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中人
教学目标
了解别里科夫这一艺术形象的特征,理解它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典型意义和价值。
了解作者用幽默讽刺的手法,通过对人物夸张的漫画式的勾勒和其极具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
说明: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典型” ( http: / / www.21cnjy.com )。《套中人》是契诃夫优秀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运用了幽默讽刺的手法,通过人物的典型行为、语言及细节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谨小慎微、反对一切社会变革的保守分子——别里科夫这一文学史上的经典艺术形象。“套中人”这一形象化的说法既表明了人物特点,也是19世纪俄国社会现实的浓缩,作者在塑造人物的同时运用象征主义手法,在这一“典型”中寄予了深刻广泛的社会内涵。因此本文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引领学生把握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深广的思想内涵,以及作者塑造人物时典型的讽刺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把握“别里科夫”这一形象的典型特征和塑造人物的手法。
2、难点:理解作者运用象征主义手法,通过这一典型形象所表达的深刻广泛的内涵。
说明:
就小说而言,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是一个重要方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契诃夫的小说学生在初中时学过《变色龙》,但对“套中人”别里科夫这一典型形象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对这一形象的典型特征和作者运用讽刺艺术,通过人物的自我表演和正反对比来勾勒人物的方法能够有充分的认识,这是对这部作品理解的重点,也是理解作品内涵和价值的切入点。而理解作者要借这一形象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意义,是必须对文本和社会背景有更深入的思考的。因此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 在世界文学史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作品可以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浩如烟海,其中一些经典的形象更是放射出个性光辉而璀璨夺目,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请同学谈谈自己印象深刻的文学形象。 自由发言,能够概括出这些经典形象的典型特征。 从学生的阅读积累出发,激发学生了解典型形象的兴趣,引出本文的教学目标。
一、分析赏析人物形象 1、为什么称别里科夫为“套中人”?文中有哪些具体的表现?让学生边读边找出文章中相关语句,并概括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他的“套子”的。(参考:通过对人物的外貌、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为、思维方式与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的描写,展示出别里科夫把自己牢牢地套在了有形和无形的套子中。鲜明地刻画出了他古怪、孤僻、保守落后的性格特征。) 2、让学生讨论分析这个人物所产生的典型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境。(为什么这样一个胆小怕事,总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人会辖制中学、甚至是全城长达十五年?)(引入背景资料的介绍。)3、再次研读课文理解别里科夫的婚事。(作者又通过什么具体事件来进一步表现别里科夫“套中人”特点的?如何理解这件事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4、如何理解别里科夫的死?(别里科夫跌下楼后“安然无恙”,回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后却“再也没有起床”,“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他的死是一种偶然还是必然?他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又说明了什么?) 1、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找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文章第4段——第14段中大量描述别里科夫“套中人”特点的语句。举例:A、“即使在顶晴朗的天气也穿上雨鞋 ( http: / / www.21cnjy.com ),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总想用一层壳把自己包起来,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B、别里科夫把他的思想也极力藏在一个套子里。C、“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是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啊。”……概括别里科夫的套子:服饰、行为、外貌、思想、语言、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他的生活中无处不是套子。2、根据文章的一些语句,学生是能够把别里科夫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思想行为同当时的社会现状联系在一起理解的。例如“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写着禁止什么事情,他才觉得一清二楚。”“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轨、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只求这种事别传到当局的耳朵里去才好,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啊!”通过这些内容,学生能够想到别里科夫之所以有这样的思想行为是与当局的管制禁令是密切相关的,他是唯政府之命是听,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但因为学生对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了解得不够,所以对此问题的认识也只是停留于文本阅读的浅层次,还需要教师补充介绍相关的资料和引导。3、学生阅读的重点会落在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第15段(“我们的课堂里吵得很凶)——第77段(从此再也没有起床),概括出小说集中笔墨刻画了别里科夫婚事的波折,以此来强化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这桩婚事因为别人的撮合,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家庭背景不错,又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对他表示好感的人等外在诱因,使得别里科夫“昏了头,决定真该结婚了。” 但是因为有人画了幅漫画,华连卡骑自行车。所以,迂腐、多疑、慎重的别里科夫就一本正经地找华连卡,妄图用自己的套子去套住她。结果华连卡不在,一向讨厌他的科瓦连科与他谈话,话不投机被科瓦连科推下楼梯,所以婚事失败了。更致命的是这一幕恰好被回来的华连卡看到,率真的她大笑三声,别里科夫的命运在这笑声中结束了。4、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能够领悟到别里科夫的死不在于柯瓦连科的“推”和华连卡的“笑”,而在于由此引起的反响超越了别里科夫的“套子”。让最怕出乱子的人承受了他认为的最大乱子,他怕成为全城的笑柄,怕传到校长和督学的耳朵里,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别里科夫被牢牢地锁在自己的套子里无法自拔,这是别里科夫的死因。作者通过他的死,他死后人们的快活,来表现人们渴望享受完全的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旧势力的必然灭亡和新势力的旺盛力量。 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能够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本出发来把握人物的典型特点。为下一步的概括和深入思考做好铺垫。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2、这是对人物形象的深入理解,也是要引 ( http: / / www.21cnjy.com )导学生知人论世,为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及体会作品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所作的铺垫。使学生真正明白典型人物离不开典型环境,从而能够真正体会到作者塑造这一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另外,借这一问题在具体研读的基础上引入写作背景的介绍,比一开始就介绍针对性更强、效果也更好。3、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性格体现的背景,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科夫的婚事是小说的重心,作者集中笔墨来描写他婚事的失败正是为了进一步突显其“套中人”的个性。柯瓦连科兄妹是渴望自由、崇尚进步的象征,通过别里科夫与他们的矛盾冲突进一步展示了他腐朽、保守的性格和思想特征,也暗示着他必然走向毁灭的命运。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既是引导学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又是帮助理解教学难点——这部作品的象征意义。4、别里科夫的死实际上是小说象征意义的一个重要体现。理解了他的死因和作者写其死亡的匠心,也就能够进一步明白作者借这一人物形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理解婚事”这一问题的基础上,为本课的教学难点的解决,再为学生搭建一个台阶。
二、理解典型人物所具有的社会意义第二课时导入品读文本,读议结合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1、别里科夫代表了怎样一种人?(参考:作品问世以来,别里科夫已经成为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保守者的代名词。列宁曾经用“套中人”的故,对现实生活中的“套中人”进行了有力的嘲讽。)2、讨论小说塑造这个人物的意义。(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此问题引入:为什么别里科夫死后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另外,在这一环节中也要结合小说开头和结尾的作用。)3、让学生试从各方面加以归纳:一个文学形象能否成为现实生活中某一类人的代名词,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小说中的典型人物之所以成为文学中的经典,是与作者刻画人物的高超艺术手段分不开的,让学生说说常见的刻画人物的方法。1、开放式的探究这部作品中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让学生结合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读一读并赏析自己印象深刻之处。(参考:本文在人物塑造方面人物个性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言、传神的细节和讽刺手法的大量运用堪称典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点拨小说刻画人物的这些突出特点。)2、请学生阅读教师印发的《一个官员之死》谈谈对于此文人物的刻画、作品所表达的主题的感受和理解。 1、根据前面的分析和所补充的背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资料概括:别里科夫是一个因循守旧,害怕新事物和扼杀新思想的保守的“套中人”的典型形象。是沙皇政府的忠实拥护者极力维护沙皇帝国的统治,更是专制统治的受害者。 2、讨论归纳:只要沙皇专制制度没有推翻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作者通过生活又恢复了旧样子,揭示沙皇专制制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毒化,号召人们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动的统治。开头和结尾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尤其是开放式的结局十分耐人寻味。3、学生自由发言,可结合对别里科夫这一形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分析和自己的阅读积累概括出:1)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2)具有突出的典型性;3)广泛的社会基础;4)不同时代、地域的读者的认同性。在这个问题上学生有足够的积累:常见的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1、学生自由发言,基本上会谈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小说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细节和富有个性的语言的描写,用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来显示人物思想性格。对于讽刺手法的运用,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也会传达出他们对人物的理解。2、学生畅所欲言。在教师的点拨下能够进一步体会到契诃夫小说刻画人物的精湛技艺和在幽默讽刺中表现出的深刻思想性。 1、让学生理解典型人物的塑造既是艺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独创又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作者塑造的别里科夫不是一个性格怪僻者,而是在社会中大量存在的一类人物的典型。2、别里科夫是一个时代,一种制度的缩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实际上象征了19世纪末期俄国专制政府及其附庸对革命的恐惧排斥及其反动保守的本质。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再一次深化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价值及本文通过象征主义手法所表现的深广的社会内涵。3、紧扣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课堂内容的延伸,从而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中“典型”这一概念,使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既回顾了以往的知识,同时也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语言是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白,是展示人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格的一面镜子;成功的细节描写是能够传神地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的,而以讽刺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更是这篇小说为人津津乐道之处。高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水平,因而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自由和具有个性的赏读中加之教师的精当点拨是完全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本文的写作特点的。2、开拓视野,更深入地体会契诃夫小说他作的特点和其思想性。
课后作业 中外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像别里科夫一样的人物形象,他们的名字已成为某一类人的代名词,试从中外文学作品中找出一个人物形象,并完成以下要求:1、找到相关的图文影像资料并向大家展示。2、结合作品中相关的文字分析这个文学形象所代表的类型。 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完成作业。 作业的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加深对小说人物的典型性的理解。
思路点拨
针对高三学生的理解、鉴赏和评价水平。此文还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采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第一阶段是教师可以把这篇小说写作的社会历史背景、契诃夫的创作经历特点等相关资料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研读,为理解这篇小说铺设好相关的阅读“台阶”。第二阶段是让学生自读课文质疑,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小说的要素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归纳整理出几个专题。第三阶段就是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完成对文本的赏析。第四阶段是内容的扩展,让学生交流中外文学作品中类似的典型人物,从而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典型”这一概念。这样的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更活跃、视野更开阔,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但是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练习举隅
1、结合契诃夫的小说创作特点,谈谈产生别里科夫这样人物的根源有哪些?
2、比较《阿Q正传》和《套中人》塑造人物的异同。
3、描写身边一个人物,练习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