匪亲
3.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4.锦城虽云乐
5.侧身西望长咨嗟人挡同“非”互文见义虽然深深诵读感知风格之奇 通过通过诵读和听读感受这首诗歌有怎样的风格? 诵读诗歌主旋律再次感悟雄浑豪放的风格 主旋律是那几句话?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品读涵泳意境之奇 欧阳修这样评价《蜀道难》“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
李白的这种与众不同的风格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营造的,他反复咏叹蜀道难,蜀道到底难在哪儿?请同学们抓住文章的主旋律,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个角度突出了蜀道难,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加以赏析,注意句子所用的表现手法赏析第一小节 (1) 第一处的难是从什么角度写蜀道难的?
(2) 哪些句子可以体现这一特点?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一句来鉴赏一下 第一小节里有大胆的夸张,有丰富的想象,还引用了神话传说,虚实结合,意象十分的雄奇、壮阔,感情奔放,读来确实有摄人魂魄的效果充分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 赏析第二小节 (1)第二小节描写展示了蜀道的什么特点?
(3)这两处文字是怎样来写蜀道的险峻的? 杜鹃、子规“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滴血猿哀鸣。”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赏析第三小节 第三小节是从什么角度写蜀道的呢? 那么李白为什么要极写蜀道难呢?
这首诗是为送别友人而作“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同样是送别,却没有一点送别的哀婉之情,而是极写蜀道难,目的是为了劝有人不要去,哪些句子体现了他的意图? 背景: 李白二十六岁时只身出蜀,四十二岁才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并无实职唐玄宗沉迷于声色,任用奸臣李白气质傲岸,桀骜不驯,蔑视权贵,不久,得罪权贵,而被谗言毁谤,排挤出京
天宝初年, 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藩镇割据,怀觊觎之心者,非徒安史
请同学们结合背景以及诗歌的第三小节讨论一下,诗人有没有言外之意? 第一种:融入身世之感,感叹人生之难,仕途之难,不如放浪形骸,回归精神家园??????
第二种:警告当时的统治者,谨防军阀割据,表现对时局的隐忧 1、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
——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
——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
——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结尾:主旨句三见 开篇:主旨句一见一 叹 高(难 行)蜀道来历蜀道高峻二 叹 险 (可 畏)景物凄清山水险恶 ——以“何时还”起主旨句二见三 叹战祸之烈 (申 戒)剑阁险要杀人惨景 ——以“早还家”结照 应全文结构 关于章法灵活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这样的章法可称灵活巧妙,也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
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关于章法灵活关于气象宏伟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在诗人的想像中,他仿佛将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千里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啊!
关于气象宏伟 16个字就将民间传说中关于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使我们仿佛听到了五丁拽蛇时的大声呼喊以及随后一声使山河改观的巨响,也仿佛看到无数勇敢的人在高山上开辟道路、架设栈道的情形,不禁要赞叹神力和人工的伟大!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关于气象宏伟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是诗人想像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见:当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时,他看见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再俯视下面,只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激起无数的漩涡——这幅画又是多么神奇而美妙! 关于气象宏伟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这很像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旅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关于气象宏伟 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 关于气象宏伟 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故沈德潜云“起雷霆于指顾之间”,岂虚语哉! 关于气象宏伟 总 结《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贤使能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指出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尚且
崇尚,尊重
还危乎高哉
危如累卵
正襟危坐
上屋骑危高
危险
正,端正
屋脊2、危1、尚连峰去天不盈尺
阳虎去齐走赵
除残去秽(huì)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距,距离
离开
除掉,去掉
前往,到---去指出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3、去1、猿猱欲度愁攀援
2、使人听此凋朱颜
3、砯崖转石万壑雷
4、侧身西望长咨嗟 为---发愁,为动用法
使---凋谢,使动用法
使---滚动,使动用法
向西,名作状指出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