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共18张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故都的秋(共18张PPT)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21 15:2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叶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风里,马致远读到的是凄苦。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秋光中,王实甫读到的是凄美。一切景语皆情语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秋意中,毛泽东读到的是意气风发。故都的秋郁达夫 故都——北平
指明描写地点,含有眷念之意,暗含文化底蕴;明确而又深沉。为何以“北平的秋”为题?
秋晨静观(3)秋槐落蕊(4)秋蝉残鸣
(5) 秋雨凉意(7——10) 秋果奇景(11) “清” “静” “悲凉” 作者眼中的秋景具有哪些特色?概括作者在文中描写的五幅故都秋天的画面。在五幅画面中,作者是从哪些感官来写秋的? 视觉、听觉有哪些?秋色:碧空 蓝朵 青天 灰沉沉 青布 淡绿微黄
秋声:驯鸽的飞声 帚声 衰弱的蝉声 风雨声
悠闲的人声 这样的秋色秋声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这些景物描写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有哪些?动静结合
远近结合
以声衬静
色彩描写多种感官
寓情于景w “若非平日的观察体会深深印在脑际,是决然写不出这样看似信手拈来的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来的。”从全文看作者是颂秋还是悲秋? 颂秋:向往眷念,一曲悲凉的颂歌。清、静、悲凉
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 作者为什么会把秋景看得如此的“清 、静与悲凉”? 作者将爱国、爱民与“落寞”“衰弱”的真实感情,融进了故都的秋中。  郁达夫原名郁文。3岁丧父,家中生活艰难。青年时代,随长兄赴日留学,十年客居日本,期间饱受屈辱和歧视。
在文学上,他提倡“静的文学”,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的自叙传。”所以,他的作品体现着极强的“主观色彩”。
郁达夫是个热忱的爱国主义者,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4月,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原因,作者从上海移居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本文。
当时的中国,连年内战,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留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 《沉沦》:“我何苦要到日本来,我何苦要求学问。既然到了日本,那自然不得不被他们日本人轻侮的。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富强起来,我不能再隐忍过去了。”想饱尝故
都的秋味
对比
突出北国更有
秋味秋色秋意行文思路 故都的秋我愿用生命
留住北国的秋江南的秋对比
突出北国
秋色更浓
秋味隽永
形散神聚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