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情景化教学是当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模式,历史学科为了可以更好地还原历史细节,往往会通过各种手段营造情景,让学生沉浸在历史学习的情景中,做到学习历史,感悟历史,体验历史。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俄国改革作为九年级下册的第二课,属于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中的内容,从大单元教学的角度,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这一内容中,包含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这两个部分,从时间上来看,两者都处于19世纪60年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中,他们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下产生的重要影响,也体现了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过程。从内容上来看,俄国的改革主要分为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两个部分,他们一步步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使得俄国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逐步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学生情况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工业革命的背景知识,了解了国家工业化发展所需要的几大基本要素,能够充分了解在工业化的时代下,俄国发展的必然性。另外,初三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方法,能够从不同的维度去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也能够对史料进行对照分析,具备基本的分析问题和总结观点的能力。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
总体目标:认识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和对俄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能通过史料分析俄国改革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从内外因不同的角度做出判断(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能通过对比分析,认识俄国的两场改革在性质上的差异。(素养目标:历史解释)。能通过阅读史料对俄国的两场改革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认识到改革对于处于关键期的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中国应顺应这一趋势的发展,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教学难点俄国近代史上两场改革的意义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视频内容,文字和图片材料(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2课 俄国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使用后世对于亚历山大二世的两种不同的评价作为导入。 引发冲突,激发学生思考
一、彼得一世改革 用一段视频展示彼得一世前期的俄国,与当时西欧各国的差距。从而得出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和原因。结合书本教材和视频材料分析彼得大帝需要再哪些方面进行改革才能够完成富国强兵的目的。反思改革的效果,记得提醒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思考对于历史事件的评价。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请学生从小组合作中得出改革的内容。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从彼得一世改革和叶卡捷琳娜改革中吸取经验教训,总结改革的不足,已经对俄国后世的影响。通过表格对比19世纪前期俄国与英法两国在经济上的差异,总结出俄国经济长期落后与西欧的根本原因。面对农奴制的问题,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选择的改革举措是什么?从改革的措施中,分析这场改革的预期效果是什么?进而可以分析出改革的目的。阅读材料,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对于俄国产生的影响,并将俄国的两次改革使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对比,总结经验,对中国现在的改革有什么重要的启示。 学生完成自主完成导学案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课堂小结 一、彼得一世改革——俄国近代化的开端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课堂练习
1、(2015·河南省·14)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称:“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D )A.摆脱民族危机 B.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C.走资本主义道路 D.维护统治阶级利益2. (2015·湖北荆门·13)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内战都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 C )A.市场问题 B.资金问题 C.劳动力问题 D.原料问题3、(2015·广东茂名·48)土地问题是各国革命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俄国农民通过赎买获得土地,中国农民通过土改获得耕地。”请问,俄国和中国的农民分别在什么事件中获得了土地?( AD )A.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B.中国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C.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 D.中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4、(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个“转折”是指( A)A、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俄国封建势力被彻底清除C、俄国农民免费获得“份地” D、俄国废除了沙皇专制制度5、(2015·湖北鄂州·19)俄国农奴制改革文件规定:“在……法庭尚未成立以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该规定反映了这次改革(B )A.结束了沙皇统治 B.保留了封建残余C.缓和了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D.保证了农民的民主权利6.19世纪60年代,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比较这两次改革,其共同点( A)
A都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 B都是为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都是为了解放农奴 D都是该国历史上重大转折7.下列四国中,哪一个国家与其他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D )
A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俄国8、(2015·四川资阳·10)托洛斯基(1842年—1889年)出生于俄国农奴家庭,他的经历中可能出现的是(A )A.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无偿得到一块份地C.参加十月革命 D.参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教学反思
1、本课的内容量较多,要在一个课时内完成有点勉强,尽量用1.5个课时来完成2、本课使用的视频素材较多,显得本课的教学手法有点单一,可以再想一些新的点子。
PAGE
1(共18张PPT)
“1000年来最伟大的善人,重建和平的战士,秉承上帝意志制定秩序和按照人民意志维护秩序的君主,把4000万农奴变成4000万人的真正的基督徒。”
“这是一个残酷的暴君,是一个十足的欺骗者”,他也是欧洲历史上遭到刺杀最多的帝王之一,并最终遇刺身亡。
他是谁?究竟哪个是真实的他?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9世纪晚期:
13世纪上半叶:
15世纪晚期:
16世纪:
俄国的发展历程
东斯拉夫人建立基辅罗斯
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
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称“沙皇”。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合作与探究1: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原因?
阅读史料:
材料一:视频反映了当时俄国怎样的发展状况?
根本原因:
沙皇专制下,农奴制盛行,导致工商业发展及其缓慢,从而社会矛盾尖锐。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合作与探究2: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与影响?
类 别
内 容
影 响
军事
经济
政治
文化
教育
按照欧洲方式改革军队(重视海军发展)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力
按功劳和才能选拔官员
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学习,推行文化教育
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和生活方式
强化封建专制
摆脱落后状态
强兵
富国
阅读教材:
目的:巩固统治,富国强兵;
改革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
改革方式:全面学习西方
结果:成功,打败瑞典,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
(取得与西欧的直接联系);迁都圣彼得堡
有利于俄国的对外扩张
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前)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合作与探究3: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评价?
阅读史料:
材料二:
①积极:加强俄国经济、军事力量,跻身欧洲强国之列;开启俄国的近代化 ;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农奴纤夫劳作情况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恩格斯
②局限性:保留下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的发展;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中国洋务运动
相同点 不 同 点 背景
内容
内忧: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
内忧外患
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习俗各方面改革
侧重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①性质:封建性质改革;②目的:维护专制统治;③地位:近代化的开始;④影响: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归纳
彼得一世改革VS洋务运动
⑴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俄国怎样的发展状况?
阅读史料:
材料四:
合作与探究1: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材料三: 19世纪30年代起,俄国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增多,交通运输业也有较大发展,对外贸易增加了一倍。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俄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但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五:在当时的俄国从事工业生产的劳动者中近40%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他们没有劳动积极性,生产效率极低。农奴主为谋取暴利,将大批的粮食、原料出口。农奴生活水平低下,也影响到国内市场的扩大,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材料六:
⑵材料三与材料二是一种什么关系?为什么?
⑶材料六中的视频又反映了什么?
结论①:
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根因)
阅读史料:
合作与探究1: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结论②:
政治:内外交困下,沙皇统治面临危机。
材料七 “现行的农奴制度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自上而下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材料八 “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最后审察改革方案时的谈话
(1)材料中,“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指的是什么?“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又指什么
农民暴动;
1861年农奴制改革
(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
“二一九法令” :
(1)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出当时实际地价许多的价格)出钱来赎买。
思考:废除农奴制为俄哪一阶级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据此判断1861年的改革是什么性质的改革
雄厚的资本
自由的劳动力
阅读史料:
合作与探究2: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材料二: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阅读史料:
对于农奴制改革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改革失败,对农奴来说没有多少好处;有的认为改革很成功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你认为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材料三:改革后,在全国地主把农民原先使用土地的1/5割去,全俄每个农民平均分得3.4俄亩的土地。由于土地减少,农民经济上更加不能自立,他们不得不在受奴役的条件下向地主租地。这样重新受地主的盘剥,这些剥削方式是农奴制的残余。
②积极: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资本、劳动力),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①性质: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③局限: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沙皇专制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长远的发展(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
合作与探究3:
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改革不彻底的原因: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和维护沙皇专制的改革目的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根本原因)
彼得一世改革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背景
内容
作用
性质
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
农奴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全方位学习西方,强化了农奴制
没有学习西方,废除了农奴制
俄国近代化的开始
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封建性质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归纳
彼得一世改革VS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相同点:
方式:由沙皇自上而下主导的改革; 目的: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作用:都不同方面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启示: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1866年—1880年,亚历山大二世遭到精心策划的未遂刺杀至少有5次。
188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在圣彼得堡街头被民粹派投掷的炸弹炸死
2005年,莫斯科人民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树立了雕像,莫斯科市长说:“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他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2. (2015·湖北荆门·13)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内战都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 )
A.市场问题 B.资金问题 C.劳动力问题 D.原料问题
3、(2015·广东茂名·48)土地问题是各国革命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俄国农民通过赎买获得土地,中国农民通过土改获得耕地。”请问,俄国和中国的农民分别在什么事件中获得了土地?( )
A.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B.中国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C.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 D.中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
4、(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个“转折”是指
A、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俄国封建势力被彻底清除
C、俄国农民免费获得“份地” D、俄国废除了沙皇专制制度
1、(2015·河南省·14)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称:“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摆脱民族危机 B.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C.走资本主义道路 D.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D
C
AD
A
5、(2015·湖北鄂州·19)俄国农奴制改革文件规定:“在……法庭尚未成立以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该规定反映了这次改革( )
A.结束了沙皇统治 B.保留了封建残余
C.缓和了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D.保证了农民的民主权利
6.19世纪60年代,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比较这两次改革,其共同点
A都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 B都是为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都是为了解放农奴 D都是该国历史上重大转折
7.下列四国中,哪一个国家与其他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A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俄国
8、(2015·四川资阳·10)托洛斯基(1842年—1889年)出生于俄国农奴家庭,他的经历中可能出现的是( )
A.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C.参加十月革命 D.参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B
A
D
A