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这世上有两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二是读进大脑的书。让一个人持续优秀的唯一途径,就是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持续不断地读书,会让你脱颖而出。1.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学会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
2.借助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通过活动的参与和成果的展示,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3.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搭建课内外学习的桥梁,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并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和负责的学习机制。
4.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对照自己的读书实践,找出自己在读书方面的习惯、方法和对书籍的选择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写出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1.由小组内各成员依据自身优势和特点,通过图书馆、书店、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古今中外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经验和趣闻轶事。同时,鼓励学生注意利用社区资源访问身边的有关人士,如图书馆馆长、书店经理、政府官员、学校校长等,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2.小组根据组员的特长和资料搜集的情况,选择其成果展示的方式(“名人读书名言”的集子、“名人读书经验”的墙报和手抄报等),并由学生动手制作。3.组织一次组内的“名人读书故事会”。
4.讨论话题的选择。如:怎样处理流行作品与经典作品的关系?怎样理解“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如何看待网上阅读?(也可由学生自行设计其感兴趣的话题,由各小组根据其小组成员的意向确定研讨的话题。)
5.调查同龄中学生的读书状况。读书是非常有益的。著名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书籍在你寂寞时陪伴着你,在失败时给你鼓励,在伤心时给予你安慰。书籍是一个永远不会抛弃、背叛你的朋友。今天,让我走进综合性学习《好读书 读好书》,一起去体验读书的乐趣。(一)看名人怎样读书
1.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如:《名人读书名言》集、手抄报、格言书签等。【交流点拨】读书名言警句
①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②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④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⑤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⑦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⑧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⑩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2.听故事、说感受。(有可能的话,放录音、看录像,听电台、电视台讲名人读书故事——了解故事,学习讲故事的方法)【交流点拨】名人读书故事
①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②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③苏舜钦以书下酒
北宋著名诗人苏舜钦读起书来,简直到入迷的程度。苏舜钦住在他丈人家中时,每天晚上都要喝一碗酒。他的丈人觉得很奇怪,就悄悄去窥探。只见苏舜钦正津津有味地朗读《汉书·张良传》。当他读到张良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时。苏舜钦拍案叫道:“惜乎击之不中!”于是满饮一大杯。又读到张良对汉祖所说的“此天以臣授陛下”时,苏舜钦即拍案道:“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再满饮一大杯。苏舜钦的丈人看到这里,恍然大悟,禁不住笑道:“有这样的下酒物,一斗还不算多哩!”④闻一多醉书忘婚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向他贺喜。迎亲花轿快到家时,到处也找不到新郎,终于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迷。人们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醉”。3.全班活动。每组选派一名学生在班内交流,然后请其他组学生谈听后感。形成班级合作学习的氛围。(学生讲一个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其他同学谈自己的体会。)
(二)读书大家谈
1.各小组派出同学阐释对热点话题的看法:怎样处理流行作品与经典作品的关系?怎样处理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的关系?如何看待网上阅读?……(可引证身边名人的观点),开展班级内的讨论交流。2.同学们对被邀请的教师、作家或计算机从业人员等进行现场的访谈和咨询,请他们谈谈对以上问题的看法。
3.好书推荐(两分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4.向同学推荐本组建立和拟建的中长期、相对固定的读书机制。第四单元 探究求知道路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好读书 读好书
这世上有两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二是读进大脑的书。让一个人持续优秀的唯一途径,就是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持续不断地读书,会让你脱颖而出。
1.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学会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
2.借助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通过活动的参与和成果的展示,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3.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搭建课内外学习的桥梁,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并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和负责的学习机制。
4.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对照自己的读书实践,找出自己在读书方面的习惯、方法和对书籍的选择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写出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1.由小组内各成员依据自身优势和特点,通过图书馆、书店、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古今中外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经验和趣闻轶事。同时,鼓励学生注意利用社区资源访问身边的有关人士,如图书馆馆长、书店经理、政府官员、学校校长等,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2.小组根据组员的特长和资料搜集的情况,选择其成果展示的方式(“名人读书名言”的集子、“名人读书经验”的墙报和手抄报等),并由学生动手制作。
3.组织一次组内的“名人读书故事会”。
4.讨论话题的选择。如:怎样处理流行作品与经典作品的关系?怎样理解“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如何看待网上阅读?(也可由学生自行设计其感兴趣的话题,由各小组根据其小组成员的意向确定研讨的话题。)
5.调查同龄中学生的读书状况。
读书是非常有益的。著名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书籍在你寂寞时陪伴着你,在失败时给你鼓励,在伤心时给予你安慰。书籍是一个永远不会抛弃、背叛你的朋友。今天,让我走进综合性学习《好读书 读好书》,一起去体验读书的乐趣。
(一)看名人怎样读书
1.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如:《名人读书名言》集、手抄报、格言书签等。
【交流点拨】读书名言警句
①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②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④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⑤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⑦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⑧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⑩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2.听故事、说感受。(有可能的话,放录音、看录像,听电台、电视台讲名人读书故事——了解故事,学习讲故事的方法)
【交流点拨】名人读书故事
①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②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③苏舜钦以书下酒
北宋著名诗人苏舜钦读起书来,简直到入迷的程度。苏舜钦住在他丈人家中时,每天晚上都要喝一碗酒。他的丈人觉得很奇怪,就悄悄去窥探。只见苏舜钦正津津有味地朗读《汉书·张良传》。当他读到张良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时。苏舜钦拍案叫道:“惜乎击之不中!”于是满饮一大杯。又读到张良对汉祖所说的“此天以臣授陛下”时,苏舜钦即拍案道:“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再满饮一大杯。苏舜钦的丈人看到这里,恍然大悟,禁不住笑道:“有这样的下酒物,一斗还不算多哩!”
④闻一多醉书忘婚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向他贺喜。迎亲花轿快到家时,到处也找不到新郎,终于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迷。人们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醉”。
3.全班活动。每组选派一名学生在班内交流,然后请其他组学生谈听后感。形成班级合作学习的氛围。(学生讲一个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其他同学谈自己的体会。)
(二)读书大家谈
1.各小组派出同学阐释对热点话题的看法:怎样处理流行作品与经典作品的关系?怎样处理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的关系?如何看待网上阅读?……(可引证身边名人的观点),开展班级内的讨论交流。
2.同学们对被邀请的教师、作家或计算机从业人员等进行现场的访谈和咨询,请他们谈谈对以上问题的看法。
3.好书推荐(两分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4.向同学推荐本组建立和拟建的中长期、相对固定的读书机制。
课件7张PPT。第四单元 探索求知道路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1.某班同学在“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如下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活动一:领略书的魅力——热爱读书
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将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请写出一条关于“热爱读书”的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我的座右铭:
活动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活动二:探寻读书方法——怎样读书
请介绍一种读书方法并说明使用这种读书方法的理由。
我的读书方法:
我的理由:
网上有着丰富的资源,网上阅读可以大大拓宽自己的视野,因此可用网上阅读法
活动三:走进书的世界——读书实践
走进书的世界你一定收获颇丰吧,请展示你的收获。网上阅读法(1)《格列佛游记》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
我的概括:
本书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
(2)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下列人物的性格特点。
孔乙己:
(鲁迅《孔乙己》)孔乙己为人善良,但好逸恶劳,麻木不仁,自命清高,自欺欺人。
杨修:(罗贯中《杨修之死》)聪明过人,但恃才放旷(3)请向你的朋友推荐一部你最喜欢的名著(教材附录),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我推荐的名著:
我的理由:
这部小说中最吸引的地方就是鲁滨孙这个人物,他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即使流落荒岛,也绝不气馁。在荒无人烟,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的小岛上,他孤身一人,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鲁滨孙漂流记》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某校文学社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举办一次读书周活动,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
(1)【留言栏】 在读书心得栏里小华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请你也摘录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在读书心得栏里留言。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书籍是最好的朋友。等等
(2)【故事会】 小芳组织了讲孔子、孟子故事的活动。请你各写一则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参加这一活动。
孔子——周游列国;杏坛讲座;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
(3)【辩论台】 小刚主持了一场“网上阅读”的辩论会,正反方辩词如下,请你改正辩词中的语病。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弊。中学生网上阅读可以学到书本阅读中学不到的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地选择阅读内容,满足我们对知识的需求,还可以拓展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与书本阅读相比,网上阅读必将成为我们中学生的最佳阅读方式。
反方:“网上阅读”弊大于利。
①网上阅读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我们中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②目前中学生热衷于网上阅读值得肯定。③网上阅读如果缺乏自律,不能正确对待容易染上网瘾。
因此,我们中学生还是要坚守“书本阅读”。正方辩词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把“ ”改为“ ”。
反方辩词中画线句的第 句不能证明反方观点。
(4)【展览厅】 学校文学社编辑部在九年级组织了“读《水浒》,话英雄”的活动。请你帮助小文完成下面展板内容。(从小说描写的众多人物中任选两个)
英雄姓名:
相关故事:
英雄姓名:
相关故事:
拓展提高②武松斗杀西门庆;井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林冲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误入白虎堂。课件8张PPT。第四单元 探索求知道路 第四单元写作 写读后感【写作文题】
1.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或推荐阅读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600字。(材料见教材)
【写作导航】
怎样写读后感 ?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佳作欣赏】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曾经有一个航海爱好者,在一次航海事故中惨落荒岛,可他却保持着一颗乐观的心,在岛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帝国,最后,他重返故乡,成了一个富商,他就是鲁滨逊·克鲁索。
一个人,落魄到三次航海两次落难的程度,可他仍在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他落难时成了海盗的奴隶,可他仍然冲出重围,返回故乡。他落难到荒岛,不但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冲着一线生机建立了帝国,难道,这仅仅是巧合吗?
在这里,我要坚决的否定——不!他靠的是理想,靠的是渴望,靠的是不抛弃、不放弃,乐观向上的精神。—— 题记 记得鲁滨逊刚落难到荒岛时,有多么悲观,可是,当他看到淡水、果林还有动物时,又仿佛找到了一线生机。于是,他乐观地在荒岛上生活了十年之久。鲁滨逊生病时,他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有时,他也在责怪自己,为什么不听父亲的话,而是选择跑出来。他想让上帝来帮助自己,他甚至和自己的良知争吵。可是,他还是熬了过来了,靠着一支枪和几本《圣经》熬了过来,靠着自己回家的欲望熬了过来。
鲁滨逊在当时的英国只是一个蚂蚁般大小的小人物,可他却靠着理想与希望,奇迹般的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在生活中,也有像他这样顽强的人:无臂钢琴师刘伟,孝女孟佩杰等等遭受生活的挫败反而更加坚持不懈的人。 理想是动力,欲望是源泉,乐观是精神,坚持不懈是永久的力量。拥有这些,有些人可以取得不朽的成绩,有些人可以快乐的生活一辈子,而没有这些的人则一事无成。
鲁滨逊的梦想和爱好是航海和冒险,途中,他经历了许多坎坷与困难,可他都用自己的希望坚持了下来。其中,不免包括了许多汗水与痛楚,但他选择了坚持,选择了用辛苦换取最后的胜利! 我读过许多书,可丹尼尔·笛福笔下的鲁滨逊却给我很深的印象。谁能像他那样坚持不懈?谁能像他那样不被困难击败?谁能像他那样英勇神武?谁又能像他那样遇到困难也会冷静面对?当然,一定有,要不然,世界哪来那么多成功的人?即使拥有这些的人还没有成功,那么他离成功只差一步之遥。
【名师点评】
本文作者通过认真的阅读,围绕“坚持理想”这个中心展开叙述。作者从《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中学习到了主人翁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永不放弃的精神,并由这种精神对照自己的生活展开丰富的联想。文中语气恳切,结构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