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重点中学(弘文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大单元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新泰市重点中学(弘文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大单元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6 08:5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泰市弘文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大单元考试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2017年2月23日,天文学家发现距地球40光年的一颗红矮星(TRAPPIST-1)有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行星,其中3颗位于宜居带内。下图为天体系统示意图和宜居带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红矮星“TRAPPIST-1”属于( )
A.卫星 B.行星 C.恒星 D.星云
2.红矮星“TRAPPIST-1”所在的天体系统位于( )
A.②—太阳系 B.③—银河系 C.③—河外星系 D.④—河外星系
3.材料中所说的“宜居带”具有满足生命存在的条件,依据可能是( )
A.有可供生命呼吸的大气 B.体积质量适中,可形成大气层
C.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D.与恒星距离适中,有液态水的存在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读图,有关描述太阳活动与昼夜电离层电子浓度的高度分布特征,正确的是( )
A.电离层电子浓度最高值出现的高度,白天高于夜间
B.电离层电子浓度,太阳活动强年要大于太阳活动弱年
C.白天,太阳活动强年100千米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在1011cm-3以上
D.100~200千米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随高度上升而增大
5.美国东部时间某年9月7日13时40分,包括美国在内的地球朝向太阳的一面的所有地区,高频无线电通信几乎全部中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空洞扩大使太阳辐射增强 B.太阳黑子增多造成地球磁场紊乱
C.太阳耀斑爆发引起地球大气层的电离层扰动 D.太阳等天体对地球引力加强
叠层石中记录了地球早期的生命之一——蓝细菌(最早的光合放氧菌)生活的“足迹”。图为2016年在格陵兰岛发现的叠层石(年龄约37亿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叠层石的发现,使科学家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可追溯到( )
A.奥陶纪 B.前寒武纪
C.寒武纪 D.二叠纪
7.研究显示,距今25亿年为蓝细菌繁盛时期。由此推测,此后地球的( )
A.海洋更加广阔 B.陆地普遍抬升 C.温度逐渐升高 D.大气变得富氧
8.编制地质年代表,可以( )
①解读古老岩石的信息②研究地球环境的演变③探索生命起源与进化④再现地球发展的历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月5日,日本西之岛火山喷发,烟柱高达1500米,岛屿周围的海水变成棕褐色和绿色。左图为“火山喷发示意图”,右图为“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喷发后的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的运动过程是( )
A.②→①、③→④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10.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简单系统
B.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
C.岩石圈是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组成
D.生物圈是地球内部圈层也是非常活跃的圈层
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是在传统日光温室的背面共用后墙搭建一个背阳的温室。采光面向阳的温室称为阳棚,采光面背阳的温室称为阴棚。采光面向阳的温室采用双层拱形设计,铺设双 层棚膜,内层膜铺防寒棉被。如图为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阳棚铺设双层棚膜、内层膜铺防寒棉被主要是为了( )
A.增加大气辐射反射 B.减弱大气逆辐射
C.减弱太阳辐射吸收 D.减少地面辐射损失
12.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可阴阳互补,阴棚对阳棚的有利影响是( )
A.减少热量散失 B.减少水分散失 C.增大昼夜温差 D.增加空气流通
13.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在我国最具推广价值的是( )
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
下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hPa等压面的高度(单位:m)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4.图中A、B、C三点气压相比较( )
A.PA>PC>PB B.PA<PC<PB
C.PC>PB>PA D.PA=PC=PB
15.C点近地面吹( )
A.西北风 B.偏北风C.东南风 D.东北风
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左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下右图为风向标示意,风的标志符号像个F的样子,其中“符尾”(向下的竖)表示风向;“符干”(右边的横)表示风力的大小。完成下面小题。

16.当日在观测现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西北漂,然后逐渐转为向西漂。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
A.1时 B.7时 C.13时 D.19时
17.请推测,此地海洋和陆地位置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疆地区气候发生明显变化。下图是1960—2018年天山中部博斯腾湖(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的水位年际变化,在延续了阶段②气候变化趋势下,阶段③④的博斯腾湖水位变化主要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各阶段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阶段①——上游植被改善,湖泊水消耗量增加
B.阶段②——冰川萎缩,高山冰雪融水量持续增加
C.阶段③——灌溉用水量减少,入湖径流量增加
D.阶段④——入湖泥沙淤积,湖盆变浅,水位上升
19.若气温持续升高,对博斯腾湖所在地区的影响及其与博斯腾湖水量的相关性分别是( )
A.农业引水量增多--正相关 B.降水增加--负相关
C.高山冰雪融水持续增加--正相关 D.蒸发加剧--负相关
20.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气候变化对新疆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天山林线下降 B.绿洲面积萎缩
C.沙尘天气减少 D.植物蒸散量增大
吃水深度是指船舶沉入水下部分的垂直距离,通常船只吃水深度与海水密度呈负相关。下图示意8月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的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影响②呈现如图分布规律的根本原因是( )
A.洋流 B.气压
C.经度 D.太阳辐射
22.若一艘考察船由60°S向60°N航行,据图推测该船吃水深度大致为( )
A.一直减小 B.一直增大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23.关于图中①、②、③三者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②能影响③,③也能影响① B.②能影响③,②不能影响①
C.②不能影响③,也不影响① D.②能影响③,③不能影响①
下图①②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③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该种植物高度不足50厘米,但根系长达2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光热条件不同 B.土壤性质不同 C.海陆位置差异 D.水分条件差异
25.③植物所在地区的植被特征是( )
A.植被稠密 B.种类繁多
C.群落结构简单 D.群落结构复杂
土壤容重指一定容积的土壤烘干后质量与烘干前体积的比值,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疏松多孔。东祁连山某区域海拔2800-4000米范围内植被以高寒草甸为主,当地阳坡、阴坡土壤容重随海拔升高发生较大变化(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图中阳坡、阴坡土壤容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坡度 B.土壤厚度
C.土壤水分 D.成土母质
27.据图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祁连山阴坡2800m处,土壤水分条件最好B.祁连山阴坡3200m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少
C.祁连山阳坡4000m处,单位体积土壤干重最轻D.图示区域随海拔升高植被覆盖率先升高后降低
下面四幅图是某学生在地理实践中拍摄的景观照片。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关于图中自然景观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平坦宽广,形如三角 B.②地上宽下窄,形如蘑菇
C.③地两壁陡立,谷底狭窄 D.④地山坡陡峭,雪山连绵
29.关于②景观区域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岩石具有不可溶性 B.整体上看适宜发展耕作业
C.地表河流一般众多 D.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30.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槽形河谷
B.水流湍急
C.为“V”形河谷
D.水深壁陡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综合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杭州主城区坐落在杭嘉湖平原,西临天目山区,东望东海。杭州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在夜晚较强,白天较弱,局地风向受到地形、海陆分布、城市建成区等的共同影响。2015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杭州市城区立体绿化工作的通知》,提出“通过不断丰富绿化方式和手段,形成‘桥柱挂绿、屋顶铺绿、墙面覆绿、窗台布绿’的多样化立体绿化发展格局”。下图示意杭州主城区东西向地形剖面。
(1)指出杭州主城区西侧的白天与夜晚的风向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
(2)说明夏季西部山区对杭州主城区大气环境的改善作用。4分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杭州市立体绿化地带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6分
32.读北大西洋中高纬度大洋表面年平均水温分布图(图中箭头表示洋流),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海水温度的分布特点。4分
(2)比较纬度相当的甲、乙两处海域海水温度的高低,并说明成因。6分
(3)分析①②③三处海域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幅度的特点,并说明原因。6分
33.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贺兰山东麓堆积地貌的类型及沉积物分布特点。3分
(2)简述贺兰山东麓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4分
(3)以河流出山口为界,分别说出AB段和CD段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特点及原因。3分
答案第2页,共2页
新泰市弘文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大单元考试
地理答案
1.C 2.B 3.D4.C 5.C6.B 7.D 8.B9.B 10.C11.D 12.A 13.B14.D 15.C16.D 17.B18.B 19.D 20.D21.D 22.C 23.A24.D 25.C26.C 27.D28.C 29.D30.A
31.(1)风向差异:白天盛行偏东风,夜间盛行偏西风。
原因:白天,城区西侧盛行谷风,但白天热岛效应强度弱,城市风对谷风的削弱力度弱,故吹偏东风(谷风)。
夜晚:城区西侧盛行山风,与城市风重叠,故吹偏西风(山风)。
(2)夏季夜晚来自山区的冷气流可以缓解城区热岛效应,山风带来的湿润清洁空气可以改善城区空气质量。
(3)覆盖植被的绿地起到遮荫效果,建筑和地面吸收的热量减少;绿地的地面辐射减少,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减少;绿地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量减弱;绿地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吸收周围的热量。
32.(1)海水温度总体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西部海洋年平均水温温差大,东部温差小。
(2)甲海域海水温度低于乙海域。成因:甲处受寒流影响,降温作用明显;乙处受暖流影响,增温作用明显。
(3)由①海域至③海域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幅度逐渐变小。原因:不同纬度深层海水水温均较低;表层海水温度的主要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①海域至③海域的海水温度呈递减趋势,导致①海域至③海域海水表层至深层的温度变化幅度变小。
33.(1)冲积扇(洪积扇) 呈扇形分布,从河流出山口到冲积扇边缘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
(2)贺兰山上的泥沙碎石经流水搬运作用,山麓地带地形起伏小,泥沙、碎石大量堆积形成冲积扇。
(3)AB段所在地区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河流侵蚀作用影响。CD段所在地区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河流流出山口后,流速变小,主要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