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单元测评(含答案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单元测评(含答案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26 14:39:28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测评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1·江苏无锡高一期末)《晨报》1919年5月5日电:“昨日为星期天,天气晴朗,记者驱车赴中央公园游览。至天安门见有大队学生,个个手持白旗,颁布传单,群众环集如堵,天安门至中华门沿路,几为学生团体占满。”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C )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解析根据时间可知材料描述的事件是五四运动,故选C项;义和团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排除B项;一二·九运动发生于1935年,排除D项。
2.(2022·江苏苏州高三期中)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前后,新思潮经历了一个从思想启蒙到“直接行动”、从“价值重估”到“社会改造”的转变。由此,五四运动后,革命运动代新文化运动而兴。该学者意在说明( C )
A.五四运动推动思想启蒙
B.新文化运动发生质变
C.主流思想推动社会变革
D.救亡图存的持续高涨
解析五四运动前,宣传的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五四运动后,革命运动代新文化运动而兴,这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表明主流思想推动社会的变革,故选C项。
3.(2021·山西太原高一期末)1919年,上海学联发表告同胞书,指出:“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一宣言重在说明( C )
A.学生罢课作用甚微
B.思想解放至关重要
C.社会参与意义巨大
D.五四运动彻底胜利
解析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期间,各阶层的共同参与推动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这一宣言重在说明社会参与意义巨大,故选C项;材料中学生罢课作用甚微是为了突出商界罢市后的效果,排除A项;材料重在突出商界等各界广泛参与的重要性,未涉及思想解放,排除B项;五四运动只是取得了初步胜利,“彻底”一说不准确,排除D项。
4.习近平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发生在( C )
A.1919年 B.1920年
C.1921年 D.1922年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
5.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有( A )
①相继在上海和嘉兴两地召开 ②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 ③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构 ④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故①正确;中共一大确立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故②正确;中共一大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故③正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是中共二大,故④错误;故选A项。
6.(2021·山东泰安高一期末)陈独秀认为,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指的是中共二大 ( A )
A.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决定与国民党进行合作
D.确定了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
解析中共二大确立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故选A项;中共一大就已经决定参加共产国际,排除B项;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排除C项;中共一大确定了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排除D项。
7.1923年,中国共产党一份议决案中指出:“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的这一认识( B )
A.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C.实际提出新三民主义的主张
D.导致国民革命运动最终失败
解析材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认可,这一认识有利于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故选B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A项;新三民主义的主张是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提出的,排除C项;国民革命的失败是因为国民党右派篡夺革命的领导权,发动反革命政变,排除D项。
8.1924年1月,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 B )
A.意味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B.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解析国民党一大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故选B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排除A项;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C项;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排除D项。
9.(2021·福建南平高一期末)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开创了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新局面,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这发生在( A )
A.国民革命期间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解析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在汉口、九江爆发了收回租界的斗争运动,故选A项;排除B、C、D三项。
10.(2021·北京西城高一期末)《从鸦片战争到解放》一书中写道:“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和它所领导的革命阶级又进一步采取了一个决定性的行动……这次武装起义奠定了红军的基础。”这描述的是( C )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11.(2021·山西怀仁高一期末)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古田村召开,即“古田会议”。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毛泽东当选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下列关于这次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有助于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使中国共产党在艰难的环境下得以生存下来
D.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解析古田会议召开于1929年12月,当时正处于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而古田会议确定的内容和之后的实践则使得中国共产党在艰难的环境下能够得以生存下来,故选C项;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是三湾改编,排除A项;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1927年由毛泽东建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排除B项;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的是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排除D项。
12.(2021·江苏镇江高一期末)毛泽东善于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他最初想进攻长沙,当他发现原定计划无法实现时,立刻果断地改变原有部署,转入江西,到国民党当局控制力薄弱的乡村山区寻求立足点,保存力量,再图发展。这一“改变”( B )
A.事实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
B.使中国走上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C.放弃了夺取城市的最终目标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解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在实践中走上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故选B项;1935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排除A项;该改变使革命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入乡村,排除C项;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排除D项。
13.(2021·福建宁德高一期末)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的标志性事件是( D )
A.南昌起义爆发
B.八七会议召开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解析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探索与尝试的标志性事件,故选D项;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排除A项;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秋收起义的方针,排除B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C项。
14.(2021·江苏镇江高一期末)1929年4月,红四军到达兴国,在那里制定和颁发了《兴国土地法》。20世纪30年代初,仅有23万人口的兴国县,参加红军的青壮年,就高达8.5万余人。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实行( B )
A.平均地权
B.土地革命
C.财产公有
D.民主改革
解析根据材料中《兴国土地法》可知实行了土地革命,调动了根据地的民众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故选B项;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有平均地权,排除A项;该土地法没有实行财产公有,是将地主土地分给农民,排除C项;该土地法跟民主改革无关,排除D项。
15.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这一决定( A )
A.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
B.标志着红军成功实现了战略转移
C.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解析遵义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故选A项;红军成功实现了战略转移是在1936年甘肃会宁会师,排除B项;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排除C项;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是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排除D项。
16.(2021·浙江绍兴高一期末)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下列选项中体现长征精神的是 ( D )
①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②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③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④患难与共、艰苦奋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故①正确;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故②正确;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故③④正确;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2021·山东青岛高二期末)1919年5月4日,北京游行学生在东交民巷递呈致美国公使说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致美国公使说贴
大美国驻华公使阁下:
吾人闻和平会议传来消息,关于吾中国与日本国际间之处置有甚悖和平正义者。谨以最真挚最诚恳之意,陈辞于阁下: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二十一条中日协约,乃日本乘大战之际,以武力胁迫我政府强制而成,吾中国国民誓不承认之。青岛山东一切德国利益,乃德国以暴力掠去而吾人之所日思取还者。吾国以对德宣战,故断不承认日本或其他任何国继承之。如不直接交还中国,则东亚和平与世界永久和平均不能确切之保证。……吾国与贵国抱同一主义而战,故不得不望贵国之援助。吾人念贵我两国素敦睦谊,为此真率陈词,请求贵公使转达此意于贵国政府,于和平会议,与吾中国以同情之援助……北京高等以上学生一万一千五百人谨具。
——摘编自《文史资料选编》
概括指出游行学生对美国政府的态度,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参考答案游行学生对美国政府抱有幻想,希望其能在巴黎和会援助中国。
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深;各阶层、各派别的救亡运动纷纷失败,先进的中国人积极探索救国道路;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民主在中国盛行,中国知识界对美国抱有好感;青年学生不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巴黎和会日本窃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青年学生将希望寄托于美国。
美国政府无视中国诉求,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幻想破灭;客观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8.以下两则材料都记述了1919年发生的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此次北京之事,决非发始者之本意,政府中人苟能平心静气以处置之,断不至因一时之激触,而有解散大学以军法处置学生之说。何则 事有轻重,法有界限,不能径情而直行也。苟其不然,后祸尚有穷期哉 政府其深思之。
——摘编自《申报》时评
材料二 我发现我上次把这里学生们的第一次示威活动比作大学生们的起哄闹事,这是有欠公允的;整个事情看来是计划得很周密的,并且比预计的还要提早结束……要使我们国家十四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可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美国学者杜威写给女儿的信(6月20日)
(1)根据材料,指出1919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说明判断的依据。(4分)
(2)概括国内外各方对此事件的不同看法。(4分)
(3)你如何看待各方对此事件的看法 (4分)
参考答案(1)五四运动;
依据:事件发生在北京;是以学生参与为主的运动。
(2)材料一:国内舆论或《申报》同情此事(学生),要政府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材料二:美国学者(或杜威)赞赏此事,认为可以推动政治改革,应向中国学习。
(3)五四运动发生于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受西学东渐和复杂国际关系与国内形势影响,被各方关注,并形成多种社会力量的博弈。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中国舆论站在爱国立场,谋求真正的民主政治;美国学者赞扬中国的发展进步,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或西方)社会的弊病。
19.(2022·辽宁高三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在政治斗争中……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
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亦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摘编自《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
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三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的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摘编自毛泽东《国民革命
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的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有哪些发展 (4分)
参考答案(1)转变:从独立、攻击到决定党内合作。
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比较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使其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2)直接成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影响: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
(3)发展: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和领导权的重要性,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
材料二 1930年,李立三同志提出: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绝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中心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从国民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1)指出材料一、二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4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6分)
参考答案(1)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李立三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最初党中央因犯了“左”倾错误否认其正确性,后来全党接受其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城市中心道路最初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推行的冒险主义政策,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该道路被放弃。
(3)国民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逐渐走出低谷。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第七单元测评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1·江苏无锡高一期末)《晨报》1919年5月5日电:“昨日为星期天,天气晴朗,记者驱车赴中央公园游览。至天安门见有大队学生,个个手持白旗,颁布传单,群众环集如堵,天安门至中华门沿路,几为学生团体占满。”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2.(2022·江苏苏州高三期中)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前后,新思潮经历了一个从思想启蒙到“直接行动”、从“价值重估”到“社会改造”的转变。由此,五四运动后,革命运动代新文化运动而兴。该学者意在说明(  )
A.五四运动推动思想启蒙
B.新文化运动发生质变
C.主流思想推动社会变革
D.救亡图存的持续高涨
3.(2021·山西太原高一期末)1919年,上海学联发表告同胞书,指出:“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一宣言重在说明(  )
A.学生罢课作用甚微
B.思想解放至关重要
C.社会参与意义巨大
D.五四运动彻底胜利
4.习近平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发生在(  )
A.1919年 B.1920年
C.1921年 D.1922年
5.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有(  )
①相继在上海和嘉兴两地召开 ②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 ③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构 ④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1·山东泰安高一期末)陈独秀认为,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指的是中共二大 (  )
A.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决定与国民党进行合作
D.确定了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
7.1923年,中国共产党一份议决案中指出:“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的这一认识(  )
A.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C.实际提出新三民主义的主张
D.导致国民革命运动最终失败
8.1924年1月,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  )
A.意味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B.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9.(2021·福建南平高一期末)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开创了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新局面,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这发生在(  )
A.国民革命期间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10.(2021·北京西城高一期末)《从鸦片战争到解放》一书中写道:“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和它所领导的革命阶级又进一步采取了一个决定性的行动……这次武装起义奠定了红军的基础。”这描述的是(  )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11.(2021·山西怀仁高一期末)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古田村召开,即“古田会议”。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毛泽东当选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下列关于这次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有助于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使中国共产党在艰难的环境下得以生存下来
D.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12.(2021·江苏镇江高一期末)毛泽东善于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他最初想进攻长沙,当他发现原定计划无法实现时,立刻果断地改变原有部署,转入江西,到国民党当局控制力薄弱的乡村山区寻求立足点,保存力量,再图发展。这一“改变”(  )
A.事实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
B.使中国走上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C.放弃了夺取城市的最终目标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13.(2021·福建宁德高一期末)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南昌起义爆发
B.八七会议召开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14.(2021·江苏镇江高一期末)1929年4月,红四军到达兴国,在那里制定和颁发了《兴国土地法》。20世纪30年代初,仅有23万人口的兴国县,参加红军的青壮年,就高达8.5万余人。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实行(  )
A.平均地权
B.土地革命
C.财产公有
D.民主改革
15.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这一决定(  )
A.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
B.标志着红军成功实现了战略转移
C.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16.(2021·浙江绍兴高一期末)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下列选项中体现长征精神的是 (  )
①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②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③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④患难与共、艰苦奋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2021·山东青岛高二期末)1919年5月4日,北京游行学生在东交民巷递呈致美国公使说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致美国公使说贴
大美国驻华公使阁下:
吾人闻和平会议传来消息,关于吾中国与日本国际间之处置有甚悖和平正义者。谨以最真挚最诚恳之意,陈辞于阁下: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二十一条中日协约,乃日本乘大战之际,以武力胁迫我政府强制而成,吾中国国民誓不承认之。青岛山东一切德国利益,乃德国以暴力掠去而吾人之所日思取还者。吾国以对德宣战,故断不承认日本或其他任何国继承之。如不直接交还中国,则东亚和平与世界永久和平均不能确切之保证。……吾国与贵国抱同一主义而战,故不得不望贵国之援助。吾人念贵我两国素敦睦谊,为此真率陈词,请求贵公使转达此意于贵国政府,于和平会议,与吾中国以同情之援助……北京高等以上学生一万一千五百人谨具。
——摘编自《文史资料选编》
概括指出游行学生对美国政府的态度,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18.以下两则材料都记述了1919年发生的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此次北京之事,决非发始者之本意,政府中人苟能平心静气以处置之,断不至因一时之激触,而有解散大学以军法处置学生之说。何则 事有轻重,法有界限,不能径情而直行也。苟其不然,后祸尚有穷期哉 政府其深思之。
——摘编自《申报》时评
材料二 我发现我上次把这里学生们的第一次示威活动比作大学生们的起哄闹事,这是有欠公允的;整个事情看来是计划得很周密的,并且比预计的还要提早结束……要使我们国家十四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可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美国学者杜威写给女儿的信(6月20日)
(1)根据材料,指出1919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说明判断的依据。(4分)
(2)概括国内外各方对此事件的不同看法。(4分)
(3)你如何看待各方对此事件的看法 (4分)
19.(2022·辽宁高三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在政治斗争中……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
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亦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摘编自《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
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三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的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摘编自毛泽东《国民革命
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的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有哪些发展 (4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
材料二 1930年,李立三同志提出: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绝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中心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从国民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1)指出材料一、二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4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