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空览史
阶段特征
考点1鸦片战争
关键点
①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③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借口)——虎门销烟。
①经过: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1839年6月3日至25日, 在虎门销烟。
②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 的坚强意志。
2.时间: 年6月至1842年8月。
3.抗争:关天培等战死在虎门炮台,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
4.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条约。
(1)《 》的签订。
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内容 通商 开放 五处为通商口岸
割地 割 给英国
赔款 2 100万银元
关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2)中英签订《虎门条约》,英国从中获得了 、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5.影响: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 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 的开端。
易错易混
1.鸦片战争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2.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
考点2第二次鸦片战争
关键点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以及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
②《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1.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 ,扩大侵略权益。
2.列强: 两国为主凶,俄、美两国为帮凶。
3.借口:“ ”和“马神甫事件”。
4.时间:1856年10月至 年10月。
5.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条约 时间 内容
《天津条约》 1858年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 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858年 清政府被迫承认 的合法化
《北京条约》 1860年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 地方一区给英国,大幅增加赔款额
6.列强暴行:
(1)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抢劫并放火烧毁了 。
(2)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 平方千米领土。
7.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加深。
易错易混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是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沙俄。
考点3太平天国运动
关键点
①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兴衰过程、影响
②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
1.爆发原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过程:
开始标志 1851年, 发动金田起义
封王建制 太平天国通过在永安册封诸王,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定都 1853年3月,攻占 ,将其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前期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军事全盛 进行了北伐和西征,西征取得重大胜利
由盛转衰 1856年,天京事变
后期纲领 《 》
失败标志 1864年,
3.影响: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 势力。
易错易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主观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主题1两次鸦片战争
不 同 点 名称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借口 虎门销烟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列强 英国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时间 1840-1842年 1856-1860年
条约 《南京条约》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
侵略 范围 主要在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 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相 同 点 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
性质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败因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
二者关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战争启示 以史为鉴,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经典考题
(2023 临沂中考)条约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这也就是说,英国可以享有今后清政府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一切权利。根据这项规定,英国获得了 ( )
A.协议关税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领事裁判权 D.租地建房的权利
变式训练
1.(2023·天津中考)作家冯骥才说:“从历史角度看,天津小洋楼是西方入侵的一目了然的证据;从文化角度看,它却是本土文化一个奇异的创造。进而说,是在被动历史背景下主动的文化创造。”在“西方入侵”过程中把天津开为商埠的是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2.(2023·北京模拟)下面文本框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的目题,据此判断此课时的学习内容是 ( )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英法发动侵华战争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主题2太平天国运动的两个纲领性文件
名称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不同点 在土地分配和产品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废除私有制 核心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维护私有制
在内容上带有空想性和落后性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反映了历史潮流
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迫切愿望 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相同点 都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都具有反封建的内容;都未得到真正实践
经典考题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之后洪仁玕又写成《资政新篇》,但这两个文件在实践中都难以施行。这表明太平天国 ( )
A.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B.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
C.没能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D.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变式训练
(2023·济宁中考)下图所示为太平天国颁布的革命纲领。与前者相比,后者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 ( )
A.学习西方治国 B.实行君主专制
C.平均分配土地 D.实现男女平等
史料实证
史料一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
的新陈代谢》
切入点:鸦片战争的影响。
深思维:
(1)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中国逐步融入世界,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2)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史料二 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
——摘自《资政新篇》
切入点:《资政新篇》的主张及其评价。
深思维:
(1)《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近代交通等,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时空观念
农民起义
秦朝末年 大泽乡起义
东汉末年 黄巾起义
唐朝末年 黄巢起义
元朝末年 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
明朝末年 李自成起义
清朝末年 太平天国运动
家国情怀
(1)清政府腐败无能;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中国人民具有勇于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只有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使国家更加强大,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第八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空览史
阶段特征
考点1鸦片战争
关键点
①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③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借口)——虎门销烟。
①经过: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②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
3.抗争:关天培等战死在虎门炮台,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
4.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条约。
(1)《南京条约》的签订。
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内容 通商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 2 100万银元
关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2)中英签订《虎门条约》,英国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5.影响: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易错易混
1.鸦片战争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2.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
考点2第二次鸦片战争
关键点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以及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
②《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1.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列强:英、法两国为主凶,俄、美两国为帮凶。
3.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4.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5.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条约 时间 内容
《天津条约》 1858年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858年 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北京条约》 1860年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大幅增加赔款额
6.列强暴行:
(1)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抢劫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2)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7.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易错易混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是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沙俄。
考点3太平天国运动
关键点
①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兴衰过程、影响
②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
1.爆发原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过程:
开始标志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封王建制 太平天国通过在永安册封诸王,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定都 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其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前期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军事全盛 进行了北伐和西征,西征取得重大胜利
由盛转衰 1856年,天京事变
后期纲领 《资政新篇》
失败标志 1864年,天京陷落
3.影响: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易错易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主观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主题1两次鸦片战争
不 同 点 名称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借口 虎门销烟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列强 英国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时间 1840-1842年 1856-1860年
条约 《南京条约》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
侵略 范围 主要在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 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相 同 点 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
性质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败因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
二者关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战争启示 以史为鉴,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经典考题
(2023 临沂中考)条约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这也就是说,英国可以享有今后清政府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一切权利。根据这项规定,英国获得了 (B)
A.协议关税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领事裁判权 D.租地建房的权利
变式训练
1.(2023·天津中考)作家冯骥才说:“从历史角度看,天津小洋楼是西方入侵的一目了然的证据;从文化角度看,它却是本土文化一个奇异的创造。进而说,是在被动历史背景下主动的文化创造。”在“西方入侵”过程中把天津开为商埠的是 (C)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2.(2023·北京模拟)下面文本框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的目题,据此判断此课时的学习内容是 (B)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英法发动侵华战争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主题2太平天国运动的两个纲领性文件
名称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不同点 在土地分配和产品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废除私有制 核心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维护私有制
在内容上带有空想性和落后性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反映了历史潮流
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迫切愿望 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相同点 都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都具有反封建的内容;都未得到真正实践
经典考题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之后洪仁玕又写成《资政新篇》,但这两个文件在实践中都难以施行。这表明太平天国 (A)
A.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B.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
C.没能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D.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变式训练
(2023·济宁中考)下图所示为太平天国颁布的革命纲领。与前者相比,后者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 (A)
A.学习西方治国 B.实行君主专制
C.平均分配土地 D.实现男女平等
史料实证
史料一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
的新陈代谢》
切入点:鸦片战争的影响。
深思维:
(1)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中国逐步融入世界,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2)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史料二 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
——摘自《资政新篇》
切入点:《资政新篇》的主张及其评价。
深思维:
(1)《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近代交通等,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时空观念
农民起义
秦朝末年 大泽乡起义
东汉末年 黄巾起义
唐朝末年 黄巢起义
元朝末年 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
明朝末年 李自成起义
清朝末年 太平天国运动
家国情怀
(1)清政府腐败无能;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中国人民具有勇于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只有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使国家更加强大,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