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海南省临高县2022年小升初语文毕业测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海南省临高县2022年小升初语文毕业测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6 11:01:15

文档简介

海南省临高县2022年小升初语文毕业测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45分)
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1.“师、实、思、石、狮、斯”这一组字都属翘舌音的字。
2.“焉知非福、翻葙倒柜、追悔莫及、无独有藕”这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3.“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丿”,再查4画。
4.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楷书。
5.“毕业季眨眼就到了”。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是(  )。
A.模样(mó) B.要挟(jiá)
C.刚劲(jìn) D.龟裂(jūn)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绝胜烟柳满皇都(远远胜过) B.终日不成章(文章)
C.孰为汝多知乎 (智慧) D.花重锦官城(沉重)
8.下列词语感彩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亭亭玉立 朴实无华 B.口是心非 持之以恒
C.奋不顾身 德高望重 D.弄虚作假 沾沾自喜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每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花朵。
B.和同学们的关系很融治,经常和大家一起打篮球。
C.天空下起了大雨,他急忙跑回了教室。
D.经过我认真收拾整理,原来凌乱的桌子马上万象更新,
10.“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这句话运用了(  )描写。
A.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外貌描写
11.将下面这句话抄写在田字格中,做到格式正确,字迹工整。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2.读拼音,把词语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里。
kāng kǎi shū jí qīng fù yī wēi
               
填空。
13.我们常用诗句“   ,   ”来形容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
14.《匆匆》这篇课文是   写的,读了这篇课文,我想起了《长歌行》中的名句:   ,   。
15.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细细品味受益匪浅。诗中有“志”,品读于谦《石灰吟》中的“   ,   。”我们体会到诗人坚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誓言;诗中有“情”,吟咏《送元二使安西》中的“   ,   。”我们能感受到王维对朋友的不舍与祝福之情。
16.在六年级一年的学习中,我认识了许多名人:   的鲁滨逊;   的老班长;   的李大钊;   的少年闰土。(填四字词)
17.习主席在出席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会讲到变革创新时,他引用了《淮南子)中的一句话:“苟利于民,   ;苟周于事,   ”来说明变革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
按要求改写句子。
18.八儿对妈妈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改为转述句)
19.微风吹过棉树林。(改为拟人句)
20.这个故事怎能不使人感动得落泪呢?(改为陈述句)
2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背的时候:桃花动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句子)
22.通过本次主题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环保意识。(修改病句)
23.她感动得哭了。这部电影很精彩。(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24.下面这段话共有4处错误,请用修改符号在语段上进行修改。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指导下,海南正在飞速飞快的发展着、进步着。需要自贸港的建设每个人出一份力。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我们的家乡,愿以吾辈之青春风华,护中华之盛世繁荣!更愿以吾辈之朝气蓬勃,促海南之容光换发!
25.语文与生活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成为越来越普遍的通信工具。小学生到底该不该使用手机呢?请你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二、阅读理解(25分)
阅读下面的片段,联系课文完成习题。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26.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截然不同:   
娴熟:   
27.“光景”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
A.时光景物 B.情景 C.表示估计 D.光线
28.除夕体现了过年的喜庆气氛,可以用热闹来形容。将文中表示除夕热闹的句子抄写下来。
29.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情景,在文中属于(  )。
A.详写 B.略写。
30.将文中的过渡句抄写下来,   。这个句子在文中起   的作用。
31.“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
3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从“除非”“必定”中我体会到   。
课外阅读。
光阴(节选)
赵丽宏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粲然淀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命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他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他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漠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的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守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如数奉上。
他公正、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介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萌,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33.“一视同仁”在文中指的是   。
34.读画线句子,再仿写两句。
35.文中的“他”指的是   ,在作者的笔下,“他”具有哪些特点:   。
36.读选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写出你的理解。
37.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时光写得充满人性。你觉得光阴还像什么呢?也来写两句吧。
三、习作(30分)
38.以下两小题任选一题写作。
(1)时光匆匆,六年的小学生活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在交园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加快。在告别母校之际,你最想给哪位老师写一封信呢?选取一两件难忘往事写出来,表达你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用“污染”“治理”“山清水秀“”焕然一新“等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篇作文,注意要体现出保护环境的感想,题目自拟。
要求:书信格式要正确,书写更工整、叙述完整,语句通顺,在真情实感、文中不能出现自己真实的姓名和校名。不少于45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错误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5.正确
【知识点】字音;汉字查字典;字形辨析;夸张修辞手法;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与辨析能力。平时多积累,掌握相关知识。作答时认真辨析即可。
1.翘舌音是利用舌尖与硬腭前部相接,使气流受阻所发出的辅音。包含声母zh、ch、sh、r。“思、斯”不属于翘舌音,故题目中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2.“ 翻葙倒柜 ”应为“翻箱倒柜”,“无独有藕”应为“无独有偶”。故题目中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3.“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弓”,再查2画。故题目中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4.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是东晋时候人,其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故答案为:错误。
5.“毕业季眨眼就到了”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里将毕业季到来的速度进行了夸大,眨眼间就到来,强调了时间之快。
故答案为:正确。
6.【答案】D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错误。“模样”的“模”应读为“mú”。
B.错误。“要挟”的“挟”应读为“xié”。
C.错误。“刚劲”的“劲”应读为“jìng”。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字音的识记与辨析能力。平时多积累,能正确认读相关生字。作答时注意声母、韵母及声调的细微差别。
7.【答案】B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C、D正确;
B.错误。“章”在诗句中的意思是花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认真阅读诗句,根据诗句大意理解词语的意思。
8.【答案】B
【知识点】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解析】【分析】A.相同;都是褒义词。
B.不同。“口是心非”是贬义词,“持之以恒”是褒义词。
C.相同;都是褒义词。
D.相同;都是贬义词。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感彩的辨析能力。根据词语的意思辨析词语的感彩,选出正确答案填空即可。
9.【答案】C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语义重复。“独一无二”与“举世无双”意思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B.缺少主语。谁和和同学们的关系融治,经常一起打篮球没有说清楚。
C.正确。
D.用词不当。万象更新:指一切事物都改变了面貌,显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不能用于形容受伤桌子。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根据平时掌握的各种类型的病句类型特点,结合具体的语境辨析选择。
10.【答案】C
【知识点】描写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根据句子中的“抢、夺、举起”等词语可知,这句话是对马宝玉的动作描写。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辨析能力。认真阅读题目中的语句,根据描写方法的定义,抓住关键词辨析选择。
11.【答案】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学生抄写句子。抄写时要做到格式正确,字迹工整。注意“捐、躯、赴、视、归”等字的写法。
故答案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仔细观察要求抄写的句子,认真抄写,做到格式正确,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即可。
12.【答案】慷慨;书籍;倾覆;依偎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读拼音写词语。根据拼音提示可知,正确的词语是:慷慨、书籍、倾覆、依偎。书写时注意“慷、慨、籍、覆、偎”等字的写法。
故答案为:慷慨;书籍;倾覆;依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识记与书写能力。平时多积累,能正确书写相关词语。作答时注意区分形似字和同音字,不写错别字。
【答案】1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4.朱自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5.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乐观向上;舍己为人;视死如归;聪明能干
17.不必法古;不必循旧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名句的识记与运用能力。平时多积累,能熟练背诵并正确默写。作答时,根据题目中的要求,选择正确的诗句填空,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1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意思是:当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息地滋润着大地万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用这一名句比喻那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爱和付出,或者对事物潜移默化的影响。
故答案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4.《匆匆》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根据文章的主题,从《长歌行》中找出对应的名句即可。即: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故答案为:朱自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5."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石灰吟》,诗人借石灰表明了自己刚直不阿,立志清白为官的志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抒发了诗人王维与元二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故答案为: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选取恰当的四字词语概括并填空。如乐观向上的鲁滨逊;舍己为人的老班长;视死如归的李大钊;聪明能干的少年闰土等。
故答案为:乐观向上;舍己为人;视死如归;聪明能干。
17.“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故答案为:不必法古;不必循旧。
【答案】18.八儿说,让妈妈抱他起来看看。
19.微风轻轻地抚摸着棉树林。
20.这个故事使人感动得落泪。
21.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星星暗了,有再亮的时候;河流冻了,有再溶的时候。
22.本次主题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环保意识。
23.因为这部电影很精彩,所以她感动得哭了。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句式衔接;仿写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按要求写句子的能力。平时掌握句式转换、仿写、修改病句的方法,多练习。作答时根据题目要求完成练习即可。
18.改为转述句,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并改成第三人称的说法。即:八儿说,让妈妈抱他起来看看。
故答案为:八儿说,让妈妈抱他起来看看。
19.改为拟人句,将句中的“微风”赋予人的动作、行为等即可。如:微风轻轻地抚摸着棉树林。
故答案为:微风轻轻地抚摸着棉树林。
20.改为陈述句,将原句中的“怎能不”“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即可。即:这个故事使人感动得落泪。
故答案为:这个故事使人感动得落泪。
21.仿写句子,根据例句的特点,仿写与之相似的句子即可。例句采用了排比句式,通过三个关于自然现象的句子形成了一个韵律感强烈的语言节奏。故可仿写为: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星星暗了,有再亮的时候;河流冻了,有再溶的时候。
故答案为: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星星暗了,有再亮的时候;河流冻了,有再溶的时候。
22.分析句子的主干可知,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即:本次主题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环保意识。
故答案为:本次主题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环保意识。
23.“她感动得哭了。”“这部电影很精彩。”两个句子构成因果关系,故应选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因为……所以……”,即:因为这部电影很精彩,所以她感动得哭了。
故答案为:因为这部电影很精彩,所以她感动得哭了。
24.【答案】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指导下,海南正在飞速的发展着、进步着。自贸港的建设需要每个人出一份力。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家乡,愿以吾辈之青春风华,护中华之盛世繁荣!更愿以吾辈之朝气蓬勃,促海南之容光焕发!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阅读越短,可以发现:1."飞快"与"飞速"语义重复,删去其一。2.语序不当。"自贸港的建设"放在"需要"之后,句子缺少主语,把"需要"和"自贸港的建设"互换位置。3.重复累赘。"我们爱我们的祖国"和"我们爱我们的家乡"共用主语,删去"我们爱我们的家乡"的第一个"我们。4.搭配不当。把"换发"改为"焕发"。
故答案为: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指导下,海南正在飞速的发展着、进步着。自贸港的建设需要每个人出一份力。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家乡,愿以吾辈之青春风华,护中华之盛世繁荣!更愿以吾辈之朝气蓬勃,促海南之容光焕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平时掌握病句的类型特点,作答时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析修改。
25.【答案】示例:我认为小学生可以适当使用手机。手机可以帮助我们查阅资料,开阔眼界。但是,手机上也有很多不适合小学生的内容,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影响我们的视力,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合理使用手机,控制使用时间,让手机成为帮助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知识点】辩论讨论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学生写出小学生到底该不该使用手机的看法。根据个人对使用手机的看法,写出使用手机的影响,做到语言条理通顺,言之成理即可。如:我认为小学生可以适当使用手机。手机可以帮助我们查阅资料,开阔眼界。但是,手机上也有很多不适合小学生的内容,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影响我们的视力,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合理使用手机,控制使用时间,让手机成为帮助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故答案为:示例:我认为小学生可以适当使用手机。手机可以帮助我们查阅资料,开阔眼界。但是,手机上也有很多不适合小学生的内容,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影响我们的视力,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合理使用手机,控制使用时间,让手机成为帮助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题目要求,结合自己的认识,用通顺的文字表述即可。
【答案】26.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老练、熟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
27.B
28.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29.A
30.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承上启下
31.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32.春节对人们的重要性,春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语段,在理解语段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认真分析作答即可。
26.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阅读语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文章语句“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可知,“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结合文章语句“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可知,“娴熟”:老练、熟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
故答案为: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娴熟:老练、熟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
27.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联系上下文可知,这里的“光景”指的是人们过初一的情景。
故答案为:B。
28.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内容的理解能力。在理解语段内容的基础上,先找到描写除夕的相应段落,再从中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即: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故答案为: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29.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详略安排的理解与辨析能力。从语段描写的内容和细节来看,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情景都属于详写。
故答案为:A。
30.本题考查学生对过渡句及其作用得理解能力。语段第1自然段主要描写“除夕真热闹。”,而其他段落主要写“初一的光景”,故文中的过渡句是“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在文章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故答案为: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承上启下。
31.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从前段描写可以看出,除夕人人都在忙,而正月初一人人虽也在忙,但商铺却都是在休息的,可以用文中:“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作答。
故答案为: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3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从“除非”“必定”中,可以看出人们都很看重春节,春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
故答案为:春节对人们的重要性,春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
【答案】33.同样看待,不分厚薄。文中指光阴给谁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不会多给谁一分一秒。
34.他从你紧皱的眉头上滑过去。他从你微笑的嘴角边溜过去。
35.光阴;一直前进、悄无声息、神奇而又无情、慷慨而又公正。
36.这两段话写出了珍惜时间的人就会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漠视时间的人则只能浪费时间,最终时间消逝了,自己还一无所获。
37.时光像流水,一路欢歌向前奔流。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
3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阅读选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一视同仁”的意思是同样看待,不分厚薄。在文中指的是光阴给谁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不会多给谁一分一秒。
故答案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文中指光阴给谁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不会多给谁一分一秒。
3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仿写能力。结合例句特点,再仿写两句与之相似的句子即可,如:他从你紧皱的眉头上滑过去。他从你微笑的嘴角边溜过去。
故答案为:他从你紧皱的眉头上滑过去。他从你微笑的嘴角边溜过去。
35.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阅读选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阅读可知,文中的“他”指的是光阴。在作者的笔下,“他”具有以下特点:一直前进、悄无声息、神奇而又无情、慷慨而又公正。
故答案为:光阴;一直前进、悄无声息、神奇而又无情、慷慨而又公正。
36.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段话写出了珍惜时间的人就会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漠视时间的人则只能浪费时间,最终时间消逝了,自己还一无所获。
故答案为:这两段话写出了珍惜时间的人就会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漠视时间的人则只能浪费时间,最终时间消逝了,自己还一无所获。
37.本题考查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结合自己的理解,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光阴当成具有某种特点的人来写。如:时光像流水,一路欢歌向前奔流。
故答案为:时光像流水,一路欢歌向前奔流。
38.【答案】(1)给老师的一封信亲爱的王老师:
您好!我是您的学生小衫,在告别母校之际,我最想给您写一封信,表达我对您的感激之情。
您还记得吗?那是我在三年级的时候,因为家庭原因,我经常迟到。您没有责怪我,反而耐心地教导我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您还特意为我调整了座位,让我坐在了教室的前排,方便您观察我。在您的关心和帮助下,我逐渐养成了守时的好习惯,也变得更加自信和阳光。
还有一次,我因为生病请假了两天。回到学校后,我发现自己跟不上课程进度,感到非常焦虑。您发现了我的困惑,主动找到我,耐心地给我讲解课程内容,还鼓励我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够迎头赶上。在您的鼓励和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作业,并且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您的关爱和支持,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王老师,您总是那么耐心、关爱和支持我们,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信心和勇气。您的教诲和关爱,我会永远铭记在心。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学习,不断进步,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您的付出。
请允许我再次表达对您的感激之情。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幸福快乐!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小衫
2023年12月25日
(2)小镇改造记 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有一个无名小镇。那里的人们非常不爱护环境,附近一座山上的郁郁葱葱的森林,被他们砍伐的所剩无几,小动物们也都被吓跑了,小溪被污染得成了“黑河”水面上漂浮着鱼儿们的尸体,那里的人们喝了小溪的水,呼吸了森林上方的空气,渐渐地变得体弱多病,很多人因此一病不起。但是,这里的人却始终不知道他们生病的原因,因此,很多人都逃离了这个小镇,远走他乡。这个局面,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知过了多少年,小镇的人被疾病逼迫的所剩无几,这时,从远方过来一个小孩,他自称是从城市里走失,来到这里的。他看了这个小镇,呼吸空气,突然猛烈咳嗽两声,感叹道:“这里的环境是如此差啊!”人们非常不解,小孩又说:“这里的环境已经被你们污染了,所以人们生病了,这都是环境恶劣导致的。如果你们要想不生病,就要把环境治理好。先从植树造林开始吧。”于是,人们听从了小孩的建议,全镇子的人都开始植树。
一座高似三十层楼的满是沙土的大山,日久天长,经过人们持之以恒的植树,渐渐地,变得生机勃勃起来从远处眺望这座山,绿得就像一块碧绿透亮的翡翠。它从原来的一座荒土山,变成了一座郁郁葱葱的森林。靠近这座山的地方,都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极了,人们呼吸了这里的空气,都顿时感觉神清气爽,病都不治而愈了。但是当人们走进那条臭水河的时候,又纷纷捂起了鼻子,有的还甚至呕吐了起来。于是那个小孩又说:“你们把这些水换掉,把山上的清泉引到这里。”人们照做了,换水之后,有人大胆的捧起水品尝,不料泉水甘甜得就像放了蔗糖一样,人们品尝之后赞不绝口。
这时,有人刚刚从他乡回来,看到这山清水秀、焕然一新的小镇,大吃一惊,立刻下定决心在此定居。环境改造好后,小镇上的人们都想找到这个小孩,以表达自己的谢意,可是他已经走的无影无踪了。
就在人们为找不到他而叹息的时候,有人发现了一张字条,是小孩留下来的的:“大家不用感谢我,我只是做到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美好的环境其实是我们共同创造的。但是,你们必须要记住的是,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清新的空气和甘甜的清泉,不要再破坏环境了,想想你们以前的生活,你们还想过吗?”
【知识点】写景类作文;书信写作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给老师写一封信。首先要明确信件的性质,这是一封学生写给老师的信,内容应是选取难忘的事情,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因此,在审题时,要明确信件的主题和内容,以及如何恰当地表达情感。写作时,可以回忆老师曾经给予自己的帮助、关心或者鼓励,以及这些帮助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在行文结构上,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开头可以先简短地介绍自己,然后明确表达主题和内容;中间部分具体展开回忆,写出与老师之间的难忘的事;结尾部分可以再次强调主题或表达感激之情。在行文中,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避免出现前后矛盾或信息混乱的情况。
(2)本题要求写一篇体现环保的想象作文。看到“用‘污染,治理、山清水秀、焕然一新’等词语,自拟题目,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这个要求,你首先由这几个词语会想到什么呢?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明确写些什么。写作时首先要交代写什么,可以写人、写事、写景……先确定了题目,然后扣住题目来写,要交代清楚文章的主人公,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最后好的故事要有一定的道理和启示。要展开想象,想象要合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写作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注意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1 / 1海南省临高县2022年小升初语文毕业测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45分)
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1.“师、实、思、石、狮、斯”这一组字都属翘舌音的字。
2.“焉知非福、翻葙倒柜、追悔莫及、无独有藕”这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3.“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丿”,再查4画。
4.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楷书。
5.“毕业季眨眼就到了”。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答案】1.错误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5.正确
【知识点】字音;汉字查字典;字形辨析;夸张修辞手法;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与辨析能力。平时多积累,掌握相关知识。作答时认真辨析即可。
1.翘舌音是利用舌尖与硬腭前部相接,使气流受阻所发出的辅音。包含声母zh、ch、sh、r。“思、斯”不属于翘舌音,故题目中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2.“ 翻葙倒柜 ”应为“翻箱倒柜”,“无独有藕”应为“无独有偶”。故题目中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3.“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弓”,再查2画。故题目中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4.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是东晋时候人,其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故答案为:错误。
5.“毕业季眨眼就到了”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里将毕业季到来的速度进行了夸大,眨眼间就到来,强调了时间之快。
故答案为:正确。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是(  )。
A.模样(mó) B.要挟(jiá)
C.刚劲(jìn) D.龟裂(jūn)
【答案】D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错误。“模样”的“模”应读为“mú”。
B.错误。“要挟”的“挟”应读为“xié”。
C.错误。“刚劲”的“劲”应读为“jìng”。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字音的识记与辨析能力。平时多积累,能正确认读相关生字。作答时注意声母、韵母及声调的细微差别。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绝胜烟柳满皇都(远远胜过) B.终日不成章(文章)
C.孰为汝多知乎 (智慧) D.花重锦官城(沉重)
【答案】B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C、D正确;
B.错误。“章”在诗句中的意思是花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认真阅读诗句,根据诗句大意理解词语的意思。
8.下列词语感彩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亭亭玉立 朴实无华 B.口是心非 持之以恒
C.奋不顾身 德高望重 D.弄虚作假 沾沾自喜
【答案】B
【知识点】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解析】【分析】A.相同;都是褒义词。
B.不同。“口是心非”是贬义词,“持之以恒”是褒义词。
C.相同;都是褒义词。
D.相同;都是贬义词。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感彩的辨析能力。根据词语的意思辨析词语的感彩,选出正确答案填空即可。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每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花朵。
B.和同学们的关系很融治,经常和大家一起打篮球。
C.天空下起了大雨,他急忙跑回了教室。
D.经过我认真收拾整理,原来凌乱的桌子马上万象更新,
【答案】C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语义重复。“独一无二”与“举世无双”意思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B.缺少主语。谁和和同学们的关系融治,经常一起打篮球没有说清楚。
C.正确。
D.用词不当。万象更新:指一切事物都改变了面貌,显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不能用于形容受伤桌子。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根据平时掌握的各种类型的病句类型特点,结合具体的语境辨析选择。
10.“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这句话运用了(  )描写。
A.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外貌描写
【答案】C
【知识点】描写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根据句子中的“抢、夺、举起”等词语可知,这句话是对马宝玉的动作描写。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辨析能力。认真阅读题目中的语句,根据描写方法的定义,抓住关键词辨析选择。
11.将下面这句话抄写在田字格中,做到格式正确,字迹工整。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答案】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学生抄写句子。抄写时要做到格式正确,字迹工整。注意“捐、躯、赴、视、归”等字的写法。
故答案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仔细观察要求抄写的句子,认真抄写,做到格式正确,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即可。
12.读拼音,把词语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里。
kāng kǎi shū jí qīng fù yī wēi
               
【答案】慷慨;书籍;倾覆;依偎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读拼音写词语。根据拼音提示可知,正确的词语是:慷慨、书籍、倾覆、依偎。书写时注意“慷、慨、籍、覆、偎”等字的写法。
故答案为:慷慨;书籍;倾覆;依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识记与书写能力。平时多积累,能正确书写相关词语。作答时注意区分形似字和同音字,不写错别字。
填空。
13.我们常用诗句“   ,   ”来形容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
14.《匆匆》这篇课文是   写的,读了这篇课文,我想起了《长歌行》中的名句:   ,   。
15.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细细品味受益匪浅。诗中有“志”,品读于谦《石灰吟》中的“   ,   。”我们体会到诗人坚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誓言;诗中有“情”,吟咏《送元二使安西》中的“   ,   。”我们能感受到王维对朋友的不舍与祝福之情。
16.在六年级一年的学习中,我认识了许多名人:   的鲁滨逊;   的老班长;   的李大钊;   的少年闰土。(填四字词)
17.习主席在出席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会讲到变革创新时,他引用了《淮南子)中的一句话:“苟利于民,   ;苟周于事,   ”来说明变革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
【答案】1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4.朱自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5.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乐观向上;舍己为人;视死如归;聪明能干
17.不必法古;不必循旧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名句的识记与运用能力。平时多积累,能熟练背诵并正确默写。作答时,根据题目中的要求,选择正确的诗句填空,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1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意思是:当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息地滋润着大地万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用这一名句比喻那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爱和付出,或者对事物潜移默化的影响。
故答案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4.《匆匆》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根据文章的主题,从《长歌行》中找出对应的名句即可。即: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故答案为:朱自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5."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石灰吟》,诗人借石灰表明了自己刚直不阿,立志清白为官的志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抒发了诗人王维与元二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故答案为: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选取恰当的四字词语概括并填空。如乐观向上的鲁滨逊;舍己为人的老班长;视死如归的李大钊;聪明能干的少年闰土等。
故答案为:乐观向上;舍己为人;视死如归;聪明能干。
17.“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故答案为:不必法古;不必循旧。
按要求改写句子。
18.八儿对妈妈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改为转述句)
19.微风吹过棉树林。(改为拟人句)
20.这个故事怎能不使人感动得落泪呢?(改为陈述句)
2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背的时候:桃花动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句子)
22.通过本次主题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环保意识。(修改病句)
23.她感动得哭了。这部电影很精彩。(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答案】18.八儿说,让妈妈抱他起来看看。
19.微风轻轻地抚摸着棉树林。
20.这个故事使人感动得落泪。
21.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星星暗了,有再亮的时候;河流冻了,有再溶的时候。
22.本次主题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环保意识。
23.因为这部电影很精彩,所以她感动得哭了。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句式衔接;仿写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按要求写句子的能力。平时掌握句式转换、仿写、修改病句的方法,多练习。作答时根据题目要求完成练习即可。
18.改为转述句,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并改成第三人称的说法。即:八儿说,让妈妈抱他起来看看。
故答案为:八儿说,让妈妈抱他起来看看。
19.改为拟人句,将句中的“微风”赋予人的动作、行为等即可。如:微风轻轻地抚摸着棉树林。
故答案为:微风轻轻地抚摸着棉树林。
20.改为陈述句,将原句中的“怎能不”“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即可。即:这个故事使人感动得落泪。
故答案为:这个故事使人感动得落泪。
21.仿写句子,根据例句的特点,仿写与之相似的句子即可。例句采用了排比句式,通过三个关于自然现象的句子形成了一个韵律感强烈的语言节奏。故可仿写为: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星星暗了,有再亮的时候;河流冻了,有再溶的时候。
故答案为: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星星暗了,有再亮的时候;河流冻了,有再溶的时候。
22.分析句子的主干可知,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即:本次主题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环保意识。
故答案为:本次主题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环保意识。
23.“她感动得哭了。”“这部电影很精彩。”两个句子构成因果关系,故应选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因为……所以……”,即:因为这部电影很精彩,所以她感动得哭了。
故答案为:因为这部电影很精彩,所以她感动得哭了。
24.下面这段话共有4处错误,请用修改符号在语段上进行修改。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指导下,海南正在飞速飞快的发展着、进步着。需要自贸港的建设每个人出一份力。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我们的家乡,愿以吾辈之青春风华,护中华之盛世繁荣!更愿以吾辈之朝气蓬勃,促海南之容光换发!
【答案】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指导下,海南正在飞速的发展着、进步着。自贸港的建设需要每个人出一份力。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家乡,愿以吾辈之青春风华,护中华之盛世繁荣!更愿以吾辈之朝气蓬勃,促海南之容光焕发!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阅读越短,可以发现:1."飞快"与"飞速"语义重复,删去其一。2.语序不当。"自贸港的建设"放在"需要"之后,句子缺少主语,把"需要"和"自贸港的建设"互换位置。3.重复累赘。"我们爱我们的祖国"和"我们爱我们的家乡"共用主语,删去"我们爱我们的家乡"的第一个"我们。4.搭配不当。把"换发"改为"焕发"。
故答案为: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指导下,海南正在飞速的发展着、进步着。自贸港的建设需要每个人出一份力。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家乡,愿以吾辈之青春风华,护中华之盛世繁荣!更愿以吾辈之朝气蓬勃,促海南之容光焕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平时掌握病句的类型特点,作答时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析修改。
25.语文与生活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成为越来越普遍的通信工具。小学生到底该不该使用手机呢?请你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示例:我认为小学生可以适当使用手机。手机可以帮助我们查阅资料,开阔眼界。但是,手机上也有很多不适合小学生的内容,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影响我们的视力,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合理使用手机,控制使用时间,让手机成为帮助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知识点】辩论讨论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学生写出小学生到底该不该使用手机的看法。根据个人对使用手机的看法,写出使用手机的影响,做到语言条理通顺,言之成理即可。如:我认为小学生可以适当使用手机。手机可以帮助我们查阅资料,开阔眼界。但是,手机上也有很多不适合小学生的内容,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影响我们的视力,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合理使用手机,控制使用时间,让手机成为帮助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故答案为:示例:我认为小学生可以适当使用手机。手机可以帮助我们查阅资料,开阔眼界。但是,手机上也有很多不适合小学生的内容,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影响我们的视力,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合理使用手机,控制使用时间,让手机成为帮助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题目要求,结合自己的认识,用通顺的文字表述即可。
二、阅读理解(25分)
阅读下面的片段,联系课文完成习题。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26.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截然不同:   
娴熟:   
27.“光景”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
A.时光景物 B.情景 C.表示估计 D.光线
28.除夕体现了过年的喜庆气氛,可以用热闹来形容。将文中表示除夕热闹的句子抄写下来。
29.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情景,在文中属于(  )。
A.详写 B.略写。
30.将文中的过渡句抄写下来,   。这个句子在文中起   的作用。
31.“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
3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从“除非”“必定”中我体会到   。
【答案】26.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老练、熟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
27.B
28.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29.A
30.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承上启下
31.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32.春节对人们的重要性,春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语段,在理解语段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认真分析作答即可。
26.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阅读语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文章语句“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可知,“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结合文章语句“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可知,“娴熟”:老练、熟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
故答案为: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娴熟:老练、熟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
27.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联系上下文可知,这里的“光景”指的是人们过初一的情景。
故答案为:B。
28.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内容的理解能力。在理解语段内容的基础上,先找到描写除夕的相应段落,再从中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即: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故答案为: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29.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详略安排的理解与辨析能力。从语段描写的内容和细节来看,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情景都属于详写。
故答案为:A。
30.本题考查学生对过渡句及其作用得理解能力。语段第1自然段主要描写“除夕真热闹。”,而其他段落主要写“初一的光景”,故文中的过渡句是“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在文章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故答案为: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承上启下。
31.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从前段描写可以看出,除夕人人都在忙,而正月初一人人虽也在忙,但商铺却都是在休息的,可以用文中:“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作答。
故答案为: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3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从“除非”“必定”中,可以看出人们都很看重春节,春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
故答案为:春节对人们的重要性,春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
课外阅读。
光阴(节选)
赵丽宏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粲然淀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命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他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他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漠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的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守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如数奉上。
他公正、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介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萌,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33.“一视同仁”在文中指的是   。
34.读画线句子,再仿写两句。
35.文中的“他”指的是   ,在作者的笔下,“他”具有哪些特点:   。
36.读选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写出你的理解。
37.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时光写得充满人性。你觉得光阴还像什么呢?也来写两句吧。
【答案】33.同样看待,不分厚薄。文中指光阴给谁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不会多给谁一分一秒。
34.他从你紧皱的眉头上滑过去。他从你微笑的嘴角边溜过去。
35.光阴;一直前进、悄无声息、神奇而又无情、慷慨而又公正。
36.这两段话写出了珍惜时间的人就会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漠视时间的人则只能浪费时间,最终时间消逝了,自己还一无所获。
37.时光像流水,一路欢歌向前奔流。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
3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阅读选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一视同仁”的意思是同样看待,不分厚薄。在文中指的是光阴给谁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不会多给谁一分一秒。
故答案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文中指光阴给谁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不会多给谁一分一秒。
3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仿写能力。结合例句特点,再仿写两句与之相似的句子即可,如:他从你紧皱的眉头上滑过去。他从你微笑的嘴角边溜过去。
故答案为:他从你紧皱的眉头上滑过去。他从你微笑的嘴角边溜过去。
35.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阅读选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阅读可知,文中的“他”指的是光阴。在作者的笔下,“他”具有以下特点:一直前进、悄无声息、神奇而又无情、慷慨而又公正。
故答案为:光阴;一直前进、悄无声息、神奇而又无情、慷慨而又公正。
36.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段话写出了珍惜时间的人就会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漠视时间的人则只能浪费时间,最终时间消逝了,自己还一无所获。
故答案为:这两段话写出了珍惜时间的人就会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漠视时间的人则只能浪费时间,最终时间消逝了,自己还一无所获。
37.本题考查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结合自己的理解,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光阴当成具有某种特点的人来写。如:时光像流水,一路欢歌向前奔流。
故答案为:时光像流水,一路欢歌向前奔流。
三、习作(30分)
38.以下两小题任选一题写作。
(1)时光匆匆,六年的小学生活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在交园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加快。在告别母校之际,你最想给哪位老师写一封信呢?选取一两件难忘往事写出来,表达你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用“污染”“治理”“山清水秀“”焕然一新“等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篇作文,注意要体现出保护环境的感想,题目自拟。
要求:书信格式要正确,书写更工整、叙述完整,语句通顺,在真情实感、文中不能出现自己真实的姓名和校名。不少于450字。
【答案】(1)给老师的一封信亲爱的王老师:
您好!我是您的学生小衫,在告别母校之际,我最想给您写一封信,表达我对您的感激之情。
您还记得吗?那是我在三年级的时候,因为家庭原因,我经常迟到。您没有责怪我,反而耐心地教导我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您还特意为我调整了座位,让我坐在了教室的前排,方便您观察我。在您的关心和帮助下,我逐渐养成了守时的好习惯,也变得更加自信和阳光。
还有一次,我因为生病请假了两天。回到学校后,我发现自己跟不上课程进度,感到非常焦虑。您发现了我的困惑,主动找到我,耐心地给我讲解课程内容,还鼓励我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够迎头赶上。在您的鼓励和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作业,并且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您的关爱和支持,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王老师,您总是那么耐心、关爱和支持我们,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信心和勇气。您的教诲和关爱,我会永远铭记在心。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学习,不断进步,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您的付出。
请允许我再次表达对您的感激之情。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幸福快乐!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小衫
2023年12月25日
(2)小镇改造记 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有一个无名小镇。那里的人们非常不爱护环境,附近一座山上的郁郁葱葱的森林,被他们砍伐的所剩无几,小动物们也都被吓跑了,小溪被污染得成了“黑河”水面上漂浮着鱼儿们的尸体,那里的人们喝了小溪的水,呼吸了森林上方的空气,渐渐地变得体弱多病,很多人因此一病不起。但是,这里的人却始终不知道他们生病的原因,因此,很多人都逃离了这个小镇,远走他乡。这个局面,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知过了多少年,小镇的人被疾病逼迫的所剩无几,这时,从远方过来一个小孩,他自称是从城市里走失,来到这里的。他看了这个小镇,呼吸空气,突然猛烈咳嗽两声,感叹道:“这里的环境是如此差啊!”人们非常不解,小孩又说:“这里的环境已经被你们污染了,所以人们生病了,这都是环境恶劣导致的。如果你们要想不生病,就要把环境治理好。先从植树造林开始吧。”于是,人们听从了小孩的建议,全镇子的人都开始植树。
一座高似三十层楼的满是沙土的大山,日久天长,经过人们持之以恒的植树,渐渐地,变得生机勃勃起来从远处眺望这座山,绿得就像一块碧绿透亮的翡翠。它从原来的一座荒土山,变成了一座郁郁葱葱的森林。靠近这座山的地方,都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极了,人们呼吸了这里的空气,都顿时感觉神清气爽,病都不治而愈了。但是当人们走进那条臭水河的时候,又纷纷捂起了鼻子,有的还甚至呕吐了起来。于是那个小孩又说:“你们把这些水换掉,把山上的清泉引到这里。”人们照做了,换水之后,有人大胆的捧起水品尝,不料泉水甘甜得就像放了蔗糖一样,人们品尝之后赞不绝口。
这时,有人刚刚从他乡回来,看到这山清水秀、焕然一新的小镇,大吃一惊,立刻下定决心在此定居。环境改造好后,小镇上的人们都想找到这个小孩,以表达自己的谢意,可是他已经走的无影无踪了。
就在人们为找不到他而叹息的时候,有人发现了一张字条,是小孩留下来的的:“大家不用感谢我,我只是做到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美好的环境其实是我们共同创造的。但是,你们必须要记住的是,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清新的空气和甘甜的清泉,不要再破坏环境了,想想你们以前的生活,你们还想过吗?”
【知识点】写景类作文;书信写作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给老师写一封信。首先要明确信件的性质,这是一封学生写给老师的信,内容应是选取难忘的事情,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因此,在审题时,要明确信件的主题和内容,以及如何恰当地表达情感。写作时,可以回忆老师曾经给予自己的帮助、关心或者鼓励,以及这些帮助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在行文结构上,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开头可以先简短地介绍自己,然后明确表达主题和内容;中间部分具体展开回忆,写出与老师之间的难忘的事;结尾部分可以再次强调主题或表达感激之情。在行文中,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避免出现前后矛盾或信息混乱的情况。
(2)本题要求写一篇体现环保的想象作文。看到“用‘污染,治理、山清水秀、焕然一新’等词语,自拟题目,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这个要求,你首先由这几个词语会想到什么呢?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明确写些什么。写作时首先要交代写什么,可以写人、写事、写景……先确定了题目,然后扣住题目来写,要交代清楚文章的主人公,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最后好的故事要有一定的道理和启示。要展开想象,想象要合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写作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注意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