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 蜀 道 难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隋时因罪流徙中亚,他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他自青年时就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年曾进住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就遭贬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六十二岁病死在当涂县令李阳冰家。李白幼时,他的父亲对他进行过传统教育,青年时接触过道士和纵横家,也受过儒家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这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他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但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蔑视权贵,但也有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他的诗现存九百多首,都收在《李太白集》中。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乐府诗约占四分之一,其代表作为《蜀道难》、《梁父吟》 等,代表了其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 李白是五言、七言绝句的圣手。五言含蓄、深远,只有王维可以相比;七绝韵味醇美,音节和谐流畅,和王昌龄齐名,被评为有唐三百年的典范。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驰骋想象,运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己热烈的感情倾注到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和不平。他鞭挞封建社会的丑恶淋漓尽致,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皮日休说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韩愈说他“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的,李白诗歌中强烈的爱憎之情和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人们,激发着人们,是我国人民精神财富中的瑰宝。《蜀道难》的写作背景及目的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开元十九年(731)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疏通字词,看图背诵噫吁 嚱(yī xū xī) 鱼凫(yú fú)
猿猱(náo) 扪(mén)参(shēn)历井
膺(yīng) 巉(chán)岩
飞湍(tuān) 喧豗(huī)
砯(pīng)崖 万壑(hè)
峥嵘(zhēngróng) 崔嵬(cuīwéi)
吮(shǔn)血 咨嗟(zījiē)噫吁嚱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古栈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猿猱欲度愁攀援。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以手抚膺坐长叹。
扪参历井仰胁息,
百步九折萦岩峦。
青泥何盘盘,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
嗟尔
远道之人
胡为乎来哉! 万夫莫开
一夫当关
剑阁峥嵘而崔嵬, 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 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
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
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
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
按文章思路背诵一叹蜀道之难——高(自古难行)
难在隔绝(蜀道来历)←难在峻绝(蜀道高峻)
二叹蜀道之难——险(自古可畏—劝阻)
难在愁绝(景物凄清)← 难在险绝(山水险恶)
三叹蜀道之难——惨(战祸惨烈—告诫)
难在危绝(剑阁险要)← 难在惨绝(杀人惨景)分析诗歌艺术特色(背诵相关语句)一、大胆的夸张(雄伟奇险、强烈深刻)
写蜀道难、写山高峻 、写激流瀑布、写蜀地历史、写人的惊恐
二、奇特的想象(心游万仞、思接千载)
写历史传说、写人惊魂未定、写山高阻日(神话故事—六龙回日)、写黄鹤之飞、写连绵高峰
三、强烈的感情(赞叹惊异、震撼人心)
反复出现的惊叹、磅礴的气势、深刻的感受、强烈充沛起伏动荡变化多端的情绪。
四、变幻的语言(长短不齐、纵横崛崎)
全诗句子有三字、四字、五字、七字、九字,前半部分多用长句,气势畅达夸张表现蜀道的高山险川;后半部分写剑阁险恶,多用四字句,跳荡有力,表现惊恐情绪。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