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改造我们的学习》课件(共14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改造我们的学习》课件(共14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6 11:3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2张PPT)
改造我们的学习
毛泽东
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万兵
和张国焘合影
1、掌握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三段式”逻辑思路和论证结构
2、学习文章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
3、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学习目标
【示例1】
学习目标
1.筛选并整合文章相关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观点,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2.学习文章思路周密、逻辑严谨的论证特点,领合其深刻的思想,感受毛泽东思想的强大力量。
3.体会文章说理深透而又通俗明白的语言风格,分析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示例2】
学习目标
1.诵读文本内容,掌握文章内容及论证方法。
2.细读文本,揣摩语句含义及内在逻辑,掌握文本修辞方法。
3.明确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马列主义基本原则,树立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示例3】
教 学 目 标
1.筛选并整合文章相关信息,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2.学习本文论证思路的严谨性和作者分析问题的方法。
3.理解朴素的语言、生动的修辞对论证的作用。
【示例4】
学习目标
(1)议论文段落层次的安排,段落的展开。
(2)议论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性。
(3)学习辨证分析的方法。
(4)提高对理论联系实际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风。
【示例5】
教学目标
1、根据要求筛选课文内容信息。
2、理清论证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观点。
3、体会这篇报告准确、鲜明和生动的语言特色。
【示例6】
学习目标:
1.了解毛泽东生平和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在当时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文中重要语句的分析,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提高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实事求是的学风。
3.鉴赏文章准确、严谨、生动、活泼的语言特点。
4.分析文章运用的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理清论证思路。
【示例7】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并理解本文重要语句的含意,以及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本文“三段式”论证结构的特有形式。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及其他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筛选主要观点及其论据。
难点:
掌握文章采用的多种论证方法。
知识梳理
27
徒有虚名:空有某种名声,名不符实。
若明若暗:比喻对问题或情况有所认识却不很清楚。
粗枝大叶:比喻做事不细致、不认真。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律己: 用某种标准来约束自己。
第一部分 名家名论与写作背景
(经典理论)
(文体与解题)
一、作者与思想
【知人论世】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遗体在北京天安门水晶棺内。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七律·长征》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你记得哪些毛泽东名句?
【示例1】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毛泽东经典名言
【示例2】
毛泽东的文章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有气势,即有革命家的气势——“理直气壮,舍我其谁”;
二是有思想,即有思想家的高度——“理从事出,片言成典”;
三是知识渊博,即有学者式的积累——用典丰富,文库史海,随手拈来;
四是个性化的语言,即政治家加文学家的语言——典雅、通俗、幽默。
二、文体
(政论文)
(动员报告)
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形式多样,范围广泛,具有一定的政治倾向。凡是对时政问题进行议论说理的文章,都可以属于政论文的范畴。
文体——政论文定义
【示例1】
36
【政论文】
政论文是以政治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论述文。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论述政治问题的,自然是政论文;从政治角度论述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社会论文、思想论文,也可以归入政论文;报纸杂志的社论、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等大多数也是政论文。政论文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示例2】
政治性
政论文常常研究重大政治问题,对于那些政治色彩浓厚的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也会进行理论与实际的探讨,体现政论文的政治敏锐性。
文体——政论文特点
指导性
政论文不仅要用道理说服人,而且常常会进而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导。
严密性
政论文特别强调评价的准确性、论证的逻辑性以及行文的周密性。
政论文基本知识
基本含义 政论文,就是政治性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大事什或社会等问题,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的文章。
语言特点 准确性(遣词、造句、段落层次的准确严密)、鲜明性(观点鲜明、感彩鲜明)、概括性(对事物、现象进行抽象概括的分析论述)和生动性(可以选用一些生动活泼的语言材料来增强论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写作内容 从政治角度论述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社会论文、思想论文,也可以归入政论文;报纸杂志的社论、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等大多数也是政论文。
【示例3】
动员报告
动员报告,是为了完成某项重大任务或突击性任务,对有关群众进行宣传发动,使其迅速投入到这一工作中去,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不失时机地完成任务。当然也有一些工作,虽然不是突击性任务,时机性也不是很强,却是一件新工作的开始,过去从未搞过,由于种种原因,工作难度很大,必须依靠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共同努力,协同配合才能完成。开展此项工作也需要进行动员。如各地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创建文明城市、创建双拥模范城等动员会议上的报告。
  动员报告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是分析形势,提高认识。这是动员报告首先要讲的内容,而且是重点。有针对性地说明完成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对完成该项工作的认识,从而全身心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二部分,布置任务,制定措施。这是整个报告的关键部分。这一部分要把该项工作的目标、任务以及所要采取的措施讲清楚,让与会者听明白,便于会后抓好落实。
第三部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主要从领导角度去讲怎样组织实施,如何加强领导,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题解
1.看到本文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
“我们”指的是什么人?
“学习”又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改造”学习?
要从哪些方面“改造”?
要具体怎么“改造”?
……
《改造我们的学习》
这些问题文章可能会论述到,为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就要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1921年-1941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左”倾和右倾错误,给革命事业造成巨大损失。根本原因:当时的领导者不是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而是从主观臆断出发,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遵义会议后虽然对左、右倾的错误进行了纠正,但由于当时处于战争条件下,形势变化快,对这些错误思想的根源一直没来得及清算,机会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影响在党内还存在着,对党的正确路线的执行有很大干扰。
抗日战争爆发后,新党员大量增加,许多人出身于小资产阶级,思想还没有彻底转变,这也对党的思想作风产生了一定的不良作用。
【示例1】
→①20年来,发生过几次错误。
→②错误纠正不彻底。
→③新的思想问题又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纯洁党的作风,清算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影响,提高党的战斗力,党在1941年发动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对全党和全体干部进行一次深刻的马列主义教育。在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和《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作为整风的指导文献。
《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学风
《整顿党的作风》 ——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 ——整顿文风
整风运动三篇报告
《反对党八股》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改造我们的学习》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整顿党的作风》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写作的针对性】
关键词:
写作时间:1941年。
文章出处: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写作目的:给全党同志看,特别是党员干部看,旨在整顿学风。
论文性质:会议报告。
【示例2】
◆题目解说
★结合对本文写作背景的了解,分析本文第一句话,解读文章标题。
我们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
改造我们的学习
★“改造”,改变创造,不是一般的改变,而是从根本上改掉旧的,树立新的。
★“我们”是指全党的同志,特别是党的干部。
★“学习”指的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制度,特别是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目的就是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示例1】
改造:改变旧的,创造新的,指在学风问题上要破旧立新
我们:指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
学习: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
【示例2】
48
课文题目是一个动宾短语,它既揭示了论题,又点明了课文的中心论点。从课文题目来看,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彻底改变学风方面的问题。“改造”在这里有“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使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的意思,它包含“改”(改变)和“造”(创造)两个语素,体现了在学风问题上破旧立新的精神;“我们”是指全党的同志们,特别是党的干部;“学习”是指全党同志的学习,特别是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
【示例3】
改造我们的学习
看到本文的题目,你会想到哪些问题?
●为什么要改造?
●“我们”指什么人?
●要从哪些方面改造?
●具体怎么改造?
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干部
实际需要
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三方面提议
【示例4】
如何理解《改造我们的学习》这一标题的含义与作用?
“改造”意味着不是一般的“改变”,而是从根本上改掉旧的,树立新的;“我们的学习”,这里主要是指我们党内的、革命队伍内的学习态度,也就是学风这一学习的根本性问题,而不是方法、条件、环境、制度等方面的问题。
作用:标题《改造我们的学习》既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也标明了文章的论述范围—如何彻底改变学风方面的问题,向读者提出要求。
【示例5】
2.标题中为什么选用“改造”这个动词?
能不能换用“改变”或者“改进”?
改造
改进、改变
标题中为什么选用“改造”这个动词?能不能换用“改变”或者“改进”?
“改造”在这里有“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使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的意思,它包含“改”(改变)和“造”(创造)两个语素,体现了在学风问题上破旧立新的精神。
“改变”没有强调“立新”这一面,“改进”比较强调“有所进步”而没有强调“破旧”这一面,因此这两个词不能代替“改造”。


【示例1】
解题:
①课文标题是什么结构类型的短语?这一标题起什么作用?
②从标题看本文的论述范围是什么?
③“改造我们的学习”能否改成“改变我们的学习”?
标题是一动宾短语,它既点明了课文的论点,又揭示了论题。
01
改造我们的学习
从课文标题看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彻底改变学风方面的问题。
02
不能改因为“改造”意味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改变”而是从根本上改掉旧的树立新的。
03
【示例2】
54
3.就全文来看,能否将本文题目“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的“改造”替换为“改进”或“改善”?
不能。“改进”“改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改造”是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改造”的程度重于“改进”“改善”,反映出毛泽东对当时的学风极为不满,对教条主义深恶痛绝,而且这不是个别现象,用“改造”表明程度深,范围广,希望彻底改变学风,否则革命事业就难以前进。
第二部分 论证结构
(逻辑思路)
1.纵贯式结构
按照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织材料,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的。又称“三段式结构方式”。
2.并列式结构
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形成若干分论点,几个分论点构成并列关系,共同论证中心论点,这就是议论文的并列式结构方式。
3.递进式结构
在阐述中心论点时,各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关系,前一部分论述是后一部分论述的基础,最后推导出文章的结论。
4.对比式结构
这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事例,对比地组合在一起的结构方式,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两种不同的事理在对比中更清晰,从而更有力地突出正面的论点和主张。
议论文的常见论述结构
【知识必备】
【理论阐述】
一、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1.文本梳理,请给每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58
第一部分,进步和成绩(理论和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第二部分,缺点(理论和实际脱离的三大缺点)。
第三部分,两种对立的态度(两种不同学风的比较)。
第四部分,具体建议(转变学风的具体提议)。
2.速读全文,划出每部分的体现文章论述思路的句子,思考作者提出的“学习改造”的核心是什么?

开头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示例1】
◆ 整体把握各部分内容及逻辑关系
①P7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②P7 如果不纠正这类缺点……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
③P10 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④P11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
⑤P12 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⑥P12 我们看列宁、斯大林他们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苏联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又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就可以知道我们在中国是应该如何地工作了。
①P7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②P7 如果不纠正这类缺点……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
③P10 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④P11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
⑤P12 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⑥P12 我们看列宁、斯大林他们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苏联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又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就可以知道我们在中国是应该如何地工作了。
◆“学习改造”的核心:
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示例2】
速读全文,划出每部分的重点句,理清文章的论述思路
四、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
引论部分:
本论部分:
结论部分:
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一、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
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二、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
三、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
明确主张
阐释理由
提出建议
【示例3】
3.请同学们利用跳读法浏览《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关注文章首尾出现的提示性语句,把握文章论述的具体问题和逻辑框架。(文章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划出结构框架图,说明论证结构的逻辑性。)
改 造 我 们 的 学 习
“其理由如次”
论述核心
“根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
主张 理由 提议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整体逻辑思路
“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层进式
【示例1】
第一部分:成绩
第二部分:缺点
第三部分:对比两种态度
引论部分
(是什么):
本论部分:
(为什么)
结论部分
(怎么做):
全文的论述结构:明确主张——阐释理由——提出建议
提出论点(改造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提出三项建议
结构:
层进式(整体)
并列式(局部)
对照式(局部)
【示例2】
深入研读
文章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明确:论点: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
论证过程:第一部分回顾党成立二十年来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正面论证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指出我们“还有很大的缺点”,从反面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对照,
说明主观主义的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的原则区别,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迫切性。最后,作者提出了改造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示例3】
提出论点
改造学习制度和方法
分析问题
回顾历史,肯定成绩
指出缺点,总结危害
研究现状:一知半解
研究历史:漆黑一团
研究国际:不会运用
比较两种对立态度
主观主义
马克思主义态度
解决问题
研究周围环境:系统周密
研究中国史:分工合作
研究马列主义:灵活全面
划出结构框架图,说明论证结构的逻辑性。
层进式
对照式
并列式
【示例4】
段落层次 主要内容 论述思路
开篇 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直呈观点,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第一部分 肯定学风进步 总分论述(分析问题)
第二部分 梳理学风问题,谈及危害 总分+递进(分析问题)
第三部分 进一步谈学风问题与危害 推进论述,正反对比(分析问题)
第四部分 陈列建议:如何改造学风 总结论述,分条陈述(解决问题)
马列主义学风与主观主义学风区别:马列主义学风:理论联系实际;主观主义学风:理论脱离实际
《改造我们的学习》内容和结构示意图
【示例5】
二、局部深入分析
梳理重点段落逻辑思路
要求:A、详读《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三部分:
归纳主观主义态度的表现、类型、特点、危害、实质;
归纳马列主义态度的表现、特点、实质
B、跳读《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二部分与第四部分:
标注这两部分相对应的错误表现与应对措施
第三层
抗日以来的回顾——肯定新的进步
一百年来的回顾——论述巨大变化
第二层
二十年的回顾——总结基本经验
第一层
请给第一部分分层
1.中“日益结合”中“日益”能否删去?
2.是如何运用对比的?有什么作用?
运用两组反义词进行对比,其中肤浅和深刻是表明认识程度的,贫乏和丰富是表示认识广度的,都十分准确地指出了我党在幼年时期和现在对马列主义认识上的差距。
“日益”一词很客观地写出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逐步结合的过程,用词准确。
3.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什么?文中是怎样来进行论证的?
第①句是中心句,
第②句用对比法,
第③~⑦句用例证法,从“一百年来”“十月革命以后”“抗日战争以来”三个时期进一步说明了马列主义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这段文字实际上是从正面来论证改造我们学习的重要性。历史经验证明了,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革命才能前进,因此对理论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坏学风要进行彻底的改造。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日益深刻和丰富。
01
对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认识日益深刻和丰富。
02
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日益结合。
03
二者的结合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04
4.第一部分结尾写到“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中“很好的现象”指什么?
【明确】把“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进行结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把二者结合、统一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才是达到救国救民这一学习目的的关键。
5.既然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充分肯定我们党内在学风方面一些“很好的现象”呢?(既然《改造我们的学习》的中心论点是“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那么充分肯定我们党在学风方面一些“很好的现象”的第一部分能否删去?)
辩证法要求我们用发展、联系、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本文的本论部分,重点放在彻底清算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学风。但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正面论证树立马列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对20年来我党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所取得的进步的回顾,告诉我们改造学风不仅具有重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从而增强了我们改造学风的信心,也使文章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示例1】
一篇好的议论文,绝不能宣传片面的、孤立的、绝对化的观点,必须运用辩证法发展观点、联系观点,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文章第一部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正面论证了树立马列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对二十年来我党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面所取得进步的回顾,告诉我们改造学风不仅具有重要性而且也具有可能性,从而增强了我们改造学风的信心。因此,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删去。
不能删去!
【示例2】
梳理结构 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小结
回顾历史经验,说明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重要性,正面论述改造我们学习所必须遵守的原则。
第四层
总结
从三方面列举坏学风的具体表现
第二层
提出分论点
第一层
请给第二部分分层
从三方面论述坏学风的根源和危害
第三层
1.我党现在学习中存在的缺点?产生了什么危害?完成下表
三方面 存在的缺点 产生的危害
研究 现状
研究 历史
学习 国际 经验
不系统、不周密,
研究氛围不浓厚。
满足于一知半解,夸夸其谈。
凭一知半解、想当然发号施令。
没能有组织地进行,
研究氛围不浓厚。
对自己的历史懂得少,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不是为革命实践而学习,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
理论和实践分离。对中国问题无兴趣,不会用理论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谬种流传,误人不浅。
2.文章披露我们党的缺点,会影响我党的形象吗?
不会
主观主义的坏学风带坏了我们队伍中许多同志,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革命工作,应当彻底根除,并要树立实事求是的马列主义学风。
文章详尽披露我们的缺点,正是我党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表现.还能起到从反面论述中心论点的作用。
3.《改造我们的学习》的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文中谈了哪几类“极坏的典型”?作者是怎样安排使用这些典型材料的?
主要运用了例证法。在这部分中,作者谈了三类典型:一类是对现状不作周密的调查研究,根据“想当然”发号施令;一类是不懂得自己的历史,只能生吞活剥地谈外国;一类是学习马列主义时理论和实际相分离。作者在列举主观主义态度的三方面表现之后,又举出这三类“极坏的典型”进一步说明其危害,充分证实了党内确实存在着主观主义的学风,“不可等闲视之”。
【示例1】
例证法。作者在列举了主观主义态度的三个方面表现之后,又举出了三类典型材料进一步说明,充分证实了在我们党内确实存在着主观主义这种极坏的典型,必须高度重视,从而有力地证明“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突出了中心论点。
02
【示例2】
4. 为什么当时许多马列主义的学者在研究历史时也是“言必称希腊”。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世界列强瓜分的对象。为使中国强盛起来,不少有志之士到英、法、德、日等强国去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又有不少人到苏联去学习。在当时,学习外国形成一股风气,特别在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这也影响到我们党内,但不少人的学习方法是教条主义的,搞历史研究时只是习惯于生搬硬套外来的东西,却不重视研究本国的历史和现状,故而也是“言必称希腊”。
梳理结构 概括内容
第二部分小结
1、先总说“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
2、接着分析缺点的三大表现;
3、再分析存在这些缺点的根源和危害。
论证思路:
【示例1】
梳理结构 概括内容
第二部分小结
现状:现在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
历史:过去中国各方面的实际情况;
国际经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
中国实际
先进理论
运用真理
指导实际
相结合
【示例2】
文章一二部分围绕“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一核心正反对照来写,第一部分总结了中国革命实践中把二者结合所取得的成就,第二部分从学习制度和学习方法上反思了在研究“中国实际”和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时存在的缺点,产生的危害,明确了“学习改造”的必要性。
为此,作者在第三部分将“主观主义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 进行了对照。
【第一、二部分学习小结】
第三层
说明马列主义态度同主观主义态度完全相反的表现、特点和实质。
由表及里剖析主观主义的态度
第二层
提出分论点
第一层
请给第三部分分层
【示例1】
第三部分的内容与层次
第一层(1段) 简介本段主要内容
第二层(2—4段) 由表及里剖析主观主义的态度
先用排比列举其表现,用并列复句说明其完全背离了马列主义,再以领袖名言对照,然后指出主观主义的类型,特点,危害和实质,最后点明我们应有的态度。
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为主观主义者画像。
第三层(5—6段) 说明马列主义态度同主观主义态度完全相反的表现,特点和实质。
【示例2】
1.第三部分主要内容和论证思路(主观主义态度与马列主义态度的区别。)
主观主义的态度 马列主义的态度
表现 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 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
割断历史,只懂希腊,不懂中国 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懂希腊,还懂中国
无目的地研究马列主义理论 有目的地研究马列主义理论
特点 无的放矢 有的放矢
只凭主观,忽视客观 实事求是
夸夸其谈,华而不实 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 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
画像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
实质 反科学反马列主义,党性不纯 党性的表现,理论和实际统一的作风。
危害 害人、害己、害革命
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详细占有资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的解决办法。
【示例1】
角度 主观主义态度 马列主义态度
表现
实 质
形成的作风
带来的结果
应对的方式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在这种态度下,就是……
有的放矢,实事求是
从实际情况出发,理论和实际统一
引出实际情况固有的规律性,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引出正确的、科学的结论。
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在这种态度下,就是……
脱离实际、单凭热情,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
夸夸其谈、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
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救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列主义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
【示例2】
2.根据以上从五个角度对两种态度进行的对比,概括回答可以得出关于“学习改造”的哪些结论?
改造的目标:
消除主观主义态度及作风,推行马列主义态度及作风。
改造的关键:
①研究中国实际问题:杜绝只凭主观、凭热情,忽视客观实际的行为;倡导注重实际,实事求是的行为。
②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杜绝单纯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理论和实际分离的方法;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的方法。
3.如何理解“有的放矢”“实事求是”?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有的放矢
实事求是
“的”就是中国革命
“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实事:现实存在的一切事物
求是:研究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4.本文的第二部分已经谈到“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第三部分为什么还要“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请简要分析。
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对比中强化论证,使之更充分、更深入。文章的第二部分只是谈了党内存在的缺点和相关现象,还没有深入地挖掘这些缺点及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危害。第三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剖析,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并运用对比论证将主观主义的态度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对照,旗帜鲜明,突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性、迫切性。
5.《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三部分的主旨在“反复地说明”,这一部分是不是第二部分的简单重复?
不是。作者虽然说要“反复地说明”,但这一部分内容并不是第二部分的简单重复,而是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反复加以论证,使论证更加充分。从论证角度来说,这部分虽也谈到主观主义的表现、危害等,但在概括归纳其表现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分析,将其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类型,并指出其特点,在揭示其危害的同时还揭露出它的实质,指明对待它应有的态度。同时,在这部分中不是单写主观主义的态度,而是将它与马列主义的态度相对照,从而更加突出了改造学风的迫切性。
深入研读
6.分析第一、二、三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第一、二、三部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
第一、二部分之间是正反对照关系(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在写法上有繁简、详略的不同);第三部分与第一、二部分是层进关系,从正面、反面的论证推进到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从分析主观主义的表现、危害进而深入揭示其特点、实质。
梳理结构 概括内容
第三部分小结
这一部分对同样的缺点从正反两方面对比,酣畅淋漓、透彻鲜明地指出了缺点产生的原因及改造的方向:消除主观主义态度及作风,推行马列主义态度及作风。改造的关键之处:研究中国实际问题、学习马列主义理论。
第四层
总结
建议2:研究历史
第二层
建议1:研究现状
第一层
请给第四部分分层
建议3:学习国际革命经验
第三层
1.作者提出了哪些改造学风的建议?
(1)系统周密的研究周围环境
(2)研究中国的近代历史
(3)对在职干部和干部学校的教育,以研究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方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改造我们的学习)
①研究现状:
向全党提出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依据马列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敌友我各方面的动态进行调查和研究,引出应有的和必要的结论。
②研究历史:
聚集人材,先分工分部门,再合作综合。克服无组织状态。
③学习国际革命经验:
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列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列主义的方法。
2.文章第四部分依然是从“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国际革命经验”三方面提出改造学习的意见,请概括其内容。
全文总结——强大的逻辑力量
全文四个部分围绕“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一核心, 紧扣中国革命实际,马列主义真理这两个重点,从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国际经验三个领域,分成“回顾好现象”“反思缺点”“分析原因”“ 提出建议”四个层次,逻辑严谨、深入浅出地论证了改造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可行性。
【示例1】
本文观点明确,论证周密。全文由一个简短的引言和四个部分组成。开篇的“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就是全文的“引论”,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这一明确的论点。文章的第一、二、三部分是“本论”,阐述了为什么要“改造我们的学习”,是全文的主体部分。文章的第四部分是“结论”,阐述了如何“改造我们的学习”。全文紧紧围绕“改造我们的学习”这一论题层层深入,展开论述,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示例2】
第三部分 核心观点
(关键词阐释)
(问答与针对性)
101
本文的核心概念。
学习态度、主观主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实践
相关概念: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一)系统研究周围环境
(二)综合研究近百年中国史
(三)理论联系实际
研究国内国际现状不系统
研究党史、中国近百年史不重视
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不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
跳读:文章的第四部分,作者针对上述三种主观主义存在的错误,就如何改造我们的学习提出了什么应对的方法?
第二部分
第四部分
了解情况(认识世界)
掌握政策(改造世界)
聚集人才
分工合作
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方针
第四部分 论证手法
(说理方法)
(表达严密性的论证方法)
(表达生动性的说明方法)
论证方法 例句:“经济学教授不能解释边币和法币”
分析:此句为举例论证。边币和法币均为当时使用的货币。作者选取生活中的典型现象,论述说明理论脱离实际的危害性。
1.《改造我们的学习》论证方法和论述语言
论述语言 例句:“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分析:毛泽东的论述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力量。作者用一组排比句,生动而又深刻地论述了主观主义态度的危害,表明无论是个人还是工作,都深受其害。
分析多样的论证方法
2.本文是如何论证观点的?浏览课文,填表并举例说明。(文章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内容 论证方法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例证法
例证法
对比论证、引证法、比喻论证
例证法
【示例1】
(1)例证法: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前半部分运用概括性事例做论据,第二部分后半部分运用具体事例做论据,论证充分有力。
(2)引证法:多次引用革命导师论断,增强了说服力;引用对联进行批判,增加了形象性。
(3)对比论证:第一部分成绩和第二部分缺点对比,观点更鲜明。第三部分将主观主义态度与马列主义态度进行全面对比,雄辩有力,说服力极强。
【示例2】
(4)比喻论证:“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些都形象生动地把有主观主义作风表现了出来,有辛辣的批评作用,增强了论证效果。
多样的论证方法
本文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例如第一部分,在提出论点之后,就概述了二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学习和宣传的情况作为论据,来论证论点。
对比论证。文章的第一部分从正面来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了很好的现象,第二部分又从反面来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点明了很大的缺点,形成对比。第三部分中,把主观主义的态度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加以对比,收到更好的论证效果。鲜明的对比,既有利于揭示主观主义的态度的实质和危害,也有利于正确观点的确立。
【示例3】
多样的论证方法
引用论证。作者在摆事实、讲道理的时候,往往又引用马克思、斯大林等人的著名论断作为论据,以便更有力地论证自己的观点。例如斯大林“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的论断,被引用来说明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的特点,十分精当。
多样的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比喻不作调查研究,凭主观去毫无目的地开展工作;“漆黑一团”比喻对中国古代史,近百年历史一无所知;“消化不了”比喻对马列主义不知深入理解,不领会精神实质。
3.分析“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这是毛泽东引用明代文学家解缙的话。
前一句把那些学习根基不深厚的人比喻为芦苇,只会随风摇摆,四处附和;
后一句把那些倚老卖老、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比喻为竹笋,空有其表,华而不实。
毛泽东以此作比喻论证,给那些主观主义者画像,从而形象有力地讽刺了主观主义学风。
4.本文非常注意修辞,课文中引用了明人解缙的一副对子:“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我们知道这是运用了比喻这个辞格,但这副对子是否只用了一种辞格呢?
在语言表达中,常常出现综合运用多种辞格的情况。课文中的这副对子,从句式看是用了对偶;从内容看是用了比喻;从“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多义性来看,是一种双关(字面上描写外在形态,实质上描写思想作风);从芦苇、竹笋的拟人化来看,是一种比拟;从文章对这副对子的引述来看,又是一种引用。这就告诉我们:对辞格的运用有时应该作综合的分析。
112
5.第16段中的对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形象地讽刺了哪类人?有何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从句式上看,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从内容上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从“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多义性上看,运用了双关(表面上是描写外在形态,实际上是描写思想作风)的修辞手法。
前后照应,形成彼此对应的逻辑关联。如第二部分对存在的缺点分析。这些看似重复,实则提挈主旨、集中思想、强化认识,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第五部分 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语言三大特点)
准确性(遣词、造句、段落层次的准确严密)
鲜明性(观点鲜明、感彩鲜明)
生动性(可以选用一些生动活泼的语言材料来增强论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议论文语言三大特点: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这是一篇动员报告,作者使用的语言通俗、具体、明确,多使用口语、群众习见的俗语来说明问题;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又夹杂着一些成语甚至文言词语,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理论阐述1】
115
论证语言:语言准确、鲜明。作者善于使用口语、成语、和文言词语。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活泼。
【理论阐述2】
1.本文语言上有哪些特点?试简析。(论证语言有何特点?请结合原文分析。)
答:语言准确、鲜明。作者还善于使用口语、成语和文言词语,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活泼。
准确,用词恰当,如“日益”“贫乏”“丰富”等;
鲜明主要表现在作者善于进行正反对比。
生动:一是善于使用口语和成语,如用“闭塞眼睛捉雀”“瞎子摸鱼”来形容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研究,用“言必称希腊” 说明主观主义者不注重研究历史,使文章显得活泼风趣。用“粗枝大叶”“生吞活剥”“一知半解”等成语来形容主观主义者的不细心调查,空谈理论,无知、教条,形象、深刻、简练。
二是灵活使用文言词语,古为今用。如“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
三是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如用“留声机”比喻留学生一切照搬外国,用“钦差大臣”“瞎子摸鱼”等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既贴切生动又通俗易懂。文中多处使用排比,如“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语意跌宕,层层深入。文中对偶的句子除了引用解缙的对联外,还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华而不实,脆而不坚”,“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等等。都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
【示例1】
(1)准确严密
【示例2】
改造:同时含有“改”(改变)和“造”(创造)两重含义,体现了在学风问题上破旧立新的精神。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创造新的,使适应新的形式和需要
“改进”:强调“有所进步”而没有强调“破旧”这一面。
改良:去掉事物的个别缺点,使更适合要求;改善
《改造我们的学习》能不能把“改造”换成“改进”或者“改良”?
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
“基本”二字很有分寸,表明了说的并不是所有的任务,而是主要的根本任务。
当然,上面所说的是我们党内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
先强调是“极坏的典型”不是“普遍”的,然后又用了两个“相当地”,这样既表明了不是一片漆黑,同时又使人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准确性——①用词分寸
准确性——②用词的恰当。
例如:第一部分在谈到我党“幼年”时期和现在对马列主义认识上的差距,是分别称之为“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和“深刻得多,丰富得多”。
“肤浅”和“深刻”适用于表明认识程度的一组反义词
“贫乏”和“丰富”适用于表示认识广度的一组反义词
两组反义词相对举,说明差距大,前面再加上“何等”,
表明严重程度深。
【示例1】
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
“肤浅”“深刻”是用以表明认识程度的一组反义词,“贫乏”“丰富”是用以表示认识广度的一组反义词,说明两者的差距之大。而且在“肤浅”“贫乏”之前加上了“何等”二字,说明其严重的程度,后面用了“得多”二字准确地反映了客观的实际情况。
【示例2】
第三部分,把主观主义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加以对比,十分鲜明;
(2)鲜明性——善于进行正反对比
作者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当谈到主观主义的实质时,作者大声疾呼,“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鲜明性——爱憎分明的态度
(3)生动性
①善于使用口语和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来形容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研究,用“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这样的口语,说明主观主义者不注重研究历史,使文章显得活泼有趣。
②灵活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古为今用。“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等闲视之”,“若明若暗”,“诸如此类”,“懂得甚少”等等,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
③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上,如用“留声机”比喻留学生一切照搬外国,用“钦差大臣”“瞎子摸鱼”等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令,既贴切生动,又通俗易懂。多次使用排比,如“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语意跌宕,层层深入。
【示例1】
“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主观主义者不作调查研究,对现状茫然无知。
“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主观主义者不注重研究历史,使文章显得活泼,有风趣。
“粗枝大叶”“夸夸其谈”“生吞活剥”“一知半解”──形容主观主义者的不细心调查,空谈理论,无知、教条,很形象、深刻。
生动性——使用口语和富有表现力的成语
【示例2】
2.本文是政论文,是不是只能运用政治词语来进行论述呢?
作为一篇政论文,本文中准确地运用了许多政治词语,如“马克思列宁主义”“主观主义”“革命”“党性”等。但政论语体在词语运用方面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决不是只能运用政治词语,而是在以政治词语作为词语运用核心的同时,广泛吸收包括古词语、口头词语、熟语在内的各种词语,使语言表达不但显得准确、概括,而且显得鲜明、生动。
(1)在对这两种态度进行对照时,能否先阐释“马克思列主义态度”后阐释“主观主义态度”?理由是什么?
(2)读此文时,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作者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爱憎分明。这种表达效果是怎么产生的?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3)本文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文献之一,理论性很强,可我们却没有觉得所讲的理论多么抽象、深奥,相反很通俗生动。这种表达效果是怎么产生的 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3.本文的语言非常有特色,请结合第三部分回答下列三个问题。
(1)在对这两种态度进行对照时,能否先阐释“马克思列主义态度”后阐释“主观主义态度”?理由是什么?
前文第二部分指出了学习中的缺点,这一部分紧承前文,先写这些缺点产生的根源,即主观主义态度。进一步指出其实质、所形成的恶劣作风及危害,逻辑严谨地论证了改造的必要性。
后写马列主义态度的实质、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及产生的好处。为后文第四部分提出改造学习的具体意见作好了铺垫,水到渠成,逻辑严谨地闸释了改造学习的重要性。
语言的准确性
(2)读此文时,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作者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爱憎分明。这种表达效果是怎么产生的?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
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
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
运用排比,语势连贯,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主观主义作风的憎恶。
从不同角度进行正反对比,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态度,爱憎分明。
语言的鲜明性
(3)本文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文献之一,理论性很强,可我们却没有觉得所讲的理论多么抽象、深奥,相反很通俗生动。这种表达效果是怎么产生的 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老子天下第一,“ 钦差大臣”满天飞。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运用比喻和口语化的表达,既贴切生动又通俗易懂。
语言的生动性
整散交错,长短结合:
“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在这段文字里整句和散句交错结合,短句和长句混合使用,增添了语言的色彩,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多用修辞,生动表达:(比喻、借代、排比、对偶、引用)
比喻
用“留声机”比喻留学生一切照搬外国;用 “瞎子摸鱼”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
借代
“言必称希腊”指有些研究革命理论的人生搬硬套外来的东西。
【小结】
第六部分 主旨
(主题与实践)
【中心思想】
本文深刻地批判了理论与实际分离的主观主义的学风,精辟地阐明了理论与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号召全党必须改造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必须注重研究现状、注重研究历史、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以便更好地完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任务。
【示例1】

《改造我们的学习》:
本文深刻地批判了理论和实际分离的主观主义的学风,阐明了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号召全党必须改造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分工合作地去研究近百年的中国史,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完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任务。
文章主旨
【示例2】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中针对党内学风中存在的问题所作的重要报告,文中指出应将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进行改造。文章对主观主义的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作了精辟透彻的论述,并提出了改变学风的具体建议,号召全党要研究现状,研究中国的历史,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示例3】
文章题目“改造我们的学习”,既是全文的中心观点,也标明了文章的论述范围——如何彻底改变学风方面的问题。
本文深刻地批判了理论与实际分离的主观主义学风,精辟地阐明了理论与实际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号召全党必须改造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必须注重研究现状、注重研究历史、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以便更好地完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历史任务。
中心思想
【示例4】
1. 学习了这篇文章,对于我们有哪些重要启示
(1)要求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调查研究现状。只有实事求是地研究现状,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进而作出正确的处理。我们年青一代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不论是从事实际工作还是理论研究都应该系统地周密地调查研究现状,这对从事的工作影响巨大。
(2)要求我们要认真全面地学习研究历史。目前,许多年青人则喜欢言必称欧美,忘记了自己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能够提升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个人奋斗的自信心,能够给予我们无尽的智慧。我们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但不能忘记学习我们厚重的历史,而且要养成认真学习研究历史的良好习惯。
第七部分 写作特色
138
写作特点:
1.思路清晰,针对性强。
2.综合运用例证法、引证法和对比论证法。
3.语言准确、鲜明、生动。
【示例1】
写作特色
(1)思路清晰,针对性强。
文章按照引论(开头的一句话)——本论(第一至第三部分)——结论(第四部分)结构全文。本论部分中,每一部分的内在思路也非常清晰,如第二部分对缺点的阐述,按照摆现象——析危害——作总结的思路论述,既有针对性,又层层深入。
【示例2】
(2)综合运用例证法、引证法和对比论证法。
例证有概述的和具体的,如第一部分中关于二十年来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认识的叙述,是概述性的;第二部分中教哲学的、教经济学的、教政治学的等事例,是具体的。
引证主要是引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有关名言。
第三部分把主观主义的学习态度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加以对比论证。
(3)语言准确、鲜明、生动。
语言准确主要体现在运用一些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如“日益”“一般地说”等;
鲜明主要体现在对主观主义的危害和实质的揭示方面;
生动体现在使用了很多口语、成语和文言词语,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
谢谢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