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琵琶行》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21 20:5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琵琶行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重点难点】
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课前预习】
1.课内词汇
浔阳 枫叶 瑟瑟 慢捻 霓裳 六幺 嘈嘈切切
2.文体知识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简介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问题探究】
一、把握梳理课文内容结构。
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哪五段?
(一)
(二)
(三)
(四)
(五)
二、细节探讨
1.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2.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3.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
(引导学生用原诗文概括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①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②借助注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③“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4.谁解琵琶声
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提示】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前奏曲”:
第二乐章“欢乐曲”:
第三乐章“沉思曲”:
最后一乐章是“悲愤曲”:
5.谁解青衫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提示】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伤琵琶女:
②伤己:
6.谁解风物意
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提示】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奖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另外:
【课时测评】
1.下列句中的“言”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诗言志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③复驾言兮焉求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  ⑤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A.①言语②字③助词④表达⑤说 B.①言语②字③表达④声音⑤助词
C.①表达②字③言语④说⑤助词 D.①表达②字③助词④声音⑤说
2.选出加点字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王之涣的《凉州词》与李清照《漱玉词)
B.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苏轼的《东坡乐府》
C.白居易的《琵琶行》与《钱塘湖春行》
D.刘邦的《大风歌》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对诗词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 B.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 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
阅读下面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1~2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酒杯长精神。
4.对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二句中“弃置”一词点明了被贬之意,流露着怨愤之情。
B.第三句的意思是,时光不会倒流,怀念旧时岁月也只能是念念《思旧赋》而已。
C.第四句借回乡情景的想像,表明自己被贬时间太久和还京途中恍如隔世的感觉。
D.末尾点明“席上”“酬赠”之题意,表达了要从痛苦中走出的决心。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将漫长凄苦的贬谪生活高度浓缩,抒情委婉细腻,极富感染力。
B.三、四两句接连用典,言简意丰,含蓄地表达了思念、怨愤与无奈之情。
C.五、六两句以“沉舟”、“病树” 自喻,展示了生活的哲理。
D.全诗前半部伤感低沉,后半部开朗昂扬,情思跌宕,和谐完整,沉郁中更见豪放。
【延伸阅读】 琵琶行之父母有情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是由爱情转为亲情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点。于是,我的爸妈便将我视作上帝赐予他们的天使。在母亲的肚子宫殿里,我开始了家庭教育的第一课。听轻音乐,做有氧体操,嘿嘿,都是我的必修课。在温暖亲切的环境下,我快乐地成长着。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谈’,大珠小珠落玉盘。”
  望女成凤。严父慈母在我的童年是两个互补的角色,厉声训斥我的父亲在教导我的时候,总有母亲和声细语的安慰,这便是成功所在。童年,我学的东西扎实牢固,这是父亲的功劳;我心灵善良而不娇气,这便是妈妈的疼爱有加了。绝不作温室花朵,也绝不堕落消极。
 “间关莺语花底滑。”
  上学后,爸妈便对我松了一点,不再成天限制我的活动。为了缓解学习的压力,爸妈喜欢在周末带我到郊外踏青。那段日子始终印在我的脑海,因为美好,因为不再重演。记得,花儿总是开着的,草儿总是绿油油的,风儿总是和煦的,鸟儿总是快活的,像我的心情。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叛逆之神降临时,我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再乖巧地讨父母的欢心,总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再需要陈词滥调的叮咛和唠叨。喜欢奇装异服,喜欢顶嘴,家里的气氛有些凝重。回想起来,我似乎要走上一条错路了。要多谢我的父亲,那副严厉的面孔突然换成了和蔼和耐心。他一步步地引导我,从不揭我的短,也不重复说教,黑色的日子就在无声中过去了。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终于把我拉扯大了。即将离开父母的我有些悲壮的感觉。爸妈老了,我发现他们鬓上的白丝;爸妈笑了,当我发现他们满足的欣慰的目光,我突然哭了,爸妈的爱和他们的言行早已铭刻我心。最后,爸爸说:“孩子,以后的路只能自己去走了。自己好好把握啊!”
 “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
  我要感谢父亲母亲的教导,他们是最普通的父母,却是我永远敬仰的明星。他们为我照亮了前方的路,引导我走向光明的未来。
  谢谢!这是我唯一能说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