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学习目标1. 回顾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准确掌握易混淆知识。
2.了解《中考说明》中有关“说明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明确复习方向。
3.熟知中考题型,学会答题方法与技巧。 复习检测说明文体文知识:
1、说明文的分类
2、说明顺序
3、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科学性
生动性说明对象:事物、事理
说明语言:平实说明文
生动说明文时间顺序(年代:古→今; 季节:春→冬 一天:早→晚 ……)
空间顺序(方位: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
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
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
引资料、摹状貌、作诠释 列图表
易混淆的知识点:
1、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
2、说明顺序和文章结构
3、下定义和作诠释易混知识清单(一)说明对象VS说明内容说明对象:介绍的某种事物或事理说明内容(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中国石拱桥》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内容是什么?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说明内容:
介绍我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点。示例分析易混知识清单(二)说明顺序VS文章结构辨析概念:顺序和结构是两个概念。
说明顺序:具体是对说明内容的先后次序的安排。
文章结构:是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方式。(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易混知识清单(三)下定义VS作诠释下定义:揭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甲是乙,乙是甲。)
作诠释:解说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说明的内容与说明的对象不能变换位置。
(甲是乙,乙只不是甲)示例分析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2)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
(3)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4)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下定义)(作诠释)(作诠释)(下定义)考题走向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看,其特点如下:
所选用的材料涉及人与环境、科技新发现、文化遗产等不同的生活侧面。这些选文往往生动有趣、时代性强。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应特别关注与现实密切相关的一些科学、文化方面的话题,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增加自己科学知识的储备。中考说明与要求
1、能捕捉重要信息,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概括文章说明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辨析说明顺序。
3、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分析。
4、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5、能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凶手WiFi 》
—— 2014年黑龙江省龙东中考语文试题中考题型归类原文原题习题(1)通读全篇,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2分)
参考答案:
WiFi使用不正确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和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事项 。习题演练解题技巧1. 把握说明内容,看标题,找出中心句,过渡句。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有”等标序)
2. “同类合并”,归纳和概括,简要作答。
15题考点—概括说明内容中考真题(2).选文第一段从“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写起有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
引出说明内容,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解题技巧引用传说、故事、谜语等,作用一般为:
引出说明对象(内容)。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5题考点—首段的作用(3)人们在使用WiFi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分)
参考答案:
(1)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2)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人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3)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和床边。如不使用WiFi,最好将其关闭。(4)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解题技巧1. 找每段中心句,过渡句,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有”等标序)
2. “同类合并”,归纳和概括,简要作答。15题中考真题 16.第②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解题技巧中考真题原题说明方法+关键词+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举例子
列数字
分类别
作比较
下定义
打比方
说明方法+关键词+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具体有力
准确具体
条理清晰
突出强调
科学简明
形象生动例如、比如、譬如……
确数、约数、分数、度数、倍数都是,但年代不是。
一类(种)…一类(种)…
比、相对于、较、也……
是一个科学、完整的判断句。像、仿佛……解题技巧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的介绍了故宫的布局,体现了紫禁城的宏大壮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苏州园林梁柱门窗颜色的淡雅。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课文链接必须结合本文中的说明对象具体特征作答 16.第②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参考答案:
举例子、作比较,真实具体地说明了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解题技巧中考真题原题17.第⑥段中加点的“极”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解题技巧原题中考真题 1.表态:不能删或者不能换。
2.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
3.删后,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技巧 你能说出以往学过的说明文中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吗?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最、特别……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表时间:当时、近(10年)、刚才…… 课文链接17.第⑥段中加点的“极”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参考答案:
不能删。
“极”是表程度的词语,强调可能性大,说明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很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
去掉后不能起到突出强调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题技巧原题中考真题中考真题18.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手机、电脑、WiFi走进了千家万户,将来还会有更先进的电子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2分)
解题技巧原题考点—开放性试题谈观点
提建议、措施等结合文章,联系实际
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拟宣传(警示)标语、广告语等简洁明了,体现宣传(警示)、广告的对象及其特性中考真题18.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手机、电脑、WiFi走进了千家万户,将来还会有更先进的电子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2分)
参考答案:
示例一:希望更先进的电子产品是绿色的、环保的,这样,在给人 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人们身心带来健康与愉悦。
示例二:更先进的电子产品的出现,会使更多的人沉迷于电子产品,没有更多的时间与人沟通、亲近大自然,这样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不利。解题技巧原题 联系本节课所归纳的说明文答题技巧,完成说明文阅读《气温升降异常多》。
反馈练习总结归纳:先读原文通大意,
再读题干做标记,
找出范围对应句,
运用方法巧答题。祝同学们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谢谢!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年代:古→今; 季节:春→冬 一天:早→晚 ……)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方位: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说明文的结构形式 1.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承接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或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后相互承接.
3.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的结构,一层一层的剖析事理.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举例分析:2、(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逻辑顺序:一般→ 个别)1、旅人桥(282年)→赵州桥(605年)
→卢沟桥(1189年)→长虹大桥(1961年)(时间顺序)3、船头坐三人→东坡—鲁直—佛印(逻辑顺序:概括→ 具体)4、介绍三人:东坡(中) →鲁直(左) →佛印(右)(空间顺序)5、右边、往上、眼前、左右两边、左边、外面、屋顶上…… ;往……走去、出了、来到、一进去、出了、路过、从……爬上去,走近、从……《故宫博物院》(空间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