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似乎都有一种悲秋情结,很多的诗人、作者都曾写过关于秋的篇章,请回忆我们学过哪些和秋有关的诗句。体会作者对故都之秋的赞美以及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音。
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分析文章“景”与“情”和谐统一,以情驭景的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
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
感情。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语言优美凝练1933年4月,郁达夫由上海迁居杭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过着颠沛流离生活。这一时期,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着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