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当炉女臧克家访问作者:臧克家(1905~2004):
臧克家的诗没有爱情,也没有闲情,有的只是生活的烙印,是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苦痛,他是“零距离”地描写那些陷于苦难的平民。他说:“痛苦在我心中打个烙印,刻刻惊醒我这是生活。”
朱自清曾这样评价臧克家:“中国从克家始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11.1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风箱”意象的内涵。
2、技能目标:领会诗中对比和细节描写的手法。
3、情感目标:欣赏本诗体现出来的中国女性传统人格美,学习劳动者坚忍、苦斗的人生态度。课前预习:1、“风箱”这个意象的内涵。
2、分析当炉女这个人物形象。
3、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一、作者刻画了怎样的一个妇女形象? 诗歌凸现了一位失去丈夫后自强自立的劳动妇女形象,她温和但不软弱、不退缩。骨子里的坚韧支持着她们在暴风雨袭来之际仍能傲然挺立。
这便是中国的女性,交织着母性的温柔、承担家庭责任的坚毅、压不垮也毁不掉的人格。思考:二、表现手法:1、对比2、细节描写三、“风箱”这个意象有什么内涵?对诗歌的意境创设有什么作用?风箱是农民中必不可缺的一种普通生活工具,打铁或做饭时都少不了它。风箱的呼呼声恰似人们的呼吸声,有风箱也就是有生机的表现。当然,风箱毕竟是一种被动的工具,而掌握它的人才是生活的主体,诗歌先写风箱,表明《当炉女》写的是平民的普通生活。
风箱渲染了不同的气氛,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由缓到急的节奏。四、语言揣摩:1、[甲]喉咙里,痰呼呼地响
[乙]白绒绳拖在散乱的发上 甲句通过写呼呼响的痰声写出了妇人丈夫病的严重,乙句则通过写妇人头上的白绒绳告诉读者妇人丈夫的离去,这两句诗前后呼应,交待了情节的发展。 “拖”形象地写出了妇人丧夫后的忙碌、疲惫的形象。2、今年,她亲手拉风箱,
白绒绳拖在散乱的发上,
大儿捧住水瓢蹀躞着分忙,
小儿在地上打转,哭的发了狂,
她眼盯住他,手却不停放,
果敢的咬住牙根:“什么都由我承担!” 一连串的动词的运用,表现了诗人对妇人艰难困苦的深切同情,饱含对她所表现出的坚忍精神的赞美。五、拓展练习: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老马
臧克家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1、第一节“扣”字呼应上文的“___”字。
2、诗中的老马有什么喻意?象征当时社会苦难深重的劳动人民。装3、对诗歌内容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前后两节相互照应,互为补充,先写外表,再写内心,塑造老马忍辱负重、命运悲惨的形象。
B.诗歌韵脚严谨,音节和谐,形式整齐,具有美感。
C.“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说明老马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任人欺凌的无奈。
D.“它把头沉重的垂下”和“它抬起头望望前面”两句形成对比,表达老马深受沉重压迫而无可奈何忍受屈辱的状况和对前面的路、未来的生活感到绝望的心情。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