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综合练习-高一生物学(人教2019版必修1)(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综合练习-高一生物学(人教2019版必修1)(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25 23:24:45

文档简介

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跟踪检测
一、单选题
1 .某科研小组探究 pH 对月鳢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pH 过低和过高时胰蛋白酶活性降低的原因相同
B .pH 过高或过低会促使胰蛋白酶水解成氨基酸,从而使其失活
C .该实验可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因 pH 过高导致的胰蛋白酶被破坏的程度
D .由 pH=1 升高到 pH=11 时,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2.农科所通过实验研究了温度对其饲养的某种经济动物肠道内各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得到下图实验结果:
下列对实验过程及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但 PH、消化酶量等均可影响实验结果
B .实验前应在相同温度下保存提取到的消化酶,其中 50℃为最适宜温度
C .该动物的最佳饲养条件为:温度控制在 40℃-55℃、多饲喂淀粉类饲料
D .实验中应先将各种消化酶液和底物混合,再置于对应组温度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3 .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A .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 .利用胃蛋白酶在 pH 为 3 、7 、10 时探究 pH 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C .利用淀粉、淀粉酶、蔗糖酶和碘液可以验证酶的专一性
D .利用蛋白酶、蛋清和双缩脲试剂可以验证蛋白酶的作用
4 .将乳清蛋白、麦芽糖、胃蛋白酶、麦芽糖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中,调 pH 至 2,保存在 37℃水浴
锅内,过一段时间,容器内的剩余的物质是( )
A .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 B .葡萄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C .麦芽糖酶、胃蛋白酶、多肽、麦芽糖、 D .麦芽糖酶、果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5 .下图为探究 pH 影响 H 2O 2 酶活性的实验装置,有关现象及推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实验中的浸过肝脏匀浆的滤纸片换成浸过马铃薯薄片,也会产生气泡
B .若增加浸过肝脏匀浆的滤纸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率会加快
C .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浸过肝脏匀浆的滤纸片的数量有限
D .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
6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 的关系.下列相关分
析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因反应液中酶的数量有限,当反应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
B .图乙中, a 点对应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
C .图丙中, pH 从 6 上升到 10 的过程中,酶活性先增强,后降低
D .图乙中,温度超过 a 点后反应速率急剧下降,其原因是高温条件下酶变性失活
7 .酶分子表面有一个或多个带状的凹陷为其活性部位, 只有底物分子与活性部位精确契合, 催化反应才能
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能提供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B .酶在催化过程中其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
C .pH 过大或过小会影响酶活性部位的结构 D .酶的专一性与酶的活性部位有关
8.下图是探究某种酶的使用温度时所得到的曲线, 曲线①表示该酶的相对酶活性, 曲线②表示该酶的残余 酶活性。相对酶活性=各温度下酶活性/最高酶活性×100%,将酶在各温度下保温足够长时间, 然后在该酶的
最适温度下测定的酶活性称为残余酶活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曲线。可知, 30℃会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
B .根据实验推测,残余酶活性可能在 80℃左右测定的
C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该酶的使用温度在 40℃-80℃之间
D .根据实验可知,保存该酶的最适温度为 60℃-70℃之间
9 .嫩肉粉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烹饪原料,其主要成分是木瓜蛋白酶,可以对肉中的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 进行部分水解,破坏它们的分子结构,使肉类制品口感达到嫩而不韧、味美鲜香的效果。下列关于嫩肉粉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嫩肉粉应为高温烘干制成的一种粉剂
B .嫩肉粉中的木瓜蛋白酶应置于低温下保存
C .木瓜蛋白酶能够为蛋白质的水解提供部分能量
D .木瓜蛋白酶在完成催化过程后,立即被分解
10 .酶的发现经过了许多科学家的研究,以下科学家及其成果不对应的是( )
A .李比希认为酒精发酵是酵母菌代谢活动的结果
B .毕希纳发现促使酒精发酵的是酵母菌中的某种物质,而不是细胞本身
C .斯帕兰札尼发现胃存在化学性消化
D .萨姆纳提取脲酶结晶
11 .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的催化反应速率(或生成物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图①虚线可表示酶量增加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
B .图②虚线表示增加底物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
C .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 Fe3+ 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D .图③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2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酶可能从食物中获得,也可能在细胞内合成
B .组成酶的化学元素中一定含有 C 、H 、O 、N
C .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不一定是酶的种类
D .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不能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13 .关于酶的性质,下列表达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B .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了催化能力
C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
D .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14 .某同学用某种酶进行了以下三组实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研究的是蔗糖酶的特性
B .三组实验能够分别证明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
C .通过实验可以证明该种酶的最适 pH 约为 7
D .酶在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不会再有活性
15 .查尔酮合成酶(CHS)是紫色马铃薯合成水溶性花青素的关键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查尔酮合成酶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B .可用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层析液从细胞液中分离花青素
C .CHS 可为花青素合成提供所需的活化能
D .不同温度下查尔酮合成酶的活性可能相同
二、多选题
16.下图 1 表示 pH 对 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图 2 表示在最适温度及 pH 为 b 时 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
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时间的变化,相关预期错误的是( )
A .若将 pH 调整为 a ,则 d 点左移, e 点下移
B .若将 pH 先调整为 c ,再调整回 b,则 d 、e 点不移动
C .若将温度升高 10℃,则 d 点右移, e 点不移动
D .若增加 α-淀粉酶的量,则 d 点不移动, e 点上移
17 .如下图所示, 甲、乙、丙三图表示酶浓度一定时, 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 的关系。下列相
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因反应液中酶的数量有限,当反应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
B .图乙中, a 点对应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
C .图乙中,温度超过 a 点后反应速率急剧下降,其原因是高温条件下酶空间结构逐渐改变
D .图丙中, pH 从 6 上升到 10 的过程中,酶活性逐渐增强
18 .下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 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与淀粉浓度之间的关系,乙、丙两
曲线表示 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随温度或 pH 的变化,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乙、丙两曲线横轴对应的影响因素分别为 pH 和温度
B .分析曲线可知,可在 d 所示条件下保存该酶
C .d 、f 两点所示的 α-淀粉酶活性一致,但只有 f 点该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D .若在 a 点升温或在 bc 段增加淀粉的浓度,都将使反应速率增大
19 .切洋葱时总会让人泪流满面,是因为洋葱细胞受损时会把细胞液中的蒜氨酸酶释放出来,催化细胞产
生氨气等一系列挥发性物质。下列防流泪的措施中,利用了影响酶活性因素的知识的是( )
A .把刀放冰箱中冷冻一段时间 B .用开水烫一下洋葱
C .把洋葱放在冰箱里冷藏一段时间 D .把洋葱放在水中切
20 .实验是认识生物学现象及规律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选 项 实验名称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检测生物组织 中的蛋白质 在 2mL 豆浆样液中先后加入 1mLCuSO4 和 3~4 滴 NaOH, 振荡摇匀 豆浆样液呈紫色
B 观察细胞质流 动 室温条件下,取黑藻的幼嫩叶片制成临时装片,进行显微 观察 细胞中叶绿体处于不 断地环流状态
C 观察植物细胞 的质壁分离和 复原 撕取新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成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 侧滴入 0.5g·mL-1 蔗糖溶液, 另一侧用吸水纸引流, 重复几 次 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 动复原
D 探究酶催化的 专一性 向装有 2mL 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注入 2mL 新鲜的淀粉酶溶液,保温 5min 后,各注入 2mL 斐林试剂 检测 水浴加热后, 淀粉组呈 砖红色, 蔗糖组呈蓝色
A .A B .B C .C D .D
三、综合题
21 .普通洗衣粉不易清除衣物上的奶渍,但是含有某种活性酶的高效洗衣粉则可以。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 同学拟对“高效洗衣粉中的活性酶成分是否是蛋白质”进行探究, 假设你是该小组中的一员, 请完善下列实验
方案。
实验材料: 0.1g/mL 的 NaOH 溶液(A 液) 、0.01g/mL 的 CuSO4 溶液(B 液)、高效洗衣粉溶液、普通洗衣粉溶
液、试管、滴管
(1)实验原理: _ __。
(2)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分别标上甲和乙,向甲试管中加 ,向乙试管中加 2mL 普通洗衣粉溶液:
②先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摇匀,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摇匀:
③观察两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3)可能的现象与结论: ①若 ,则说明高效洗衣粉中活性酶的成分是蛋白质;
②若 ,则说明高效洗衣粉中活性酶的成分不是蛋白质。
(4)该实验最可能的结论是_ __。
22 .下表是有关探索酶催化作用的实验。请根据表格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步骤 操作方法 试管 A 试管 B 试管 C
1 加淀粉溶液 2mL 1mL 2mL
2 温度处理 40℃ 100℃ 0℃
3 加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4 加碘液 2 滴 2 滴 2 滴
(1)酶的化学本质是 。上表所示为探究 的实验。
(2)按上述 1~4 的实验操作步骤,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若继续对试管 C 处理,使其温度逐渐上升至 40℃,则试管 C 内出现的现象是
;若继续对试管 B 处理,使其温度逐渐下降至 40C,发现试管内没有什么变
化,原因是 。
(4)为使实验结论更具说服力,实验设计往往采用单一变量原则,依据这一原则,指出上述表格内的一处错
误并加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如图 1 是某课题组的实验结果(注:A 酶和 B 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图 2 表示 30℃时 B
酶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他条件相同)。请分析回答:
(1)分析图 1 的实验结果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 。 (2)图 1 结果显示,在 40℃至 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 。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
因是 。
(3)如表是图 1 所示实验结果统计表,由图 1 可知表中③处应是 ,⑧处应是 。
温度(℃)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A 酶活性(mmol s -1) 3.1 3.8 5.8 6.3 5.4 2.9 0.9
B 酶活性(mmol s -1) 1.1 2.2 3.9 ⑧ 3.4 1.9 0
(4) 在图 2 上画出 A 酶(浓度与 B 酶相同)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
(5)适宜条件下, 取一支试管加入 A 酶和蛋白酶溶液并摇匀,一段时间后加入纤维素,几分钟后加入新制斐 林试剂并水浴加热,结果试管中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原因是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跟踪检测
一、单选题
1 .某科研小组探究 pH 对月鳢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pH 过低和过高时胰蛋白酶活性降低的原因相同
B .pH 过高或过低会促使胰蛋白酶水解成氨基酸,从而使其失活
C .该实验可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因 pH 过高导致的胰蛋白酶被破坏的程度
D .由 pH=1 升高到 pH=11 时,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答案】A
【分析】根据曲线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 pH,因变量是胰蛋白酶活性,随着 PH 增加酶活性先升高后降
低,偏酸和偏碱,酶失去活性,而 pH 为 7.1,酶的活性最高,表示最适 PH。
【详解】A 、pH 过低和过高时胰蛋白酶活性降低,原因是酶空间结构被破坏, A 正确;
B 、pH 过高促使胰蛋白酶空间结构被破坏,没有被水解, B 错误;
C、胰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蛋白质中肽键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但是失去活性的胰蛋白酶仍
然含有肽键,因此不能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因 pH 过高导致的胰蛋白酶被破坏的程度, C 错误;
D 、pH 为 1 时,胰蛋白酶失去活性,由 pH=1 升高到 pH=11 时,酶的活性为 0,不发生改变, D 错误。
2.农科所通过实验研究了温度对其饲养的某种经济动物肠道内各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得到下图实验结果:
下列对实验过程及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但 PH、消化酶量等均可影响实验结果
B .实验前应在相同温度下保存提取到的消化酶,其中 50℃为最适宜温度
C .该动物的最佳饲养条件为:温度控制在 40℃-55℃、多饲喂淀粉类饲料
D .实验中应先将各种消化酶液和底物混合,再置于对应组温度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干和曲线图可知,该实验是探究温度对其饲养的某种经济动物肠道内各种消化酶的活力的
影响,其自变量是温度和消化酶的种类,因变量是酶的活力,pH、各种消化酶的量等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会水解,若淀粉酶活力降低,则淀粉分解量减少。
【详解】A、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温度对动物肠道内各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所以自变量有温度和酶的种类,
PH、消化酶量等属于无关变量,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A 错误;
B、从图中看出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 50℃左右,但保存酶应该在低温下保存, B 错误;
C、从图中看出温度控制在 40℃-55℃,各种酶的活性达到最大,且淀粉酶的活性最强,说明该动物对淀粉
的分解能力最强,所以应该多饲喂淀粉类饲料, C 正确;
D、实验中应先将各种消化酶液和底物分别在设定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 在将其混合, 若先将各种消化酶
液和底物混合,反应已经开始,会影响实验结果, D 错误。
3 .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A .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 .利用胃蛋白酶在 pH 为 3 、7 、10 时探究 pH 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C .利用淀粉、淀粉酶、蔗糖酶和碘液可以验证酶的专一性
D .利用蛋白酶、蛋清和双缩脲试剂可以验证蛋白酶的作用
【答案】C
【分析】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不宜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
响。
【详解】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能用过氧化氢作为实验材料,因为高温会导致过氧化氢的分解,
A 错误;
B、胃蛋白酶的最适 pH 为 2,因此不能用 pH 为 3 、7 、10 来探究 pH 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B 错误;
C、蔗糖酶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 淀粉酶可以, 可以利用淀粉、蔗糖酶、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
正确;
D、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不能利用蛋白酶、蛋清和双缩脲试剂可以验证蛋白酶作用, D 错误。
4 .将乳清蛋白、麦芽糖、胃蛋白酶、麦芽糖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中,调 pH 至 2,保存在 37℃水浴
锅内,过一段时间,容器内的剩余的物质是( )
A .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 B .葡萄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C .麦芽糖酶、胃蛋白酶、多肽、麦芽糖、 D .麦芽糖酶、果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答案】A
【分析】由题意知 pH=2 时麦芽糖酶不发挥活性作用, 故麦芽糖不能水解, 乳清蛋白、麦芽糖酶都是蛋白质,
在 pH=2 温度为 37℃时,都能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多肽。
【详解】A、麦芽糖酶会被胃蛋白酶水解成多肽,所以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A 正确;
B、乳清蛋白和麦芽糖酶会被胃蛋白酶水解成多肽, 麦芽糖酶会失去活性, 麦芽糖不水解, 因此容器内剩余
的物质中没有葡萄糖, B 错误;
C、麦芽糖酶会被胃蛋白酶水解成多肽, C 错误;
D、麦芽糖酶会被胃蛋白酶水解成多肽,麦芽糖不水解,容器内不含有麦芽糖酶, D 错误。
5 .下图为探究 pH 影响 H 2O 2 酶活性的实验装置,有关现象及推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实验中的浸过肝脏匀浆的滤纸片换成浸过马铃薯薄片,也会产生气泡
B .若增加浸过肝脏匀浆的滤纸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率会加快
C .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浸过肝脏匀浆的滤纸片的数量有限
D .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干:该实验是探究 pH 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因此自变量是 pH 值,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
活性,可以用单位时间的气泡数量来判断。
【详解】A、马铃薯薄片含有过氧化氢酶也可以催化 H2O2 分解产生 O2 ,所以将实验中的浸过肝脏匀浆的滤
纸片换成浸过马铃薯薄片,也会产生气泡, A 正确;
B、在一定范围内, 增加浸过肝脏匀浆的滤纸片的数量, 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产生气体的速率会加快, B 正
确;
C 、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 H2O2 被分解耗尽, C 错误;
D、高温会使 H2O2 分解,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 D 正确。
6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 的关系.下列相关分
析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因反应液中酶的数量有限,当反应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
B .图乙中, a 点对应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
C .图丙中, pH 从 6 上升到 10 的过程中,酶活性先增强,后降低
D .图乙中,温度超过 a 点后反应速率急剧下降,其原因是高温条件下酶变性失活
【答案】C
【分析】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酶能显著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
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温和。
【详解】A、图甲中,因反应液中酶的数量有限,当反应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 A 正确;
B、图乙中, a 点对应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此时酶促反应速率最快, B 正确;
C、图丙中, pH 为 6 时,酶已经失活,不会随 pH 升高而增加活性, C 错误;
D、图乙中,温度超过 a 点后反应速率急剧下降,其原因是高温条件下酶变性失活, D 正确。
7 .酶分子表面有一个或多个带状的凹陷为其活性部位, 只有底物分子与活性部位精确契合, 催化反应才能
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能提供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B .酶在催化过程中其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
C .pH 过大或过小会影响酶活性部位的结构 D .酶的专一性与酶的活性部位有关
【答案】A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 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 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 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
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 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A、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不能提供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A 错误;
B、酶在化学反应中具有催化作用, 只有底物分子与酶的活性部位精确契合, 酶的催化反应才能发生, 酶在
催化过程中其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 B 正确;
C 、pH 过大或过小会影响酶活性部位的结构,进而影响酶的催化功能, C 正确;
D、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这是酶具有专一性的体现, 酶的转一性由酶与底物特异性结
合的活性部位有关, D 正确。
8.下图是探究某种酶的使用温度时所得到的曲线, 曲线①表示该酶的相对酶活性, 曲线②表示该酶的残余 酶活性。相对酶活性=各温度下酶活性/最高酶活性×100%,将酶在各温度下保温足够长时间, 然后在该酶的
最适温度下测定的酶活性称为残余酶活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曲线①可知, 30℃会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
B .根据实验推测,残余酶活性可能在 80℃左右测定的
C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该酶的使用温度在 40℃-80℃之间
D .根据实验可知,保存该酶的最适温度为 60℃-70℃之间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曲线可知,曲线①表示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由曲线可以看 出,在温度为 80℃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最高;曲线②是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 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曲线可以看出,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保温足够长时间后,在 最适宜温度下测得酶的活性随保温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在 60~70℃之间保温够长时间,在最适宜温
度下,酶活性较高,温度超过 70℃保温,足够长时间,在最适宜温度下,酶活性急剧下降。
【详解】A、曲线①表示相对酶活性, 30℃时相对酶活性低,而由曲线②可知, 30℃保温下,残余酶活性
为 100%,说明 30℃不会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 A 错误;
B、残余酶活性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的, 根据曲线①相对酶活性在 80℃左右达到 100%,说明该酶的最适温
度在 80℃左右, B 正确;
C、使用温度在 30℃-60℃之间,残余酶活性较高,故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该酶的使用温度在 30℃-60℃之间,
C 错误;
D、由曲线②可知, 温度为 60℃-70℃之间残余酶活性较低, 不适合酶的保存, 酶的保存应在低温条件下进
行, D 错误。
9 .嫩肉粉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烹饪原料,其主要成分是木瓜蛋白酶,可以对肉中的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
进行部分水解,破坏它们的分子结构,使肉类制品口感达到嫩而不韧、味美鲜香的效果。下列关于嫩肉粉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嫩肉粉应为高温烘干制成的一种粉剂
B .嫩肉粉中的木瓜蛋白酶应置于低温下保存
C .木瓜蛋白酶能够为蛋白质的水解提供部分能量
D .木瓜蛋白酶在完成催化过程后,立即被分解
【答案】B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
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高温、过酸或过碱都能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活。
酶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且酶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详解】A、嫩肉粉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烹饪原料, 其主要成分是木瓜蛋白酶, 据此可推测嫩肉粉不可能在
高温条件下烘干制成,否则会导致空间结构被破坏,无法发挥催化作用, A 错误;
B、酶应在低温下保存, B 正确;
C、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 C 错误;
D、酶在发挥作用前后理化性质不变,因此不会被分解, D 错误。
10 .酶的发现经过了许多科学家的研究,以下科学家及其成果不对应的是( )
A .李比希认为酒精发酵是酵母菌代谢活动的结果
B .毕希纳发现促使酒精发酵的是酵母菌中的某种物质,而不是细胞本身
C .斯帕兰札尼发现胃存在化学性消化
D .萨姆纳提取脲酶结晶
【答案】A
【分析】 1、酿酒就是让糖类通过发酵形成酒精的过程。糖类是怎么变成酒精的呢?十九世纪中叶, 微生物 学家巴斯德认为,糖类变成酒精是酵母细胞代谢活动的结果;而化学家李比希则认为,糖类变成酒精仅仅
是一种化学反应,与酵母细胞活动无关,最多只是需要酵母细胞中某些物质的参与。
2、后来,化学家毕希纳先将酵母细胞进行研磨、过滤,得到提取液,然后把提取液加入到葡萄糖溶液中,
一段时间后糖类就变成了酒精,这一结果与糖液中含有活酵母细胞是一样的。
【详解】A、李比希认为, 糖类变成酒精仅仅是一种化学反应, 与酵母细胞活动无关, 最多只是需要酵母细
胞中某些物质的参与, A 符合题意;
B、毕希纳先将酵母细胞进行研磨、过滤, 得到提取液, 然后把提取液加入到葡萄糖溶液中, 一段时间后糖
类就变成了酒精,说明促使酒精发酵的是酵母菌中的某种物质,而不是细胞本身, B 不符合题意;
C、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内, 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去。过一段时间后, 他把小笼子取出来, 发现笼内 的肉块消失了,这说明使金属笼里肉块消失的是胃里的化学物质,即斯帕兰札尼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
作用, C 不符合题意;
D、美国的萨姆纳提取出脲酶结晶,并证明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 不符合题意。
11 .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的催化反应速率(或生成物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图①虚线可表示酶量增加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
B .图②虚线表示增加底物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
C .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 Fe3+ 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D .图③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答案】B
【分析】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是酶只能改变化合反应速率,不会改变化学 反应的平衡点,因此增加酶的量,或减少酶的量,只能使化学反应加快或减慢,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详解】A、酶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酶量增加一倍时,酶促反应速率也加快,所以图①虚线可表示
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 A 正确;
B、若图②虚线表示增加底物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的量应该增加,而不会与实线重合, B 错误; C、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 Fe3+ 的催化效率高, 因此生成物量达到最大值所需时间更短, 因此若图②中的
实线表示 Fe3+ 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C 正确;
D、反应一段时间后,底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下降,故图③能表示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
与时间的关系, D 正确。
12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酶可能从食物中获得,也可能在细胞内合成
B .组成酶的化学元素中一定含有 C 、H 、O 、N
C .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不一定是酶的种类
D .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不能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答案】A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 RNA;
2.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 107~1013 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 pH 条
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 pH 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详解】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不能来源于食物, A 错误;
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 RNA,当酶是蛋白质时,组成元素里不含 P 元素,二者共有的元素
是 C 、H 、O 、N ,B 正确;
C、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不一定是酶的种类,也可将底物的种类作为自变量, C 正确;
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 不能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因为用碘液无法检测出
蔗糖是否被水解, D 正确。
13 .关于酶的性质,下列表达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B .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了催化能力
C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
D .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答案】B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 RNA;2、酶
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A 正确;
B、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细胞内外都能起作用, B 错误;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 ,C 正确;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D 正确。
14 .某同学用某种酶进行了以下三组实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研究的是蔗糖酶的特性
B .三组实验能够分别证明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
C .通过实验可以证明该种酶的最适 pH 约为 7
D .酶在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不会再有活性
【答案】C
【分析】(1)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即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 107~1013 倍; ②专一性,即一 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因空间结
构遭到破坏而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2)分析题文描述及题图:图 1 研究的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图 2 研究的是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图 3
探究的是酶的专一性。
【详解】A、由图 3 可知:该酶能催化麦芽糖水解,但不能催化蔗糖水解,说明该酶是麦芽糖酶,所以本实
验研究的是麦芽糖酶的特性, A 错误;
B、结合对 A 选项的分析可知:图 1 能证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图 2 能证明酶的活性受 pH 的影响,图
3 能证明酶的专一性,三组实验都不能证明酶的高效性, B 错误;
C、由图 2 可知:在 pH 约为 7 时,底物剩余量最少,此时酶的活性最高,从而证明了该种酶的最适 pH 约
为 7 ,C 正确;
D、酶是生物催化剂,在发挥作用后不会被分解,其化学性质不变, D 错误。
15 .查尔酮合成酶(CHS)是紫色马铃薯合成水溶性花青素的关键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查尔酮合成酶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B .可用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层析液从细胞液中分离花青素
C .CHS 可为花青素合成提供所需的活化能
D .不同温度下查尔酮合成酶的活性可能相同
【答案】D
【分析】液泡中储存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查尔酮合成酶(CHS)的本质为蛋白质,其基本单位为氨基酸, A 错误;
B、叶绿体中色素为脂溶性色素, 而液泡内的色素为水溶性色素, 因此不能用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层析液从细
胞液中分离花青素, B 错误;
C 、CHS 可降低花青素合成过程所需要的活化能, C 错误;
D、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 在最适温度两侧存在两个不同的温度下酶的活性相同, 因此不同温度下查尔酮合
成酶的活性可能相同, D 正确。
二、多选题
16.下图 1 表示 pH 对 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图 2 表示在最适温度及 pH 为 b 时 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
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时间的变化,相关预期错误的是( )
A .若将 pH 调整为 a ,则 d 点左移, e 点下移
B .若将 pH 先调整为 c ,再调整回 b,则 d 、e 点不移动
C .若将温度升高 10℃,则 d 点右移, e 点不移动
D .若增加 α-淀粉酶的量,则 d 点不移动, e 点上移
【答案】ABD
【分析】分析示意图:图甲是酶活性受 pH 影响的曲线,其中 b 点是酶的最适 pH,在 b 点之前,随 pH 升 高, 酶活性上升, 超过 b 点, 随 pH 上升, 酶活性降低, 直至失活。图乙中 d 点表示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
时间, e 点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详解】A、图 2 中 pH 值条件为最适 pH,因此若将 pH 调整为 a ,酶活性下降,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则 d
点右移,酶只起催化作用,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故 e 点不变, A 错误;
B、若将 pH 先调整为 c,则酶活性丧失, 因此再调整回 b,酶没有催化作用, 短时间内不会有麦芽糖的生成,
d 点右移, B 错误;
C、图 2 表示在最适温度下, 当温度升高时, 酶的活性下降, 酶促反应速率减慢, 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
所以 e 点不变, d 点右移, C 正确;
D、若增加 α-淀粉酶的量,反应速率加快,则 d 点左移, e 点不动, D 错误。
17 .如下图所示, 甲、乙、丙三图表示酶浓度一定时, 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 的关系。下列相
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因反应液中酶的数量有限,当反应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
B .图乙中, a 点对应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
C .图乙中,温度超过 a 点后反应速率急剧下降,其原因是高温条件下酶空间结构逐渐改变
D .图丙中, pH 从 6 上升到 10 的过程中,酶活性逐渐增强
【答案】ABC
【分析】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 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的条件下,酶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
大,高温使酶永久失活,而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适宜温度下活性会恢复;
(2)pH 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 pH 范围内才表现活性, 过酸或过碱会使酶永久失活; (3)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固定、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 正比;(4)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加快,反 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
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详解】A、图甲中, 自变量为反应物浓度, 因反应液中酶的数量有限, 当反应物达到一定浓度时, 反应速
率不再上升, A 正确;
B、乙图中,最高点 a 点对应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该点时反应速率最大,酶的活性最高, B 正确;
C、乙图中,温度超过 a 点后反应速率急剧下降,其原因是高温导致酶变性失活, C 正确;
D、丙图横坐标为 pH,过酸和过碱都会导致酶活性降低或失活, pH 为 6 时酶已经失活, 故 pH 从 6 上升到 10
的过程中,酶活性不改变, D 错误。
18 .下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 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与淀粉浓度之间的关系,乙、丙两
曲线表示 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随温度或 pH 的变化,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乙、丙两曲线横轴对应的影响因素分别为 pH 和温度
B .分析曲线可知,可在 d 所示条件下保存该酶
C .d 、f 两点所示的 α-淀粉酶活性一致,但只有 f 点该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D .若在 a 点升温或在 bc 段增加淀粉的浓度,都将使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AD
【分析】 1、分析曲线甲:曲线 ab 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因此该段影响酶促反应速 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 b 点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曲线 bc 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
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和酶的活性。
2、分析曲线乙、丙: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但并不失活, pH 值过低酶失活,据此判断:乙曲线
代表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丙曲线代表 pH 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详解】A、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的酶的活性,不会导致失活,据此可推知: 乙曲线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 丙曲线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 pH 的变化趋势, 因此乙、丙
两曲线横轴对应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温度和 pH ,A 错误;
B、酶的保存应该在最适 pH、低温下保存,对应图中的 d 、h 点,因此可在 d 所示条件下保存该酶, B 正
确;
C 、d 、f 两点所示的 α-淀粉酶活性一致, 但 d 点(低温) 时该酶的空间结构没有遭到破坏, f 点(高温) 时
该酶的空间结构已遭到破坏, C 正确;
D、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 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与淀粉浓度之间的关系, 若在 a 点升温, 酶的活性减弱,反应速率将减小, bc 段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α-淀粉酶的浓度,增加淀粉的浓度,不
会使反应速率增大, D 错误。
19 .切洋葱时总会让人泪流满面,是因为洋葱细胞受损时会把细胞液中的蒜氨酸酶释放出来,催化细胞产
生氨气等一系列挥发性物质。下列防流泪的措施中,利用了影响酶活性因素的知识的是( )
A .把刀放冰箱中冷冻一段时间 B .用开水烫一下洋葱
C .把洋葱放在冰箱里冷藏一段时间 D .把洋葱放在水中切
【答案】ABC
【分析】低温会降低酶的活性,不会使酶变性失活,但高温、pH 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A、把刀放冰箱中冷冻一段时间,切洋葱过程中使酶活性降低,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减少, A 正确;
B、用开水烫一下洋葱,使酶失活,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减少, B 正确;
C、把洋葱放在冰箱里冷藏一段时间,使酶活性降低,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减少, C 正确;
D、将洋葱放在水中切,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会溶于水,但不是利用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D 错误。
20 .实验是认识生物学现象及规律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选 项 实验名称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检测生物组织 中的蛋白质 在 2mL 豆浆样液中先后加入 1mLCuSO4 和 3~4 滴 NaOH, 振荡摇匀 豆浆样液呈紫色
B 观察细胞质流 动 室温条件下,取黑藻的幼嫩叶片制成临时装片,进行显微 观察 细胞中叶绿体处于不 断地环流状态
C 观察植物细胞 的质壁分离和 复原 撕取新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成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 侧滴入 0.5g·mL-1 蔗糖溶液, 另一侧用吸水纸引流, 重复几 次 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 动复原
D 探究酶催化的 专一性 向装有 2mL 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注入 2mL 新鲜的淀粉酶溶液,保温 5min 后,各注入 2mL 斐林试剂 检测 水浴加热后, 淀粉组呈 砖红色, 蔗糖组呈蓝色
A.A B .B C .C D .D
【答案】BD
【分析】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 0 .1g/mL 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 0 .05 g/mL 硫酸 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 热;双缩脲试剂由 A 液(质量浓度为 0 .1 g/mL 氢氧化钠溶液)和 B 液(质量浓度为 0 .01 g/mL 硫酸铜溶
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 A 液后再加入 B 液。
【详解】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时,先后加入 1mLNaOH 和 3~4 滴 CuSO4 ,A 错误;
B、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 室温条件下, 取黑藻的幼嫩叶片(黑藻的幼嫩叶片中细胞质丰富, 流动性强,
且含大量叶绿体)制成临时装片,进行显微观察,观察到细胞中叶绿体处于不断地环流状态, B 正确;
C、撕取新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成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侧滴入 0.5g·mL-1 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
引流,重复几次,能够观察到发生质壁分离,但是观察不到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C 错误;
D、探究酶催化的专一性实验中, 向装有 2mL 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注入 2mL 新鲜的淀粉酶溶 液,因为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不能水解蔗糖,故保温 5min 后,各注入 2mL 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后,
淀粉组呈砖红色,蔗糖组呈蓝色(因为斐林试剂呈现蓝色),D 正确。
三、综合题
21 .普通洗衣粉不易清除衣物上的奶渍,但是含有某种活性酶的高效洗衣粉则可以。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 同学拟对“高效洗衣粉中的活性酶成分是否是蛋白质”进行探究, 假设你是该小组中的一员, 请完善下列实验
方案。
实验材料: 0.1g/mL 的 NaOH 溶液(A 液) 、0.01g/mL 的 CuSO4 溶液(B 液)、高效洗衣粉溶液、普通洗衣粉溶
液、试管、滴管
(

)(1)实验原理: _ __
(2)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分别标上甲和乙,向甲试管中加 ,向乙试管中加 2mL 普通洗衣粉溶液:
②先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摇匀,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摇匀:
③观察两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3)可能的现象与结论: ①若 ,则说明高效洗衣粉中活性酶的成分是蛋白质;
②若 ,则说明高效洗衣粉中活性酶的成分不是蛋白质。
(4) 该实验最可能的结论是_ __。
【答案】(1)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2) 2mL 高效洗衣粉溶液 1mL0.1g/mL 的 NaOH 溶液 4 滴 0.01 g/mL 的 CuSO4 溶液
(3) 甲试管出现紫色而乙试管未出现 甲和乙试管均未出现紫色
(4)高效洗衣服中活性酶的成分是蛋白质
【分析】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发生的是双缩脲反应, 双缩脲反应实质是在碱性环境下的 Cu2+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的紫色反应。而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
结构相似的肽键,所以蛋白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详解】(1)本实验是探究“高效洗衣粉中的活性酶成分是否是蛋白质, 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
应,因此本实验原理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2)①本实验自变量为洗衣粉的种类,因此取两支试管,分别标号为 1 、2,向 1 号试管中加 2mL 高效洗
衣粉溶液,向 2 号试管中加 2mL 普通洗衣粉溶液。
②双缩脲试剂由 A 液(质量浓度为 0.1g/mL 氢氧化钠溶液)和 B 液(质量浓度为 0.01g/mL 硫酸铜溶液)
组成,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 A 液后再加入 B 液,不需要水浴加热,因此先向两支试 管中分别加入 1mL0.1g/mL 的 NaOH 溶液, 摇匀, 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3~4 滴 0.01 g/mL 的 CuSO 4 溶
液,摇匀。
③观察两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3)可能的现象与结论:①若 1 号试管出现紫色而 2 号试管未出现,则说明高效洗衣粉中活性酶的成分是
蛋白质; ②若两支试管中都没有出现紫色,则说明高效洗衣粉中活性酶的成分不是蛋白质。
(4)根据题意“普通洗衣粉不易清除衣物上的奶渍,但是含有某种活性酶的高效洗衣粉则可以”可推知,奶 渍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根据酶具有专一型,高效洗衣服中活性酶的成分是蛋白酶,即高效洗衣服中活性
酶的成分是蛋白质。
22 .下表是有关探索酶催化作用的实验。请根据表格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步骤 操作方法 试管 A 试管 B 试管 C
1 加淀粉溶液 2mL 1mL 2mL
2 温度处理 40℃ 100℃ 0℃
3 加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4 加碘液 2 滴 2 滴 2 滴
(1)酶的化学本质是 。上表所示为探究 的实验。
(2)按上述 1~4 的实验操作步骤,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若继续对试管 C 处理,使其温度逐渐上升至 40℃,则试管 C 内出现的现象是
;若继续对试管 B 处理,使其温度逐渐下降至 40C,发现试管内没有什么变
化,原因是 。
(4)为使实验结论更具说服力,实验设计往往采用单一变量原则,依据这一原则,指出上述表格内的一处错
误并加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蛋白质或 RNA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2)B 、C 试管中溶液变成蓝色, A 试管中溶液不变蓝
(3) 蓝色逐渐褪去 高温作用下,淀粉酶变性失活
(4)步骤 1 试管 B 中应加 2mL 淀粉溶液而不是 1mL
【分析】根据表格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为酶的活性,因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
的影响。若酶的活性高,则淀粉被完全水解,不能与碘液产生蓝色反应,可以根据加入碘液以后变蓝的程
度判断酶活性的大小。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极少数酶是 RNA,即酶的本质是 蛋白质或 RNA。据表格可知,该实验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为酶的活性,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
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 40℃左右是淀粉酶的适宜温度, 在该温度下淀粉酶会催化淀粉水解, 因此加 入碘液不变蓝;在 100℃温度下,淀粉酶会变性失活,不能催化淀粉水解,因此加入碘液变蓝;在 0℃温度 下, 淀粉酶的活性非常低, 试管中大多数淀粉未被水解, 因此加入碘液变蓝, 即 B、C 试管中溶液变成蓝色,
A 试管中溶液不变蓝。
(3)C 试管的温度升高后,酶活性上升,能催化淀粉水解,因此试管中的蓝色逐渐褪去;试管 B 中酶的活
性已经丧失,降低温度后酶活性不能恢复,因此试管内没有什么变化。
(4)探究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因此各组实验所加试剂的量应该相等, 所以步骤 1 试管 B 中应加 2mL
淀粉溶液而不是 1mL。
23.如图 1 是某课题组的实验结果(注:A 酶和 B 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图 2 表示 30℃时 B
酶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他条件相同)。请分析回答:
(1)分析图 1 的实验结果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 。 (2)图 1 结果显示,在 40℃至 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 。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
因是 。
(3)如表是图 1 所示实验结果统计表,由图 1 可知表中③处应是 ,⑧处应是 。
温度(℃)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A 酶活性(mmol s -1) 3.1 3.8 5.8 6.3 5.4 2.9 0.9
B 酶活性(mmol s -1) 1.1 2.2 3.9 ⑧ 3.4 1.9 0
(4) 在图 2 上画出 A 酶(浓度与 B 酶相同)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
(5)适宜条件下,取一支试管加入 A 酶和蛋白酶溶液并摇匀, 一段时间后加入纤维素,几分钟后加入新制斐
林试剂并水浴加热,结果试管中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原因是 。
【答案】(1)探究温度对 A 酶和 B 酶活性的影响
(2) A 酶 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3) 40℃ 5.0
(4)
(5)A 酶已被蛋白酶催化分解
【分析】分析图 1:该曲线的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酶活性,故该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 A 酶和 B 酶活 性的影响。分析图 2:根据图 1 相同温度下 A 酶的活性大于 B 酶,故图 2 中如果画出 A 酶(浓度与 B 酶相 同)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 A 酶反应物的浓度下降速率大于 B 酶。分析表格:表格 是图一所示实验结果统计表, ①②③④⑤⑥⑦之间的温度梯度为 10℃,看图可知⑧处应是温度为 50℃
时, B 酶的活性为 5.0。
(1)根据图 1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可知本实验的探究课题是探究温度对 A 酶和 B 酶活性的影响。
(2)图 1 结果显示,在 40℃至 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 A 酶,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
因是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
(3)根据图 1 曲线可知,该实验温度梯度设置是 10℃ , ①温度应该是 20℃ , A 酶活性为 3.0 左右。故③
处应是 40℃,看图可知⑧处应是温度为 50℃时, B 酶的活性为 5.0。
(4)30℃时 A 酶活性大于 B 酶,故反应物的浓度下降速率大于 B 酶.曲线如图:

(5)适宜条件下, 取一支试管加入 A 酶和蛋白酶溶液并摇匀, 一段时间后加入纤维素, 几分钟后加入新制 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结果试管中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原因是 A 酶即纤维素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已 被蛋白酶催化分解,使得纤维素不能分解产生还原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