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国家 学案 2023-2024 初中历史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一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国家 学案 2023-2024 初中历史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26 09:38:50

文档简介

第二十一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国家
时空览史
阶段特征
考点1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关键点
①基督教兴起时间、地区及教义
②法兰克王国的兴亡
③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1.基督教的兴起
兴起 1世纪出现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教义 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传播 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2.法兰克王国的兴亡
建立 481年,克洛维建立
强盛 800年,教皇为查理加冕,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分裂 843年,帝国一分为三,形成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3.封君与封臣
(1)形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
(2)关系
(3)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
(4)影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
易错易混西周的分封制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周天子是全国最高统治者;西欧封建制度以土地为纽带,封臣只对自己的封君效忠,不对自己封君的封君效忠。
考点2西欧庄园
关键点
①庄园的构成(居民及土地)、庄园特点
②庄园法庭的审判内容、处罚手段、审判依据和作用
1.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兴起与发展:从9世纪开始,庄园逐渐流行,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2)特点: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居民构成: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4)土地构成
2.庄园法庭
组织 架构 主持者:领主或他的管家
开庭时间、地点不固定
法庭 职能 维护领主利益
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司法 程序 审判依据:习惯法和村法
惩罚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
考点3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关键点
①西欧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方式及取得的权利
②西欧城市居民的来源及分化
③中世纪大学兴起表现及课程设置
1.西欧中世纪的城市
兴起 从10世纪起,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发展 城市 自治 (1)手段: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2)形式: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城市 居民 手工工匠和商人等
影响 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并出现早期的资产阶级
2.大学的兴起
兴起 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自治 地位 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课程 设置 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考点4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关键点
①《罗马民法大全》组成及影响
②拜占庭帝国兴衰及衰亡原因
③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1.《罗马民法大全》
编订者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
组成 《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影响 仍然承认奴隶制,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2.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3.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1)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2)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考点5古代日本
关键点
①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②幕府统治的建立、特点及影响
1.大化改新
时间 从646年开始
人物 孝德天皇
内容 政治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 (1)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 (2)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3)统一赋税
影响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幕府统治
考点6阿拉伯帝国
关键点
①伊斯兰教的创立
②阿拉伯帝国的形成
③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及影响
1.伊斯兰教创立: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并在麦加城传教,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
2.阿拉伯帝国
(1)概况:8世纪中期,帝国横跨亚、非、欧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2)影响: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3.阿拉伯文化
(1)主要成就
数学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医学 编著了医学界的经典——《医学集成》和《医典》
文学 《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2)阿拉伯人的贡献: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易错易混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古代印度人,改造和传播者是阿拉伯人。
主题1比较世界三大宗教
项目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创立者 乔达摩·悉达多 耶稣 穆罕默德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1世纪 7世纪
起源地 古代印度 巴勒斯坦地区 阿拉伯半岛
教义 倡导“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主张忍受苦难,死后就会升入“天堂” 信仰“真主”安拉,主张顺从
经典考题
把握关键词,获取重要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引擎搜索某一关键词,得到“穆罕默德”“穆斯林”“麦加”“真主安拉”等信息,这一关键词是 (D)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变式训练
1.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 (D)
A.耶稣
B.李耳
C.穆罕默德
D.乔达摩·悉达多
2.(2023·宜昌中考)“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仅是一个帝国,而且是一种文化。”由阿拉伯人创建的文化是 (A)
A.伊斯兰文化 B.儒家文化
C.玛雅文化 D.印加文化
主题2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改革
改革 伯里克利改革 封君封臣改革 大化改新
国家 雅典 法兰克王国 日本
特点 扩大公民权利 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权利与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仿效唐朝典章制度改革
影响 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封建制度在西欧逐步形成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经典考题
(2023 宜宾中考)“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践履契约……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一誓词指向中世纪西欧的 (B)
A.庄园经济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城市自治制度
D.宗教文化制度
变式训练
1.(2023 滨州模拟)“运动自上而下地摧毁了氏族参与的势力,‘解放’了部民,实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确立和巩固了国家的封建制度。”材料描述的是 (B)
A.两河流域的法制传统
B.日本的大化改新
C.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
D.雅典的民主政治
2.(2022·东营中考)“7世纪至9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对中国文化的追求和模仿,将日本推入一个经济和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日本“对中国文化”“追求和模仿”而进行的改革是 (A)
A.大化改新
B.农奴制改革
C.倒幕运动
D.明治维新
史料实证
史料一 基督教“最初是奴隶和被释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
——恩格斯
《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
切入点:基督教诞生的背景。
深思维:
(1)基督教产生的背景是巴勒斯坦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
(2)统治者为了稳固统治,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3)正确看待宗教:一方面具有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另一方面宗教对思想具有麻醉作用,可以被统治者作为愚民的工具。
史料二 穆罕默德创立了严格信仰一神的伊斯兰教,就是要通过消灭偶像崇拜的传统习惯,引导阿拉伯各部落在信仰宇宙唯一之神的基础上,突破氏族部落的樊篱,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郭永胜《试论伊斯兰教
的产生与阿拉伯统一
国家形成的关系》
切入点:伊斯兰教产生与阿拉伯国家统一的关系。
深思维:
(1)伊斯兰教的创立为阿拉伯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穆罕默德为阿拉伯国家的建立作出重要贡献。
时空观念
家国情怀
(1)改革推动社会进步;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善于学习、善于创新。
(2)开放包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第二十一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国家
时空览史
阶段特征
考点1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关键点
①基督教兴起时间、地区及教义
②法兰克王国的兴亡
③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1.基督教的兴起
兴起 1世纪出现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 地区
教义 耶稣教导人们 ,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传播 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2.法兰克王国的兴亡
建立 481年, 建立
强盛 800年,教皇为查理加冕,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 ”,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分裂 843年,帝国一分为三,形成 、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3.封君与封臣
(1)形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赐地的人成为 ,接受封地的人成为 。
(2)关系
(3)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而且 交织。
(4)影响:以 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
易错易混西周的分封制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周天子是全国最高统治者;西欧封建制度以土地为纽带,封臣只对自己的封君效忠,不对自己封君的封君效忠。
考点2西欧庄园
关键点
①庄园的构成(居民及土地)、庄园特点
②庄园法庭的审判内容、处罚手段、审判依据和作用
1.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兴起与发展:从9世纪开始,庄园逐渐流行,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2)特点:一个独立的 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居民构成:领主、 (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4)土地构成
2.庄园法庭
组织 架构 主持者: 或他的管家
开庭时间、地点不固定
法庭 职能 维护 利益
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司法 程序 审判依据:习惯法和村法
惩罚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
考点3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关键点
①西欧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方式及取得的权利
②西欧城市居民的来源及分化
③中世纪大学兴起表现及课程设置
1.西欧中世纪的城市
兴起 从10世纪起,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发展 城市 自治 (1)手段: 和武力斗争 (2)形式: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 ”
城市 居民 手工工匠和商人等
影响 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并出现早期的
2.大学的兴起
兴起 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 ”
自治 地位 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 、教育自主权
课程 设置 一方面仍受 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考点4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关键点
①《罗马民法大全》组成及影响
②拜占庭帝国兴衰及衰亡原因
③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1.《罗马民法大全》
编订者 东罗马帝国皇帝
组成 《 》《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影响 仍然承认 ,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2.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3.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1)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 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2)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 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考点5古代日本
关键点
①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②幕府统治的建立、特点及影响
1.大化改新
时间 从646年开始
人物 天皇
内容 政治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 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 (1)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 (2)国家将土地分给 ,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3)统一赋税
影响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 国家
2.幕府统治
考点6阿拉伯帝国
关键点
①伊斯兰教的创立
②阿拉伯帝国的形成
③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及影响
1.伊斯兰教创立:7世纪初, 创立伊斯兰教并在麦加城传教,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
2.阿拉伯帝国
(1)概况:8世纪中期,帝国横跨亚、非、欧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2)影响:伴随着帝国的扩张, 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3.阿拉伯文化
(1)主要成就
数学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 ”;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医学 编著了医学界的经典——《医学集成》和《 》
文学 《 》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2)阿拉伯人的贡献: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易错易混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古代印度人,改造和传播者是阿拉伯人。
主题1比较世界三大宗教
项目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创立者 乔达摩·悉达多 耶稣 穆罕默德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1世纪 7世纪
起源地 古代印度 巴勒斯坦地区 阿拉伯半岛
教义 倡导“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主张忍受苦难,死后就会升入“天堂” 信仰“真主”安拉,主张顺从
经典考题
把握关键词,获取重要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引擎搜索某一关键词,得到“穆罕默德”“穆斯林”“麦加”“真主安拉”等信息,这一关键词是 (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变式训练
1.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 ( )
A.耶稣
B.李耳
C.穆罕默德
D.乔达摩·悉达多
2.(2023·宜昌中考)“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仅是一个帝国,而且是一种文化。”由阿拉伯人创建的文化是 ( )
A.伊斯兰文化 B.儒家文化
C.玛雅文化 D.印加文化
主题2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改革
改革 伯里克利改革 封君封臣改革 大化改新
国家 雅典 法兰克王国 日本
特点 扩大公民权利 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权利与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仿效唐朝典章制度改革
影响 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封建制度在西欧逐步形成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经典考题
(2023 宜宾中考)“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践履契约……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一誓词指向中世纪西欧的 ( )
A.庄园经济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城市自治制度
D.宗教文化制度
变式训练
1.(2023 滨州模拟)“运动自上而下地摧毁了氏族参与的势力,‘解放’了部民,实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确立和巩固了国家的封建制度。”材料描述的是 ( )
A.两河流域的法制传统
B.日本的大化改新
C.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
D.雅典的民主政治
2.(2022·东营中考)“7世纪至9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对中国文化的追求和模仿,将日本推入一个经济和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日本“对中国文化”“追求和模仿”而进行的改革是 ( )
A.大化改新
B.农奴制改革
C.倒幕运动
D.明治维新
史料实证
史料一 基督教“最初是奴隶和被释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
——恩格斯
《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
切入点:基督教诞生的背景。
深思维:
(1)基督教产生的背景是巴勒斯坦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
(2)统治者为了稳固统治,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3)正确看待宗教:一方面具有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另一方面宗教对思想具有麻醉作用,可以被统治者作为愚民的工具。
史料二 穆罕默德创立了严格信仰一神的伊斯兰教,就是要通过消灭偶像崇拜的传统习惯,引导阿拉伯各部落在信仰宇宙唯一之神的基础上,突破氏族部落的樊篱,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郭永胜《试论伊斯兰教
的产生与阿拉伯统一
国家形成的关系》
切入点:伊斯兰教产生与阿拉伯国家统一的关系。
深思维:
(1)伊斯兰教的创立为阿拉伯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穆罕默德为阿拉伯国家的建立作出重要贡献。
时空观念
家国情怀
(1)改革推动社会进步;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善于学习、善于创新。
(2)开放包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