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课件(共18张PPT)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课件(共18张PPT)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6 15:0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24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我们曾经学过的词中就有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位杰出词人的心灵深处,品读他的另一篇名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与他作一次心灵的对话。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词内容。
2.鉴赏典故和借古讽今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
3.评价作者的爱国之志和对当朝统治的愤慨之情。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虽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基础夯实——写作背景
作者在公元1203年6月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整体阅读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整体阅读
2.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连绵不尽的样子
中原地区
整体阅读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头盔,这里代指兵士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占据,割据
曹操、刘备
孙权的字
重点研讨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如何理解词人登京口北固亭发出的这一声感叹?
这首词是作者到镇江去做知府时所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感叹。
这两句是倒装句法,可以理解为 :“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
重点研讨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是自问自答,那作者问了什么?他是怎么回答的?这一问一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
回答: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悠悠”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作者思绪之无穷也。“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作者无奈、伤感、抑郁的情感。
重点研讨
3.列举词中出现的典故,查找历史知识,评析运用典故的作用。
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以史为证,词文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
重点研讨
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重点研讨
4.词的上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登楼远望,不禁引发了千古兴亡之感。其中“何处望神州”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千古兴亡多少事”一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问答具有强烈的抒彩,而词人胸中翻滚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
重点研讨
5.词的下阕怀古,作者写到“生子当如孙仲谋”,根据你所掌握的史料,作者为何如此推崇孙权?
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曹操较量,具有非凡的胆识。
突出了孙权的盖世功绩。他“坐断东南”,不断征战,不断壮大,以弱胜强。
讽谏南宋王朝。孙权所处的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但他却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反衬了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重点研讨
6.理解词文内容,总结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
(1)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而且都是围绕着
“登北固楼”的主题,大处落墨,视野开阔。
(3)巧用典故,无斧凿痕迹。
(2)层次分明。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 意境深远。
课堂小结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当堂检测
表达词人对被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并希望有向孙权那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原。
“生子当如孙仲谋”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拓展延伸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或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腔激情、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