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 2021 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选择题答案,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Ι卷
一、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总分 60 分)
1.在西周,诸侯被认为是国王的臣属,有些诸侯国的国君在中央任职,这些诸侯 国的一些重要官职也是由天子任命。据《礼记·王制》记载:“大国三卿,皆命于 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这反映出
A.西周的集权专制得到加强 B.分封制树立了天子独尊地位 C.周王室对地方有一定控制 D.周王对诸侯国实行层层分封
2.下表是唐与西汉人口密度最低地区比较(单位:人/平方千米)这可以用来说明
西汉 唐朝
郡国 密度 今地 州 密度 今地
郁林 0.56 广西 营 0.06 辽宁
合浦 0.81 广西 瓜伊沙西庭 0.16 新疆
牂牁 0.84 贵州 肃甘 0.33 甘肃
南海 0.96 广东 灵盐夏胜 0.59 宁夏陕西内蒙古
交趾 1.02 越南 邕 0.64 广西
A.唐代南方经济获得显著发展 B.汉唐政府注重开发的地区不同 C.民族战争影响了边地的开发 D.北方恶劣的气候影响经济发展
3.贾谊在《新书·等齐》中描述了汉初官制:“天子之相,号为丞相,黄金之印; 诸侯之相,号为丞相,黄金之印,而尊无异等,秩加二千石之上。天子列卿秩二千 石,诸侯列卿秩二千石,则臣已同矣……天子卫御,号为大仆,银印,秩二千石; 诸侯之御,号曰大仆,银印,秩二千石,则御已齐矣。”据此可知,汉初
A.形成了完备的官僚体系 B.埋下了王国叛乱的隐患
C.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 D.发展了古代的选官制度
4.明清之际,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题名冠以“待访”,类似的有李贽书称《藏 书》《焚书》,唐甄书称《潜书》。这反映出
A.民权思想缺乏市民阶层的呼应 B.进步思想在近代前夜深受压抑
C.封建士大夫对现实的普遍不满 D.文化的高压导致文人明哲保身
5.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学堂之初招生困难。为吸引学生入馆,规定学生在学期间 “每名月给银钱四两,俾赡其家”。除此之外,“饮食及患病医药之费,均由局中给 发”。同时承诺学生学成之后予以重用。当时,“一个翰林给中堂尚书家教读,每月
最多也不过八两银子”。这反映了
A.晚清政府重视教育 B.重视民用企业人才培养
C.官办学堂待遇更好 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艰难
6.1912 年 3 月 2 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 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这种以官职、先生、君来替代“老爷” “大人”之称,在当时的意义在于
A.强调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传播民族主义的理念 C.用自由平等精神来否定封建主义 D.否定君主专制的制度
7.1927 年 11 月广东海陆苏维埃政权成立。参加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组成结构为: “全县代表人数三百一十一人,农民代表占百分之六十,工人代表占百分之三十, 兵士占百分之十”,代表来自于占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兵士,保证了
广大人民通过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依法参与政权管理。由此可见海陆丰苏维埃政权 属于
A.新民主主义性质政权 B.工农民主专政政权
C.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D.革命统一战线政权
8.20 世纪 40 年代初期,中国史学界关于边疆史地的研究形成热潮。据统计,仅关 于边疆史地的期刊就达到 180 种之多。这一时期的边疆史地研究涉及范围相当广泛, 地域涉及西南、西北、东北以及东南(台湾),领域涉及边疆的历史、地理、文化、 民族、经济建设和开发。这一史学研究热潮
A.使历史研究出现新领域 B.有利于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C.顺应了民族抗战的需要 D.实现了边疆史地知识的普及
9.我国农、轻、重的比例,1960 年是 21.8:26.1:52.1,到了 1966 年是 35.9:31.4:
32.7。1961 年、1962 年、1963 年,国民收入的积累率(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使用 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降至 19.2%、10.4%、17.5%。据此可知
A.国民经济的调整卓有成效 B.“大跃进”运动削弱经济活力 C.工业总产值出现较大跌幅 D.农业发展受制于投资的多少
10.1978 年,农村社队企业总产值只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 37%左右。到 1987 年,乡镇企业中二、三产业合计增加到 4854 亿元,这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 104%, 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这一变化反映出
A.农业过剩劳力逐渐向城市转移 B.私有经济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C.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日趋增强 D.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效果显著
11.下表是《汉谟拉比法典》的部分条款。据此可知,这些法律条文
条目 内容
第 55 条 自由民开启其渠,不慎而使水淹其邻人之田,则彼应按照邻区 之例,以谷为偿
第 56 条 自由民放水,水淹其邻人业已播种之田,则彼应按一布耳凡十 库鲁之额,赔偿谷物
A.对自由民的处理较为宽松 B.说明古巴比伦经济以农耕为主 C.旨在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D.注重规范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
12.公元前 578 年,罗马国王塞维·图里乌斯推行改革。他设置了监察官,通过监 察官对全体罗马公民的财产状况进行调查,然后按照公民财产的多少将公民划分等 级。这一做法
A.旨在明确分享权利的依据 B.推动了罗马帝国的扩张 C.加剧了罗马内部民族矛盾 D.利于维护罗马共和政体
13.柏拉图在谈到苏格拉底之死时认为,要让公民中真正有能力的人来担任法官, 他们有智慧,能容纳歧见且受过训练,能独自审判。同时指出,无论是在私人案件 还是公共案件中,每个公民都应该参加,因为“一个人若是不参与审判就会感到自 已不是这个共同体的真正组成部分”。这些认识
A.基于对雅典政治利弊的思考 B.强调雅典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C.体现权力必须受到严格限制 D.背离了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4.有学者指出,古代世界的大多数帝国在观念上往往强调中央集权,在实践中则 尽可能地实行地方分权,让地方保持基本自治,自主决定司法、公民权等事务,甚 至允许某些城市一定时期内扩张自己的领土。只有在发生麻烦时,国王或总督才会 出面干预。这一做法
A.造成地方分裂势力恶性膨胀 B.扩大了文明的区域 C.适应了当时帝国治理的需要 D.推动民主政治发展
15.11 世纪以后,西欧各地纷纷建立大学。1500 年,全欧洲已有 65 所大学,大学 学习和研究科目已不限于神学,还有法学、医学、文艺等。大学及其学习科目的增 加,主要是
A.满足新兴市民阶层的需求 B.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C.反对教会至高无上的权威 D.加强封建王权的需要
16.在俾斯麦主政的大部分时期,他因推行务实而又不乏灵活的政策,获得了国会 多数派的支持,虽然他并不必如此。当然,他也从不追求在国会形成一个稳定的多
数(派),以免使自己过分依赖某个政党。俾斯麦这些行为反映了当时德国
A.议会对政府监督加强 B.皇帝个人权力较弱
C.君主立宪政体的特点 D.分权制衡体制成熟
17.在拜占庭帝国,古希腊文化的语言、哲学等领域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特别是语言和教育,塑造着拜占庭人的思维方式,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特定的核心 作用。这说明
A.基督教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B.多元文化可以互利共存 C.社会生活呈现世俗化特征 D.亚历山大远征影响深远
18.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统治时期,国家负责把驿道路线绘成地图,设置里程碑、 标志、路程、距离。驿站上还配有驿马、骡马和骆驼,以保证道路的畅通。材料所 述状况
A.提升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B.加速了阿拉伯对外扩张的步伐 C.确保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D.便利了大规模商业活动的开展
19.中古时期的非洲,通过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同欧洲、西亚、南亚建立了交通、 贸易和文化联系;掌握印度洋季风规律的非洲航海家们开辟了纵横交错的印度洋航 路;位于北非的埃及自汉代起就与中国有了间接的贸易关系。材料表明中古时期的 非洲
A.最早开始航海活动 B.以发展商业为主
C.建立了强大的帝国 D.文明具有开放性
20.由于西方殖民航海贸易被确定为国家基本的海洋政策,哥伦布、达·伽马、麦 哲伦等的航海活动得到专制国家的全力支持和肯定,他们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从而推动了整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材料反映了
A.航海贸易给殖民地带去西方文明 B.航海家成为各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C.航海家活动得到本国统治者支持 D.国家力量推动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21.马铃薯传入欧洲之初,并不受人们的欢迎。在拿破仑战争时期,马铃薯成为欧 洲的粮食储备,到 1815 年它已经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那时工业革
命正在改变着英国的农村社会,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新的城市环境中, 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据此可知,马铃薯的推广
A.得益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印证了物种交流的双重影响 C.保障了欧洲人口的持续增长 D.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2.针对西、葡两国在殖民地开展的殖民活动,当时西班牙法学家维多里亚不认为 教皇有划分世界的权力,也反对西班牙的暴力殖民,但支持将殖民地以财产化占取, 以此划分殖民地的归属。维多里亚这些言论
A.刺激了欧洲国家对海洋的开发 B.反映了西欧殖民扩张的需要 C.成为解决领海纠纷的有效原则 D.促进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
23.面对 14 世纪中期肆虐欧洲的“黑死病”,号称万能、救世的教会表现乏力,大 量“神的仆人”和俗人一样死亡,这一时期欧洲丧失了 1/3 的人口。人们开始放弃 信仰疗法,采用世俗方法研究抵制瘟疫的措施,这唤起了劫后余生者“对自我生命 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材料所述现象
A.直接催生了宗教改革 B.促成了人文主义的产生
C.基本否定了教会权威 D.提供了欧洲历史转折的契机 24.根据新教提倡的“因信称义”原则,中世纪被当作神与人中介的教皇和教士, 失去了立足的理论依据。人的灵魂能否得救完全依赖于自己,人的拯救成了自己的 事,因此人必须对自己负责,必须依靠自己的行动体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据此可 知,宗教改革
A.加速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B.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强化了君主的世俗权力 D.推动了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播 25.卢梭曾经说道,“众意与公意之间有很大差别:公意着眼于公共的利益,众意 着眼于私人利益,众意只是个别意志的总和”“公意是永远稳固的,不变的而又是 纯粹的,但它却可以向压在它身上的其他意志屈服”。由此可见,卢梭认为
A.理性主义往往具有不确定性 B.公共意志容易被滥用或误用 C.民众意愿违背社会发展趋势 D.“人民主权论”有一定局限性
26.1217 年版英国《大宪章》规定:“今后自由人不得将他的土地赠予或者出卖太 多,以至于其剩余地产不足以维持其应向封君履行的义务。”这折射出当时英国
A.封君封臣制面临危机 B.封建君主权力的增强
C.大规模开展圈地运动 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7.美国《独立宣言》初稿中有一句话:“他(英王)侵犯了一个遥远民族的人民 最神圣的生命权和自由权。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 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政府颂布法令,废除了奴隶贸易
B.《独立宣言》否定了天赋人权的观念
C.北美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存在分歧
D.北美黑人的公民权利得到了法律承认
28.学者研究发现,在拿破仑帝国所覆盖的所有欧洲国家中,总有很多当地人愿意 支持拿破仑,而且这些人主要是商业界和有专门职业的人,也包括许多进步贵族。 这可以印证,拿破仑统治
A.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原则 B.沉重打击了封建等级制度 C.维护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D.动摇了欧洲民族国家观念
29.17—19 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 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列有关这一阶段史事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事 结论
A 1688 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 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最终形成
B 1787 年,美国制定宪法 确立了美国邦联制的国家形式
C 1804 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民法典》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首次得以实现
D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0.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两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改革。大化改新 后中日人民长期友好往来,明治维新运动却使日本走上对外扩张道路,给周边国家 和人民带来了无穷的苦难。造成这种不同是由于
A.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B.天皇对待改革的态度
C.中央集权体制得以加强 D.武士阶层地位的提高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 3 题,第 31 题 14 分,第 32 题 14 分,第 33 题 12 分,共 40 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钟表旅行记
机械钟表最早出现于 12 世纪的意大利,主要服务于天主教国家和地区宗教活 动仪式的开展。随着宗教文化的交流,钟表旅行到法国和瑞士等地。新大陆的发现 和耶稣教会登陆东方,引发了钟表向美洲和亚洲的旅行。16 世纪中期,钟表成为打 开东方古老国家大门的钥匙。从钟表完成全世界旅行的那天开始,标准的、统一的 世界时间就被构建了。
材料二
——摘编自刘小芳《从计时器到奢侈品》
钟表帝国
瑞士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钟表帝国”,这与宗教改革有着密切的关联。宗教 改革中的一些法令为钟表业的发展排除了劲敌首饰业,并将那些从事首饰业的工匠 转化为钟表业的潜在技术人员。同时宗教改革发生后,受到宗教迫害的法国宗教难 民等,又为瑞士钟表业的兴起提供了技术、资金、人才以及销售网络等资源,也使 得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思想层面上促进了钟表工业的发展。 在上层建筑领域,改革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为钟表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适宜 的环境,同时缔造了一个钟表之城日内瓦,又对瑞士近代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宗教改革糅合了人才与科教研事业,推动瑞士钟表帝国的崛起,对瑞士近代的经济、 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马丁《欧洲宗教改革与瑞士钟表业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钟表旅行”的因素。(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瑞士钟表业发展的影响。(6 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美国宪法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也是最长寿的成文宪法, 至今依然是美国的根本法,它的成功与制宪时的激烈辩论以及制宪会议的费时和艰 难性有密切关系。在奴隶制问题上实行“一国两制”,这是在当时条件下解决问题 的最佳方案。在其他一些棘手问题上制宪者们也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做一些让步 或妥协。此外在一些暂时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上,制宪者们还采取避重就轻的方法。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是对传统欧洲“混合政府”分权理论的一种极有创意性的改进。 美国宪法虽然继承了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的政治理论,但这部宪法是欧洲政治理论 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摘编自杨薇《1787 年美国宪法的形成及启示》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我国宪法史和宪政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展示 着我国民族资产阶级构建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宪政体制的美好期望。然而《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的实施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民初有宪法而无宪政,有法制而无法治。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实施受挫究根溯源是由于它的制定和实施指导理念在学理 上出现了偏差和失误,概而言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者犯了“因人立法” 思维和“法律工具主义”思维的错误。妥善处理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关系是现代 宪政关注的重难点,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民国初年动荡的时局中很难处理好 两者的关系。
——摘编自王熙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经过艰苦卓绝的 28 年的革命战争后,终于推翻了国民政府, 于 1949 年建立了新中国,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基本政治制度。 此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全国人民探索这条道路,尽管其间历经曲折,但也取得 了丰富经验和重要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制 度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问题,不仅着力解决好制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 端,而且考虑解决好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现代化问题,不断改革和完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摘编自刘旺洪主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丛书民主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 1787 年宪法的特点。(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的原因。(6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近代和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对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启示。(4 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所谓“全球联系”,系指 15 世纪以后出现的,跨越国家、民族、文化和社会 形态界限的接触与互动。全球联系的建立,造成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交 换。其结果既有积极的,比如促进了彼此的发展和进步,也有消极的,比如造成战 争、疾病和灭绝。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解读材料,从中选取某种视角,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濮阳市2021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总分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A B B D C B C A C D A A C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D D D D B D D B A C C D A
1.【答案】C【解析】据材料“是国王的臣属......诸侯国......由天子任命”可知,在西周,周王任命诸侯,并能够任命诸侯国的卿大夫的职务,反映出西周时期中央对诸侯国有一定控制,故选C项;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天子独尊是皇帝制度下皇权的特点,分封制的实施虽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但未形成独尊地位,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下,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周王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分封士,周王对诸侯国实行层层分封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2.【答案】A【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西汉时期南方边远地区人口密度最低,说明当时南方经济发展较低,而到了唐朝,人口密度最低的是北方和西北方的边远地区,这说明南方人口密度增大,经济有了很大发展,A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汉唐政府开发的重点,排除B项;西汉时期南方并未发生大规模战争,排除C项;D项明显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答案】B【解析】据材料“而尊无异等”可知,汉初中央官制和地方诸侯官制的设立没有差别,官员地位相等,俸禄相同,这助长了地方诸侯的野心,埋下了王国叛乱的隐患,故选B项;材料仅列举了汉初部分官员的设置,不能说明官僚体系完备,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了汉初中央与诸侯国的官制设立问题,没有提及秦朝官制,不能说明汉承秦制,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汉初官制的设立,没有涉及选官制度,排除D项。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末清初进步思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唯物史观的素养。黄宗羲书题名冠以“待访”,李贽书称<藏书》《焚书》,唐甄书称《潜书》,这说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明夷待访录》等具有进步思想的著作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具有早期“近代性”的思想在明清之际的中国深受压抑,难以传播发扬,故选B项;“待访”“《藏书》”“《焚书》”针对的是广大社会,特别是官方,而非针对市民阶层,故排除A项;黄宗羲等不能代表整个封建士大夫群体,故排除C项;黄宗羲等都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大胆的批判,明哲保身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
5.【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学堂之初招生困难,通过给予经济补助和承诺学成后重用来吸引学生,说明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艰难,故选D项;材料强调左宗棠为了吸引学生入学而采用经济补助等措施,并无清政府态度,无法的得出清政府重视教育的结论,排除A项;福州船政学堂属于军用企业下属部门,并不是民用企业,排除B项;材料并无官办与其他学堂做对比的信息,无法得出官办学堂待遇更好的结论,排除C项。
6.【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以“先生”“君”来代替过去的“老爷”“大人”等称呼,结合辛亥革命的影响可知,这是用自由平等精神来否定封建主义,故选C项;材料强调辛亥革命移风易俗的改革,并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的信息,排除A项;民族主义强调本民族为核心,反对外来侵略,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意味着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排除D项。
7.【答案】B【解析】据材料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代表来自占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兵士,其中农民和工人的代表占比达到了90%,因此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属于工农民主专政政权,故选B项;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且建立时间为新中国的成立,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才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关系破裂,革命统一战线瓦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时期的史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的素养。据材料可知,20世纪40年代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形成热潮,这是受到全国抗战的影响,民族主义得到了传播,故选C项;边疆史地属于已有的历史研究领域,故排除A项;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已建立,故排除B项;这一研究热潮并不一定会推动边疆史地知识的普及,故排除D项。
9.【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60年代前期,农、轻、重比例有了很大调整,农业和轻工业比重提高,同时,国民收入的积累率整体降低,说明基本建设投资减少,用于国民生活消费的投资增加,这些举措正是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取得的成效,A项正确;B、D两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工业比重的变化并非总产值的变化,排除C项。
10.【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乡镇企业获得了较大发展,这是农村产韭结构重大调整的表现,反映出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日趋增强,C项正确;乡镇企业就是在乡村兴办的,排除A项;乡镇企业并不都是私有制经济,排除B项;乡镇企业并非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物,排除D项。
11.【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在处理水淹邻人田地问题上,区分了故意和无意,处理结果也有轻重的不同,这是对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的一种调整、规范,D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无法得出对自由民的处理是否宽松,排除A项;仅通过材料无法得出古巴比伦经济以农耕为主,排除B项;法律制定的根本意图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排除C项。
12.【答案】A【解析】【解析】根据材料“然后按照公民财产的多少将公民划分等级”可知,将公民按照财产的多少划分等级,按照等级享有政治权利,是塞维·图里乌斯改革的初衷,故选A项;罗马帝国成立于公元前27年,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题干信息是罗马公民内部划分等级,与民族矛盾无关,排除C项;题干信息“罗马国王塞维·图里乌斯推行改革”说明这时候罗马实行的是君主制而非共和制,排除D项。
1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柏拉图认识到直接民主的缺陷,同时肯定了直接民主能增强团结、凝聚人心的优点,这些是对雅典民主政治利弊的反思,故选A项;B、C两项以偏概全;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14.【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和决定权,因地制宜,尊重地方风俗,可以减少中央与地方的冲突,有助于缓和矛盾,适应了当时帝国治理的需要,故选C项;材料做法不一定导致地方分裂势力恶性膨胀,排除A项;扩大了文明的区域只能解释“甚至……扩张自己的领土”,不能解释整个材料,排除B项;古代世界帝国并非实行民主政治,排除D项。
15.【答案】A【解析】11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广泛兴起和市民阶层的形成,教会学校已不能满足社会对文化教育的多层次需求,在城市的繁荣之下西欧各地纷纷建立大学,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需求,故选A项;启蒙运动的时间是17、18 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6 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提倡因信称义,反对天主教会的因行称义,冲击了教会至高无上的权威,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在中古晚期,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欧洲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此时期王权加强主要体现在打击本国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与天主教会对抗,削弱教权,加强王权,大学及其学习科目的增加与加强封建王权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16.【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德意志统一后,帝国宰相不对国会负责,而是对皇帝负责,故作为宰相的俾斯麦不必获得国会多数派的支持,也从不追求形成一个稳定的多数,故选C项;帝国议会权力很小,且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限制,而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据此不能得出议会对政府监督加强的结论,排除A项;德国皇帝个人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且B项与材料缺乏关联性,排除B项;这一时期德国专制主义色彩浓厚,分权制衡体制并不成熟,排除D项。
17.【答案】B【解析】据题干可知,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受到了古希腊文化的影响,据此可知,多元文化之间可以互利共存,故选B项;题干述及的是古希腊文化影响了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并没有述及“基督教地位”受到冲击,排除A项;世俗化”指的是宗教信仰更接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题干并没有述及其相关内容,排除C项;题干述及的是古希腊文化影响了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与亚历山大东征无关,排除D项。
18.【答案】D【解析】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统治时期,国家建设驿道驿站系统,保证道路畅通,结果是方便了境内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故选D项;题干仅提到商路的畅通问题,与商人社会地位是否提高无关,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本身是对外扩张的结果,题干所述是扩张后的发展,而不是扩张的背景,排除B项;道路畅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政令信息传递,但是行政效率的高低不仅与道路相关,更与官员的执行力相关,所以驿道驿站系统的发展并不能保证行政效率提高,C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19.【答案】D【解析】据材料“同欧洲、西亚、南亚建立了交通、贸易和文化联系”可知,中古时期的非洲与欧亚都有贸易、文化联系,说明非洲文明具有开放性,故选D项;材料仅是非洲开辟航路的史实,没有涉及其他洲开辟航路的情况,没有对比,不能推出非洲最早开始航海活动,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非洲与其他地区建立联系,不能说明这一联系主要以商业为主,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中古时期的非洲主要是小型王国,并没有形成强大的帝国,排除C项。
20.【答案】D【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航海活动得到专制国家的全力支持和肯定……从而推动了整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可知,当时的航海活动得到了国家力量的支持,从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故选D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A项;B项中的“成为各国人民心中的英雄”说法绝对,故排除B项;这些航海活动得到了专制国家的支持,但不一定是本国的支持,故排除C项。
2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人口出现了较快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加,马铃薯作为高产作物受到重视,说明马铃薯的推广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题干材料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无关,A项排除。B项“双重影响”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保障了欧洲人口的持续增长”说法绝对,且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故选D项。
2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早期殖民扩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唯物史观的素养。据材料可知,西班牙法学家维多里亚不认为教皇有划分世界的权力,也反对西班牙的暴力殖民,支持将殖民地以财产占有,以此划分殖民地的归属,这一行为将会加剧欧洲国家之间的殖民争夺,体现了西欧殖民扩张的要求,故选B项;这一行为是在为殖民行业进行辩护,并为以后的殖民冲突提供法律文本,而不是海洋开发,故排除A项;支持将殖民地财产占有,以此划分殖民地的归属还是强调要进行殖民扩张,故排除C项;这一言论与西欧民族国家兴起无关,故排除D项。
23.【答案】D【解析】据材料“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可知人们追求现世幸福,结合所学知识,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资产阶级兴起反封建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故选D项;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直接催生了宗教改革,排除A项;人文主义起源于古希腊文化,排除B项;16世纪的宗教改革基本否定了教会权威,排除C项。
24.【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宗教改革提出的“因信称义”原则,使人的灵魂解放完全依赖于自己,这种信仰的独立,决定了独立的人格,从而使每位教徒成为具有独立自主的人,因此宗教改革推动了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5.【答案】B【解析】题干所示为卢梭的相关言论,他认为公意“可以向压在它身上的其他意志屈服”,这容易造成公共意志被误用或滥用,故B项正确。“理性主义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不符合题干主旨,材料中卢梭并不是在质疑理性,A项错误。民众的意愿有一定的盲目性,但不能说其一定违背了社会发展趋势,C项错误。卢梭坚持“人民主权论”,D项不符合题干主旨和史实,排除。故选B项。
2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以至于其剩余地产不足以维持其应向封君履行的义务”可知,英国当时出现了封臣丧失土地,不能向封君履行义务的情况,反映封君封臣制面临危机,故选A项;《大宪章》保障封建贵族和教会的特权及骑士、市民的某些利益,是反抗国王专断权力的产物,体现了限制王权的思想,排除B项;英国大规模开展园地运动是15世纪以后,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在14世纪,这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
27.【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独立宣言》初稿中对英国在北美地区的奴隶贸易,进行了批判和抨击,但是最终没有出现在定稿中,说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存在分歧,故选C项;1807年,英国宣布废止奴隶贸易,而美国《独立宣言》颁布的时间是1776年,排除A项;《独立宣言》宣扬了“天赋人权”观念,而非否定 ,排除B项;1866年宪法修正案中,美国第一次承认黑人享有公民权,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28.【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拿破仑帝国存在的时间是1804—1815年,这一时期,拿破仑对内将斗争矛头指向封建制度,并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对外横扫欧洲封建国家,以上措施都打击了封建势力,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维护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材料中“商业界”、“专门职业的人”、“进步贵族”都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关系密切的人,故选C项;法国大革命的原则有自由、民主、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等,材料只是涉及与资本主义密切相关的人支持拿破仑,排除A项;拿破仑统治确实沉重打击了封建等级制度,但“进步贵族”指在政治上仍然拥有较高地位,经济上采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贵族,他们既支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又维护封建等级制度,他们支持拿破仑是因为拿破仑满足了他们的经济需求,而不是因为拿破仑打击等级制度,排除B项;根据所学,拿破仑统治在欧洲传播了民族国家观念,排除D项。
29.【答案】D【解析】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故选D项;“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权利法案》使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最终”不妥,无法正确推导,排除A项;1787年宪法确立的是联邦制,“邦联制”是1787年宪法要废除的,无法正确推导,排除B项;拿破仑《民法典》是启蒙思想家主张实现的表现之一,但“首次”不合史实,1789年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就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要求,排除C项。
30.【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进入封建社会,而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两者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不同,故选A项;据所学可知,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都受到统治者支持,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中央集权体制得以加强”是改革的影响,而不是“原因”,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武士阶层地位得到提高,与“明治维新”无关,排除D项。
非选择题(共3题,总分共计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答案】(1)因素:教会的影响和宗教活动的开展;宗教改革的推动;新航路开辟为钟表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西学东渐(或答基督教传教士来华);科学知识的传播使人们有了时间观念;手工技术的进步推动钟表制作的发展;(8分,任答四点即可)
影响: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时尚观念;带来当地产业结构的变化;增强了时间观念;有利于培养执着的工匠精神。(6分,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1)据材料一“主要服务于天主教国家和地区宗教活动仪式的开展。随着宗教文化的交流,钟表旅行到法国和瑞士等地”得出教会的影响和宗教活动的开展;据材料一“新大陆的发现和耶稣教会登陆东方,引发了钟表向美洲和亚洲的旅行”得出新航路开辟为钟表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西学东渐(或答基督教传教士来华);结合所学得出宗教改革的推动;科学知识的传播使人们有了时间观念;手工技术的进步推动钟表制作的发展。
(2)第一小问关系,据材料二“宗教改革中的一些法令为钟表业的发展排除了劲敌首饰业,并将那些从事首饰业的工匠转化为钟表业的潜在技术人员。同时宗教改革发生后,受到宗教迫害的法国宗教难民等,又为瑞士钟表业的兴起提供了技术、资金、人才以及销售网络等资源”得出宗教改革给瑞士带去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据材料二“改革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为钟表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适宜的环境”得出为瑞士钟表业的兴起提供了保障。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又对瑞士近代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得出加快城市化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促进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时尚观念;带来当地产业结构的变化;增强了时间观念;有利于培养执着的工匠精神。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答案】(1)艰难性和成熟性相结合;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4分,任答两点即可)
(2)内容违背了基本法理,文本设计上存在缺陷(因人设法违背了宪政的基础);权力架构混乱,没有处理好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政局动荡,当权者干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缺乏群众基础。(6分,任答三点即可)
(3)应积极借鉴和吸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步的政治文明成果;与时俱进,坚持与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创造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处理好各权力之间的关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使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4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据材料一“至今依然是美国的根本法,它的成功与制宪时的激烈辩论以及制宪会议的费时和艰难性有密切关系”等得出艰难性和成熟性相结合;据材料一“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是对传统欧洲‘混合政府’分权理论的一种极有创意性的改进。美国宪法虽然继承了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的政治理论,但这部宪法是欧洲政治理论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得出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据材料一“在奴隶制问题上实行‘一国两制’,这是在当时条件下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其他一些棘手问题上制宪者们也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做一些让步或妥协”得出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2)据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者犯了‘因人立法’思维和‘法律工具主义’思维的错误”得出内容违背了基本法理,文本设计上存在缺陷(因人设法违背了宪政的基础);据材料二“妥善处理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关系是现代宪政关注的重难点,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民国初年动荡的时局中很难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得出权力架构混乱,没有处理好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据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民国初年动荡的时局中很难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得出政局动荡,当权者干涉;结合选必一所学,从经济、群众基础方面来分析得出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群众基础——缺乏群众基础。
(3)据材料一提及美国1787年宪法延绵至今,而材料二提及《临时约法》一纸空文得出应积极借鉴和吸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步的政治文明成果;据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问题,不仅着力解决好制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而且考虑解决好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现代化问题”,从国情、环境、群众等角度来分析得出,国情——与时俱进,坚持与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环境——创造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处理好各权力之间的关系;群众——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使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答案】示例1:
观点:全球联系的建立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论证:全球联系的建立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传播,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改变了人们的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全球联系的建立给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新的活动场所。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总之,全球联系的建立使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促进了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示例2:
观点:全球联系建立既带来了发展与进步,也带来了罪恶与灾难
论证:全球联系的建立,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商品、人员、物种实现了世界范围的流动,包括文化在内的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逐渐频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全球联系的建立是以欧洲殖民者的掠夺为契机的,它拉开了殖民扩张和掠夺的序幕。西欧殖民者通过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贩卖黑人奴隶等,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灭顶之灾,世界上许多灿烂的文明遭到冲击甚至毁于一旦。同时,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还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
总之,全球联系建立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我们应全面、辩证地认识它。
【解析】
首先根据材料内容拟定观点,据材料“全球联系的建立,造成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交换。其结果既有积极的,比如促进了彼此的发展和进步,也有消极的,比如造成战争、疾病和灭绝”可知,全球联系的建立促进了彼此的发展和进步,或全球联系的建立带来了战争、疾病等消极影响;其次根据所学知识论证上述观点,即分析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或者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消极影响。
示例1,观点:全球联系的建立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论证,据所学可知,全球联系的建立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传播,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改变了人们的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全球联系的建立给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新的活动场所。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总之,全球联系的建立使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促进了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示例2:
观点:全球联系建立既带来了发展与进步,也带来了罪恶与灾难
论证:全球联系的建立,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商品、人员、物种实现了世界范围的流动,包括文化在内的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逐渐频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全球联系的建立是以欧洲殖民者的掠夺为契机的,它拉开了殖民扩张和掠夺的序幕。西欧殖民者通过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贩卖黑人奴隶等,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灭顶之灾,世界上许多灿烂的文明遭到冲击甚至毁于一旦。同时,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还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总之,全球联系建立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我们应全面、辩证地认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