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提分案
专题一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一、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领域 项目 科技成就
四 大 发 明 造纸术 概况 西汉时期,人们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 改进造纸术
影响 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印刷术 概况 隋唐 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北宋 发明活字印刷术
元代 王祯发明转轮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影响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指南针 概况 战国 制成“ ”
宋代 制成罗盘,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影响 促进了世界 的发展
火药 概况 唐朝 发明火药,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领域
宋元 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影响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 的变革
续表
领域 项目 科技成就
数学 南朝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医学 东汉 “医圣”张仲景著《 》,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东汉 研制成“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
明朝 李时珍著有《 》,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农学 北朝 贾思勰著有《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科技巨著 明代 宋应星著有《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明代 徐光启著有《 》,是一部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
建筑 长城 秦长城:为了抵御匈奴,秦始皇派人修建,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为了防御北方 贵族南扰,东起鸭绿江边、西至
北京城 时修建,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是北京城的核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二、璀璨文学成就
命题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考查角度侧重:家国情怀)
材料一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 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改编自《中国审美文化史》
设问1根据材料一概括“诗之盛者莫过于唐”的表现。
材料二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培根
设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代改变世界的三项科技发明。
材料三 元朝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明白如话”,说明其艺术风格以自然本色为主流,这也是元曲拥有广大群众基础的原因之一。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设问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曲拥有广大群众基础的原因。
材料四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设问4根据材料四,说说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素养解读之家国情怀
(1)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3)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思维拓展
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认识
(1)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成就辉煌。
(2)对推动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
(3)是坚定我们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
(4)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继承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2023 兰州中考改编)《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下列史事在该书中可查阅到的是 ( )
A.张骞通西域 B.三国鼎立
C.孝文帝改革 D.贞观之治
2.(2023 郴州中考)“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导致“天府”出现的水利工程是 ( )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3.(2023 武汉中考)行书是介于草书、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流畅,不像草书那样难认,也不像楷书那样端庄。观察如图,可知行书的特征之一是 ( )
A.字形方扁,严实厚重
B.简练明快,势巧形密
C.纵意奔放,张扬跳跃
D.棱角分明,骨力遒劲
4.(2023 江西中考)如图空白方框处应填 ( )
A.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
B.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
C.清朝的文学艺术
D.清朝的科学技术
5.中国要实现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还必须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某学校兴趣小组以“文化自信”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活动,请你完成。
活动一 体会文化自信
游学线路:成都杜甫草堂→济南辛弃疾纪念馆→北京曹雪芹纪念馆
(1)以上是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一条游学线路,请你简述该线路的设计理由。
活动二 了解文化魅力
材料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
(2)材料中关汉卿的代表作是什么 请写出“元曲四大家”中除关汉卿之外任意一位的名字。
活动三 呈现文化价值
(3)请你说说上面两幅图片的主人公分别出自哪一文学作品。作者分别是谁 这两部作品具有怎样的文学艺术价值
(4)通过以上问题探究,请谈谈当代青少年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专题提分案
专题一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一、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领域 项目 科技成就
四 大 发 明 造纸术 概况 西汉时期,人们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影响 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印刷术 概况 隋唐 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北宋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元代 王祯发明转轮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影响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指南针 概况 战国 制成“司南”
宋代 制成罗盘,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影响 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火药 概况 唐朝 发明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领域
宋元 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影响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续表
领域 项目 科技成就
数学 南朝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医学 东汉 “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东汉 华佗研制成“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
明朝 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农学 北朝 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科技巨著 明代 宋应星著有《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明代 徐光启著有《农政全书》,是一部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
建筑 长城 秦长城:为了抵御匈奴,秦始皇派人修建,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北京城 明成祖时修建,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二、璀璨文学成就
命题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考查角度侧重:家国情怀)
材料一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 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改编自《中国审美文化史》
设问1根据材料一概括“诗之盛者莫过于唐”的表现。
答:表现:艺术成就高,数量众多,题材丰富,作者广泛。
材料二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培根
设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代改变世界的三项科技发明。
答: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材料三 元朝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明白如话”,说明其艺术风格以自然本色为主流,这也是元曲拥有广大群众基础的原因之一。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设问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曲拥有广大群众基础的原因。
答:原因:明白如话,艺术风格以自然本色为主流。
材料四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设问4根据材料四,说说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答:目的: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素养解读之家国情怀
(1)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3)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思维拓展
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认识
(1)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成就辉煌。
(2)对推动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
(3)是坚定我们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
(4)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继承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2023 兰州中考改编)《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下列史事在该书中可查阅到的是 (A)
A.张骞通西域 B.三国鼎立
C.孝文帝改革 D.贞观之治
2.(2023 郴州中考)“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导致“天府”出现的水利工程是 (C)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3.(2023 武汉中考)行书是介于草书、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流畅,不像草书那样难认,也不像楷书那样端庄。观察如图,可知行书的特征之一是 (B)
A.字形方扁,严实厚重
B.简练明快,势巧形密
C.纵意奔放,张扬跳跃
D.棱角分明,骨力遒劲
4.(2023 江西中考)如图空白方框处应填 (C)
A.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
B.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
C.清朝的文学艺术
D.清朝的科学技术
5.中国要实现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还必须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某学校兴趣小组以“文化自信”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活动,请你完成。
活动一 体会文化自信
游学线路:成都杜甫草堂→济南辛弃疾纪念馆→北京曹雪芹纪念馆
(1)以上是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一条游学线路,请你简述该线路的设计理由。
答: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词人,诗词风格以豪放为主;曹雪芹是我国古典文学最高成就《红楼梦》的作者,《红楼梦》是中国清代小说的典型代表。
活动二 了解文化魅力
材料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
(2)材料中关汉卿的代表作是什么 请写出“元曲四大家”中除关汉卿之外任意一位的名字。
答:《窦娥冤》;马致远(或郑光祖、白朴)。
活动三 呈现文化价值
(3)请你说说上面两幅图片的主人公分别出自哪一文学作品。作者分别是谁 这两部作品具有怎样的文学艺术价值
答: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都属于明朝小说的典型代表。
(4)通过以上问题探究,请谈谈当代青少年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答: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创新继承等。(言之有理且符合题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