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
10
名著《西游记》自清、自查复习
第一步:《西游记》内容自清
文学常识
作 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浪漫主义手法。
语言特点:多用口语,诙谐幽默,生动形象。
写作手法: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
内容概括: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讲述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是一部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凭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一)《西游记》思维导图
(一)《西游记》思维导图
第二步:《西游记》重要人物自清
(一)孙悟空
性格:桀骜不驯、爱憎分明、敢于挑战天宫的权威、勇敢机智、疾恶如仇、英勇无畏、忠诚不贰;好胜心强。
武器:如意金箍棒 技能:七十二般变化、火眼金睛、筋斗云。
生平: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九转金丹,在炼丹炉内炼就火眼金睛,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来经观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三打白骨精(表现了孙悟空刚烈、直率的品行),真假美猴王(表现了孙悟空忠心和为真理而战)
(二)唐 僧
性格: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偶有迂腐、是非不分。
武器:九环锡杖。
宝物:锦襕异宝袈裟
生平:俗名姓陈,小名叫作江流,是佛祖二弟子金蝉子转世。他携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情节: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性格特征——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如:三打白骨精(表现了唐僧的不辨忠奸)、最终成佛(表现了唐僧的坚韧和不屈)
(三)猪八戒
性格:忠勇善良、憨厚淳朴、知错就改、勇猛不屈;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说谎、贪恋女色、一遇到困难就嚷嚷着散伙。
武器:九齿钉钯
生平: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长成一幅长鼻大耳、呆头呆脑的样子。后在高老庄被孙悟空收服,成为唐僧的弟子,持九齿钉钯与孙悟空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功成圆满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情节:调戏嫦娥、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
(四)沙 僧
性格:忠厚诚恳、任劳任怨、正直无私、忠心不贰。
武器:降妖宝杖
生平:本是天宫玉帝的卷帘大将,因打碎玉玻璃触犯天条,被贬下凡间。他武艺高强,不畏强敌,经南海观世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手持降妖宝杖(月牙铲)与孙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任劳任怨,忠心不贰,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情节:三打白骨精(表现了沙和尚的忠心)、最终成佛(表现了沙和尚的坚韧)
第三步:《西游记》考题自查
1.下面是小说《西游记》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至第31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的部分内容,根据情节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八戒道:“忙忙的走路,且净甚么身子?”行者道:“你那里知道。我自从回来,这几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气了。师父是个爱干净的,恐怕嫌我。”
②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 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
③那公主参拜了父王、母后,会了姊妹,各官俱来拜见。那公主才启奏道:“多亏孙长老法力无边,降了黄袍怪,救奴回国。”
④沙僧搀着长老,近前看时,那里是甚香米饭,却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长蛆,也不是面筋,却是几个青蛙、癞虾蟆,满地乱跳。
⑤那怪接水在手,纵起身来,走上前,使个黑眼定身法,念了咒语,将一口水望唐僧喷去,叫声:“变!”那长老的真身,隐在殿上,真个变作一只斑斓猛虎。
A.④②⑤①③ B.④⑤①③② C.⑤①③②④ D.⑤④②③①
【答案】A
【解析】从①“行者道:‘你那里知道。我自从回来,这几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气了。’”可知,这是孙悟空被逐后又回来了,不能在师父面前失了礼数的做法;从②句中可知,这是悟空被逐之前和师父告别;从③“那公主才启奏道:‘多亏孙长老法力无边,降了黄袍怪,救奴回国。’”可知,这是悟空解救了公主,降了黄袍怪。从④中可看出这是白骨精的变化,他提着的食物全是假的;从⑤的内容可知这是黄袍怪把唐僧变成了老虎,因为悟空被撵走了,不在师父身边。从这些分析可知,②④是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内容,排序应为④②,①③⑤是第31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的部分内容,排序应为⑤①③,故本题选A。
2.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以整整八回写美猴王孙悟空出世及其大闹天宫作为全书故事的开始。
B.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被花果山众妖尊为美猴王,因保唐僧西天取经最终封为“斗战胜佛”。
C.这部作品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
D.这部作品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翱翔着无比丰富的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答案】A
【解析】A“整整八回”表述有误。《西游记》以整整7回写美猴王孙悟空出世及其大闹天宫作为全书故事的开始。8--12回写唐僧的来历,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 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81难和师徒终成正果,带经回东土大唐。
3.下列对《西游记》相关情节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白骨夫人先后变成花容月貌的女儿,老夫人和老汉意图迷惑唐僧,都被孙悟空一一识破并 打杀,唐僧一怒之下赶走悟空。
B.唐僧与车迟国三大仙斗法,先赌猜柜中之物,再赌赛求雨,而后赌砍头、剖腹、油锅洗澡, 结果都在悟空的暗助下取胜。
C.六耳猕猴假冒悟空打伤唐僧,真假悟空先后去找观音、玉帝、唐僧、阎王分辨都没能成功, 最后六耳猕猴被如来识破。
D.师徒四人途径火焰山,悟空去借芭蕉扇,先是被铁扇公主扇走,而后又借了假扇,最后与 众天神战胜牛魔王取得真扇。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为名著细节题,考察学生对《西游记》经典情节的掌握。A为经典的三打白骨 精情节,正确。B为车迟国斗法情节,注意妖怪和唐僧是先比祈雨,后赌猜柜中之物,因此 错误。C为真假美猴王情节,正确。D为三调芭蕉扇情节,正确。
4.选出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A.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
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B.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C.猪悟能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虽然他勤谨能干,不伤害百姓,但因相貌丑陋、食量惊人,又经常飞沙走石、来去无影,所以被众人当成妖怪。
D.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后娘娘。
【答案】 B
【解析】“打伤太白星”是后话,应是“打出南天门”。玉帝派去擒拿孙悟空的是托塔李天王和哪吒。二郎神出场是孙悟空蟠桃宴上二次大闹天宫之后的事情。
5.下面有关《西游记》的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给美猴王起名“孙悟空”。
B.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时唐太宗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作途中化斋之用。
C.沙悟净在流沙河拜唐僧为师,成为唐僧的三徒弟。
D.过火焰山时,猪八戒大战红孩儿,为最后降服红孩儿做出很大贡献。
【答案】D
【解析】A.正确;B.正确;C.正确;D.有误,通过火焰山,靠的是孙悟空智取芭蕉扇,于是就有了“三调芭蕉扇”这一精彩有趣的情节.故选:D.
6.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语空一怒之下推倒了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后来悟空三岛求方,终于用观音菩萨的净瓶水救活了人参果树。
B.《范爱农》一文中的范爱农和鲁迅是同乡,都在日本留过学,但他们在对徐锡麟等人被杀要不要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时持不同意见。
C.《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受阻于火焰山,土地交代了此山的来历,说是当年大圣“蹬倒丹炉,落了几个砖来,内有余火,到此处化为火焰山”。
D.《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现实主义小说的基础,拓宽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领域,而且是中国小说中极少见的描绘人与自然关系的作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平时阅读文学作品,对作品的内容和相关信息要注意记忆,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一方面积累写作的材料。D.《西游记》是长篇章回体浪漫主义神话小说。
7.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一路走过了女儿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多个国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去到西天,取得了真经。
B.《水浒传》最伟大的贡献是塑造了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足智多谋的吴用、谦逊深沉的宋江、粗鲁豪放的李逵、粗中有细的鲁达。
C.从《朝花夕拾》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先生明明赞扬长妈妈,却从他的缺点说起,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D.《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颂了取经人百折不挠的精神。
【答案】A
【解析】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好)、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A.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是《格列佛游记》中的国名。
8.列对《西游记》的情节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菩提祖师收石猴为徒,为他取了法名孙悟空,教了他长生不老的秘诀,又把七十二般变化、腾云驾雾和“筋斗云”的口诀都教授给他。
B.大圣打赌能跳出佛祖的手掌心,结果只在佛祖手指上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八个字,被佛祖翻掌压在五行山下,直到唐僧取经路过相救,方才重获自由。
C.王母娘娘设“蟠桃大会”,因前来邀请的仙女嘲笑大圣相貌丑陋,大圣一时火起,大闹瑶池,偷吃了仙酒,打伤了太上老君,抢走了葫芦金丹。
D.“三打白骨精”一段,妖怪变换花样化装成好人,唐僧不知好歹一味大发慈悲,只有孙悟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与白骨精战斗到底,终于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了解与记忆。考查的是《西游记》有关知识,要在阅读的基础上记忆回答。C王母娘娘设“蟠桃大会”,并没有邀请孙悟空。
8.列对《西游记》的情节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菩提祖师收石猴为徒,为他取了法名孙悟空,教了他长生不老的秘诀,又把七十二般变化、腾云驾雾和“筋斗云”的口诀都教授给他。
B.大圣打赌能跳出佛祖的手掌心,结果只在佛祖手指上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八个字,被佛祖翻掌压在五行山下,直到唐僧取经路过相救,方才重获自由。
C.王母娘娘设“蟠桃大会”,因前来邀请的仙女嘲笑大圣相貌丑陋,大圣一时火起,大闹瑶池,偷吃了仙酒,打伤了太上老君,抢走了葫芦金丹。
D.“三打白骨精”一段,妖怪变换花样化装成好人,唐僧不知好歹一味大发慈悲,只有孙悟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与白骨精战斗到底,终于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了解与记忆。考查的是《西游记》有关知识,要在阅读的基础上记忆回答。C王母娘娘设“蟠桃大会”,并没有邀请孙悟空。
9.下列对名著《西游记》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悟空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是一位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英雄。
B.猪八戒好吃贪睡,爱占便宜,喜欢搬弄是非,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有时耍小聪明,结果反而坏了大事。但他憨厚纯朴,没有害人之心,并且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C.唐僧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明知到西天去必然会碰到许多艰难险阻,但仍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也不管外界有多少诱惑,他从来没有动摇过。
D.和孙悟空、猪八戒比较起来,沙和尚在书中显得故事较少,生气不足,他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配角。
【答案】D
【解析】D:错误。取经途中,沙和尚或在看守行李,或被妖怪所擒,少有在降妖除怪的事情上建功,但他时常以言语调和唐僧、孙悟空、猪八戒之间的关系,维护取经团队的和谐稳定,亦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虽然能力上不及两位师兄,却能自嘲“放屁添风”,在必要的时候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10.下列是《西游记》的部分回目,其情节与孙悟空无关的一项是( )
A.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B.三僧大战青龙山 四星挟捉犀牛怪
C.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D.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答案】C
【解析】A: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概括为:悟空三人承认偷吃了人参果,两个道童辱骂得更加厉害,悟空难忍辱骂,推倒了人参果树。二童设计把唐僧师徒锁入正殿,悟空弄个瞌睡虫,使个“解锁法”,师徒夜间逃走。镇元子纵云赶上,以袍袖将唐僧一行尽笼而回。夜间师徒再次逃出,又被镇元子捉住。镇元子命将悟空下锅油炸,却被悟空以石狮变成自身将锅砸穿。镇元子大怒,要油炸唐僧,悟空无奈现身。
B:三僧大战青龙山 四星挟捉犀牛怪。解释为:悟空师兄三人大战青龙山,四位星宿协助捉拿犀牛怪。 C: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概括为:五百年后,如来佛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观音率木叉,带着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没有孙悟空。 D: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概括为: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不善水战,在水下奈何不了那妖怪,便派八戒下水与之一战。八戒执九齿钉耙与之河妖三次相斗,均不能取胜。悟空虽智计百出,却也无可奈何。几番战斗无果之下,悟空去求助观音菩萨,菩萨让木叉行者与悟空同去,收服妖怪。木叉行者唤出妖怪悟净。引其拜师后,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共取西经。
11.下列《西游记》中的外貌描写按与人物相对应的原则,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1 一头红焰发蓬松, 两只圆晴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 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 腰束双攒露白 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2 凛凛威颜多雅秀, 佛衣可体如裁就。辉光艳艳满乾坤, 结彩纷纷凝宇宙。朗朗明珠上下排, 层层金线穿前 后。兜罗四面锦沿边,万样稀奇铺绮纷。八宝妆花缚钮丝,金环束领攀绒扣。
3 卷脏莲蓬吊搭嘴, 耳如蒲扇显金晴。獠牙锋利如钢锉, 长嘴张开似火盆。一双圆眼光如电, 两耳扇风唿唿 声。
4 身穿金甲亮堂堂, 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 足踏云鞋皆有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 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馨尖嘴龇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
A.唐僧 猪八戒 沙僧 孙悟空 B.唐僧 沙僧 猪八戒 孙悟空
C.唐僧 沙僧 孙悟空 猪八戒 D.沙僧 唐僧 猪八戒 孙悟空
【答案】D【解析】根据(1)中穿戴、武器的描写“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可知,此人物是沙僧;根据(2)中面貌及袈裟的描写“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朗朗明珠上下排,层层金线穿前后。兜罗四面锦沿边,万样稀奇铺绮绣”可知,此人物是唐僧;根据(3)中外貌描写“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一双圆眼光如电,两耳扇风唿唿声”可知,此人物是猪八戒;根据(4)中的武器“手举金箍棒一根”可知,此人物是孙悟空
(一)
①正行之际,忽闻得有人言语。八戒仔细看时,看来是行者在山凹里,聚集群妖。……
②那呆子有些怕他,又不敢明明的见他,却往草崖边,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当中挤着,也跟那些猴子磕头。
③不知孙大圣坐得高,眼又乖滑,看得他明白,便问:“那班部中乱拜的是个夷人,是那里来的?拿上来!”说不了,那些小猴一窝蜂把个八戒推将上来,按倒在地。行者道:“你是那里来的夷人?”八戒低着头道:“不敢,承问了。不是夷人,是熟人熟人。”行者道:“我这大圣部下的群猴,都是一般模样。你这嘴脸生得各样,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别处来的妖魔。既是别处来的,若要投我部下,先来递个脚色手本,报了名字,我好留你在这随班点扎。若不留你,你敢在这里乱拜!”八戒低着头,拱着嘴道:“不羞,就拿出这副嘴脸来了!我和你兄弟也做了几年,又推认不得,说是什么夷人!”行者笑道:“抬起头来我看。”那呆子把嘴往上一伸道:“你看么!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行者忍不住笑道:“猪八戒。”他听见一声叫,就一毂辘跳将起来道:“正是,正是!我是猪八戒!”他又思量道:“认得就好说话了。”
④行者道:“你不跟唐僧取经去,却来这里怎的?想是你冲撞了师父,师父也贬你回来了?有甚贬书,拿来我看。”八戒道:“不曾冲撞他,他也没什么贬书,也不曾赶我。”行者道:“既无贬书,又不曾赶你,你来我这里怎的?”八戒道:“师父想你,着我来请你的。”(节选自《西游记》)
【答案】花果山 黄袍怪
【解析】由语段内容可知此语段出自《西游记》第30回《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后,唐僧误以为孙悟空误伤人命,将他赶回了花果山。取经途中,路过碗子山时被黄袍怪抓住,八戒与沙僧不敌黄袍怪,八戒于是跑到花果山寻回孙悟空,打跑了黄袍怪。
1.选文第③段中的“这里”是指______,猪八戒来到此地是为了请孙悟空去降服______。
2.《西游记》的语言风格诙谐幽默,请从选文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一:如“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当中挤着”中,“溜”和“挤”等动作滑稽可笑,把八戒不敢见悟空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示例二:如“你看么!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中的“好道认得嘴”,通过俏皮的语言,突出猪八戒的外貌特征,表现出其憨厚可爱,让人忍俊不禁。
【解析】本题考查《西游记》的语言风格。诙谐幽默指说话或行为风趣,引人发笑。《西游记》中八戒的性格最是诙谐幽默,语言上,如 “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八戒打趣自己突出的外貌特征,表现了八戒的憨厚可爱,俏皮的语言让人忍俊不禁;行为上,“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当中挤着”,滑稽可笑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八戒不敢见悟空的心理。
3.《西游记》中很多人物既保持着动物性,又有神的本领,还兼有人的特点、请从孙悟空和猪八戒中任选其一,结合原著简要分析。
【答案】孙悟空:(1)动物性:长得一副猴相,雷公嘴、毛脸,具有猴子机敏乖巧、好动的习性;(2)神的本领(神性):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的神奇本领;(3)人的特点(人性):心高气傲,容易冲动,爱捉弄人,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
猪八戒:(1)动物性:猪八戒嘴脸和猪相似,有猪的贪吃、贪睡、懒惰等特点;(2)神的本领(神性):天蓬元帅出身,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3)人的特点(人性):爱耍小聪明,爱在师父面前进孙悟空的谗言、动不动就喊“散伙”等。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题意,从“动物性”“神的本领”“人的特点”三个方面,从孙悟空和猪八戒中任选其一分析即可。动物性主要指他们的外在形象和性格,如孙悟空的雷公嘴、毛脸等猴相及性急等性格;猪八戒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的猪相,且有猪的憨厚、力气大、贪吃、贪睡、懒惰等特点。神的本领:孙悟空神通广大,会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长生不老等高超的法术;猪八戒是天蓬元帅出身,会三十六般变化,能腾云驾雾。人的特点:孙悟空心高气傲,容易冲动、爱捉弄人,忠诚、嫉恶如仇;猪八戒爱耍小聪明,爱搬弄是非、动不动就喊“散伙”等。
(二)
行者听见道:“这个呆根,这等胡说,可不唬了师父?等老孙再去看看。”他把棍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怪物,叫声:“老官儿,往那里去?怎么又走路,又念经?”那妖精错认了定盘星,把孙大圣也当做个等闲的,遂答道:“长老啊,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肴经念佛。命里无儿,此生得一个小女,今早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来找子,也不见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汉特来子看。果然是伤残他命,也没奈何,将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茔中。”行者笑道:“我是个做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行者掣出棒来,自忖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去,却又不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她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地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1.上面文字选自吴承恩的《西游记》,这部小说被鲁迅先生称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神魔小说
【解析】 《西游记》被鲁迅先生称为神魔小说,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著作,主要记叙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的故事。
2.选文是《西游记》中一个精彩故事的片段,这个故事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打白骨精
【解析】根据选段中“老汉”自述“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肴经念佛。命里无儿,此生得一个小女,今早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来找子,也不见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汉特来子看”和“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可知这个故事是三打白骨精,最终悟空被唐僧逐回花果山。
3.读《西游记》最宜精读和跳读并用。比如通过仔细揣摩选文中悟空的言行举止,可知悟空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一种即可),这样的读书方法就叫_______________。
【答案】机智勇敢(有勇有谋、本领高强等)
【解析】根据选段中悟空与山神土地所说“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可知他的机智。根据“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可知他的勇敢与本领高强。根据文中的某些细节来揣摩人物性格特点,这种读书方法叫做精读。
(三)
那呆子急纵云头,径回城里。半霎时,到了馆驿。此时人静月明。两廊下寻不见师父。只见白马睡在那厢,浑身水湿,后腿有盘子大小一点青痕。八戒失惊道:“这亡人又不曾走路,怎么身上有汗,腿有青痕?想是歹人打劫师父,把马打坏了。”那白马认得是八戒,忽然口吐人言,叫声“师兄!”这呆子吓了一跌。爬起来,往外要走,被那马探探身,一口咬住皂衣,道:“哥啊,你莫怕我。”八戒战兢兢的道:“兄弟,你怎么今日说起话来了?你但说话,必有大不祥之事。”白马道:“你知师父有难么?”八戒道:“我不知。”白马道:“你是不知……那妖精变做一个俊俏文人,撞入朝中,与皇帝认了亲眷。把我师父变作一个斑斓猛虎,见被众臣捉住,锁在朝房铁笼里面。我听得这般苦恼,心如刀割。你两日又不在不知,恐一时伤了性命。只得化龙身去救,不期到朝里,又寻不见师父。及到银安殿外,遇见妖精,我又变做个宫娥模样,哄那怪物。那怪物叫我舞刀他看,遂尔留心,砍他一刀,早被他闪过,双手举个满堂红,把我战败。我又飞刀砍去,他又把刀接了,捽下满堂
1.白马为何会随唐僧西天取经?
【答案】白马(前身是龙王三太子)犯了死罪,经观音菩萨求情,免除死罪,让它变身为白马给唐僧当坐骑,随唐僧西天取经来赎罪。
【解析】考查名著阅读的情节勾连。观音菩萨在前往东土寻找取经人的途中被空中的一条玉龙喊住,这条玉龙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其父以忤逆罪告上天庭,玉帝判他死罪,观音于是向玉帝求情,希望玉帝能饶了玉龙一命,将其赐给观音,给取经人做脚力。后来在悟空随唐僧取经经过鹰愁涧时,唐僧的坐骑白马被涧里的一条恶龙吃掉,这恶龙就是经菩萨解救、在此处等候取经人的玉龙,菩萨将它变为白马充当了唐僧的坐骑一路西去取经。
2.选文中的白马勇敢、忠诚,《格列佛游记》中慧骃国里的马是______、______的化身。
【答案】示例:智慧、理性、 高贵、友爱、善良等。
【解析】考查名著阅读的总结概括。马在慧骃国是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格列佛在慧骃国遭到一种形状像人的名为“耶胡”的畜生的围攻。幸亏一匹具有智慧的马——“慧骃”来给他解了围。慧骃国国王理智贤明、勤劳勇敢、仁慈友爱、公正诚信,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据此概括慧骃国马的形象即可。
3.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分别以一个字概括了几部名著的精神实质,将《三国演义》归纳为“忠”字,将《水浒传》归纳为“义”字,将《红楼梦》归纳为“情”字。请你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归纳《西游记》,并简述理由。
【答案】示例:①诚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始终不改初心,用诚心求取真经,最终感化天地,功德圆满。 ②专为了求取真经,师徒四人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用心专一,毫不动摇。 ③恒为了求取真经,他们坚持不懈,以一颗恒心感天动地。④勇师徒四人敢做常人不敢为之事,勇敢面对妖魔鬼怪,具有大无畏精神。⑤合作西天取经之路充满险恶,但唐僧师徒最终能取得真经,功德圆满,靠的是四人团结合作,齐心协力。
【解析】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综合阅读能力。唐僧师徒从大唐到灵山,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遭遇重重磨难,也在女儿国、四圣、荆棘岭那里经受住了诱惑,但都不改取经初心;其中虽有争执、争吵,但没有一个人脱离取经队伍;既有悟空勇猛善斗,也有八戒、沙僧甚至白龙的从旁协助,无论面对的妖魔如何强大,始终勇敢无畏,与之斗争,才会得来各路神仙相助。从中概括理由并提炼出一个词即可。
43.《西游记》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被孙悟空直接打死的妖魔鬼怪并不多,被太上老君、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收走倒是不少。请谈谈你对这个现象的看法。
【答案】这一现象体现了人们与社会对犯错之人的包容与拯救之心,给予犯错之人一个改过自新、向善求美的机会,让故事少了一份血腥,多了一些温情(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此题试图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此题设计高妙,出题人对这个有趣现象的发现可谓独具慧眼,对问题的设计发人深思,答案的示例让人心服口服。原来《西游记》整部作品都满溢着一颗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佛心,对犯错之人不也同样如此吗?
(四)
①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
②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刽!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以上两个不同章节的选段描绘的故事情节。
【答案】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大战红孩儿或与红孩儿斗法等皆可) 孙悟空三调(借)芭蕉扇(或调芭蕉扇)意近即可
【解析】仔细阅读两段文字,根据有关信息如“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判断这“妖精”是“红孩儿”,然后抓住主要人物“孙悟空”的活动,了解两个人物的关系,把主要事件的概括出来即可。
2.《西游记》是青少年读者最喜爱的古典小说,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简要说说《西游记》受青少年读者喜爱的原因。
【答案】可从故事情节、神话色彩、丰富的想象力、生动有趣的形象等方面作答。 示例:《西游记》故事情节曲折、精彩、引人人胜,所以深受青少年喜爱。(意思相近、选择一个方面作答即可)
【解析】可以从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或人物形象的生动有趣来举例说明原因。
3.通过“大闹天宫”这一精彩情节,我们不难发现,作品的象征意味是很浓的。天宫是 的代称,玉帝是 的化身,孙悟空是 的化身和 的代表。
【答案】人间朝廷;封建皇帝;人民意愿;民主主义思想
【解析】此题考查对名著思想内容的理解及对人物形象的评价。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各项内容,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做出选择。由《西游记》内容可知,天宫是封建朝廷的代称,玉帝是封建皇帝的化身;孙悟空是人间意愿的化身和民主主义思想的代表。
4.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 7 回写 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 第8-12 回写 的来历、魏征斩龙、唐太宗入冥府, 交代取经的缘起;第 13-100 回写 。
【答案】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八十一难师徒终成正果,带经回东土大唐北俱
【解析】《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前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8—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100回写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知识梳理要仔细,不放过一个易错点,
查漏补缺,勤学勤思是关键。
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期末冲刺,勇往直前,挑战自我,创造佳绩!
期末复习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