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重力与弹力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重力与弹力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2-27 09:2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力与弹力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知道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会求重力的大小并能确定重力的方向。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重力的产生,大小,方向,知道影响重心的因素。
教学难点:会求重力的大小并能确定重力的方向。
三、教学分析
力的概念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一个难点。重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重力概念理解的难点是对重心的理解。本节课教学中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其主要程序是:提出问题→科学想象或体会→探索研究→再创情境→得出结论→深刻理解、指导实践。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四、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第一步 引入重力概念
观看“重力作用现象”视频引入新课,提出问题:什么是重力?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学生自学阅读、活动一),然后结合视频资料和社会生活实际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了解重力。
设计理由:重力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力,视频中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再现生活中的重力现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活动2【活动】第二步 探究重力大小
1、探究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活动二:学生双手托大小不同的砝码,感受重力的大小,引导学生猜想重力大小与质量有关。
教师活动:为了规范操作,我演示演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方法
学生活动三: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有
问题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及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数据表格中,算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并作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
学生活动四:分析论证: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数值倍增法、比例分析法、图像分析法),通过展示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数据和所画图像,通过分析,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每一次测出的重力与其对应质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一个不变的值,这个比值大约是10,即:实验结果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表示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向学生说明g的单位可根据重力G(N)和质量m(kg)的单位得出:g=10N/kg,我和学生一起利用数学上的正比例函数公式分析得出重力的公式G=mg,g=9.8N/kg,粗略计算时,g的值可取10N/kg,g=9.8N/kg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牛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大胆猜想、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正比例函数和数学图像来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更清楚和更直观更形象地感知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2、快速口算(学生活动五):两个鸡蛋受到的重力大约是多少
一个苹果受到的重力大约是多少
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大约是多少
设计目的:通过这个小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重力计算公式,同时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重力大小,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3、拓展延伸(教师活动,展示课件并分析讲解)
①在一般情况下,g为一定值。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g仍有差异,严格的讲,g的数值不是恒定的,随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的改变而改变。
②了解不同星球上的重力。
设计目的:使学生认识到g是个变化的量,得出重力受两个因素的影响,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
活动3【活动】第三步 探究重力方向
1、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学生活动六:感受重力的方向:往瓶子里丢圆珠笔
学生活动七:观察重垂线的方向
2、理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学生活动八:分组实验突破难点:利用直尺测重锤线与水平面的关系,再用直尺测重锤线与斜面的关系,得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而不是垂直向下
3、应用:挂地图(学生活动九)
设计目的:通过动手动脑,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重力方向的内涵,同时提高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活动4【活动】第四步 探究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学生活动十:找刻度尺、课本、圆珠笔的重心……,然后告诉学生,刻度
尺上与手指接触的位置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强调等效法。
设计目的: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了“重心”这个较难理解的物理模型,通过这样的教学处理,学生便对重心的概念有了一个具体的感知,知道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作集中在一点上。
学生活动十一:重心对物体稳度的影响
设计目的:通过探究实例不倒翁了解重心越低越稳,体现了物理知识在实际生
活中的应用。
活动5【活动】第五步 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重点内容。
1、大小:G=mg,g=9.8N/kg
2、方向:竖直向下
3、作用点:重心
活动6【活动】第六步 课堂反馈练习
1、反馈练习题(课件展示)。
设计目的:巩固所学内容,检测所学效果。
2、思考讨论题:发挥想象,拓展思维,假如失去重力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学生讨论、活动十二,然后播放视频“失重现象”,使学生一睹为快,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索宇宙世界的热情)。
设计目的:发挥想象,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活动7【活动】第七步 布置课后作业
1、校本分层优化练习(见上传课后作业部分,A、B必做,C选做)。
设计目的: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拓展所学知识。
2、制作一个水平仪(必做)。
设计目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动手动脑学物理,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板书设计
重力
概念
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G)
二、大小G=mg,g=9.8N/kg
三、方向竖直向下
四、作用点: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