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项5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一、文学文化常识。
1.(仙桃市改编)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飞鸟集》《再塑生命的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依次是泰戈尔、海伦·凯勒、安徒生。他们依次是印度、美国、丹麦作家。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题中“左迁”是“升职”的意思,古人尊左卑右,因此升职称为左迁。
C.《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作品,“聊斋”是他书斋的名称,郭沫若曾称赞他“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D.《济南的冬天》《秋天的怀念》《天上的街市》的作者依次是老舍、史铁生、郭沫若。
1.B 【知识延展】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掌 握。古代表示升职的词语有“升、擢(zhuó)、 拔、拜”等,表示降职的词语有“除、革、罢、免、 黜、谪、左迁、迁谪”等。汉代尊右卑左,故称贬官为“左迁”,后世沿用。
2.(黄冈市)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 ”这句话中“你”是代词,“一条”是数量词,“紧张”是形容词。
B.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
C. 古代常见的敬辞有“久仰、垂念、奉陪、大作、高朋”等,常见的谦辞有“家父、愚见、拙作”等。 D.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野草》《坟》《热风》等。
2.D 【解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野草》是鲁迅的散文诗集,而非杂文集,D项表述有误。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撰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 对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称谓:“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花甲之年”指七十岁。
C.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诫子书》是他劝勉、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D.《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春秋时道家人物。
3.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集,A项有误。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B项有误。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期的道家人物,D项有误。
二、名著阅读。
4. 设题新角度整本书阅读(黄石初中某班举行“《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大冶市)关于《朝花夕拾》这部名著,下列说法准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全书共11篇,原名《往事重提》。
B.《朝花夕拾》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中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成长道路。
C.《阿长与<山海经>》和《琐记》这两篇文章都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分别刻画阿长和衍太太。
D.《朝花夕拾》除塑造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之外,全书还贯穿“我”这个人物形象,即作者自己。
4.(1)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全书共10篇, A 项说法有误。《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从幼 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B项 说法有误。《琐记》采用以小见大和反讽的写 法,以作者与衍太太之间的日常生活琐事(怂 恿冬天吃冰,教唆偷首饰并制造谣言等),讽 刺了衍太太的虚伪,并未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C项说法有误。
(2)下列关于书中人物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长妈妈是一个迷信、粗俗、不拘小节,但真诚善良、关心孩子的劳动妇女形象。
B. 鲁迅先生的父亲对鲁迅的学习要求很严厉,是一个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家长。
C. 寿镜吾老先生方正、质朴、博学,既和蔼又严厉,但教学方式守旧。
D.范爱农是一个倔强耿直、愤世嫉俗,对封建社会充满不满和无奈的青年。
(2)B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掌握。 根据《五猖会》中鲁迅父亲不顾及鲁迅看会前 兴奋心理而强行要求他背书的情节可知,鲁 迅先生的父亲是一个对孩子学习管教严格、 不了解儿童心理、封建专制的家长形象。B项表述不准确。
(3)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 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 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 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 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 完全绝望了。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二十四孝图〉》中涉及儿童教育的问题,请结合语段说说鲁迅对儿童教育有什么体验和
看法。
(3)[示例]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批判了一 些孝子佳话的做作与无情,对“老莱娱亲”“郭 巨埋儿”式的故事表达了极大的不理解与反 感,指出儿童读物要有健康的内容和适应儿 童心理特点的形式,不可用这种故事恐吓、欺骗儿童。
5.(黄冈市)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悟空)心却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作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之 理, 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只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 (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 一卷经能值 几何 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汛。 ——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 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及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奶奶磕头。”……老怪问道:“你是那 里来的 ”行者道:“平顶山莲花洞,蒙二位大王有令,差来请奶奶去吃唐僧肉……”老怪大喜道:“好孝顺的儿子!”就去叫抬出轿来。
【乙】八戒道:“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莫害我师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作孙行者。他神 通广大,善能降妖。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言,越加忿怒,骂道:‘是个甚么孙行者, 我可怕他 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 鲱着油烹!’”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 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行者道:“贤弟,你起来。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 敢骂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普天的神将看见我, 一个个控背 躬身,口口称呼大圣。这妖怪无礼,他敢背前面后骂我!我这去,把他拿住,碎尸万段,以报骂我
之仇!报毕,我即回来。”
(1)选出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A.《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他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鲁迅先
生称该书为“童心之作”。
B. 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
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C. 猪八戒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虽然在高老庄他勤谨能干,不伤害百姓,但因相貌丑陋、食量惊人,又经常飞沙走石、来去无影,所以被众人当成妖怪。
D. 沙和尚原是天庭的卷帘大将,因打碎琉璃盏被玉帝贬下凡间,在流沙河做水怪。后被
唐僧收为第三个徒弟。
5.(1)A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与 分析。《西游记》采用的是浪漫主义手法,鲁迅 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A项表述错误。
(2)选文画线句中孙悟空说“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请联系选文之前的情节,用简洁
的语言概括孙悟空被压两界山的经过。
(2)孙悟空大闹天宫,天界震恐,请来如来佛祖制服悟空并将悟空压在两界山下。
(3)【甲】文段主要通过对悟空的 描写,表现出孙悟空 的性格特点;
【乙】文段主要通过对八戒的 描写,突出了猪八戒 的性格特点。
(3)心理 机智应变(或:能屈能伸、重情重 义) 语言 聪明机智
6.(丹江口市)阅读下面《五猖会》选段,按要求完成问题。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 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结合选文谈谈“我”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6.(1)从“我”紧张的表现和父亲简短的话可以 看出,父亲是一个守旧的封建教育的大家长,不了解儿童的天性。
(2)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情 整篇文章表现了什么主题
(2)写出了自己在父亲的威压之下的可怜与 痛苦。这篇文章揭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
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的主题。
(3)如果鲁迅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聊天群,名为“‘朝花夕拾’之温馨的回忆”。下面哪两个人物不能入群 请选出人物并说明理由。
双喜 阿长 范爱农 衍太太
(3)双喜、衍太太不能入群。双喜是鲁迅的小
说《社戏》中的人物;衍太太为人刻薄、自私虚
伪,无法体现“温馨的回忆”。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 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乙】悟空领罪,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儿孙,但念师父厚恩未报, 不敢去。”祖师道:“那里甚么恩义 你只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
悟空见没奈何,只得拜辞,与众相别。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 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中长妈妈、衍太太、范爱农都是我们熟悉的人物。
B.【甲】文中,通过藤野先生关心“我”解剖学习和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件,刻画了一个热情诚恳、严谨求实的藤野先生。
C.【乙】文选自《西游记》。作为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典范,小说围绕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D.【乙】文中菩提祖师预料悟空将来“定生不良”,“闯龙宫夺金箍棒”“强销生死簿”“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均为孙悟空的“不良”之举。
7.(1)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与 分析。“三打白骨精”是孙悟空保护唐僧之举, 是助师徒四人顺利西行取经之举,并非“不良”之举。D项有误。
(2)根据《朝花夕拾》内容,梳理鲁迅的求学之路。
篇 目 求学历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①
②《 》 先就读于江南水师学堂,后因不满其“乌烟瘴气”,改读矿务铁 路学堂。
《藤野先生》 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再后来做出人生重大抉择③“
(2)①就读于三味书屋 ②琐记 ③弃医从文
(3)(扬州市改编)藤野先生让鲁迅成为更优秀的人,菩提祖师也成就了孙悟空。请结合《朝花夕拾》《西游记》的内容,从学识传授、品德培养两方面说明理由。
(3)在日本留学期间,藤野先生教给鲁迅许多 医学知识。他不但不歧视鲁迅,反而对他这 个中国学生特别热情、友好,这令鲁迅终生怀 念与感激。他对学术的态度及其伟大的人格 让鲁迅受到激励和鼓舞。菩提祖师传授给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使孙悟空武艺超群。在孙悟空向他人炫耀法术时,菩提祖师及时制止,并将孙悟空赶出师门,以此教诲孙悟空为人谦虚低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项5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一、文学文化常识。
1.(仙桃市改编)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飞鸟集》《再塑生命的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依次是泰戈尔、海伦·凯勒、安徒生。他们依次是印度、美国、丹麦作家。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题中“左迁”是“升职”的意思,古人尊左卑右,因此升职称为左迁。
C.《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作品,“聊斋”是他书斋的名称,郭沫若曾称赞他“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D.《济南的冬天》《秋天的怀念》《天上的街市》的作者依次是老舍、史铁生、郭沫若。
2.(黄冈市)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 ”这句话中“你”是代词,“一条”是数量词,“紧张”是形容词。
B.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
C. 古代常见的敬辞有“久仰、垂念、奉陪、大作、高朋”等,常见的谦辞有“家父、愚见、拙作”等。 D.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野草》《坟》《热风》等。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撰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 对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称谓:“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花甲之年”指七十岁。
C.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诫子书》是他劝勉、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D.《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春秋时道家人物。
二、名著阅读。
4. 设题新角度整本书阅读(黄石初中某班举行“《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大冶市)关于《朝花夕拾》这部名著,下列说法准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全书共11篇,原名《往事重提》。
B.《朝花夕拾》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中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成长道路。
C.《阿长与<山海经>》和《琐记》这两篇文章都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分别刻画阿长和衍太太。
D.《朝花夕拾》除塑造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之外,全书还贯穿“我”这个人物形象,即作者自己。
(2)下列关于书中人物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长妈妈是一个迷信、粗俗、不拘小节,但真诚善良、关心孩子的劳动妇女形象。
B. 鲁迅先生的父亲对鲁迅的学习要求很严厉,是一个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家长。
C. 寿镜吾老先生方正、质朴、博学,既和蔼又严厉,但教学方式守旧。
D.范爱农是一个倔强耿直、愤世嫉俗,对封建社会充满不满和无奈的青年。 (3)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 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 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 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 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 完全绝望了。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二十四孝图〉》中涉及儿童教育的问题,请结合语段说说鲁迅对儿童教育有什么体验和
看法。
5.(黄冈市)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悟空)心却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作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之 理, 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只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 (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 一卷经能值 几何 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汛。 ——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 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及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奶奶磕头。”……老怪问道:“你是那 里来的 ”行者道:“平顶山莲花洞,蒙二位大王有令,差来请奶奶去吃唐僧肉……”老怪大喜道:“好孝顺的儿子!”就去叫抬出轿来。
【乙】八戒道:“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莫害我师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作孙行者。他神 通广大,善能降妖。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言,越加忿怒,骂道:‘是个甚么孙行者, 我可怕他 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 鲱着油烹!’”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 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行者道:“贤弟,你起来。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 敢骂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普天的神将看见我, 一个个控背 躬身,口口称呼大圣。这妖怪无礼,他敢背前面后骂我!我这去,把他拿住,碎尸万段,以报骂我
之仇!报毕,我即回来。”
(1)选出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A.《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他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鲁迅先
生称该书为“童心之作”。
B. 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
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C. 猪八戒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虽然在高老庄他勤谨能干,不伤害百姓,但因相貌丑陋、食量惊人,又经常飞沙走石、来去无影,所以被众人当成妖怪。
D. 沙和尚原是天庭的卷帘大将,因打碎琉璃盏被玉帝贬下凡间,在流沙河做水怪。后被
唐僧收为第三个徒弟。
(2)选文画线句中孙悟空说“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请联系选文之前的情节,用简洁
的语言概括孙悟空被压两界山的经过。
(3)【甲】文段主要通过对悟空的 描写,表现出孙悟空 的性格特点;
【乙】文段主要通过对八戒的 描写,突出了猪八戒 的性格特点。
6.(丹江口市)阅读下面《五猖会》选段,按要求完成问题。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 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结合选文谈谈“我”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2)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情 整篇文章表现了什么主题
(3)如果鲁迅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聊天群,名为“‘朝花夕拾’之温馨的回忆”。下面哪两个人物不能入群 请选出人物并说明理由。
双喜 阿长 范爱农 衍太太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 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乙】悟空领罪,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儿孙,但念师父厚恩未报, 不敢去。”祖师道:“那里甚么恩义 你只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
悟空见没奈何,只得拜辞,与众相别。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 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中长妈妈、衍太太、范爱农都是我们熟悉的人物。
B.【甲】文中,通过藤野先生关心“我”解剖学习和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件,刻画了一个热情诚恳、严谨求实的藤野先生。
C.【乙】文选自《西游记》。作为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典范,小说围绕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D.【乙】文中菩提祖师预料悟空将来“定生不良”,“闯龙宫夺金箍棒”“强销生死簿”“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均为孙悟空的“不良”之举。
(2)根据《朝花夕拾》内容,梳理鲁迅的求学之路。
篇 目 求学历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①
②《 》 先就读于江南水师学堂,后因不满其“乌烟瘴气”,改读矿务铁 路学堂。
《藤野先生》 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再后来做出人生重大抉择③“
(3)(扬州市改编)藤野先生让鲁迅成为更优秀的人,菩提祖师也成就了孙悟空。请结合《朝花夕拾》《西游记》的内容,从学识传授、品德培养两方面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
人教七上语文
期末复习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2023秋统编七上语文 期末专题复习
5.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二、专项必刷预测题
三、真题演练卷
1.2022秋武汉市七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2.2022秋黄冈市七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3.2022秋孝感市七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4.2022秋黄石市七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5.2022秋仙桃市七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6.2022秋鄂州市七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四、模拟押题卷
1.2023秋统编七上语文期末模拟押题卷1
2.2023秋统编七上语文期末模拟押题卷2
二、专项必刷预测题
古诗文默写
词语
句子
综合性学习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古诗词阅读
文言文阅读(一)课内篇
文言文阅读(二)课内外对比阅读
2023秋统编七上语文 期末专题复习
一、基础知识梳理读记练
1.字词
2.古诗文默写
3.文言文梳理读记
4.古诗词鉴赏
5.文学文化常识
6.名著阅读
专项5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一、文学文化常识。
1.(仙桃市改编)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飞鸟集》《再塑生命的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依次是泰戈尔、海伦·凯勒、安徒生。他们依次是印度、美国、丹麦作家。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题中“左迁”是“升职”的意思,古人尊左卑右,因此升职称为左迁。
C.《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作品,“聊斋”是他书斋的名称,郭沫若曾称赞他“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D.《济南的冬天》《秋天的怀念》《天上的街市》的作者依次是老舍、史铁生、郭沫若。
1.B 【知识延展】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掌 握。古代表示升职的词语有“升、擢(zhuó)、 拔、拜”等,表示降职的词语有“除、革、罢、免、 黜、谪、左迁、迁谪”等。汉代尊右卑左,故称贬官为“左迁”,后世沿用。
2.(黄冈市)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 ”这句话中“你”是代词,“一条”是数量词,“紧张”是形容词。
B.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
C. 古代常见的敬辞有“久仰、垂念、奉陪、大作、高朋”等,常见的谦辞有“家父、愚见、拙作”等。 D.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野草》《坟》《热风》等。
2.D 【解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野草》是鲁迅的散文诗集,而非杂文集,D项表述有误。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撰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 对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称谓:“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花甲之年”指七十岁。
C.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诫子书》是他劝勉、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D.《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春秋时道家人物。
3.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集,A项有误。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B项有误。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期的道家人物,D项有误。
二、名著阅读。
4. 设题新角度整本书阅读(黄石初中某班举行“《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大冶市)关于《朝花夕拾》这部名著,下列说法准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全书共11篇,原名《往事重提》。
B.《朝花夕拾》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中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成长道路。
C.《阿长与<山海经>》和《琐记》这两篇文章都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分别刻画阿长和衍太太。
D.《朝花夕拾》除塑造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之外,全书还贯穿“我”这个人物形象,即作者自己。
4.(1)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全书共10篇, A 项说法有误。《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从幼 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B项 说法有误。《琐记》采用以小见大和反讽的写 法,以作者与衍太太之间的日常生活琐事(怂 恿冬天吃冰,教唆偷首饰并制造谣言等),讽 刺了衍太太的虚伪,并未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C项说法有误。
(2)下列关于书中人物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长妈妈是一个迷信、粗俗、不拘小节,但真诚善良、关心孩子的劳动妇女形象。
B. 鲁迅先生的父亲对鲁迅的学习要求很严厉,是一个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家长。
C. 寿镜吾老先生方正、质朴、博学,既和蔼又严厉,但教学方式守旧。
D.范爱农是一个倔强耿直、愤世嫉俗,对封建社会充满不满和无奈的青年。
(2)B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掌握。 根据《五猖会》中鲁迅父亲不顾及鲁迅看会前 兴奋心理而强行要求他背书的情节可知,鲁 迅先生的父亲是一个对孩子学习管教严格、 不了解儿童心理、封建专制的家长形象。B项表述不准确。
(3)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 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 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 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 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 完全绝望了。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二十四孝图〉》中涉及儿童教育的问题,请结合语段说说鲁迅对儿童教育有什么体验和看法。
(3)[示例]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批判了一 些孝子佳话的做作与无情,对“老莱娱亲”“郭 巨埋儿”式的故事表达了极大的不理解与反 感,指出儿童读物要有健康的内容和适应儿 童心理特点的形式,不可用这种故事恐吓、欺骗儿童。
5.(黄冈市)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悟空)心却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作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之 理, 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只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 (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 一卷经能值 几何 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汛。 ——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 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及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奶奶磕头。”……老怪问道:“你是那 里来的 ”行者道:“平顶山莲花洞,蒙二位大王有令,差来请奶奶去吃唐僧肉……”老怪大喜道:“好孝顺的儿子!”就去叫抬出轿来。
【乙】八戒道:“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莫害我师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作孙行者。他神 通广大,善能降妖。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言,越加忿怒,骂道:‘是个甚么孙行者, 我可怕他 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 鲱着油烹!’”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 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行者道:“贤弟,你起来。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 敢骂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普天的神将看见我, 一个个控背 躬身,口口称呼大圣。这妖怪无礼,他敢背前面后骂我!我这去,把他拿住,碎尸万段,以报骂我
之仇!报毕,我即回来。”
(1)选出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A.《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他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鲁迅先生称该书为“童心之作”。
B. 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C. 猪八戒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虽然在高老庄他勤谨能干,不伤害百姓,但因相貌丑陋、食量惊人,又经常飞沙走石、来去无影,所以被众人当成妖怪。
D. 沙和尚原是天庭的卷帘大将,因打碎琉璃盏被玉帝贬下凡间,在流沙河做水怪。后被唐僧收为第三个徒弟。
5.(1)A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与 分析。《西游记》采用的是浪漫主义手法,鲁迅 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A项表述错误。
(2)选文画线句中孙悟空说“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请联系选文之前的情节,用简洁
的语言概括孙悟空被压两界山的经过。
(2)孙悟空大闹天宫,天界震恐,请来如来佛祖制服悟空并将悟空压在两界山下。
(3)【甲】文段主要通过对悟空的 描写,表现出孙悟空 的性格特点;
【乙】文段主要通过对八戒的 描写,突出了猪八戒 的性格特点。
(3)心理 机智应变(或:能屈能伸、重情重 义) 语言 聪明机智
6.(丹江口市)阅读下面《五猖会》选段,按要求完成问题。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 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结合选文谈谈“我”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6.(1)从“我”紧张的表现和父亲简短的话可以 看出,父亲是一个守旧的封建教育的大家长,不了解儿童的天性。
(2)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情 整篇文章表现了什么主题
(2)写出了自己在父亲的威压之下的可怜与 痛苦。这篇文章揭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
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的主题。
(3)如果鲁迅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聊天群,名为“‘朝花夕拾’之温馨的回忆”。下面哪两个人物不能入群 请选出人物并说明理由。
双喜 阿长 范爱农 衍太太
(3)双喜、衍太太不能入群。双喜是鲁迅的小
说《社戏》中的人物;衍太太为人刻薄、自私虚
伪,无法体现“温馨的回忆”。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 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乙】悟空领罪,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儿孙,但念师父厚恩未报, 不敢去。”祖师道:“那里甚么恩义 你只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
悟空见没奈何,只得拜辞,与众相别。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 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中长妈妈、衍太太、范爱农都是我们熟悉的人物。
B.【甲】文中,通过藤野先生关心“我”解剖学习和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件,刻画了一个热情诚恳、严谨求实的藤野先生。
C.【乙】文选自《西游记》。作为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典范,小说围绕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D.【乙】文中菩提祖师预料悟空将来“定生不良”,“闯龙宫夺金箍棒”“强销生死簿”“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均为孙悟空的“不良”之举。
7.(1)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与 分析。“三打白骨精”是孙悟空保护唐僧之举, 是助师徒四人顺利西行取经之举,并非“不良”之举。D项有误。
篇 目 求学历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①
②《 》 先就读于江南水师学堂,后因不满其“乌烟瘴气”,改读矿务铁 路学堂。
《藤野先生》 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再后来做出人生重大抉择③“
(2)根据《朝花夕拾》内容,梳理鲁迅的求学之路。
(2)①就读于三味书屋 ②琐记 ③弃医从文
(3)(扬州市改编)藤野先生让鲁迅成为更优秀的人,菩提祖师也成就了孙悟空。请结合《朝花夕拾》《西游记》的内容,从学识传授、品德培养两方面说明理由。
(3)在日本留学期间,藤野先生教给鲁迅许多 医学知识。他不但不歧视鲁迅,反而对他这 个中国学生特别热情、友好,这令鲁迅终生怀 念与感激。他对学术的态度及其伟大的人格 让鲁迅受到激励和鼓舞。菩提祖师传授给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使孙悟空武艺超群。在孙悟空向他人炫耀法术时,菩提祖师及时制止,并将孙悟空赶出师门,以此教诲孙悟空为人谦虚低调。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