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及科技文化
与社会生活
时空览史
阶段特征
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在外交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文化事业也不断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考点1钢铁长城
关键点
①海军建设的成就
②导弹部队的建立和主要任务
1.陆、海、空军的建设:
(1)陆军: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2)海军。
①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支海军部队—— 海军建立。
②发展
新中国 成立后 建立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20世纪 70年代 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 交付使用,接着,海军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
20世纪 90年代 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逐步扩大
2012年 9月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交接入列
(3)空军。
①建立: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 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
②发展:早期主要从国外购买飞机→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
2.导弹部队的发展:
(1)建立: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
(2)任务: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 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3)发展: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3.新时代强军之路:
(1)强军目标:2013年,习近平正式提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
(2)政治保证: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 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3)国防和军队改革。
①五大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
②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 、战略支援部队。
(3)新格局: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易错易混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北洋海军。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考点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关键点
①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
②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
(2)外交形势。
①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 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②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 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提出:1953年底, 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②内容:互相尊重 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③意义: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
2.“求同存异”的方针:
(1)提出:1955年, 在万隆会议上提出。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2)影响: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考点3外交事业的发展
关键点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和影响
②中美建交的过程
③中日建交的时间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概况: 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中美、中日建交:
(1)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演变。
(2)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全方位外交:
(1)外交策略。
①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②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 。
③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④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2)外交布局:形成 的外交布局。
(3)外交成果。
①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②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
(4)影响:中国的 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 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图示解史
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易错易混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
考点4科技文化成就
关键点
中国在“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农业科技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取得的成就
1.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成就。
核弹 原子弹: 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导弹 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人造 地球 卫星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代表 钱学森、 等科学家
(2)意义。
①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②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 ,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载人航天技术。
1999年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 航天员 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8年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021年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 成功培育出 。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青蒿素: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药学家 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2015年,她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文化事业的发展:
(1)改革开放前: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 ”“ ”的方针。
(2)改革开放后:2012年,中国作家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易错易混“两弹一星”中的“两弹”指的是核弹和导弹,而不是原子弹和氢弹。
考点5社会生活的变迁
关键点
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主题1近现代中美关系的演变
关系 时期 事件
侵略,反抗 1856— 1901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成为英法侵略者的帮凶、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友好合作 1942— 1945年 抗日战争期间支持中国,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扶蒋反共 1946— 1949年 解放战争时期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敌视对抗 1949— 1972年 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派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
开始走向正常 1972年 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两国建交 1979年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合作竞争 20世纪80 年代至今 多方合作,摩擦不断
经典考题
(2023·三明模拟)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根据毛泽东的安排,《人民日报》于1月28日破例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这表明( )
A.中美双方都有意改善两国关系
B.中美双方彻底结束对抗状态
C.中美关系的缓和始于民间交往
D.中美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变式训练
(2023 成都中考)196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而1971年他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尼克松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中美外交关系的正常化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主题2新中国科技成就一览表
时期 类别 成就 意义
全面 建设 社会 主义 时期 国防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医学 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文化 大革 命”时 期 “两弹 一星” 1966年,第一次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 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增强国防实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农业 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和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医学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社会 主义 现代 化建 设新 时期 载人 航天 工程 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 实现了太空行走
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史料实证
史料 1971年,美国通讯社说,“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美国政府人士感到吃惊”“感到悲伤”。对此,美国政府极为恼火,却又无可奈何。
——摘编自《中华人民
共和国史》
切入点:中国重返联合国。
深思维:
(1)1971年,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中国重返联合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比较好的国际环境,也为中国改善同欧美国家的外交关系创造了条件;改变了世界局势,增加了联合国中社会主义的力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历史解释
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1)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2)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经典考题
(2023 安徽中考)196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动员和组织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关键性的科学技术问题。下列属于这一“规划”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 )
A.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 B.“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C.神舟五号飞船顺利着陆 D.“辽宁舰”交接入列
变式训练
(2023·哈尔滨中考)有这样一位院士,“他有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为梦想执着追求,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践行‘奋斗终生’的诺言……”这位院士是( )
A.袁隆平 B.钱学森 C.邓稼先 D.钱三强
家国情怀
(1)“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2)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交通、通信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得益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第十九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及科技文化
与社会生活
时空览史
阶段特征
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在外交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文化事业也不断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考点1钢铁长城
关键点
①海军建设的成就
②导弹部队的建立和主要任务
1.陆、海、空军的建设:
(1)陆军: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2)海军。
①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②发展
新中国 成立后 建立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20世纪 70年代 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交付使用,接着,海军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
20世纪 90年代 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逐步扩大
2012年 9月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3)空军。
①建立: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
②发展:早期主要从国外购买飞机→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
2.导弹部队的发展:
(1)建立: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
(2)任务: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3)发展: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3.新时代强军之路:
(1)强军目标:2013年,习近平正式提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
(2)政治保证: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3)国防和军队改革。
①五大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
②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3)新格局: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易错易混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北洋海军。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考点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关键点
①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
②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外交形势。
①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②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②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③意义: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求同存异”的方针:
(1)提出: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2)影响: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考点3外交事业的发展
关键点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和影响
②中美建交的过程
③中日建交的时间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概况: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中美、中日建交:
(1)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演变。
(2)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全方位外交:
(1)外交策略。
①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②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④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2)外交布局: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3)外交成果。
①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②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
(4)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图示解史
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易错易混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
考点4科技文化成就
关键点
中国在“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农业科技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取得的成就
1.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成就。
核弹 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导弹 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人造 地球 卫星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代表 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
(2)意义。
①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②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载人航天技术。
1999年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8年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021年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青蒿素: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2015年,她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文化事业的发展:
(1)改革开放前: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改革开放后: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易错易混“两弹一星”中的“两弹”指的是核弹和导弹,而不是原子弹和氢弹。
考点5社会生活的变迁
关键点
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主题1近现代中美关系的演变
关系 时期 事件
侵略,反抗 1856— 1901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成为英法侵略者的帮凶、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友好合作 1942— 1945年 抗日战争期间支持中国,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扶蒋反共 1946— 1949年 解放战争时期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敌视对抗 1949— 1972年 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派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
开始走向正常 1972年 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两国建交 1979年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合作竞争 20世纪80 年代至今 多方合作,摩擦不断
经典考题
(2023·三明模拟)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根据毛泽东的安排,《人民日报》于1月28日破例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这表明(A)
A.中美双方都有意改善两国关系
B.中美双方彻底结束对抗状态
C.中美关系的缓和始于民间交往
D.中美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变式训练
(2023 成都中考)196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而1971年他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尼克松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D)
A.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中美外交关系的正常化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主题2新中国科技成就一览表
时期 类别 成就 意义
全面 建设 社会 主义 时期 国防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医学 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文化 大革 命”时 期 “两弹 一星” 1966年,第一次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 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增强国防实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农业 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和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医学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社会 主义 现代 化建 设新 时期 载人 航天 工程 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 实现了太空行走
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史料实证
史料 1971年,美国通讯社说,“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美国政府人士感到吃惊”“感到悲伤”。对此,美国政府极为恼火,却又无可奈何。
——摘编自《中华人民
共和国史》
切入点:中国重返联合国。
深思维:
(1)1971年,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中国重返联合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比较好的国际环境,也为中国改善同欧美国家的外交关系创造了条件;改变了世界局势,增加了联合国中社会主义的力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历史解释
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1)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2)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经典考题
(2023 安徽中考)196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动员和组织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关键性的科学技术问题。下列属于这一“规划”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B)
A.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 B.“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C.神舟五号飞船顺利着陆 D.“辽宁舰”交接入列
变式训练
(2023·哈尔滨中考)有这样一位院士,“他有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为梦想执着追求,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践行‘奋斗终生’的诺言……”这位院士是(A)
A.袁隆平 B.钱学森 C.邓稼先 D.钱三强
家国情怀
(1)“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2)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交通、通信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得益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