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民主法治建设
一、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
时期 事件 概况 意义
古代 百家争鸣 法家代表 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较早提出以法治国
近代 戊戌变法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如君主立宪制 在 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辛亥革命 提出 ,建立中华民国,颁布《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的原则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 的终结。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新文化运动 抨击封建礼教,提倡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民众接受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 签署“ ”,国共同意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通过《 》,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续表
时期 事件 概况 意义
现代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通过了《 》,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拨乱反正 平反冤假错案,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二、国外的民主法治建设
命题点重要法律文献(考查角度侧重:历史解释)
材料一 古巴比伦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社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设问1材料一中“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 依据材料指出这部法典颁布实施的社会意义。
材料二 如图
设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法律文献起到了限制王权、保证议会权力的作用。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哪一法律文献 概括以上法律文献反映的共同思想。
材料三 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以及联邦政府内部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设问3由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通过“分权”,来构建这一全新的政府权力机构的。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设问4材料四这部宪法在我国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根据材料四宪法的内容,说说当时广大人民群众为该宪法的颁布而欢欣鼓舞的原因。
设问5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并谈谈对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启示。
素养解读
(1)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判断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2)以史料整理、对史料的解读、追溯起源、探讨因果、分析趋向、判定地位等形式进行考查。
方法指导
(1)在平时学习中应能够区分历史解释和历史事实,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对史实提出自己的解释或看法。
(2)能够在历史阐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结合起来,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1)任何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都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法律制度和民主建设要依据各国国情。
(2)以人为本、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偏废。
(3)不同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4)我国应该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依法治国,维护人民的合法利益。
(5)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真正的民主平等。
专题训练
1.材料选自《汉书 艺文志》,其描述的是 ( )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A.井田制瓦解 B.百家争鸣
C.诸侯争霸 D.国家统一
2.如图是《观念史研究》一书中统计的1890-1898年各大媒体宣传“维新”一词的数量统计示意图,对此你可以解读出 ( )
A.“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B.“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开始出现
C.“三民主义”思想启发诱导
D.“变法、图强”思想传播日益广泛
3.“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一个核心点。下面对法律文献共性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时间(年) 法律文献
194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都推动了中国民主与法治建设
B.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
C.都体现反封建专制斗争取得了胜利
D.都体现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性质
4.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退还国会复议,如国会在规定期限(10天)届满之前休会,总统就可以把它装进自己的口袋,使法案自行无效,这就是所谓的口袋否决权。据统计,历届美国总统使用这种特殊的否决方式700次以上。这一规定体现了 ( )
A.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
B.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
C.总统实际权力大于国会
D.总统与国会矛盾激化
5.健全民主与法治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时空观念——展罗马法治历程
材料一 罗马法的发展演变(部分)
罗马法中有很多法律原则,诸如公民权利平等原则、重视证据原则、法人制度原则等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制定本国法律制度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请写出材料一中A处的法律名称,并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法的影响。
历史解释——比国王权力变化
材料二 如图17世纪英国国王和议会关系
(2)对比图一和图二,国王和议会的权力变化是通过什么文件得以实现的 由此在英国逐渐形成了什么制度
唯物史观——评不朽法典
材料三 (拿破仑)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胜利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拿破仑法典》)。”
——李元明《拿破仑评传》
(3)拿破仑是如何评价他自己的 《拿破仑法典》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家国情怀——思我国法治建设
材料四 2022年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文章指出,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落实到各法学学科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工作中,推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推进全民守法作为基础工程,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意义。专题六 民主法治建设
一、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
时期 事件 概况 意义
古代 百家争鸣 法家代表韩非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较早提出以法治国
近代 戊戌变法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如君主立宪制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辛亥革命 提出三民主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的原则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新文化运动 抨击封建礼教,提倡民主、科学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民众接受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 签署“双十协定”,国共同意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续表
时期 事件 概况 意义
现代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拨乱反正 平反冤假错案,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二、国外的民主法治建设
命题点重要法律文献(考查角度侧重:历史解释)
材料一 古巴比伦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社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设问1材料一中“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 依据材料指出这部法典颁布实施的社会意义。
答:《汉谟拉比法典》;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社会。
材料二 如图
设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法律文献起到了限制王权、保证议会权力的作用。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哪一法律文献 概括以上法律文献反映的共同思想。
答:《权利法案》;《独立宣言》;都提倡资本主义的平等、文明、民主等思想。
材料三 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以及联邦政府内部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设问3由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通过“分权”,来构建这一全新的政府权力机构的。
答: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内部的分权: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设问4材料四这部宪法在我国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根据材料四宪法的内容,说说当时广大人民群众为该宪法的颁布而欢欣鼓舞的原因。
答: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设问5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并谈谈对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启示。
答:趋势: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或追求民主与法治,反对专制与独裁)。启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提高人们的法治观念,增强依法办事的意识,加快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等。
素养解读
(1)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判断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2)以史料整理、对史料的解读、追溯起源、探讨因果、分析趋向、判定地位等形式进行考查。
方法指导
(1)在平时学习中应能够区分历史解释和历史事实,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对史实提出自己的解释或看法。
(2)能够在历史阐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结合起来,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1)任何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都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法律制度和民主建设要依据各国国情。
(2)以人为本、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偏废。
(3)不同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4)我国应该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依法治国,维护人民的合法利益。
(5)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真正的民主平等。
专题训练
1.材料选自《汉书 艺文志》,其描述的是 (B)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A.井田制瓦解 B.百家争鸣
C.诸侯争霸 D.国家统一
2.如图是《观念史研究》一书中统计的1890-1898年各大媒体宣传“维新”一词的数量统计示意图,对此你可以解读出 (D)
A.“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B.“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开始出现
C.“三民主义”思想启发诱导
D.“变法、图强”思想传播日益广泛
3.“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一个核心点。下面对法律文献共性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时间(年) 法律文献
194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都推动了中国民主与法治建设
B.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
C.都体现反封建专制斗争取得了胜利
D.都体现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性质
4.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退还国会复议,如国会在规定期限(10天)届满之前休会,总统就可以把它装进自己的口袋,使法案自行无效,这就是所谓的口袋否决权。据统计,历届美国总统使用这种特殊的否决方式700次以上。这一规定体现了 (B)
A.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
B.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
C.总统实际权力大于国会
D.总统与国会矛盾激化
5.健全民主与法治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时空观念——展罗马法治历程
材料一 罗马法的发展演变(部分)
罗马法中有很多法律原则,诸如公民权利平等原则、重视证据原则、法人制度原则等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制定本国法律制度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请写出材料一中A处的法律名称,并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法的影响。
答:法律:《查士丁尼法典》。影响:对近现代法律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为欧洲近现代法律建设奠定了基础。
历史解释——比国王权力变化
材料二 如图17世纪英国国王和议会关系
(2)对比图一和图二,国王和议会的权力变化是通过什么文件得以实现的 由此在英国逐渐形成了什么制度
答:《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
唯物史观——评不朽法典
材料三 (拿破仑)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胜利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拿破仑法典》)。”
——李元明《拿破仑评传》
(3)拿破仑是如何评价他自己的 《拿破仑法典》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答:他认为自己最大的功绩是制定了《民法典》。地位:成为很多国家制定民法的参照蓝本。
家国情怀——思我国法治建设
材料四 2022年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文章指出,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落实到各法学学科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工作中,推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推进全民守法作为基础工程,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意义。
答: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