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师说》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21 20:5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师说》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说”,写作背景及作者等文学常识。
诵读课文。
情景设置:
从文革中的“臭老九”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天“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地位一天天升高,可是在教师倍受尊敬的同时,也有很多人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教师已经越来越职业化,跟一般的职业没什么两样,因此不需要特别尊敬。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先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精彩的论说,虽然针对的情况不一样,但有些道理是千古不变的,尊师重教的风气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自主学习:
文体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可夹叙夹议。“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      )。
作者
  韩愈(768—824)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 ),唐代河阳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写作背景
本文是韩愈借给学生李 ( http: / / www.21cnjy.com )蟠赠文的机会,抨击那些自恃门第高贵的士大夫们“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结果文章使他困窘不堪,社会上的人对他指指点点,并且添油加醋地污蔑韩愈。韩愈也因此落得个疯子的名声。结果住在长安,常常连饭都没煮熟,就被赶走了。所以说有的时候维护真理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诵读课文
《师说》第一课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第一段重点实词虚词的意思及文言知识。
2、第一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2、认识教师的作用及择师的标准。
二、情境创设
叶圣陶教育名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应该在拿起笔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前多做准备功夫。准备功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的纯技术的准备,急躁是不成的,秘诀是没有的。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的流淌了。”
三、自主学习:第二段
1、解释加点字词
古之学者必有师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吾从而师之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 无贵无贱
2、一词多义
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乎 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惑 传道受业解惑也
惑而不从师
则耻师焉,惑矣
3、翻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第一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老师的作用是什么?择师的标准是什么?
四、反思总结
《师说》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并掌握第二段中也、焉、下、耻、所以、师、惑、小学、之、齿、乃等重点字词;
2、总结本段中出现的特殊文言句式:判断句。
二、情境创设:
遥想孔子时代,在“礼乐”的氛围之中,孔老夫子在和弟子们讨论“仁义”、“为政”等话题。
学生之中,有老夫子极为赞赏的颜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孝顺的典范,又有文圣大声呵斥白日课堂上打瞌睡的学子,一句“粪污之泥不可上墙”可为严厉之至……师生间的交流、讨论,造就了七十二贤士的诞生。
那我们再看看,韩愈的时代对待从师学习又是怎样一种态度呢?
三、自主学习:第二段
1、解释加点字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 或师焉,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
2、翻译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无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文本分析:本段中用了哪三组举例,向我们展示出不同的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结合原文回答。
4、深入思考,“众人”、“童子”的父亲,“士大夫之族”这些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可能产生怎样的社会
《 师说》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掌握第三、四段中重要字词和段落大意。
复习掌握重要文言句式:状语后置句
情境创设: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人非生而知之,乃学而知之。要学习,就要有老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国人一向尊崇五伦“天地君亲师”,老师能与天地君亲同等并列,可见其受人尊敬的程度。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可以以善者为师,还可以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着极为深刻的道理。
现在,我们理解“三人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必有我师焉”为:能者为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许多人,而每个人都有许多长处值得学习,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例如,在我的身边有许多小“能人”,有的写了一手好字;有的擅长绘画;有的是篮球场上的闯将;有的是通晓中外地理;有的富有数学家般敏捷的思维;有的具有歌唱家的天赋;有的擅长写作……多向这些人学习,不就可以使我们增添一些知识的养分吗?
自主学习: 第三段和第四段
解释重点字词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 郯子之徒 弟子不必不如师 术业有专攻
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作《师说》以贻之
翻译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不拘于时,学于余。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第三段论证的观点是什么?采用什么论证方法?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第四段点明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总结全文语言上的特色。
教师精讲 在文言文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宾关系,那就是意动关系,在文言词法中叫意动用法。"意动"'中的"意",就是"主观认为",就是"主观上把某个事物当作"的意思。举个例子吧,"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句子中的两个"小"都是形容词而且都带了宾语,意思是"认为…??小"了,全句的意思是:"孔子登上东山以后,鲁国就在自己的脚下,就像鲁国变小了一样,登上泰山以后,天下就在自己的脚下,天下如同变一样。""鲁""天下"都是客观存在,是主观上认为事物发生了变化。公式:常用的是"以……为……",或者用:认为(觉得)十宾语十意动词,也可以翻译成把(对)十其语十当作(感到)十意动词。因为意动用法是一种主观上的意念,所以,在文言文中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常会出现意动用法。常见的词有:"怪""羞""耻"等,如"孟尝君怪之",这个"怪"就是"对……感到奇怪"的意思,简单说就是"以之为怪"。再看一个例子,韩愈的狮说》里有这样一句话"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这里的"耻"是"认为(觉得)……羞耻"的意思。最后举一个名词的例子韩愈的《师谢里有"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的句子,这里的"师"是名词作意动用,当"把……作老师"讲。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