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
一、中央集权制的逐步加强
时期 发展概况 具体措施
战国 初步形成 法家代表韩非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商鞅变法,确立县制,初步确立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秦朝 正式建立 秦始皇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西汉 巩固 汉武帝采纳“推恩”建议,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隋唐 完善 创立和逐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北宋 加强 “杯酒释兵权”,削弱兵权;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通判、转运使,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和军权收归中央,重文轻武
元朝 新发展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在地方设行省
明清 达到顶峰 明朝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二、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命题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考查角度侧重:时空观念)
材料一
设问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秦朝创立的什么政治制度 其中,中央政府的“御史大夫”掌管什么事务 秦朝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答:中央集权制度;监察事务;郡县制。
设问2材料一图二中的中央机构开创于哪个朝代 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答:元朝;行省制度。
设问3材料一图三中的制度开始于哪一朝代 在这一朝代,哪一个中央官职被废除
答:明朝;丞相被废除。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设问4材料二中的“本朝”是谁建立的 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答:宋太祖(赵匡胤)。措施:军事上,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经济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地方必要支出外的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材料三
设问5材料三中清朝出现了“跪受笔录”的情况源于哪一机构的设立 图一至图三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怎样的演变趋势
答:军机处;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皇权不断强化)。
素养解读之时空观念
(1)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2)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3)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4)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5)在认识现实社会时,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图示点拨
古代加强中央集权制的主要措施
思维拓展
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1)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3)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于集中力量发展经济。
(4)中央集权制度容易导致专制统治,在封建社会后期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5)处理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
专题训练
1.(2023 淮南模拟)荀子曰:“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反映出周天子 (B)
A.实行郡县制度 B.分封子弟功臣
C.废除皇帝制度 D.设立御史大夫
2.(2022·衡阳中考)以下是秦朝行政区划表(部分),该表反映了秦朝在地方实行 (C)
郡名 建置时代 郡治
陇西郡 昭襄王二十八年置,始皇因之 今甘肃临洮
辽东郡 古燕置,始皇因之 今辽宁辽阳
南海郡 始皇置 今广东广州
A.设立中央政权机构
B.加强了地方权力
C.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D.消除了地域差异
3.(2023 哈尔滨中考)某市博物馆正在进行“中国古代货币展”的布展工作。下列文物中可作为秦朝时期展品的是 (A)
A.圆形方孔半两钱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纸币“会子”铜版拓片
4.(2023 广安中考)“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隋朝开创的科举取士制度 (B)
A.使儒家学说被立为正统思想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考试题目解释一直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
D.直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宋初大将曹翰在《退将诗》中写道:“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 (C)
A.宋朝轻视文化教育
B.宋朝经济水平低
C.宋朝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D.宋朝没有战争,社会安定
6.(2023 深圳中考)朱元璋认为明朝的刑法难以达到明刑弼教的目的,又制定《大诰》。《大诰》拟罪唯朱元璋一人,官员拟罪须以《大诰》为依据,降一级。此措施体现了 (D)
A.追求法律平等
B.加强思想禁锢
C.维护官员利益
D.强化君主专制
7.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朝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等措施的实施,其共同目的是 (B)
A.提高教育质量 B.加强思想控制
C.推动经济发展 D.促进民族交融
8.(2023 河南模拟)清朝“在以密折密谕推行秘密政治的实践中”,最终找到了“最便于独揽朝纲的权力配置格局”。这一格局下 (D)
A.相权辅佐君权
B.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C.科举制度僵化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9.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兴亡更替屡见不鲜,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创立以来就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请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到清朝的朝代更替示意图
(1)请根据所学内容写出上图中序号所代表的朝代。
答:①唐,②辽,③南宋,④明。
材料二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2)请结合材料二内容,回答明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官制和思想文化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废除了丞相制度、中书省;八股取士。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的作用。
答:措施: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作用:分散了地方的权力;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对任意一点即可)
材料四 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助他起草敕令;部分则由于它是一种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大臣与皇上商讨国事,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对策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上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4)根据材料四,写出设立军机处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的认识。
答:原因:君主处理政务的需要,削弱满洲贵族的权力,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设计均是以巩固统治为目的,在制度设计上需要因时因势进行调整、创新和改革。专题二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
一、中央集权制的逐步加强
时期 发展概况 具体措施
战国 初步形成 法家代表 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商鞅变法,确立 ,初步确立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秦朝 正式建立 秦始皇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下设丞相、太尉、 ,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西汉 巩固 汉武帝采纳“ ”建议,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建立 制度;“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隋唐 完善 创立和逐步完善
北宋 加强 “杯酒释兵权”,削弱兵权;采取 的办法,削弱相权;设通判、转运使,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和军权收归中央,重文轻武
元朝 新发展 元朝实行 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 负责监察事务,在地方设行省
明清 达到顶峰 明朝在中央 ,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设 ,大兴文字狱
二、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命题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考查角度侧重:时空观念)
材料一
设问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秦朝创立的什么政治制度 其中,中央政府的“御史大夫”掌管什么事务 秦朝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设问2材料一图二中的中央机构开创于哪个朝代 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设问3材料一图三中的制度开始于哪一朝代 在这一朝代,哪一个中央官职被废除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设问4材料二中的“本朝”是谁建立的 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材料三
设问5材料三中清朝出现了“跪受笔录”的情况源于哪一机构的设立 图一至图三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怎样的演变趋势
素养解读之时空观念
(1)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2)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3)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4)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5)在认识现实社会时,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图示点拨
古代加强中央集权制的主要措施
思维拓展
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1)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3)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于集中力量发展经济。
(4)中央集权制度容易导致专制统治,在封建社会后期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5)处理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
专题训练
1.(2023 淮南模拟)荀子曰:“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反映出周天子 ( )
A.实行郡县制度 B.分封子弟功臣
C.废除皇帝制度 D.设立御史大夫
2.(2022·衡阳中考)以下是秦朝行政区划表(部分),该表反映了秦朝在地方实行 ( )
郡名 建置时代 郡治
陇西郡 昭襄王二十八年置,始皇因之 今甘肃临洮
辽东郡 古燕置,始皇因之 今辽宁辽阳
南海郡 始皇置 今广东广州
A.设立中央政权机构
B.加强了地方权力
C.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D.消除了地域差异
3.(2023 哈尔滨中考)某市博物馆正在进行“中国古代货币展”的布展工作。下列文物中可作为秦朝时期展品的是 ( )
A.圆形方孔半两钱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纸币“会子”铜版拓片
4.(2023 广安中考)“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隋朝开创的科举取士制度 ( )
A.使儒家学说被立为正统思想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考试题目解释一直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
D.直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宋初大将曹翰在《退将诗》中写道:“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 ( )
A.宋朝轻视文化教育
B.宋朝经济水平低
C.宋朝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D.宋朝没有战争,社会安定
6.(2023 深圳中考)朱元璋认为明朝的刑法难以达到明刑弼教的目的,又制定《大诰》。《大诰》拟罪唯朱元璋一人,官员拟罪须以《大诰》为依据,降一级。此措施体现了 ( )
A.追求法律平等
B.加强思想禁锢
C.维护官员利益
D.强化君主专制
7.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朝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等措施的实施,其共同目的是 ( )
A.提高教育质量 B.加强思想控制
C.推动经济发展 D.促进民族交融
8.(2023 河南模拟)清朝“在以密折密谕推行秘密政治的实践中”,最终找到了“最便于独揽朝纲的权力配置格局”。这一格局下 ( )
A.相权辅佐君权
B.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C.科举制度僵化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9.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兴亡更替屡见不鲜,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创立以来就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请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到清朝的朝代更替示意图
(1)请根据所学内容写出上图中序号所代表的朝代。
材料二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2)请结合材料二内容,回答明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官制和思想文化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的作用。
材料四 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助他起草敕令;部分则由于它是一种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大臣与皇上商讨国事,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对策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上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4)根据材料四,写出设立军机处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